鮟鱇科

鮟鱇科

硬骨魚綱鮟鱇目的魚類
鮟鱇科,Lophiidae,硬骨魚綱鮟鱇目的1科魚類,全球約4屬25種,通稱鮟鱇。台灣紀錄有2屬2種,中國産黃鮟鱇、黑鮟鱇等3屬3種。
  • 中文名:鮟鱇科
  • 拉丁學名:
  • 别名:
  • 界:
  • 門:
  • 亞門:
  • 綱:硬骨魚綱
  • 亞綱:輻鳍亞綱
  • 目:鮟鱇目
  • 亞目:鮟鱇亞目
  • 科:
  • 亞科:
  • 族:
  • 屬:
  • 亞屬:
  • 種:
  • 亞種:
  • 分布區域:
  • 命名者及年代:
  • 保護級别:

形态特征

鮟鱇科物種體長一般為200~300毫米,大的可達500毫米,個别達1.5米。體平扁,軀幹部粗短。頭大,圓盤狀。吻寬闊。眼位于頭背面。口寬大,上位。下颌突出。上下颌、犁骨與腭骨均具大小不等的犬牙或尖牙,可向内倒伏。

黑鮟鱇

背鳍Ⅵ, 8~9;臀鳍6;胸鳍22~24;腹鳍5;尾鳍6。

體長為體高5.7~8.5倍,為體寬1.5~2.5倍,為頭長1.7~2.6倍。頭長為吻長3.2~3.6倍,為眼徑9.6~13.2倍。

體平扁,柔軟頭大呈圓盤狀,寬闊而平扁;軀幹部粗短,圓錐形尾柄短,尾柄長為尾柄高1.3~2.3倍。吻寬闊,平扁。額峪上有3~4小突起頭部有不少棘突,關節骨具1棘,指向前側方;間鰓蓋骨具2棘;蝶耳骨具2~3棘;方骨具1棘;下鰓蓋骨1棘;上耳骨棘及肩棘發達,肩棘兩叉形,上有2~7小棘。眼較小,上位,眼間隔 寬而稍凹人,眶上部和眶後部具骨棘,眼間隔寬為眼徑2.0~4.0倍。鼻突起有短柄,突出于吻端,鼻孔2個,開口于囊狀鼻突起的前後方。嗅覺器官嗅囊在成熟雄魚十分發達,雌雄異型。口寬闊而大,前上位,下颌突出,明顯長于上颌。兩颌具齒3行以上,均能倒伏,上颌齒較短,下颌内行齒最大,外側各行漸小,排列不規則。犁骨、腭骨及鰓弓上具齒。鰓孔大,位于胸鳍基的下方和後方。鰓3對,完整,鰓絲發達,無鰓耙。具僞鰓。肛門位于體部較後方。

體光滑無鱗。頭部周緣及體側具發達的分枝狀皮質觸手突起。體背方具有細弱不明顯的小皮質觸手突起。

背鳍2個,第一背鳍各鳍棘分離,第一鳍棘位于吻端,細長呈竿狀,成為吻觸手,末端有皮穗狀拟餌體,吻觸手後壓時可達蝶耳骨棘(小形個體)到肩棘(大形個體),體長為吻觸手長2.5~3.1倍;第二鳍棘短于第一鳍棘,後壓可達蝶耳骨棘到翼耳骨棘,體長為第二鳍棘長4.8~7.5倍;第三鳍棘也較長,約與第二鳍棘等長;第四、第五鳍棘漸短小,第六鳍棘常隐于皮下。第二背鳍位于尾部,起點在肛門稍前上方。臀鳍與第二背鳍相對,起點在第二背鳍第四至第六鳍條下方。胸鳍發達,支鳍骨形成一長形假臂構造埋于皮下。腹鳍喉位,左右分離較遠。尾鳍截形。

上一篇:華東黃杉

下一篇:雞排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