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蛐蛐

鬥蛐蛐

娛樂活動
“鬥蛐蛐”,也即“鬥蟋蟀”,亦稱“秋興”、“鬥促織”,即用蟋蟀相鬥取樂的娛樂活動。鬥蟋蟀是具有濃厚東方色彩的中國特有的文化生活,也是中國的藝術。蟋蟀從原先的聽其聲,發展到現在的觀其鬥,從這一微小的側面,也反映了社會曆史的變化。漢族民間搏戲之一,鬥蛐蛐的除了頭是圓的,下身和平頭的蛐蛐一樣。簡單的鬥法是把罐裡放土搗平,兩隻鬥蛐蛐放在罐裡。用蛐蛐草,農民有的叫熱草,引一下就鬥了。
    中文名:鬥蛐蛐 外文名: 别名:秋興、鬥促織 英文名:A cricket 屬性:用蟋蟀相鬥取樂的娛樂活動

曆史

鬥蟋蟀亦稱秋興、鬥促織、鬥蛐蛐。談起鬥蟋蟀,很多人對兒童時的都蟋蟀都記憶猶新。鬥蟋蟀的季節都限定在秋季,這主要跟蟋蟀隻有百日的壽命有關。

中國的鬥蟋蟀具有非常久遠的曆史,在外國人眼裡,鬥蟋蟀是具有濃厚東方色彩的中國特有的文化生活,也是中國的藝術。鬥蟋蟀發源于中國的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中下遊。

鬥蟋蟀起源于繁盛的唐朝,無論是高官貴族還是市井小民都熱衷于鬥蟋蟀活動。鬥蟋蟀在宋朝的時候非常的盛行,南宋更是鬥蟋蟀曆史上的著名朝代。鬥蟋蟀一隻延續到了清朝,清兵入關後也開始接受并熱衷于鬥蟋蟀活動。清朝每年秋季,京師就架設起寬大的棚場,開局賭博。甚至在日僞侵占北京時期,北平廟會上都有出售蟋蟀的市場,攤販少則幾十,多則數百,人來人往,熙熙攘攘。

鬥蟋蟀一直流傳到現代社會,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由于受到國内文化的影響,鬥蟋蟀被貼上了“舊文化”的标簽,被宣布為非法活動。但是随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政府管理政策的寬松話。鬥蟋蟀活動又被人們重拾回來,現在人們将鬥蟋蟀運動視為一種中國文化,有如中國的茶文化一樣,耐人尋味,經久傳承。

蛐蛐品種

蛐蛐的品種很多,一般按照顔色來分,有青、黃、紫、黑、紅、白六大類,各色種中品種繁多。要說厲害,一般深色的會厲害點,當然淺色的也有猛的,但稍微少些。猛的蛐蛐頭要大,叫聲要響亮,顔色要純,比如紫的就是紫的,雜色一般不厲害。不過據說逆配的蛐蛐特别猛,像深色頭白色牙,或者淺色頭深色牙。蛐蛐相鬥是用牙咬的,所以牙要闊而長,脖子要寬,這樣才有力。還有就是翅膀,形狀要像寶劍一樣,越接近尾巴翅膀越尖,圓翅膀一般體力不好也不兇。尾槍用四個字形容,尖長細柔。所以,有些行家在沒比之前就能知道哪隻會赢。

過程

古時娛樂性的鬥蟋蟀,通常是在陶制的或瓷制的蛐蛐罐中進行。兩雄相遇,一場激戰就開始了。

首先猛烈振翅鳴叫,一是加油鼓勁,二是要滅滅對手的威風,然後才呲牙咧嘴的開始決鬥。頭頂,腳踢,卷動着長長的觸須,不停地旋轉身體,尋找有利位置,勇敢撲殺。

幾個回合之後,弱者垂頭喪氣,敗下陣去,勝者仰頭挺胸,趾高氣昂,向主人邀功請賞。最善鬥的當屬蟋蟀科的墨蛉,中國民間百姓稱為黑頭将軍。一隻既能鳴又善鬥的好蟋蟀,不但會成為鬥蛐蛐者的榮耀,同樣會成為蟋蟀王國中的王者。但是,玩弄蟋蟀一定要注意不要玩物喪志。

儀式

鬥蟋蟀須遵循一定的儀式。事先要将蟋蟀隔離一天,以防止在開鬥之前作弊。蟋蟀将按稱重配對,由于鬥蟋的重量不超過1克,因此操作起來很複雜。

在一場比賽的休息區中,張健根(音)慢慢滑開一隻圓陶罐的蓋子,準備用裡面的一隻山東蟋蟀鬥上一回。張健根用竹鑷輕輕夾走一粒大米,這份食物剛好夠蟋蟀美餐一頓。接下來,張健根用一根草葉小心地将蟋蟀引到一隻竹筒中,然後,他用這隻竹筒将蟋蟀送入塑料鬥盆。

看客們一邊研究閉路電視上的特寫圖像,一邊品評比較兩隻蟋蟀的腿有多粗、須有多直、颚有多大。張健根顫動草葉,引逗着蟋蟀的觸須,使它變得張牙舞爪,怒氣沖沖。為了表示它們已做好戰鬥準備,對戰雙方——通常是雄性——會磨擦翅膀,發出熟悉的唧唧聲,正是這種聲音讓蟋蟀得名“蛐蛐”。

當分隔雙方的塑料片最終被拿起時,這兩隻小小的角鬥士開始兵刃相見。蟋蟀們不斷快速撕咬着對方的尖齒、腿腳和腦袋。有的蟋蟀被咬得缺肢斷腿,被對手用職業摔跤的姿勢甩過鬥盆。 每輪比賽将持續一兩分鐘,幾輪過後,裁判判定,張健根的蟋蟀鬥敗了。

角鬥是激烈的,但很少緻命。通常會有一隻蟋蟀認輸并逃跑——或跳出鬥盆。鬥敗的蟋蟀往往會被生氣的主人扔到大街上。

價值

就像美國的棒球賽季一樣,中國的鬥蟋蟀季節也越來越長。主張保護鬥蟋蟀純娛樂性的人擔心,這種休閑活動正受到金錢文化的威脅。

市場

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每到秋天,寵物市場上都會擠滿蟲迷。他們簇擁在從鄉下來的蟲商周圍,一邊掀開湯罐頭大小的圓筒的蓋子檢視每隻蟋蟀的腿腳和大颚,一邊讨價還價。來自山東省(中國東北部省份)的蟋蟀最值錢,尤其是迷卡鬥蟋(Velarifictorus micado)。有時剛一成交,買主們就忙不叠地到外面鬥起蟋蟀來了。

賭蟋蟀

但是,如果全年都能鬥蟋蟀,那麼蟋蟀養殖戶就能靠培育出的新品種大賺一筆。賭蟋蟀是非法的,但在中國卻非常普遍,而且賭注也在不斷升高。過去,賭勝者可以得到一塊月餅或對手的蟋蟀。而如今的賭注規模從最厲害的蟋蟀的價簽上可見一斑,這種蟋蟀也叫“将軍”,可以賣到幾百美元甚至幾千美元。

随着賭注的升高,賭徒們也在想方設法求勝。于是便有了“白蟲”,這是一種靠激素和強化肌肉的方法人工養殖的蟋蟀。

挑選

用以打鬥的蟋蟀,要識别其優勢,應從其身體的各部分來進行觀察和區分。

首先,因為蟋蟀打鬥交鋒是用頭撞頭的方式進行的,因而,頭是一個關鍵部位。善于打鬥的蟋蟀,頭要大,頭大的蟋蟀才能顯出其雄健、剽悍、有力。所以行家看蟋蟀,總是先要看頭。

優秀的蟋蟀,不僅頭要大,而且頭頂心是锃亮而有光澤的。頭形高而圓,象壽星的頭那樣凸出的是上佳的頭形。除前額凸出外,兩隻眼睛要生得比較高位。被行家們稱為“柿子頭”、“寶石頭”、“菩提頭”、“蚱蜢頭”的,也屬較為可取的頭型。反之,尖頭小腦,顯然屬于劣種。

其次,還要從頭的顔色來辨别。頭色呈青金色、紫櫻桃色、黃古銅色者,皆屬上品,但比較少見,不易獲取。純黑色和純白色者次之。若既青又白,中間有混合色者,并非良種。

有些蟋蟀腦門上有細細的直紋路,被稱為“麻路”,這種蟲的頭稱為“麻頭”,它與額前有1條白紋的一起被認為是上好的類型。而有羊角、牛角式鬥紋,都屬于打鬥不堪不擊的次品。

從眼睛部位觀察,額角上顯現漆黑色的為上品,眼中似有金光閃閃者亦為佳品。此外,優質蟋蟀的觸須一般是粗而長,而且轉動靈活自如。若觸須出現彎曲或須梢卷曲者,則為衰老或有病的蟋蟀,說明其壽命已經不長,更談不上進行打鬥了。

蟋蟀的打鬥,主要是依靠其鋒利的牙齒作為戰鬥的武器,所以門牙是否堅硬銳利是判别是否具有戰鬥力的重要标志。從外觀上看,牙齒幹亮而不軟潤,就是善于打鬥的,特别是牙鉗中的鋸齒要尖銳而鋒利。

從牙色看,最好的是金色牙,其次是紫色牙,銀白色的也較可取,其他如粉紅色、黃褐色、豬肝色的等,都屬次品。

規則

首先,蟋蟀的養戶們參賭前把蟋蟀送到選定的棚戶,蟋蟀必須先用蘿蔔熬的水洗澡,再在棚戶裡公養5天(有些蟋蟀是服了興奮劑進來的,這樣能有效預防!),由賭場的工作人員代勞,養戶不得動手操作(防作弊)。

5天後,蟋蟀就能“合法”參與打鬥了。鬥蟋蟀前,蟲主先把自己選好的準備打鬥的蟋蟀由工作人員拿到指定的桌上,由工作人加食,水。

一小時後,開始給蟋蟀稱重量(電子秤,能稱黃金的),重量單位叫“斟”。相差2斟屬于正碼(一個重量級别)。例如28和30,41和42就能鬥了。35和38就不可以了。在蟋蟀配對打鬥前必須先稱重,然後翻牌看由大到小還是由小到大來配對,以示公平。配對時有相同重量的蟋蟀先配。

然後,把蟋蟀放進鬥栅了。

場中共有3人,裁判與2個蟋蟀的主人,行話就叫作“3草2别頭”。

第一,裁判讓打鬥雙方用由棚戶提供的草撩撥蟋蟀的打鬥性,待2蟲起叫後(1分鐘為限,如有一方到時不叫也得開打)起閘開鬥。在打鬥過程中,雙方不得用草。

第二,打鬥中2蟲分開,雙方開叫(相差不過3秒)平,繼續比賽;如一方開叫,赢半局。失局的一方可用草撩蟲的鬥性(15秒為限),如有鬥性則繼續。如無鬥性,則輸一局。再繼續用草撩蟲(1分鐘),到時能鬥,起閘繼續;不再有鬥性,則輸全局。

第三,如蟋蟀在先失半局後反敗為勝,奪回半局,其餘如上所述。也有先失一局後轉敗的,也如上。

第四,也有雙方各失一局的,俗稱“雙爆局”。在2蟲打鬥時,在2蟲跌(分)開時,不管哪方開叫即為赢。哪怕輸的一方還能繼續在打鬥亦無用了。注:雙蟲分開需有一寸(以上)的距離,俗稱寸外。

上一篇:韶山賓館

下一篇:創業闆上市公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