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

袁宏道

明代文學家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學家。字中郎,又字無學,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人。萬曆二十年進士,曆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等職、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少敏慧,善詩文,年十六為諸生,結社城南,自為社長。
    本名:袁宏道 字:中郎 所處時代:明朝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湖北公安縣 主要作品:《袁中郎全集》《徐文長傳》《袁中郎集箋校》 主要成就:“公安派”代表人物、提出性靈說

人物介紹

袁宏道在明代文壇上占有重要地位。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稱“公安三袁”。他的一套系統理論,成為公安派文學綱領。

他反對盲目拟古,主張文随時變,其目标是去僞存真,抒寫性靈。他認為,性靈能導緻文章的趣和韻,而它們是由“無心”或“童子之心”得來的。他推崇民間的通俗文學是“無聞無識”的“真聲”。

袁宏道的散文極富特色,清新明暢,卓然成家。今存其尺牍280馀封,各類随筆200馀篇。作品真切感人,語言淺顯,無斧鑿之迹。作有各體詩歌1700馀首,成就不如散文。着有《敝箧集》、《錦帆集》、《解脫集》、《廣陵集》、《瓶花齋集》、《潇碧堂集》、《破硯齋集》、《華嵩遊草》等。今人錢伯城整理有《袁宏道集箋校》。

袁宏道始終無意于仕途,萬曆二十年(1592)就中了進士,但他不願做官,而去訪師求學,遊曆山川。他曾辭去吳縣縣令,在蘇杭一帶遊玩,寫下了很多著名的遊記,如《虎丘記》《初至西湖記》等。

他生性酷愛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險登臨。他曾說“戀軀惜命,何用遊山?”“與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開先寺至黃岩寺觀瀑記》)在登山臨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個性得到了張揚,文學創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漲。

人物神功

袁宏道一生創作了大量山水遊記,在他筆下,秀色可餐的吳越山水,堤柳萬株的柳浪湖泊,風清氣爽的真州,春色宜人的京兆,皆着筆不多而宛然如畫。這些山水遊記信筆直抒,不擇筆墨。

寫景獨具慧眼,物我交融,怡情悅性。語言清新流利,俊美潇灑,如行雲流水般舒徐自如。文學觀點上主張創作要充分發揮自己個性,不要從人腳跟,要“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筆”。(《小修詩序》)他把死學古人的做法斥之為“糞裡嚼渣”“順口接屁”“一個八寸三分帽子人人戴得”(《與張幼宇書》)。

個人作品

袁宏道的散文極富特色,清新明暢,卓然成家。今存其尺牍280馀封,篇幅長的1000多字,短的隻二、三十馀字。如《緻聶化南》一劄:"敗卻鐵網,打破銅枷,走出刀山劍樹,跳入清涼佛土,快活不可言,不可言!

投冠數日,愈覺無官之妙。弟已安排頭戴青笠,手捉牛尾,永作逍遙纏外人矣!朝夕焚香,唯願兄不日開府楚中,為弟刻袁先生三十集一部,爾時毋作大貴人,哭窮套子也。不诳語者,兄牢記之。"

簡凝活脫,間以诙諧,可見其尺牍文的一斑。他的各類随筆200馀篇,題材多樣,饒有意趣,其中《畜促織》《鬥蛛》《時尚》等篇,記述了當時的風俗人情。傳記文以《徐文長傳》《醉叟傳》兩篇最優,刻繪人物,生動鮮明。

其他如《虎丘》《天目一》《晚遊六橋待月記》《觀第五洩記》等,真切動人,語言淺近,略無斧鑿之迹,都是佳作。袁宏道作有各體詩歌1700馀首,成就不及散文。少量詩作如《猛虎行》《門有車馬客行》《逋賦謠》《巷門歌》等,揭露了當時"甲蟲蠹太平,搜利及邱空","東封西款邊功多,江淮陸地生洪波";"鲛戶十竄九囚虜";

"野人扶白覓溝壑"等黑暗現實,有一定意義。不過他的詩及多數散文,僅限于抒發個人情趣,不能充分反映社會生活,現實意義有限。當時一些公安派文風仿效者,則更發展了這一傾向,走上了邪路。

所以以袁宏道為代表的公安派創作,瑕瑜互見,功過并存。總的來看,作為晚明的一次文學改良運動,其功績還是主要的。

袁宏道代表作品:《袁中郎全集》《徐文長傳》《初至西湖記》《叙陳正甫會心集》《虎丘記》《滿井遊記》《西湖遊記二則》《戲題齋壁》《遊虎跑泉》《東阿道中晚望》《戲題飛來峰》《袁中郎集箋校》《瓶花齋雜錄》《破研齋集》。

流傳至今的有《潇碧堂集二十卷》《潇碧堂續集十卷》《瓶花齋集十卷》《錦帆集四卷去吳七牍一卷》《解脫集四卷》《瓶史》《袁中郎先生全集二十三卷》《梨雲館類定袁中郎全集二十四卷》《袁中郎全集四十卷》《廣陵集》《袁中郎文鈔一卷》等等。

價值貢獻

袁宏道“性靈說”的提出是明代中後期文壇上的一股新潮流,給近代文藝史開拓了新的創作空間“性靈”把文學的主體性—人的情感提高到了超過形式的高度。

上一篇:高颎

下一篇:曹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