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山

魯山

山東中部山嶺
魯山,山東省四大高山之一,位于魯中山區北部,泰魯沂山脈中段,地跨淄博市博山與沂源之間,主峰位置北緯36°17.8′,東經118°3.3′,海拔1108米。系山體由花崗岩、片麻岩構成,東西走向,面積26.7平方公裡。是彌河發源地之一。[2]春秋時期, 齊魯兩國以此山為界,山南為魯國, 故稱魯山。主峰東側有明代修"滕雲寺"、"牛智宮", 遺址尚存。國營魯山林場座落山峰南側,植被面積3.44萬畝,森林覆蓋率 86%,松柏、刺槐為主要樹種。山中有全蠍、丹參、柴胡、黃芪、苦參等50餘種中藥材。山南麓有著名溶洞群,在下崖洞口附近發現距今40至50萬年的沂源猿人化石。
  • 中文名:魯山
  • 外文名:
  • 别名:
  • 所屬山系:泰魯沂山脈
  • 地理位置:
  • 走向:
  • 長度:
  • 寬度:
  • 起點:
  • 終點:
  • 主峰:
  • 海拔:
  • 跨越地區:萊蕪、博山、沂源、臨朐
  • 地質構成:花崗岩及混合岩
  • 主要山峰:繩子嶺、辘轳嶺、破邱嶺等
  • 主峰海拔:1108.3米

位置境域

魯山,山勢綿亘,跨越山東省萊蕪、博山、沂源、臨朐,為四地之界山。魯山走向自西而東,向北伸出很多支脈,形成了淄河兩岸南博山、北博山、石馬、池上、李家幾個鄉、鎮境内的支脈各山系。魯山山崖平鋪,山體系砂石構成。面積綿延百餘公裡。

在淄博市博山區境内,西起青龍山,沿區境邊沿向東南延伸至破邱嶺,蜿蜒180公裡。主峰在池上鄉小峰村南十餘裡處,海拔1108.3米。山南面絕壁陡峭,有著名的千人洞。主峰東伸繩子嶺、辘轳嶺,北去破邱嶺,系魯山主脈,是博山與萊蕪、沂源、臨朐的界山。主脈自西而東向北延伸出許多支脈,形成淄河兩岸石馬、南博山、北博山、郭莊、池上諸鄉鎮境内各山。

山峰

主峰北伸是沙溝山、黑虎頂,南起魯山根,北至小峰口,成為小峰、郝峪兩熘的分界山。自繩子嶺北伸至池上是志公平山絕頂,海拔849米,為郝峪和七峪、花林兩留分水嶺。山後有一飲虎泉,泉水清洌,四季不涸。由繩子嶺、辘轳嶺向西北伸延是三山、二郎山,為十峪、趙莊兩峪之界山。破邱嶺西北展伸一支雁翼山,是趙莊和大南峪的分水嶺。主峰蜿蜒向西是松仙嶺、三府山,又曲折西北是大頂山、鳳凰山、金牛山、風山等,與原山支脈相接,是博山與萊蕪市的分界山。主峰向西北延伸是萬壽山,為池上鄉與南博山鎮的分界山;繼續延伸至郭莊鄉的南坪山,再向北伸是青龍山,懸崖處有數丈深的青龍洞,洞下便是青龍泉。三府山北伸若幹支,有松子崖、玉皇山、王寨山、福山頂等。主峰松子崖海拔678米。青龍山向東北延伸至王家莊為辰巳山,是南博山鎮與北博山鄉的界山。金牛山東延是塔山、葫蘆山等,位于北博山、石馬兩鄉分界處。風山東伸至西石馬村北有石馬山、黃紅峪山,懸崖陡險,大洞流水,風景秀麗;再東去至中石馬村折回西北有瑟樹嶺等山。自石馬鄉東南向西北一直延伸到石炭塢南有鶴山、鳳凰山、蛟龍山等,山峰多為青石岩構成,古稱青石山區,有霧雲洞,雕窩澗等名勝。

溶洞

千人洞山位于土門鎮北部,海拔611米,面積2平方公裡。山東北部懸崖處有千人洞,附近有石龍洞、養神洞,東面大佛山上有珊瑚洞,形成魯山溶洞風景區,為旅遊勝地。

地質特點

魯山,考慮到山體的脈絡聯系與斷裂構造控制關系,以及山體的完整性,其邊界大緻定為:東界沂源芝芳-三岔店-西井一線,西界為芝芳-土門-松仙嶺-郭莊河谷,北以西井-銅井-李家-池上河谷為界,山地為近東西向斷裂與北東、北西向斷裂交切控制的三角形斷塊。魯山主峰偏于該斷塊西側。其南20公裡,為沂源-魯村斷陷盆地河谷平原,并與沂蒙低山丘陵區相銜接。中山北斜面山嶺連綿不斷,河谷深邃,為一大面積石灰岩低山、丘陵區。

魯山由太古代混合花崗岩及混合岩構成。主峰四周山坡陡峭,南坡尤甚,深溝絕壁,相對深度在200米以上。海拔1000米左右的近峰頂部地形和緩,為一向東北開敞的簸箕狀寬谷。魯山形成過程與泰山相同,唯第四紀以來山地擡升量較泰山為小。現已成為泰魯沂山地分水嶺中樞,為省内水系輻散的中心。

曆史文化

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經注》載:“螳螂之水源出魯山,即此。”《辭海》載:“魯山:在山東省中部益都、萊蕪兩縣問……在沂源縣北。沂河源地。”清康熙三年(1664年)《顔山雜記》載:“魯山在鎮東六十裡,孔子登東山小魯處。”相傳,“魯山”古原名“東山”,因孔予曾登臨絕頂,該山因地處我省東部,故名“東山”。古笈《孟子》亦有“登東山而小魯,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句。後因該山地處齊魯交境,巍峨高聳,位于當時魯國之地,故又名“魯山”。民國二十年(1931年)《博山鄉土志》載:“去縣城六十裡,巍巍然高鎮東南的名叫魯山,有魯山拖腳之稱。”由此可知:魯山面積之大,山勢之高,居淄博群山之冠。為我省僅次于泰山、崂山和蒙山的第四座高峰。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續修博山縣志》載:“魯山絕頂産美茶,味甲天下。石上生花可為藥。”相傳,古代魯山絕頂多茶樹,所産茶鮮美味醇,引人品評;又漫山花草和各種藥材,故好歧黃之術的醫士,春秋之季,多往采摘。 魯山絕頂,明代曾建有“大雄寶殿”、“天仙聖母祠”、“志公廟”和“志公塔”等建築物。當時人民群衆祈雨,絡繹于途,頂禮膜拜,香火極盛。後來屢經兵燹,特别是“十年浩劫”,廟宇盡是敗瓦頹垣,僅存遺迹。

景區榮譽

2020年4月,入選“2020中國避暑名山榜”。

生态保護

建國後,淄博市辟建了魯山林場。該林區位于博山區境南部,東與淄川、臨朐接界,西與萊蕪接壤,南與沂源相鄰,包括李家、池上、南博山、下莊4個鄉鎮82個村。林業用地總面積159168畝。在林業用地總面積中集體所有124970畝(人均2.8畝),包括有林地48133畝,占44.7%,疏林地9774畝,占9.1%,未成林造林地2281畝,占2.1%,無林地46621畝,占43.3%。有林地中天然灌木林630畝占0.6%,固定苗圃190畝占0.2%,防護林13334畝占27.7%,用材林29823畝占62%,經濟林1976畝,占10.3%。四旁樹395624株,人均11.2株。鄉鎮林木蓄積量94393立方米(人均1.87立方米),占全區的48.7%。鄉鎮林木覆蓋率為16.3%,加上國營魯山林場,總覆蓋率為29.3%。

魯山林場,系淄博市屬,1950年3月始建,1952年撤銷,1958年重建。1985年,場内設生産技術、多種經營、政保、辦公、基建等5個科室和植物園籌建處,下設店子、花林、小峰、上莊、北崖5個工區和8個副業單位,共有職工174人。

該場位于區境東南部的魯山,東西長40華裡,南北長30華裡,總面積61779畝。建場前,這裡全是童山秃嶺,岩石裸露,樹木罕見。建場後,國家每年撥幾萬到幾十萬元的造林費,使用飛機滅蟲、科學植樹管理,經過30餘年營造了大片森林,并發展了多種經營。已造林55823畝。主要樹種有刺槐、側柏、松樹、橡子、闆栗、蘋果、山楂等各種喬灌木140餘種,計614萬株,立木蓄積量76960立方米,年産各種幹鮮果品8000餘斤。全場年總産值100萬元,利潤15萬元。

上一篇:穹窿山

下一篇:西蘭花炒蝦仁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