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颎

高颎

隋朝宰相
(?—607)隋渤海蓓縣(今河北景縣)人,一名敏,字昭玄,隋朝著名宰相、軍事謀臣。精明強幹,有文武才。仕北周,以平北齊功,拜開府。楊堅當政,引為相府司錄,委為心腹。監韋孝寬軍,平尉遲迥。進位柱國,遷相府司馬。入隋,拜尚書左仆射,兼納言,進渤海郡公。秉政将二十年,竭誠盡節,去弊興利,朝野推服。所薦蘇威、楊素、賀若弼、韓擒虎等皆一代名臣骁将。開皇元年(581),與裴政、楊素修定刑律,廢枭、轘、鞭等酷刑。五年,奏行輸籍法,整頓戶籍。七年,獻平陳之計。八年,輔晉王楊廣攻陳,為元帥長史,參贊軍務。次年,滅陳,以殺陳後主寵妃張麗華,楊廣(炀帝)不悅。旋以功加上柱國,進爵齊國公。太子楊勇廢黜,持異議得罪獨孤後。[1]大業三年(607年)七月,有人向隋炀帝進讒言,楊廣下诏以“诽謗朝政”的罪名将高颎、賀若弼、宇文弼等殺死,享年六十六歲。諸子都遷徙到邊疆。
    本名:高颎(高熲) 别名:獨孤颎、高敏、号稱“真宰相” 字:昭玄 号: 所處時代:北周→隋朝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渤海蓚縣(今河北景縣東)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制定《開皇律》;攻入建康,滅陳國;北伐突厥 官職:左領軍大将軍、宰相、太常 封爵:齊國公

人物生平

早年經曆

高颎之父高賓曾在北齊為官,因避奸臣進讒而投奔北周,北周大司馬獨孤信引其為僚佐,并賜姓獨孤氏。高颎在隋朝位居要職之後,又追贈高賓為禮部尚書、渤海公。

高颎出生于東魏興和三年(541年)。高颎少年聰明敏捷,很有度量胸襟,讀了一些史書,特别擅長辭令。當初,在孩童時,家有一棵柳樹,有百尺多高,繁茂挺拔如同車蓋。鄉裡的老年人說:“這家要出大貴人。”

周明帝二年(558年),高颎十七歲時,被齊王宇文憲引為記室。不久又被封為下大夫。因為平齊之功拜開府。周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十一日,周宣帝宇文赟病死。隰州稽胡叛亂,高颎随越王宇文盛讨平之。

周宣帝死後,左丞相楊堅專政,陰圖禅代。早知道高颎精明強幹,并且熟習軍事,計謀豐富,便想延攬入丞相府。于是派邗國公楊惠傳達丞相的意思,高颎領會旨意十分高興地說:“願意接受驅使。即使事業不能成功,我也不怕滅族之災。”于是任丞相府司錄。當時長史鄭譯、司馬劉昉都因為奢侈放縱被疏遠,楊堅愈加看重高颎,認他為心腹重臣。

開隋元勳

大象二年(580年),尉遲迥起兵叛亂,派遣自己的兒子尉遲惇率步騎兵八萬,進駐武陟。楊堅命令韋孝寬攻擊叛軍,官軍到河陽,諸路大軍都不敢領先出戰。楊堅見諸将沒有統一指揮,便命令崔仲方前去監軍,崔仲方以父親在山東為由推辭。那時高颎見鄭譯、劉昉都沒有前往前線的意向,便主動請求出行,很合楊堅的心意,于是楊堅派遣高颎前去。

到了軍中,高颎在沁水上架橋,賊軍在上遊放下點着火的小船,高颎預先制作土狗(水中障礙,前銳後廣,前高後低,狀如坐狗的土墩)以抵禦火船,渡過沁水後燒掉橋與叛軍背水一戰,大敗叛軍。

北周大軍至邺城後,尉遲迥集中全部兵力13萬,列陣城南,準備決戰。韋孝寬軍進攻受挫,被迫撤退。高颎與宇文忻、李詢等設計:先射觀者,造成混亂,然後乘勢沖擊。觀戰士民被射,果然紛紛逃避,喊聲震天。宇文忻趁機傳呼:“敵兵敗了!”韋孝寬軍士氣複振,乘亂進擊,大敗尉遲迥軍,尉遲迥被迫自殺。至此,尉遲迥舉兵68天即宣告失敗。軍隊撤回,高颎出席楊堅内室舉辦的宴會,楊堅竟撤下禦帳賞給他。晉位柱國,改封義甯縣公,升任丞相府司馬,信任倚托的地位更加提高。

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總攬北周大權的大丞相楊堅廢周立隋,是為隋文帝。拜高颎為尚書左仆射,兼納言,進封渤海郡公,朝中大臣無人能比,以至隋文帝每次都稱呼他為獨孤,而直呼其名。高颎很注意避開權力地位,上表章請求辭職,請蘇威接替。楊堅想成就他讓賢的美名,同意他解除仆射的官職。

幾天後,楊堅說:“蘇威在前朝隐居不肯做官,高颎能推舉他。我聽說推薦賢能的人受上賞,怎麼能讓他丢官呢?”于是命令高颎恢複原位,不久拜為左衛大将軍,原來的官職不變。高颎時常坐在朝堂北邊的一棵槐樹下辦公處理政務,主事要砍掉它,楊堅特别指示不要砍,用它昭告後人。高颎被看重竟然到這種程度。

新朝樞臣

隋文帝即位之後不久,高颎拜為左衛大将軍,本官如故。高颎的母親去世,高颎要求去職守喪。但僅僅才過了二十天,朝廷就命令他返職處理政事。高颎流淚推辭,隋文帝下诏不予準許。在這以後将近二十年的時間裡,高颎輔佐隋文帝楊堅,為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開皇元年(581年),高颎奉命與鄭譯、楊素等修訂刑律,他們大多參照《北齊律》進行删改和增加,以制定新律,奏請頒行。高颎制定的新律廢除了枭首、轘身及鞭刑,減輕了徒刑,還取消了一些“楚毒備至”的訊囚酷法,如用大棒、束杖、車輻、鞵底、壓踝之類。對舊律作了一定程度的改進。

開皇二年(582年),隋文帝楊堅因為長安舊城自漢朝以來,屢經戰亂,凋殘日久,在蘇威、高颎等人的謀劃和商議下,決定在龍首原創建新都。隋文帝以高颎領新都大監進行監制,新的長安稱為大興。大興城的規劃和建設大多出自高颎之手。為後來唐長安城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其他行政、官制等各種制度,也大都在高颎的主持下,斟酌損益,建立新的制度,鞏固了隋朝的統一局面。同年,陳宣帝陳顼去世,隋朝廷内外将相議乘機南下滅陳,因隋國基初立,準備不足,高颎奏禮不伐喪。二月十五日,楊堅诏高颎等班師回朝。六月十一日,楊堅遣使往陳朝吊喪。此時北邊突厥軍事壓力很大,隋無力南顧,故以禮不伐喪為由,暫停對陳用兵。

南平陳國

開皇七年(587年),蕭岩背叛時,隋文帝诏令高颎安撫江、漢一帶的民衆,高颎在那裡很得民心。十一月,楊堅問平陳之策于将相。高颎獻策說:“江北氣候寒冷,水田收割較晚;江南氣溫較高,水田收割較早。估量陳國收獲季節,我們略略征集點人馬,聲言要掩襲陳國,他們必定會屯兵防禦,這足以廢其農時。

他們屯兵,我們就解甲,如此再三,賊人以為常。以後再集兵,他必不信,在他們猶豫的時候,我們就過江,登陸而戰,士氣倍增。另外,江南地濕,房屋多為茅草竹子,所有的積蓄,都沒貯藏到地窖裡。我們可以偷偷派人去,就風放火,等他修好後,再去放火。不過幾年,自可使陳國财力俱盡。”隋文帝按他這個辦法辦,因此陳國人更加窮困。

開皇八年(588年),隋文帝在壽春(今安徽壽縣)設淮南行台。

省,以晉王楊廣為行台尚書令,主管滅陳之事,集中水陸軍51.8萬,分為八路攻陳。高颎時任晉王楊廣元帥長史,三軍的參謀事項,都由高颎決斷。十二月,隋軍兵至長江,各路隋軍勢如破竹,進展迅速。

開皇九年(589年)一月二十一日,隋軍攻陷陳建康(今江蘇南京)台城後,裴矩、高颎受敕收陳内府書畫,得八百餘卷。高颎入建康,見陳叔寶床下京口前線告急密奏尚未啟封。晉王楊廣遣使索要貴妃張麗華,高颎說:“周武王滅殷商,殺了妲己。如今平定陳國,不應娶張麗華。”于是下令在清溪殺了張麗華,楊廣為此非常不高興。

位極人臣

開皇九年(589年),高颎平陳大軍還京後,因功加授為上柱國,晉爵位為齊國公,賞布匹九千段,定食邑為千乘縣的一千五百戶。隋文帝楊堅慰勞他說:“你讨伐南陳後,有人說你謀反,朕已經殺了他。君臣之間親密的關系,不是蒼蠅之類的小人所能離間得了的。”

高颎又請求讓位,隋文帝下诏書說:“你見識遠大,謀略很深,出京參謀軍事,幫助平定淮海一帶;回京掌管禁軍,我把你當作心腹。自我受禅登基以來,你常常參與機要,盡忠竭力,心迹俱盡。這是天降良臣于我,讓你幫我,望你不要再費口舌辭職了。”楊堅就是這樣優待、獎勵他。這以後,右衛将軍龐晃及将軍盧贲等人,先後在楊堅面前進高颎的讒言,楊堅大發雷霆,疏遠并貶黜了他們。楊堅對高颎說:“你獨孤公就像一面鏡子,常被磨擦,越磨越亮。”

開皇十年(590年)四月,尚書都事姜晔、楚州行參軍李君才都上奏說:“水旱不調,罪由高颎。”請求廢黜他。二人都得罪而丢官。楊堅對高颎的禮遇更甚。楊堅巡幸并州,留高颎守京師。等楊堅還京,賞他缣帛五千匹,又賞他一座行宮,讓他作莊舍。他的夫人賀拔氏卧病,隋文帝派人問候,同時前去探病的人也絡繹不絕。楊堅還親自到他府第去,賞他錢币百萬,布帛萬匹,又賞他千裡馬。

開皇十二年(592年),尚書右仆射蘇威因“朋黨”之争而免官,知名之士因而得罪者百餘人。之後隋文帝以越公楊素為尚書右仆射,與高颎同掌朝政。開皇十五年(595年)三月,仁壽宮建成。隋文帝楊堅先令高颎巡視,高颎上奏仁壽宮太過于奢華,而且建設過程中損失了很多人丁。

力敗外夷

開皇十八年(598年)二月,高句麗國王高元率衆萬餘侵擾遼西,被營州總管韋沖擊敗而逃。隋文帝聽說後大怒,遂于同月,以漢王楊諒、王世積并為行軍元帥,發水陸兵三十萬攻擊高麗。又以尚書左仆射高熲為漢王長史,周羅睺為水軍總管,協調行動。九月二十一日,兩條線路均無功而還,死者十之八九,隋軍損失慘重,元氣大傷。高元也害怕隋朝強大的國力,遣使謝罪,于是楊堅才罷兵,待高麗和從前一樣。

開皇十九年(599年)二月,都藍可汗與達頭可汗結盟,

合兵襲突利可汗,大戰于長城之下,突利大敗,投奔隋朝。四月二日,突利至長安,楊堅厚待他。突利奏報都蘭可汗制造攻城器械,準備攻擊大同城(在今内蒙烏拉特前旗東北)。隋文帝命漢王楊諒為元帥(實際未親臨前線),以高颎出朔州(治善陽,今山西朔縣),尚書右仆射楊素出靈州(治回樂,今甯夏靈武西南),上柱國燕榮出幽州(治薊縣,今北京城西南),三路進擊突厥。

高颎命上柱國趙仲卿率兵三千為前鋒,進至族蠡山(今山西右玉北),與突厥相遇,連戰七日,大破突厥;隋軍繼續追擊至乞伏泊(今内蒙察哈爾右翼前旗東北黃旗海),再次大敗突厥,俘虜千餘人,雜畜萬計。這時,都蘭可汗親率大軍趕至,将隋軍團團包圍。趙仲卿乃将部隊列成方陣,四面拒戰,堅守五天後,高颎率領大軍趕到,大破突厥,都蘭可汗敗逃,後被其部下所殺。

高颎率軍追過白道(内蒙呼和浩特西北),越過秦山(今内蒙大青山)七百餘裡,然後還師。高颎在準備追過白道時,曾向楊堅請求增兵,有此大臣認為高颎打算謀反,楊堅也未有所答。不久,高颎已凱旋而歸。楊素也指揮大軍大敗突厥,達頭可汗帶着重傷逃跑,其衆死傷不可勝數。

失寵被黜

當時,皇太子楊勇失寵于隋文帝,隋文帝私下裡有廢太子之意。楊堅對高颎說:“晉王妃有神靈附身,說晉王楊廣必有天下。你說怎麼辦?”高颎長跪不起,說:“長幼有序,怎能因此廢太子呢?”楊堅默然而止。獨孤皇後知道高颎志不可奪,想偷偷地除掉他。

當初,高颎夫人去世,獨孤皇後對楊堅說:“高仆射晚年喪妻,陛下怎能不為他娶妻?”楊堅将獨孤皇後的話告訴高颎,高颎流淚說:“我現在已經老了,退朝之後,惟有吃齋念佛而已。雖然陛下垂愛很深,甚至想幫我納妻,但這不是我的意願。”楊堅于是作罷。到這時,高颎的愛妾生了個男孩,楊堅聽說後十分高興,獨孤皇後卻不高興。

楊堅問緣故,獨孤皇後說:“陛下還應該信任高颎嗎?開始,陛下想為高颎娶妻,高颎心存愛妾,當面欺騙陛下。現在他的欺詐已顯現,陛下怎能再信任他?”楊堅因此疏遠了高颎。

适逢朝中商議讨伐遼東,高颎固谏不可。隋文帝不從,任高颎為元帥長史,随漢王楊諒征讨遼東,遇上久雨疾病,不利而還。獨孤皇後對楊堅說:“高颎當初并不想去,陛下強迫他去,我就知道他會無功而還的。”楊堅因漢王年少,把軍權全部交給高颎。高颎因楊堅寄托很大,心中每每挂念國事,無自疑避嫌之意。漢王楊諒的話,他大多不采用,因此漢王很恨他。還京後,楊諒哭訴于皇後說:“兒有幸沒被高颎所殺。”楊堅聽了,心中更加不平。

不久,上柱國王世積因罪被殺。在審問王世積的時候,說到從高颎那裡聽到了宮闱之中的事情。隋文帝聽後大驚,想定高颎的罪。當時上柱國賀若弼、吳州總管宇文弼、刑部尚書薛胄、民部尚書斛律孝卿、兵部尚書柳述等人,都證明高颎無罪。隋文帝更氣憤,将這些為高颎辯白的人都交給執法官員處理。從此以後,朝中大臣沒誰敢開口。高颎竟然連坐被免官,僅以公爵身份回到自己的府第。後又遭免職。

慘遭冤殺

仁壽四年(604年),隋文帝去世。楊廣即位後,拜授高颎為太常。當時下诏收集北周、北齊的樂工和天下的散樂,高颎上奏制止。楊廣不高興。楊廣那時十分奢侈靡費,聲色更加講究,又發起修築長城的勞役。高颎十分擔憂,對太常丞李懿說:“周朝因好樂而滅亡,殷鑒不遠,怎能又這樣呢?”當時楊廣對啟民可汗恩寵和禮遇太過分,高颎對太府卿何稠說:“這個胡人頗知中原虛實、山川險易,恐怕他成為後世的禍患。”他又對觀王楊雄說:“近來朝廷一點綱紀都沒有。”

大業三年(607年)七月,有人向隋炀帝進讒言,楊廣下诏以“诽謗朝政”的罪名将高颎、賀若弼、宇文弼等殺死,享年六十六歲。諸子都遷徙到邊疆。

主要影響

政治

制訂新律

開皇元年(581年),針對北周刑法繁雜苛酷的情況,高颎奉命與鄭譯、楊素等修訂刑律,其篇目與基本内容,以《北齊律》為藍本,所謂“多采後齊之制”。制定新律,奏請頒行。

新律将以前法律中的“反逆、大逆、叛、降"改為"謀反、謀大逆、謀叛”,強調将此類犯罪扼殺于謀劃階段;又增加了“不睦”一罪,使十種罪名定型化,并正式以“十惡”概稱。自從《開皇律》創設“十惡”制度以後,曆代封建王朝均予以承襲,将其作為封建法典中的一項重要的核心内容,是有效維護封建統治的有力武器。

修建新都

開皇二年(582年),隋文帝楊堅以長安舊城,自漢以來,屢經戰亂,凋殘日久為由,在蘇威、高颎等人的謀議下,決定在龍首原創建新都,以高颎領新都大監,“制度多出于颎”。為後來唐代長安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軍事

平尉遲迥

楊堅為北周靜帝大丞相時,知高颎強明,知兵事,多計謀,任相府司錄。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楊堅派上柱國韋孝寬率軍攻讨起兵反抗的相州總管尉遲迥,大軍與迥軍隔沁水(今山西、河南境沁河)相持,高颎自請前往監軍。随即架橋于沁水,當迥軍于上遊縱火爆企圖焚橋時,高颎令制土堆于水阻之。大軍渡沁水後,下令焚橋,使士卒無反顧之心,奮勇進擊,大敗尉遲迥軍。繼而與韋孝寬等乘勝攻破邺城(今河北臨漳西南),很快平定了相州之亂。

南下平陳

隋文帝有統一南北之志,高颎推薦賀若弼、韓擒虎二将分别任吳州和廬州總管,作滅陳準備。隋開皇元年(581年)九月,節度上柱國長孫覽、元景山兩路隋軍攻陳。開皇二年(582年)春,陳宣帝卒,陳遣使請和,遂以"禮不伐喪"為名而班師。開皇三年(583年),高颎率軍與諸将分道擊突厥。開皇五年(585年),任左領軍大将軍。開皇七年(587年),隋滅後梁,高颎奉命赴江陵(今屬湖北荊沙)安集其遺民,甚得人和。

不久,高颎向文帝獻取陳方略:在江南收獲季節,調兵揚言進襲,使陳集兵守禦,以誤其農時;不斷以佯動迷惑疲憊陳軍,待其習以為常而懈怠時,舉兵渡江進擊。同時派人潛入陳境,縱火焚其儲備物資,使之困敝。文帝納其策。開皇八年(588年)冬至開皇九年(589年)春,在隋滅陳之戰中,任晉王楊廣元帥長史,三軍谘禀,皆由其處斷。滅陳後,加位上柱國,進爵齊國公。

反擊突厥

開皇十九年(599年),高颎率軍出朔州道,與右仆射楊素等分道擊突厥。連續獲勝,追越白道(今呼和浩特西北),過秦山(今内蒙古大青山)700餘裡而還。

曆史評價

《隋書卷四十一·列傳第六》:“颎有文武大略,明達世務。及蒙任寄之後,竭誠盡節,進引貞良,以天下為己任。蘇威、楊素、賀若弼、韓擒等,皆颎所推薦,各盡其用,為一代名臣。自餘立功立事者,不可勝數。當朝執政将二十年,朝野推服,物無異議。治緻升平,颎之力也,論者以為真宰相。及其被誅,天下莫不傷惜,至今稱冤不已。所有奇策密謀及損益時政,颎皆削稿,世無知者。”

楊堅:“公識鑒通遠,器略優深,出參戎律,廓清淮海,入司禁旅,實委心腹。自朕受命,常典機衡,竭誠陳力,心迹俱盡。此則天降良輔,翊贊朕躬,幸無詞費也。”

李世民:“朕比見隋代遺老,鹹稱高颎善為相者,遂觀其本傳,可謂公平正直,尤識治體。隋時安危,系其存殁,炀帝無道,枉見誅夷。何嘗不想見其人,廢書歔歎。”“高颎有經國大才,為隋文帝贊成霸業,知國政者一十馀載,天下賴以康甯。文帝唯婦言是聽,特令擯斥,及為炀帝所殺,刑政由是衰壞。”

朱敬則:“蕭何之鎮靜關中,寇恂之安輯河内,葛亮相蜀,張昭輔吳,茂宏之經理琅琊,景略之弼諧永固,劉穆之衆務必舉,揚遵彥百度惟貞,蘇綽共濟艱難,高颎同經草昧,雖功有大小,運或長短,鹹推股肱之林。悉為忠烈之士。”

杜佑:“曆觀制作之旨,固非易遇其人。周之興也得太公,齊之霸也得管仲,魏之富也得李悝,秦之強也得商鞅,後周有蘇綽,隋氏有高颎,此六賢者,上以成王業,興霸圖,次以富國強兵,立事可法。”“隋氏資儲遍于天下,人俗康阜,颎之力焉。功規蕭、葛,道亞伊、呂,近代以來未之有也”。

李绛:“北齊任楊遵彥則理,用高阿那肱則亂;隋代任高颎則理,用楊素則亂;國家任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王珪、姚崇、宋璟則理,用李義府、許敬宗、李林甫、楊國忠則亂。”

洪邁:“荀彧佐魏武帝,劉穆之佐宋高祖,高德政佐齊文宣,高颎佐隋文帝,劉文靜佐唐高祖,終之篡漢、晉、魏、周及取隋,其功不細矣。”

轶事典故

文帝問策

楊堅閑聊時曾讓高颎和賀若弼談平定陳國之事,高颎說:“賀若弼先獻十策,後在蔣山苦戰破敵。我隻是個文官罷了,怎敢和大将軍論功?”楊堅大笑,當時的輿論誇獎他能謙讓。不久,因為他的兒子娶了皇太子楊勇的女兒,前後的賞賜不可勝計。那時,熒星侵入太微星座,進犯左執法星。術士劉晖私下對高颎說:“天象對宰相不利,你可修德以除災禍。”高颎聽了,心中不安,将劉晖的話奏明楊堅。楊堅好言地安慰他,賞賜他。

帝相關系

高颎在獲罪後,隋文帝到秦王楊俊府第,召高颎侍宴。高颎眼淚汪汪悲不自勝,獨孤皇後也和他相對而泣,左右都流淚。隋文帝對高颎說:“朕沒有對不住你,是你自己辜負了自己。”楊堅對侍臣們說:“朕對高颎勝過對自己的兒子,雖然有時看不到他,但他好像就在我眼前一樣。

自從他離職以後,我一點都不記得他,好像本來就沒有高颎一樣。不能拿自己要挾君王,自稱天下第一呀!”後來,高颎封國的國令上告高颎私下做的一些事,說:“他的兒子高表仁對他說:‘司馬仲達當初托病不朝,于是擁有天下。您今天也遇到類似情況,怎知不是福份?’”于是楊堅大怒,把高颎囚禁在内史省拷問他。

司法部門又上奏高颎别的事,說:“沙門真覺曾對高颎說:‘明年國家将有大喪。’尼姑令晖又說:‘開皇十七、八年,皇帝有大災難,十九年不可能活過去。’”楊堅聽了,更加震怒,回頭對群臣們說:“帝王之位,豈可力求?孔子以大聖之才,作法傳世,難道他不想當帝王嗎?天命不可罷了。高颎和他兒子交談,自比晉宣帝,這是什麼心思呢?”有關部門請求殺高颎。楊堅說:“去年殺虞慶則,現在又殺王世積,如再殺高颎,天下人會怎麼說我?”于是除掉高颎的官籍,讓他作平民。

坦然免職

高颎剛做仆射時,他的母親告誡他說:“你富貴已到極點,隻有一個東西沒有,那就是殺頭。你應該小心呀!”高颎從此常怕禍亂。後來等到高颎被免職後,高高興興,一點遺憾都沒有,認為這樣子可以免除災禍。

人際關系

父:高賓。

高颎之父高賓曾在北齊為官,因避讒而投奔北周,北周大司馬獨孤信引其為僚佐,并賜姓獨孤氏。後獨孤信被誅殺,其家人被發配四川。獨孤信之女,文獻皇後以賓父之故吏,每往來其家。高賓後來官至鄀州刺史,及高颎尊貴後,又追贈禮部尚書、渤海公。

子:高盛道、高弘德、高表仁。

女:高氏,嫁給楊勇為妃。

史籍記載

《隋書·卷四十一·列傳第六》

《北史·卷七十二·列傳第六十》

影視形象

出品時間

影視劇

扮演者

2003

《隋唐英雄傳》

傅永瞬

2008

《隋炀帝》

俞立文

2013

《隋唐演義》

薛曉龍

影視形象

上一篇:賀錦齋

下一篇:袁宏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