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緻遠

馬緻遠

元代大戲劇家
馬緻遠(1250年-1321年),字千裡,号東籬(一說字緻遠,晚号“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有異議)人。他的年輩晚于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1]
    别名:字千裡,号東籬 出生地:大都(今北京) 主要成就:元曲四大家之一、秋思之祖 中文名:馬緻遠 職業:元曲,雜劇作家 代表作品:《漢宮秋》、《薦福碑》、《嶽陽樓》《青衫淚》、《陳抟高卧》、《任風子》 籍貫:大都(今北京) 性别:男 出生年月:1250年 去世年月:1321年

人物生平

個人作品

主要成就

轶事典故

史料記載

藝術形象

親屬成員

人物評價

基本資料

馬緻遠(生卒年不詳),元代著名戲曲作家、散曲家、雜劇家,大都(現今北京)人。因《天淨沙·秋思》而被馬緻遠稱為秋思之祖(已選入7年級上人教版語文15課古代詩歌四首之一)。馬緻遠:所作雜劇今知有15種,《漢宮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輯本《東籬樂府》。青年時期仕途坎坷,中年中進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後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馬緻遠晚年不滿時政,隐居田園,以銜杯擊缶自娛,死後葬于祖茔。

從他的散曲作品中,可以知道,他年輕時熱衷功名,有“佐國心,拿雲手”的政治抱負,但一直沒能實現,在經過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後,他看透了人生的榮辱,遂有退隐林泉的念頭,晚年過着“林間友”、“世外客”的閑适生活。馬緻遠早年即參加了雜劇創作,是“貞元書會”的主要成員,與文士王伯成、李時中,藝人花李郎、紅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當時最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四大家包括關漢卿、白樸、馬緻遠、鄭光祖。)馬緻遠從事雜劇創作的時間很長,名氣也很大,有“曲狀元”之譽。

他的作品見于着錄的有16種,今存《漢宮秋》、《薦福碑》、《嶽陽樓》、《青衫淚》、《陳抟高卧》、《任風子》6種,另有《黃粱夢》,是他和李時中、紅字李二、花李郎合作的。以《漢宮秋》最著名。散曲有《東籬樂府》。小令《天淨沙·秋思》脍炙人口,匠心獨運,自然天成,絲毫不見雕琢痕迹。

個人作品

雜劇作品

馬緻遠故居馬緻遠著有雜劇十五種,現存的有《江州司馬青衫淚》、《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呂洞賓三醉嶽陽樓》、《半夜雷轟薦福碑》、《馬丹陽三度任風子》、《開壇闡教黃粱夢》、《西華山陳抟高卧》七種。馬緻遠的散曲作品也負盛名,現存輯本《東籬樂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數17套。其雜劇内容以神化道士為主,劇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賈仲明在詩中說:“萬花叢中馬神仙,百世集中說緻遠”“姓名香貫滿梨園”。

在馬緻遠生活的年代,蒙古統治者開始注意到“遵用漢法”和任用漢族文人,卻又未能普遍實行,這給漢族文人帶來一絲幻想和更多的失望。馬緻遠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負,他的一套失題的殘曲中自稱“寫詩曾獻上龍樓”,卻長期毫無結果。後來擔任地方小官吏,也是完全不能滿意的,在職的時間大概也并不長。在這樣的蹉跎經曆中,他漸漸心灰意懶,一面懷着滿腹牢騷,一面宣稱看破了世俗名利,以隐士高人自居,同時又在道教中求解脫。

《漢宮秋》是馬緻遠早期的作品,也是馬緻遠雜劇中最著名的一種,敷演王昭君出塞和親故事。曆史上的這一事件,原隻是漢元帝将一名宮女嫁給内附的南匈奴單于作為籠絡手段,在《漢書》中的記載也很簡單。而《後漢書·南匈奴傳》加上了昭君自請出塞和辭别時元帝驚其美貌、欲留而不能的情節,使之帶上一種故事色彩。後世筆記小說、文人詩篇及民間講唱文學屢屢提及此事,對曆史事實多有增益改造。

馬緻遠的《漢宮秋》在傳說的基礎上再加虛構,把漢和匈奴的關系寫成衰弱的漢王朝為強大的匈奴所壓迫;把昭君出塞的原因,寫成毛延壽求賄不遂,在畫像時醜化昭君,事敗後逃往匈奴,引兵來攻,強索昭君;把元帝寫成一個軟弱無能、為群臣所挾制而又多愁善感、深愛王昭君的皇帝;把昭君的結局,寫成在漢與匈奴交界處的黑龍江投江自殺。這樣,《漢宮秋》成了一種假借一定的曆史背景而加以大量虛構的宮廷愛情悲劇。

《漢宮秋》也許包含了一定的民族情緒。但是,我們要注意到馬緻遠的基本人生态度,要麼是在元朝統治下積極求取功名,要麼是視一切價值标準為空幻,所以,在這方面過分強調是不适當的。這個劇本同現實生活直接相關的地方,主要是反映出在民族戰争中個人的不幸。像金在蒙古壓迫下曾以公主和親,宋亡後後妃宮女都被擄去北方,這些當代史實都會給作者以較深的感受。而《漢宮秋》是一出末本戲,主要人物是漢元帝,劇中寫皇帝都不能主宰自己、不能保有自己所愛的女人,那麼,個人被命運所主宰、為曆史的巨大變化所颠簸的這一内在情緒,也就表現得更強烈了。事實上,在馬緻遠筆下的漢元帝,也更多地表現出普通人的情感和欲望。

《漢宮秋》中的第三折《梅花酒》寫得尤其動人,他利用回環往複的手法,将漢元帝在昭君走後,凄婉的的神情形象地描寫出來,也不愧為散曲高手.

當臣下以“女色敗國”的理由勸漢元帝舍棄昭君時,他忿忿地說:“雖然似昭君般成敗都皆有,誰似這做天子的官差不自由!”灞橋送别時,他感慨道:“早是俺夫妻悒快,小家兒出外也搖裝。”

對夫妻恩愛的平民生活流露出羨慕之情。尤其第四折“孤雁驚夢”一大段凄婉哀怨的唱詞,表現出漢元帝對情人的無限思戀,把劇本的悲劇氣氛渲染得愈加濃郁。這裡在塑造戲劇人物的同時,也直接抒發了作者對曆史變遷、人生無常的感受。

《薦福碑》也是馬緻遠的早期劇作,寫落魄書生張鎬時運不濟,一再倒黴,甚至薦福寺長老讓他拓印廟中碑文,賣錢作進京趕考的盤纏,半夜裡都會有雷電把碑文擊毀。後時來運轉,在範仲淹資助下考取狀元,飛黃騰達。劇中多處表現出對社會現狀的不滿,如:“這壁攔住賢路,那壁又擋住仕途。如今這越聰明越受聰明苦,越癡呆越享了癡呆福,越糊突越有了糊突富。”這個劇本集中反映了作者懷才不遇的牢騷和宿命的人生觀,也反映出當代許多文人在社會地位極端低落的處境下的苦悶。

《青衫淚》是由白居易的《琵琶行》敷演而成的愛情劇,虛構白居易與妓女裴興奴的悲歡離合故事,中間插入商人與鸨母的欺騙破壞,造成戲劇糾葛。在士人、商人、妓女構成的三角關系中,妓女終究是愛士人而不愛商人,這也是落魄文人的一種自我陶醉。

散曲作品

馬緻遠同時是撰寫散曲的高手,是元代散曲大家,有“曲狀元”之稱。今存散曲約130多首,他的寫景作如《秋思》,如詩如畫,餘韻無窮。

[雙調]壽陽曲潇湘八景

山市晴岚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四圍山一竿殘照裡,錦屏風又添鋪翠。

遠浦帆歸

夕陽下,酒旆閑,兩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斷橋頭賣魚人散。

平沙落雁

南傳信,北寄書,半栖近岸花汀樹。似鴛鴦失群迷伴侶,兩三行海門斜去。

潇湘夜雨

漁燈暗,客夢回,一聲聲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萬裡,是離人幾行情淚。

煙寺晚鐘

寒煙細,古寺清,近黃昏禮佛人靜。順西風晚鐘三四聲,怎生教老僧禅定?

漁村夕照

鳴榔罷,閃暮光。綠楊堤數聲漁唱,挂柴門幾家閑曬網,都撮在捕魚圖上。散曲作品

江天暮雪

天将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江上晚來堪畫處,釣魚人一蓑歸去。

洞庭秋月

蘆花謝,客乍别,泛蟾光小舟一葉。豫章城故人來也,結束了洞庭秋月。

[南呂]四塊玉歎世五首

兩鬓皤,中年過;圖甚區區苦張羅,人間寵辱都參破。種春風二頃田,遠紅塵千丈波,倒大來閑快活。

子孝順,妻賢惠;使碎心機為他誰,到頭來難免無常日。争名利,奪富貴,都是癡。

帶野花,攜村酒,煩惱如何到心頭。誰能躍馬常食肉?二頃田,一具牛,飽後休。

佐國心,拿雲手,命裡無時莫剛求。随時過遣休生受。幾葉綿,一片綢,暖後休。

帶月行,披星走,孤館寒食故鄉秋。妻兒胖了咱消瘦。枕上憂,馬上愁,死後休。

[南呂]四塊玉·天台路

采藥童,乘鸾客,怨感劉郎下天台。春風再到人何在?

桃花又不見開,命薄的窮秀才,誰叫你回去來。

[南呂]四塊玉·浔陽江

送客時,秋江令,商女琵琶斷腸聲。可知道司馬和愁聽。月又明,酒又醒。客乍醒。

[南呂]四塊玉·馬嵬坡

睡海棠,春交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亂。不因這玉環,引起那祿山,怎知蜀道難!

[南呂]四塊玉·巫山廟

暮雨迎,朝雲送,暮雨朝雲去無蹤。襄王謾說陽台夢。雲來也是空,雨來也是空怎捱十二峰。

[越調]清江引·野興

東籬本是風月主,晚節園林趣。一枕葫蘆架,幾行垂楊樹。是搭兒快活閑住處。

[雙調]夜行船·秋思

百歲光陰一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來,明朝花謝。急罰盞夜闌燈滅。

[喬木查]想秦宮漢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麼漁樵沒話說。縱荒墳橫斷碑,不辯龍蛇。

[慶宣和]投至狐蹤與兔穴,多少豪傑。鼎足雖堅半腰折,魏耶?晉耶?

[落梅風]天教你富,莫太奢,沒多時好天良夜。富家兒更做道你心似鐵,争辜負了錦堂風月。

[風入松]

眼前紅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車。不争鏡裡添白雪,上床與鞋履相别。莫笑巢鸠計拙,葫蘆提一向裝呆。

[撥不斷]利名竭,是非絕。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牆頭缺。更那堪竹籬茅舍。

[離亭宴煞]蛩吟罷一覺才甯貼,雞鳴時萬事無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徹,看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急攘攘蠅争血。

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愛秋來時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分紫蟹,煮酒燒紅葉。

想人生有限杯,渾幾個重陽節。人問我、頑童記者:“便北海探吾來,道東籬醉了也!”

作品風格

他的作品具有豪放中顯其飄逸、沉郁中見通脫之風格。

馬緻遠雜劇的語言清麗,善于把比較樸實自然的語句錘煉得精緻而富有表現力。曲文充滿強烈的抒情性和主觀性。

馬緻遠的散曲。擴大題材領域,提高藝術意境。聲調和諧優美,語言疏宕豪爽,雅俗兼。

詞采清朗俊雅,而不濃豔,《太和正音譜》評為「馬東籬之詞,如朝陽鳴鳳。其詞典雅清麗,可與靈光景福兩相颉颃,有振鬣長鳴萬馬皆瘖之意。又若神鳳飛于九霄,豈可與凡鳥共語哉!宜列群英之上。

馬緻遠的散曲大緻可分為4大類:寫景、歎世、閨情、世象,作者善于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和人物形象鮮明等藝術特點。有“曲狀元”之稱。今存散曲約130多首,他的歎世之作也能揮灑淋漓地表達情性,他在元代散曲作家中,被看做是“豪放”派的主将,他雖也有清婉的作品,但以疏宕宏放為主,他的語言熔詩詞與口語為一爐,創造了曲的獨特意境。

作品賞析

天淨沙·秋思

【越調】天淨沙·秋思天淨沙·秋思

作者:馬緻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詞語注釋

⑴枯藤

:枯萎的枝蔓。昏鴉:黃昏時歸巢的烏鴉。昏:傍晚。

⑵人家:農家。此句寫出了詩人對溫馨的家庭的渴望。

⑶古道:已經廢棄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遠的驿道。西風:寒冷、蕭瑟的秋風。瘦馬:瘦骨如柴的馬。

⑷斷腸人:形容傷心悲痛到極點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

⑸天涯:天邊,非常遠的地方。

譯文

遠望黃昏時的烏鴉,正在尋覓枯藤老樹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橋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隻有一匹瘦馬馱着漂泊的遊子,在秋風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陽的餘晖已經昏螟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斷腸人浪迹天涯。

賞析·一

馬緻遠的小令名作《天淨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作品内容本身,簡簡單單,普普通通,叙述羁旅漂泊人,時逢黃昏,感應突襲。感而發,發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

望秋野之悲涼氣氛、“枯藤老樹昏鴉”,荒涼凋謝的蒿草,孤枯敗落的藤枝,蔓纏在飽經滄桑的老樹上,時不交運的“昏鴉”,呱呱呱,聲聲催人心魄,把秋日黃昏的氛圍一下子卷入落魄流浪人的心裡。

冷冷清清,坐落的小橋,似給旅人鋪路,又似讓旅人沉落。路漫漫其修遠兮,官宦仕途又幾何。零汀的人,綸巾青衫,滿身風塵,踽踽獨行““流水”“人家”,似喜似怨;萬裡原野,“流水”是意境,“人家”是夙願,卻難賦深情,一雙哀淡的秋目,拂袖欲斷水,愁緒任橫流。驿站飄失了,殘留的“古道”依然通向天際,功名利祿,仕途失意,難耐凄涼,是是非非,融進蕭蕭悲涼的“西風”。瘦弱羸馬,馱着書卷,催着旅人,行吧行吧。人生失意常八九,文人的落魄,漂泊的流離,誰道世事不唯艱?

上段三句十八字,九個名詞連綴成不塗濃墨的書畫,亦無一個虛造硬加的詞,不同的景物天衣無縫地和諧地造化在—起,不得不令人拍案道奇。這種音節和諧、情景交融、妙含無垠的小令曲,故有“枯藤老樹寫秋思,不許旁人贅一詞”之譽,的确委實不過。

倘若隻有這九個名詞,豈不是遭後人“怡其笑矣”?

一組組巧妙的結合,伏着千萬思緒惆怅,筆鋒一轉,漂泊者的坎坎坷坷,深層的意境,躍然跳出,一幅精美絕倫的古畫浮在眼前!夕陽傍斜,“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蕭蕭凄凄,無聲似有聲:“斷腸人在天涯”,頓時令人拊胸掩面哽咽,潸然淚下,淚悲情亦痛,化景為情,情從景出,勾勒出充滿憂傷的旅人遠離家鄉,孤身漂泊的身影。

“悲落葉于勁秋”,秋古來觸發深思。光陰如夢,往事堪嗟。馬緻遠曾熱衷于功名,但未得志,漂泊二十餘載,五十入仕,看不慣黑暗的官場,退而隐居。《秋思》是他在漂泊旅途時的作品之一,現實的體驗、憤世,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對現實的不滿。飽腹之學,無所用之。失意、痛苦、悲涼、孤獨,一切衷腸,隻能用枯秃的筆,痛吐出來,天淨沙這是馬緻遠著名的小令,28個字勾畫出一幅羁旅荒郊圖。這支曲以斷腸人觸景生情組成。從标題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動機。

頭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就給人造成一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裡的枯藤,老樹給人以凄涼的感覺,昏,點出時間已是傍晚;小橋流水人家給人感到幽雅閑緻。12個字畫出一幅深秋僻靜的村野圖景。古道西風瘦馬,詩人描繪了一幅秋風蕭瑟蒼涼凄苦的意境,為僻靜的村野圖又增加一層荒涼感。

夕陽西下使這幅昏暗的畫面有了幾絲慘淡的光線,更加深了悲涼的氣氛。詩人把十種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巧妙地連綴起來,通過枯,老,昏,古,西,瘦六個字,将詩人的無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圖景中。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這時在深秋村野圖的畫面上,出現了一位漂泊天涯的遊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着一匹瘦馬,迎着凄苦的秋風,信步滿遊,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透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恰當地表現了主題,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來渲染氣氛,顯示主題,完美地表現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壽陽曲·遠浦帆歸

【雙調】壽陽曲

遠浦帆歸①

夕陽下,酒旆閑②,兩三航未曾着岸③。落花水香茅舍晚,斷橋頭賣魚人散。

注釋譯文

【注釋】

①浦:水邊。

②酒旆(pèi):酒店的旗簾,酒家懸于門前以招徕顧客。

③兩三航:兩三隻船。

④航:船

⑤着岸:靠岸

【譯文】夕陽西下,酒家裡好像也顯得甯靜閑适,隻有幾隻船兒還未曾靠岸。空氣裡彌漫着花香,連水好像也變得香了,茅舍也進入了夜色之中。斷橋頭上賣魚的人也散了。

作品鑒賞

著作據《寄園寄所寄》、《夢溪筆談》等書記載,宋代宋迪,以潇湘風景寫平遠山水八幅,時人稱為潇湘八景,或稱八景。這八景是:平沙落雁、遠浦帆歸、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煙寺晚鐘、漁村夕照。馬緻遠所描寫的八首《壽陽曲》的名稱與之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他描寫的八曲也是潇湘八景。此曲乃其中之一。全曲僅用二十七個字,便描摹出了江南漁村的閑适生活。元代揭西斯寫有《遠浦帆歸》詩:“冥冥何處來,小樓江上開。長恨風帆色,日日誤朗回。”該詩描繪的是一幅思婦候門的場景,表現閨怨的主題。

此曲的寫作上有三大特色:一、作者擅長以極富特征的景物渲染氣氛。夕陽、酒旗、欲歸未歸的航船、清流萦繞的茅舍、人群散去寂靜無聲的斷橋,猶如一幅清雅的水墨畫,營造了一幅清疏而曠遠的意境。二、作者還善于在“無字處”給人以豐富而耐人尋味的想象。從天邊靜穆的夕陽,到眼前慵懶的酒旗,再到遠處待歸而不急于靠岸的航船,視點跳躍靈動,每個“點”的背後都是有待讀者通過想象還原的畫面。

從全曲的兩幅畫面來看,前者寫航船未歸,後者寫“賣魚人散”,二者之間有靠岸、卸魚、賣魚等多個環節,但作者同樣把這些環節交給讀者通過想象去完成,他隻給人一幅遠離喧鬧和嘈雜的、清淡閑遠的江村漁人晚歸圖景。三、作者在音韻方面也頗具匠心。在古代詩詞曲賦之中,音韻效果始終是作者表情達意、創設意境的手段之一。馬緻遠也精通于此道,比如他以聲母為“X”的詞語表達“輕柔”效應,在曲中,“夕陽”之“夕”,“酒旆閑”之“閑”,“水香”之“香”,都用來表現或輕柔或閑遠或柔美的情緻。

評價

朱權《太和正音譜》評價:“馬東籬之詞,如朝陽鳴鳳。其詞典雅清麗,可與靈光景福兩相颉颃,有振鬣長鳴萬馬皆喑之意。又若神鳳飛于九霄,豈可與凡鳥共語哉!宜列群英之上。”

紀念場所

人物故居

小橋流水人家——元代戲劇家馬緻遠故居

在京西門頭溝區王平鎮的韭園村西落坡小山村内,有一元代古宅,村民們世代相傳說這裡就是馬緻遠故居。

在我國的文學史上,元代的戲劇可以說是燦爛輝煌的一頁,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大戲劇家和

很多優秀的劇本。而且很多戲劇家都是大都(北京)人,比如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中的關漢卿、白樸、馬緻遠、鄭光祖。他們的劇本經常在大都西城磚塔胡同裡的勾闌瓦舍中演出,有時他們還親自粉墨登場。元代的很多劇目,像關漢卿的《窦娥冤》、《望江亭》、王實甫的《西廂記》、馬緻遠的《漢宮秋》(即《漢明妃》或《昭君出塞》)等,現在也是久演不衰。北京可以說是我國戲劇的發祥地之一。

元代衆多戲劇家的生平資料都很少,多見于專門介紹元代戲劇家及作品的書籍《錄鬼簿》、《青樓集》中。現在,惟一有線索的隻有大戲劇家馬緻遠的故居。

故居所在的韭園村是“王平古道”的道口,“王平古道”經門頭溝區王平、大台、木城澗、莊戶村、千軍台、張家村、七裡墳等村鎮,到軍響鄉又和京西大道會合。韭園村由韭園村、東落坡村、西落坡村和橋耳澗村四村組成。馬緻遠故居在西落坡村,坐西朝東,是一座大四合院。故居門前是小橋流水,門前的影壁牆上寫着“馬緻遠故居”,并有馬緻遠生平的介紹。繞過影壁就來到院子裡。院子很大,西北東南四面都有房間,每面三五間。因長久沒有人居住,現已破舊得很厲害,院内野草叢生,雜物滿地。馬緻遠的名曲《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不失為對京西古道滄桑的寫照。

據《中國文學史》和其它一些資料記載,馬緻遠(1250—1324年)字千裡,号東籬。大都(北京)人。有“姓名香貫滿梨園”之稱,是當時文學組織“貞元書會”的主要成員。馬緻遠因不滿官場的腐敗,隐居山林,過着“酒中仙、塵外客、林中友、曲中遊”的生活。這山林在何處并沒有明确的文字記載。但韭園村的西落坡村村民們世世代代相傳,這裡就是馬緻遠故居。由此可以看出,民衆對這位大戲劇家的熱愛。人們也更願意相信他的另一首名曲《清江引·野興》:“西村日長人事少,一個新蟬噪。恰待葵花開,又早蜂兒鬧,高枕上夢随蝶去了。”寫的就是西落坡村。

紀念館

馬緻遠紀念館位于河北省東光縣普照寺院内西南方向。朱紅色的大門兩側,黑色的高高門柱上由中國楹聯學會理事,省楹聯學會副會長朱惠民撰聯并書寫的對聯:七百年面目全非不複存古道西風瘦馬;十萬裡江山大變尚容有小橋流水人家。對聯把馬緻遠的代表作巧妙地融入,七百年前的風景仿佛依然在目,七百年的時光恍若一瞬,呼啦啦翻開的曆史畫頁中,新時代祖國日新月日的大好河山靜然呈現眼前,懷想與沉思中,馬緻遠向我們靜靜走來。

上一篇:糜竺

下一篇:滌魂聖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