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鼻羚羊

高鼻羚羊

偶蹄目牛科高鼻羚屬哺乳動物
高鼻羚(學名為Saiga tatarica)别名賽加羚羊、大鼻羚羊,屬于牛科。體型中等,體長1.2-1.7米,背部黃褐色,臀部、尾、腹部白色,夏毛短而平滑;冬毛色淡、濃密且長;四肢較細;鼻骨高度發育并卷曲,因鼻部特别隆大而膨起,向下彎,鼻孔長在最尖端,因而得名“高鼻羚羊”。生活于荒漠、半荒漠地帶。結成小群生活。中國的野生種群已經滅絕,現已引種回國,在甘肅和新疆半散養,為恢複野外種群進行實驗和研究。人們通常所說的名貴藥用羚羊角,就是出自高鼻羚羊。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中文名: 拉丁學名:Saiga tatarica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 綱:哺乳綱 亞綱: 目:偶蹄目 亞目: 科:牛科 亞科: 族: 屬:高鼻羚羊屬 亞屬: 種:高鼻羚羊 亞種: 分布區域:生活于荒漠、半荒漠地帶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高鼻羚羊 中文别名:賽加羚羊、大鼻羚羊 二名法:Saiga tatarica 分布:蘇聯伏爾加河下遊哈薩克斯坦、中國的準噶爾盆地以及内蒙古自治區西部

基本特征

高鼻羚羊具明顯的環棱;鼻骨高度發育并卷曲,内布滿毛、腺體和粘液管;在每個鼻孔中均有一特殊的具粘膜的囊,可使吸入的空氣加熱并變得更加濕潤,同時也與靈敏的嗅覺有關。

體長100-150厘米,肩高63-83厘米,雄性成年體重37-60千克,雌性29-37千克。雄性具角,長28-37厘米,基部約3/4具環棱,呈琥珀色。因鼻部特别隆大而膨起,向下彎,鼻孔長在最尖端,因而得名“高鼻羚羊”。體毛濃密棕黃色,腹部和四肢内側帶白色,冬毛灰白色。

生活習性

結成小群生活。有時也有成百上千隻的大群遷移。冬季多在白天活動,夏季主要在晨昏活動。有季節性遷移現象,冬季向南移到向陽的溫暖山坡地帶。跑得很快且有耐力,被牧民稱為“長跑健将”。

高鼻羚羊每年秋季集結成大群,南遷到較暖的山谷草原。春季組成5-6隻至20-30隻的群體,然後又集結成大群,向北遷移至夏季草場,其遷移行程可達250-400公裡。這種動物頗善奔跑,最高時速可達60公裡。

即使是剛出生5-6天的幼體,奔跑的時速也可達30-35公裡。主要以草類及低矮的灌木為食。取食的植物種類很廣,包括許多有毒或含鹽堿的種類。極耐渴,在取食青草季節能長期不飲水,隻在缺乏青草的幹旱情況下才尋找水源。嗅覺、視覺均非常靈敏,既可用嗅覺察知天氣的變化,又可靠視覺見到1公裡以外的敵害。

繁殖狀況

高鼻羚羊的繁殖力很強,當年生下的幼羚85%左右都加入繁殖,老羚羊96%參加繁殖。經過4-5個月妊娠期,一般一胎産下兩仔。據說條件好的話,高鼻羚羊的增長率可以達到60%-80%。

一雄多雌婚配制,性比約1:4。每年11-12月發情交配,次年5月産仔,胎仔數1-3仔,多2仔。幼羚1個月後即開始食草,雌性歲末(約8月齡)即可參與繁殖,雄羚次年方成熟。

動物現狀

高鼻羚羊過去數量很多,但由于羚羊角可作名貴藥材,長期遭到大量捕殺,在許多地區已瀕臨絕迹,中國新疆境内已多年不見。高鼻羚羊日間活動,常10餘隻結群遊蕩,秋冬季節集成較大群作遠距離遷移,次年5月左右再遷回夏季栖息地。

種群現狀

高鼻羚羊在動物地理區劃上屬中亞型。高鼻羚羊有三個滅絕亞種,兩個現代亞種。20世紀初葉至20世紀60年代以前,國内在新疆西北部準噶爾盆地、北塔山等地呈不連續分布,迄今已近40年不見蹤影。國外分布于蒙古、哈薩克斯坦、土庫曼、俄羅斯等地。

現存兩個亞種中,俄羅斯亞種(S·t·tatarica)在一次大戰結束時幾乎滅絕,僅剩不足1000隻,到二次大戰結束時,其種群數量已恢複到9萬隻,到1960年,上升到130萬隻以上,但近十幾年來又大幅度下降過半。

原分布于新疆西北部的可能為蒙古亞種(S·t·mongolica),經多次調查,均認為野外已經絕迹。該亞種在40、50年代廣布于蒙古西部的湖泊周圍。50年代末期,其數量已經下降,到1979年大約隻剩下200隻。也有推測,目前新疆西部中國與蘇聯邊境地區可能尚有極少數殘存。

飼養管理

羊羔産下後30min,一般即會站起來主動去吃乳。若羊羔不會吃奶或母羊不給羊羔哺乳,可強行擠奶飼給羊羔、或用鮮山羊奶100ml,鮮雞蛋10ml,魚肝油5ml,白糖10g,

食鹽1g配成人工乳喂養,40-60d齡後斷奶。羊羔9d齡左右開始随母羊學吃草,20d齡左右開始吃精料。青飼料可以苜蓿、紅豆草為主,精飼料以玉米粉為主。注意設立水盆,自由飲水。羚羊膽小。易驚恐,故應防止噪音等各種因素驚擾。

羊角藥用

鎮靜和抗驚厥作用

羚羊角水煎液腹腔注射10-20g(生藥)/kg,可顯著減少小鼠的自主活動,延長水合氯醛引起的小鼠睡眠時間,對抗苯丙胺的興奮作用。腹腔注射羚羊角醇提液或注射液,也能使小鼠的自發活動減少。其外皮浸出液能降低小鼠朝向性運動反應,并可使巴比妥及乙醚麻醉的誘導期縮短。

小鼠灌胃10g/kg,能顯著降低咖啡因驚厥率、增加其恢複率,但抗士的甯驚厥的效果不明顯,小鼠腹腔注射羚羊角注射液80mg/kg,則可對抗士的甯所緻驚厥作用。

解熱作用

給人工發熱兔分别靜脈注射羚羊角水煎劑和醇提液各2g/kg、水解液40mg/kg、注射液800mg/kg,均有明顯的解熱作用。給人工發熱兔灌胃羚羊角煎劑4g/kg,給藥後2小時體溫下降,6小時後逐漸恢複正常。

對循環系統的作用

羚羊角50%煎劑2ml/kg靜脈注射,使麻醉貓血壓下降,切斷兩側迷走神經後,降壓作用有所減弱,說明降壓反應可能與中樞神經有關。煎劑或醇提液小劑量使離體蟾蜍心髒收縮加強,中等劑量可緻心傳導阻滞,大劑量則引起心率減慢、振幅減小,最後心跳停止。

其它作用

體外試驗表明,羚羊角注射液對多種革蘭氏陽性和陰性緻病菌均無抑制作用。羚羊角外皮浸出液能增加小鼠對缺氧的耐受能力,并有鎮痛作用。

名著記載

《本經》:"主明目,益氣起陰,去惡血注下,安心氣。"n《别錄》:"療傷寒時氣寒熱,熱在肌膚,溫風注毒伏在骨間,除邪氣驚夢,狂越僻謬,及食噎不通。"n《藥性論》:"能治一切熱毒風攻注,中惡毒風卒死,昏亂不識人;散産後血沖心煩悶,燒末酒服之;主小兒驚痫,治山瘴,能散惡血。"n孟诜:"主中風筋攣,附骨疼痛,生摩和水塗腫上及惡瘡;又卒熱悶,屑作末,研和少蜜服;亦治熱毒痢及血痢。"n《食療本草》:"傷寒熱毒下血,末服之。又療疝氣。"n《本草拾遺》:"主溪毒及驚悸,煩悶,卧不安,心胸間惡氣毒,瘰疬。"n《綱目》:"平肝舒筋,定風安魂,散血下氣,辟惡解毒,治子痫痙疾。"n《本草再新》:"定心神,止盜汗,消水腫,去瘀血,生新血,降火下氣,止渴除煩。"n

上一篇:二戰十大名将

下一篇:棱皮龜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