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良姜

高良姜

姜科山姜屬植物
高良姜,中藥名。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幹燥根莖。夏末秋初采挖,除去須根和殘留的鱗片,洗淨,切段,曬幹。[1]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百合綱 亞綱:姜亞綱 超目: 目:姜目 亞目: 科:姜科 亞科: 族:姜亞科 亞族: 屬:姜族 亞屬: 組: 亞組: 種:山姜屬 亞種:廣東、廣西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高良姜

功效

溫胃止嘔,散寒止痛。

主治

用高良姜(炙令焦香)五兩,加酒一升,煮三、四沸,一次服完。

中國有關藥書對高良姜植物種屬的記載

(患腳氣病的人,容易發吐。日常生活,注意早餐多食,午餐少食,晚餐不食,或喝一點豉粥。有發吐感覺時,立即服藥)。用高良姜一兩,加水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如急切間找不到高良姜,可以母姜一兩代替,清水煎服。療效較差,然亦有效。

(按:即胃痛)。用高良姜四兩,切片,分成四份:一兩以陳米半合炒黃,去米;一兩以陳壁土半兩炒黃,去土;一兩以巴豆三十四個炒黃,去豆;一兩以斑蝥三十四個炒黃,去蝥。另取吳茱萸一兩,酒浸一夜後,同高良姜一起再炒,共研為末,以浸吳茱萸的酒調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服,姜湯送下。此方名“高良姜丸”。又方:高良姜三錢,五靈脂六錢,共研為末。每服三錢,醋湯調下。

用高良姜、幹姜等分,炮過,研細,加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飯後服,桔皮湯送下。妊婦忌服。高良姜

(寒多熱少,不思飲食)。用高良姜(麻油炒)、幹姜(炮)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五錢,以豬膽汁調成膏子,臨發病前,熱酒調服。又方:上方所制的藥末,加膽汁和丸,每服四十丸,酒送下。又方:高良姜、幹姜,半生半炮各半兩,穿山四三錢,共研為末。每服二錢,豬腎煮酒送下。

用小管吹高良姜末入鼻。使打噴嚏,紅痛即消。

用高良姜二寸、全蠍(焙)一枚,共研為末,擦痛處,吐出涎水,以鹽湯漱口。

附方:紅豆蔻,是高良姜的種子,辛、溫、無毒辣。功能溫中散寒、醒脾解酒,但脾、肺素有伏火的人,不宜用該品。又紅豆蔻最能動火傷目,使人流淚。

相關配伍

1、用于治胃寒脘腹冷痛:與炮姜相須為用,如二姜丸。(《和劑局方》)

2、用于治療卒心腹絞痛如劇,兩脅支滿,煩悶不可忍:與厚樸、當歸、桂心等同用,如高痕姜湯。(《千金方》)

炮制方法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薄片,曬幹。

生理特性

本品呈圓柱形,多彎曲,有分枝,長5~225px,直徑1~37.5px。表面棕紅色至暗褐色,有細密的縱皺紋和灰棕色的波狀環節,節間長0.2~25px,一面有圓形的根痕。質堅韌,不易折斷,斷面灰棕色或紅棕色,纖維性,中柱約占1/3。氣香,味辛辣。

相關論述

1、《本草彙言》:高良姜,祛寒濕、溫脾胃之要藥也。

2、《本草綱目》:健脾胃,寬噎膈,破冷癖,除瘴瘧。

3、《本草求真》:良姜,同姜、附則能入胃散寒;同香附則能除寒祛郁。若傷暑洩瀉,實熱腹痛切忌。此雖與幹姜性同,但幹姜經炮經制,則能以去内寒,此則辛散之極,故能以辟外寒之氣也。

上一篇:羊蠍子火鍋

下一篇:西紅柿牛腩湯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