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溪

鯉魚溪

中國4A級景區
鯉魚溪位于周甯縣城西五公裡處的浦源村中。水深及膝,清可見底,鯉魚滿溪,故而得名“鯉魚溪”。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中文名:鯉魚溪 外文名:Carp brook 地理位置:甯德市周甯縣浦源鎮鯉魚溪 氣候條件: 開放時間:8:00-17:00 門票價格:40元 占地面積: 著名景點:魚冢、明清古街、鄭氏宗祠等 水源:數十條山澗清泉 得名:鯉魚滿溪 遊玩時間:1-2小時 最佳季節:四季皆宜

景區概述

鯉魚溪位于福建省周甯縣城西五公裡處的浦源村中,曾被評為“福建最美的鄉村”,我省十大旅遊風景區。鯉魚溪源自宋代,曆經八百年,2008年以“三個世界唯一”(魚冢、魚葬、魚祭文),收錄吉尼斯——“年代最久的鯉魚溪”。鯉魚溪源于海拔1448米的紫雲山麓,彙數十條山澗清泉奔流而下,峰回水轉,至浦源村口水勢頓減,五彎六曲穿村緩流而過。溪流貫村而去,長一華裡,寬數米。溪中悠然遨遊着七、八千尾彩色斑斓的大鯉魚,“聞人聲而至見人形而聚”,“競相覓食彩鱗翻飛”,溫順如馴,誠如“神魚”。婀娜之姿,活潑可愛。水深及膝,清可見底,鯉魚滿溪,故而得名“鯉魚溪”。

曆史淵源

鯉魚溪源自宋代,八百多年的曆史滄桑,雖經一次次的戰亂、災荒,鯉魚在村民的保護下繁衍至今,堪稱奇迹。幾百年前,沿岸有兩個村不和睦,經常發生械鬥,他們的祖宗就想到在溪裡養鯉魚,這樣就不怕對方在水裡下毒,因為一下毒,魚就會被毒死,也就知道水不能喝了。漸漸地,整條溪裡就有了幾千尾、幾萬尾鯉魚,就變成了鯉魚溪。

鄭氏宗祠

到了鯉魚溪,不能不去看看鯉魚溪的“開山鼻祖”。位于溪畔的鄭氏宗祠,始建于宋代,由鄭氏八世祖晉十公所建,清道光二十年(一八一四年)重修,文革時遭到破壞,一九九六年大規模整修,是目前華東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宗祠之一。宗祠造型獨特,前窄後寬,形同古船。祠堂呈長方形,梁木石瓦古樸沉靜,房屋結構巧妙,堂内由兩處天井調節光線,明暗過渡自然。祠堂四壁供着衆多鄭氏祖先的牌位,新舊不一,有些已經有好幾百年的曆史。祖牌均為手工雕刻,頂部為镂空龍頭木刻,底座圖案為龍鳳花葉,花紋細緻美麗,堪稱民間藝術精品。

魚冢文化

最特别的,莫過于位于鯉魚溪尾的魚冢。冢旁有兩棵水杉,枝葉相連,村民稱為“鴛鴦樹”。衰亡和遭遇意外的鯉魚,舉行過葬禮之後,就是被投入魚冢中安息的。如此世代相傳,終于形成了這罕見的具有神話色彩的鯉魚自然保護區。鯉魚溪下遊魚塘邊的土丘上,有兩株參天擁抱的大椿樹,人稱“鴛鴦樹”,兩樹之間立着一塊石碑,上書“魚冢”二字,這就是全國唯一的一座鯉魚之墓。

這裡四周稻田,魚冢正面朝着鯉魚溪和鄭氏宗祠,鯉魚死了要行特别的一套祭葬禮俗。浦源鄭氏祖先于宋代遷徙與此,就在溪中放養了五顔六色的鯉魚,村裡老少皆愛鯉魚,誰也不敢捕捉,時至今天鄭氏子孫仍不食鯉魚,也不允許外人來這裡釣魚、偷魚。明代詞人王鴻來遊詠出了“羨魚休唱釣魚歌”的千古絕唱。若遇鯉魚死了,都說這尾鯉魚上天了。村裡人就會将它送到魚冢土葬,也有祭後用柴草把魚體燒成灰後,埋葬在魚冢裡。

榮譽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008年以“三個世界唯一”(魚冢、魚葬、魚祭文),收錄吉尼斯——“年代最久的鯉魚溪”

交通

自駕:甯德市-G104-沈海高速公路-甯上高速公路-福安隧道-甯上高速公路-石壁爐隧道到鯉魚溪。

其他交通:在甯德客運站乘坐前往周甯縣的班車,在縣城下後乘坐前往鯉魚溪的公交或者摩的。

上一篇:高雄港

下一篇:東錢湖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