鯉

鯉形目鯉科動物
鯉(學名:Cyprinus carpio)是鯉科、鯉屬魚類。體延長而側扁,肥厚而略呈紡缍形,背部略隆起,腹緣呈淺弧形。頭中大,頭頂寬聞。[1]吻鈍圓,上颌包着下颌。口略小,下位,斜裂,呈圓弧形。咽頭齒3列。須兩對,吻須較短,颌須較長。鰓耙短而呈三角形。體被圓鱗,側線完全,略為弧形。背鳍硬棘Ⅲ;臀鳍硬棘Ⅲ,分枝軟條5;尾鳍叉形。背鳍與臀鳍第Ⅲ條硬棘後緣有鋸齒。體背部暗灰色或黃褐色,側面略帶黃綠色,腹面淺灰色或銀白色。背鳍和尾鳍基部微黑色;胸鳍和腹鳍微金黃色。鯉為淡水中下層魚類,雜食。對生存環境适應性很強,栖息于水體底層,性情溫和,生命力旺盛,既耐寒耐缺氧,又較耐鹽堿,在小于7克/升的鹹水中生長良好,最适宜含鹽量為1~4克/升。最适宜的水溫在20~32℃之間,最适宜繁殖的水溫22~28℃。最适宜生長的pH值是7.5~8.5。鯉魚屬雜食性魚類,幼魚主要攝食輪蟲、甲殼類及小型無脊椎動物等。分布于阿富汗、亞美尼亞、奧地利、阿塞拜疆、保加利亞、中國、克羅地亞、格魯吉亞、德國、匈牙利、伊朗、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摩爾多瓦、巴基斯坦、羅馬尼亞、俄羅斯、塞爾維亞、斯洛伐克、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克蘭、烏茲别克斯坦。
  • 中文名:鯉
  • 拉丁學名:Cyprinus carpio
  • 别名:
  • 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硬骨魚綱
  • 亞綱:輻鳍亞綱
  • 目:鯉形目
  • 亞目:
  • 科:鯉科
  • 亞科:
  • 族:
  • 屬:鯉屬
  • 亞屬:
  • 種:
  • 亞種:
  • 分布區域:
  •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58
  • 保護級别:(IUCN 2008年 ver 3.1)——易危(VU)
  • 外文名:Common ca

動物學史

•t名稱來源

鱗有“十”字文理,故名鯉(李時珍《本草綱目》)。又名赤鯉、玄駒、黃骥、黃骓;今俗名鯉拐子。赤鮮公(唐律。見《康熙字典》)。

•t古籍記載

鯉自古迄今被視為食中珍品。《詩經・小雅・六月篇》記周宣王伐狎狁勝利後大宴諸侯時:“吉甫燕喜,既多受祉,來歸自鎬,我行永久,飲禦親友,炰鼈脍鯉。”《詩經・衡門》篇記有“豈其食魚,必河之鯉”之句。《孔子家語》還稱魯昭公賜孔子鯉,适其生子,孔子為榮君之賜,便命名鯉、字伯魚。可見古人對鯉魚的珍視。

全世界最早的養魚文獻——陶朱公範蠡(前473年)著的《養魚經》,就是在黃河流域山東定陶寫的,而且主要以鯉為養殖對象。甚至南北朝陶弘景(456~536)記載:“鯉為諸魚之長,形既可愛,又能神變,乃至飛越江湖,所以仙人琴高乘之也。”俗傳鯉魚躍龍門變成龍的神話,全國童叟仍然皆知。

黃河流域古時養鯉之風很盛,如《三輔決錄故事》載漢武帝“作昆明池學水戰法。帝崩,昭帝小,不能征讨,于池中養魚,以給諸陵祠,飲給長安市,市魚乃賤”。到唐朝因皇帝姓李,與鯉同音,乃以法律嚴禁食鯉。群衆将鯉改名赤鮮(紅草魚)也為法律所不許。如《酉陽雜俎》載“唐朝律,取得鯉魚即宜放,仍不得食,号赤鮮公,賣者決六十(打六十棍)”。所以群衆漸改養青魚、草魚、鲢、鳙等。但因鯉适應力強、肉多、味美、易養,仍為池塘養魚業的一種重要養殖對象。

•t養殖史

鯉主要原産中國,後移殖到伊朗(波斯),1150年鯉自波斯移到奧地利,1496年移到英國,1560年移到普魯士又轉到瑞典;1729年移到沙俄,1830年自歐洲到美國;1905年到了伊犁河,1915年自中國香港又移到菲律賓。

鯉魚是世界上最早養殖的魚類。早在殷商時代,中國便開始池塘養殖鯉魚。在春秋戰國時期,範蠡就編著了世界上最早的養魚著作——《養魚經》,其中詳細記載了池塘養殖鯉魚。到了漢代,池塘養鯉已很盛行,從皇室到地主都經營着養鯉業。到了唐代,因為皇帝姓李,“鯉”與“李”同音,因而鯉魚身價倍增,搖身一變成了皇族的象征,于是“養鯉”、“捕鯉”、“賣鯉”、“食鯉”都成為皇族最大的禁忌,違者必處以重罰,所以唐代鯉魚養殖業漸漸衰敗。後來,鯉魚從我國漸漸傳到其他國家。鯉魚已成為一種世界性養殖魚類。新中國成立之後,随着生物工程技術的迅猛發展,科學家們通過人工雜交育種技術,培育出豐鯉、荷元鯉、芙蓉鯉、建鯉等多個生長快速、品質良好的鯉魚新品種。

形态特征

背鳍Ⅲ~Ⅳ-16~20;臀鳍Ⅲ-5;胸鳍Ⅰ-15~17;腹鳍Ⅰ-8(偶為9);尾鳍Ⅴ~Ⅸ-17(偶為16)-V~Ⅷ。側線鱗33-36 6/6 2-3。鰓耙外行5~9+13~16,内行8~10+16~18。下咽齒臼齒狀,3行:4·2·1(或3·2·1)。

标本體長93.5~300.8毫米。體長紡錘形,中等側扁;體長為體高2.9~3.5倍,為頭長2.9~3.8倍,為尾部長3.4~4.2倍,為尾柄長1.7~2.2倍。頭亦側扁;頭長為吻長2.9~3.6倍,為眼徑3.9~6.7倍,為眼間隔寬2.5~2.7倍,為上颌須長4.2~6.6倍。吻鈍,魚愈大較眼徑愈長。眼位于頭側上方,後緣距頭後端較距吻略遠。眼間隔微圓凸。鼻孔距眼較距吻端近。口前位,稍低,圓弧狀,達鼻孔下方。唇僅口角處發達。須2對;吻須細弱,長約等于眼徑;上颌須粗大,達瞳孔中央。鰓孔大,側位,下端達前鰓蓋骨角後下方附近。鰓蓋膜連鰓峽,互連。鰓膜條骨3.鰓耙短小,最長約等13眼徑,外行鰓耙内側與内行外側有許多小突起。下咽齒臼齒狀,齒面有黑溝紋,紋數與魚冬齡常一緻。肛門位于臀鳍略前方。鳔分2室。

圓鱗中等大;前端較橫直;鱗心約位中央,微凸,向後有輻狀紋。側線側中位,前端稍髙。背鳍最後一硬刺發達,後緣兩側向下有倒齒;第1分支鳍條最長,頭長為其長1.7~2.2倍。臀鳍短;頭長為第1臀鳍條長1.7~2.4倍。胸鳍側位而低,圓刀狀,頭長為第3~4鳍條長1.3~1.7倍,約達背鳍始點下方。腹鳍始于第1~2背鳍條基下方,亦圓刀狀,頭長為其長1.5~1.9倍,不達肛門。尾鳍深叉狀。

鮮魚背側藍黑色;兩側及腹面小魚為銀白色,大魚漸有金黃色光澤。體側鱗後緣較暗,中央黑斑狀。背鳍及尾鳍淡紅黃色,其他鳍金黃色。唇黃紅色。虹彩肌金黃色。栖息在渾水或多草處體色較黃,清水處色較淡。

生活習性

鯉為淡水中下層魚類,雜食。 對生存環境适應性很強,栖息于水體底層,性情溫和,生命力旺盛,既耐寒耐缺氧,又較耐鹽堿,在小于7克/升的鹹水中生長良好,最适宜含鹽量為1~4克/升。最适宜的水溫在20~32℃之間,最适宜繁殖的水溫22~28℃。最适宜生長的pH值是7.5~8.5。鯉魚屬雜食性魚類,幼魚主要攝食輪蟲、甲殼類及小型無脊椎動物等。随着個體的增大,逐步攝食小型底栖無脊椎動物;成魚主要攝食螺、蚌、蚬軟體動物和水生昆蟲的幼蟲、小魚、蝦等,也食一些絲狀藻類、水草、植物碎屑和人工配合飼料等。随着水溫的升高而攝食量增大,進入生殖季節,停止攝食。繁殖後為攝食旺季,冬季攝食強度弱,甚至不攝食。

鯉的生長在中國随氣候寒暖而異;在南方較快,東北較慢;在黃河流域也有類似現象;在山東和河南較快,内蒙古到甘肅較慢。

分布範圍

非洲:安哥拉、布隆迪、喀麥隆、中非共和國、科特迪瓦、埃及、埃斯瓦蒂尼、埃塞俄比亞、加納、肯尼亞、萊索托、馬達加斯加、馬拉維、毛裡求斯、摩洛哥、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尼日利亞、留尼汪島、盧旺達、南非、蘇丹、坦桑尼亞、多哥、突尼斯、烏幹達、贊比亞、津巴布韋。

亞洲:阿富汗、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孟加拉國、不丹、文萊、柬埔寨、中國、格魯吉亞、印度(奧裡薩邦、泰米爾納德邦)、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拉克、以色列、日本、約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老撾、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南韓、斯裡蘭卡、叙利亞、中國台灣地區、塔吉克斯坦、泰國、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茲别克斯坦、越南。

歐洲:奧地利、白俄羅斯、比利時、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克羅地亞、塞浦路斯、捷克、斯洛伐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愛爾蘭、意大利、拉脫維亞、列支敦士登、立陶宛、盧森堡、荷蘭、北馬其頓、挪威、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塞爾維亞和黑山、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烏克蘭、英國。

北美洲:加拿大、哥斯達黎加、古巴、多明尼加共和國、薩爾瓦多、危地馬拉、海地、洪都拉斯、牙買加、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波多黎各、美國。

大洋洲:澳大利亞、斐濟、關島、新西蘭、巴布亞新幾内亞。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生殖期随地區氣候不同而異。一般以日平均水溫18~25℃為産卵盛期。在中國河南、山東為清明節(四月上旬)前後,在晉南虞鄉與關中盆地(西安)為谷雨節(四月下旬)前後,在河套為5月中下旬。喜産卵于緩靜多水草處,尤喜黎明前安靜時産卵。雄鯉幾乎全年精巢處于成熟期。雌鯉常每年産卵1次,少數産2~3次而量很少。卵黃色,沉性,卵徑約1.3毫米,粘水草上,體重1~1.25千克雌鯉懷卵量約為20~30萬粒,體大者可達169.6萬粒。日平均水溫16℃時孵化需6日,20℃時需42日,25℃時需3日,30℃時需2.1日。

鯉的成熟年齡在珠江三角洲最小為1冬齡;在晉南虞鄉雌鯉最早為2冬齡,一般為3冬齡,雄鯉最早1冬齡,一般為2齡;在黑龍江雌鯉最早為3齡。在天然水域中性成熟雌、雄鯉尾數比例常為1/5~1/4,個别性成熟雌鯉春季不産卵。一般産卵後到秋季卵巢僅恢複為Ⅲ期到Ⅳ期初;所以秋季人工催青産卵時,對當年已産過卵的雌鯉難有成效。

人工繁殖

1.t選擇親魚:雌魚選擇背高體寬、頭較小、腹部膨大,肛門和生殖孔略紅腫突出的個體,規格在1.5千克以上;而雄魚應選擇體狹長、腹部較硬、生殖孔略内凹、體質強壯的個體,規格在1千克以上。

2.t人工催産:當水溫達到最适溫度20~23℃時進行催産。采用胸腔一次注射方法。雄魚注射劑量為雌魚注射劑量的一半。按雌雄比例為2:3配組放入産卵池中。

3.t人工授精:達到效應時間後将親魚捕出進行幹法人工授精。

4.t孵化:将粘滿受精卵的魚巢放在孵化池中進行孵化,并保證水溫維持在20~24℃之間。孵化期間保持微流水狀态,溶解氧6.0毫克/升以上;注意防治水黴病。

下級分類

養殖技術

苗種培育

1.t魚苗培育:培育池塘面積為2~5畝,水深1.5米左右,池底平坦,淤泥較少,不滲漏,水源充足,無污染,水質清新,注排水方便;魚苗下塘前用生石灰等清塘消毒,并施有機肥;每畝放苗6~8萬尾,選擇适口飼料進行培育。

2.t魚種培育:育苗達到一定規格後應分塘培育。培育池塘面積為5~10畝,水深2.0米左右,池底平坦,淤泥較少,不滲漏,水源充足,無污染,水質清新,注排水方便;每畝放苗3000~4000尾,選擇适口飼料進行培育。

成魚養殖

由于鯉具有适應性強、個體大、生長快、抗寒、抗病等特點,中國黑龍江省養殖面積較大,養殖方式有池塘養殖、大水面養殖和網箱養殖等。

•t池塘養殖

對池塘面積形狀沒有過高的要求,隻要注排水方便、水量充足無污染、水質符合漁業生産要求、水深2米左右即可。

1.t清塘:放養前15~20天用生石灰進行清塘,然後注入新水。

2.t放養:春片規格要整齊,體質健壯、體表無傷。5月中下旬投放,投放量為500~800尾/畝,放養前用35%食鹽水浸洗5~10分鐘消毒。

3.t投喂:放養後即開始馴化投喂。馴化采用一定響聲建立條件反射信号,誘導魚類上浮搶食。每天訓練3~5次,這樣5~10天後,魚便成群争食。鯉的攝食量随着個體大小、水溫及溶解氧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日投餌量一般以魚體重的5~7%為宜。投喂時遵照“定時、定點、定質、定量”的投喂原則,每次投喂以魚達到“八分飽”為宜。

4.t調水:定期加注新水,每30天換0.3~0.5米新水,每25天畝用生石灰全池潑灑一次,調節pH值。

5.t防病:堅持“以防為主,防治并重”的原則。飼養期間每月全池潑灑一次漂白粉。

6.t管理:堅持早、午、晚各巡塘1次,每天測量水溫2次,定期測量pH值和溶解氧做好各項記錄。

•t大水面養殖

養殖場所通常選擇水庫、湖泊等,放養前要根據水庫、湖泊的水深、光照、植被、餌料生物量、種群結構、預計産量及預期規格等因素确定放養數量。大水面養殖魚病雖然較少,但不能輕視,要從根本上把好魚種關。

•t網箱養殖

除大水面中可放置網箱外,條件适宜的江河中也可放置。

1.t水域選擇:進行網箱養殖的水域,要風浪小,底質平坦,水位穩定,水源充足,水質無污染,水深在2.5~3.0米以上;要背風、向陽、溶氧豐富。

2.t魚種選擇:魚種應規格整齊,體質健壯,體表無傷,合理确定放養密度。切忌規格出現兩極分化、大小不齊的現象,如發現魚類生長不齊、個體大小差異明顯時,應及時處理。

3.t餌料選擇:根據鯉的生理特性,結合不同生長時期的需求配制全價适口的餌料,同時做到科學投喂,以取得最大的效益。

4.t疾病防治:網箱中養殖密度大,因此在洗箱檢查時要小心操作,盡量避免魚體受傷,減少疾病發生的可能,搞好日常管理。

5.t防逃管理:網箱養殖防逃是養殖成功的關鍵,一旦出現破損現象,損失将十分嚴重,所以網箱養殖一定要做到勤檢查、勤維修、勤洗箱、勤排污,定期安全檢查。

保護現狀

•t保護級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8年 ver 3.1)——易危(VU)。

2007年12月12日,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第一批)》。

主要價值

經濟:鯉在黃河流域漁業中為一重要經濟食用魚。據不完全統計,1956年及1957年在東平湖分别産497.73噸和453.64噸,占該湖魚總産量的20%;在内蒙古烏梁素海1957年産2150噸,占該湖魚産量的50%;在陝西省潼關等處鯉亦占首位。所以鯉在黃河流域的天然水體或池塘養殖業中都具有重要意義。

觀賞:鯉因為自身絢麗的色彩,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在日本,紅色的鯉魚被稱為“錦鯉”,象征吉祥、幸福,更有“神魚”和水中“活寶石”的美稱。

食用:鯉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内陸地區魚席上的當家菜。“糖醋鯉魚”作為魯菜最有名的代表菜名揚天下。

物種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認為,龍是最高貴的,而鯉隻要越過龍門就能化身為龍。鯉代表着頑強的生命力、旺盛的生殖力,還代表着家族的富裕和興旺。另外,鯉與“禮、利”諧音,因此中國自東周時代起2000多年,形成了很多與鯉有關的文化習俗,比如年畫上兒童騎着鯉,過年的年夜飯一定要有魚——大部分地區年夜飯上的魚都是鯉,很多地區長期保留過年把鯉作為禮物送人的習俗,有些地方有特定時節吃鯉的風俗。

鯉常常出現在中國古代詩詞歌賦中。《詩經》中曰:“豈食其魚,必河之鯉。”“飲禦諸友,庖鼈脍鯉。”漢代大詩人蔡邕食過黃河鯉後,留詩曰:“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唐詩中的鯉文化相當豐富,以鯉為題的詩歌很多。李白有詩曰:“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岑參的《熱海行送崔侍禦還京》一詩寫道:“側聞陰山胡兒語,茜頭熱海水如煮。海上衆鳥不敢飛,中有鯉魚長且肥……”獨孤及在《送何員外使湖南》一詩中寫道:“王程傥未複,莫遣鯉魚稀。”李商隐的《闆橋曉别》一詩則曰:“水仙欲上鯉魚去,一夜芙蓉紅淚多。”劉禹錫在《洛中送崔司業》中寫道:“相思望淮水,雙鯉不應稀。”

錦鯉作為鯉的一個品種,同樣承載着鯉文化習俗,承載着人們的美好願望。由于錦鯉是觀賞魚,可以長期養殖、與人相伴,在表達人們的美好願望方面,更有其獨到的優點,因而形成了一些新的習俗。

上一篇:高山野決明

下一篇:桃花茶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