魟

鳐目軟骨魚
身體扁平,略呈圓形或菱形,軟骨無鱗,胸鳍發達,如蝶展翅,尾呈鞭狀,有毒刺。生活在海底。種類很多,常見的有尖嘴魟、赤魟、燕魟等。[1]魟(hóng)ray。鳐目(Batoidei)的軟骨魚,與鲨魚近緣,均屬軟骨魚綱(Chondrichthyes),亦稱鲨綱(Selachii),鳐目包含300~350種。魟與鲨不同之處為體扁平,盤形,5對鰓孔和口通常位于身體下側;與鲨不同之處還有胸鳍巨大,翼狀,生于身體及頭的側面,鰓孔上方。魟的尾部一般細長,許多種類的尾有一至多個尖銳而有鋸齒的毒刺,蜇人可緻疼痛。魟魚是古代魚的一種,其再生能力很好,因此,一般外傷若無受到感染,很快就能愈合,不需添加任何藥劑,隻需保持水質正常即可。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軟骨魚綱 亞綱:闆鰓亞綱 目:鲼形目 亞目: 科:魟科 亞科: 族: 屬:魟屬 亞屬: 種: 亞種: 分布區域:廣布于所有大洋,深海;淡水也有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魟 生長環境:水溫:24-27℃ pH值:6.5-7.2 讀音:hóng 釋義:是該目中有刺物種的總稱

基本資料

魟與鲨不同之處為體扁平,盤形,5對鰓孔和口通常位于身體下側;與鲨不同之處還有胸鳍巨大,翼狀,生于身體及頭的側面,鰓孔上方。許多魟的遊泳和呼吸方式與鲨不同,以胸鳍為運動器官借以推進身體;用位于頭背面的噴水孔吸水(而非經口)進行呼吸。魟的尾部一般細長,許多種類的尾有一至多個尖銳而有鋸齒的毒刺,蜇人可緻疼痛。

魟主要為海生,廣布于所有大洋。許多種類栖于海底,遊動緩慢。魔魟(蝠鲼)以浮遊生物及小動物為食;其他則以各種小魚及無脊椎動物為食,有時會破壞有重要商業價值的貝類養殖場。除鳐類外,多數或全部魟均産幼魚。體内受精,雄體腹鳍邊緣特化為交尾器官——交接器,用以将精液注入雌魚體内。

魟的類群

電鳐,鋸鳐,鳐以及各種魟(屬于幾個不同的科,尾細長,鞭狀,具刺,泛稱刺魟或鞭尾魟)。

電鳐屬電鳐亞目(Torpedinoidei),特征為頭及胸鳍間有成對的大型發電器官,借以發出強大的電流以自衛或殺死獵物。電鳐的皮膚光滑無鱗;頭、軀幹和胸鳍形成圓形盤狀,尾短而粗壯。已知20種栖于溫暖海域,有些種重量達90公斤(200磅)。

其他所有不具發電器官的魟類,通常皮膚粗糙,常具堅硬的刺。鋸鳐屬鋸鳐科(Pristidae),具細長的吻部,其兩側有一系列堅硬的齒。已知暖海中有約6種,常出現于多沙的海岸和河口。

鳐屬于鳐亞目(Rajoidei),寬大的胸鳍延伸到吻部并向後延伸而突然終止于細尾的基部。與其他魟類不同,鳐為卵生。卵形大,橢圓形,外殼革質,色深,四角各有堅韌的尖角,用以固定于海草或其他物體上。鳐類無刺魟特有的具倒刺的細長的棘。分布最廣的種類屬于鳐科(Rajidae)的鳐屬(Raja)。

其他魟類

其馀的魟類構成鲼亞目(Myliobatoidei),包括魟科(Dasyatidae,鞭尾魟)、燕魟科(Gymnuridae,蝴蝶魟)、裸尾魟科(Urolophidae,刺魟)、鲼科(Myliobatidae,雕魟)、蝠鲼科(Mobulidae,蝠鲼、鬼魟或披肩魟)、牛鼻鲼科(Rhinopteridae,牛鼻鲼)。這些科的魟類均具細長、鞭狀的尾,尾上通常有一個帶倒鈎并與毒腺相連的刺。該刺能緻嚴重的損傷,尾部揮動時該刺能成為危險的武器。幾乎所有這些魟類均栖于溫暖的海域,少數幾種刺魟生活于南美的河流中。

犁頭鳐與魟近緣,或列為單獨的目——犁頭鳐目(Rhinobatiformes),或列為鳐目的一個亞目——犁頭鳐亞目(Rhinobatoidei)。

魟。大多數生活在海中。少數是淡水種類。

生活習性

魟魚的生活空間應較為寬廣,以一般珍珠魟為例,至少需5尺以上魚缸飼養才合适。魟魚首重水質,尤其NO2,需特别注意,一般問題發生時間約在養魟後的二至三天開始,每天需勤于檢測,PH值約在六至七,水溫約在24至29度間,水質需保持清澈,過濾設備應采上部過濾為佳,若采底部過濾,會因魟魚的翻攪底砂而失去過濾效果。底砂應以細沙為佳。

食物以泥鳅、蝦子、朱文錦為主,仔魚則以面包蟲、赤蟲、小蝦為主。特别需注意的是,喂食蝦子之前,需先把蝦箭拔除,以防刺穿腸胃壁,造成不幸。選購魟魚尤其不可貪買,因目前魟魚絕大多數都是仰賴進口,所以很容易因路程上的體力不支或中毒而死,因此建議先看魚,10-15天後再購買,如此比較保險。有外傷的也不要購買。魟魚是古代魚的一種,其再生能力很好,因此,一般外傷若無受到感染,很快就能愈合,不需添加任何藥劑,隻需保持水質正常即可。

中國魟

中國魟(Dasyatissinensis)

英文:Chinesestingray

俗名:洋魚、勞闆

分布:黃海北部。

形态特征:體盤菱形,平扁。有鰓裂5對,位于腹面。口底乳突5個。胸鳍前緣與頭側相連,體盤前緣幾呈

直線。頭後和體背部的正中線上,有細小粒狀鱗1縱群,尾上有細小鱗片1縱行,無大型結刺。背鳍、臀鳍

消失。尾細如鞭,有1尾刺。體背部黃褐色。與之相似的奈氏魟(D.navarrae)尾刺前方有寬大盾形結構刺

1~3個;光魟(D.laevigatus),體背部光滑,無結刺,口底乳突3個,分布于中國北方海域。

※生活習性:與赤魟基本相似。

※經濟價值:食用魚,味道一般。

同屬:赤魟(Dasyatisakajei)

漢字解釋

部首:魚

部外筆畫:3

總筆畫:14

五筆86:qoag

五筆98:qoag

倉颉:nfm

筆順編号:35251214444121

筆順讀寫:撇、橫撇、豎、橫折、橫、豎、橫、點、點、點、點、橫、豎、橫

四角号碼:21312

鄭碼:rbi

Unicode:CJK統一漢字U+9B5F

常用詞組

魟科hóngkē

[Dasyatidae]闆鰓類的一個科,包括普通魟的大多數種

上一篇:扒雞

下一篇:建築施工安全規範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