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尾松毛蟲

馬尾松毛蟲

鱗翅目蛾科動物
馬尾松毛蟲,屬鱗翅目、枯葉蛾科,又名毛辣蟲、毛毛蟲。分布于我國秦嶺至淮河以南各省。主要為害馬尾松,亦為害黑松、濕地松、火炬松。是我國曆史性森林害蟲,以幼蟲取食松針,大發生時連片松林在數日内,即可被蠶食精光,遠看枯黃、焦黑,如同火燒一般,常稱為“不冒煙的森林火災”,被害松林,輕者影響生長,重者造成松樹枯死。馬尾松毛蟲危害後容易招引松墨天牛、松縱坑切梢小蠹、松白星象等蛀幹害蟲的入侵,造成松樹大面積死亡。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别名: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亞門: 綱:昆蟲綱 亞綱: 目:鱗翅目 亞目: 科:枯葉蛾科 亞科: 族: 屬:松毛蟲屬 亞屬: 種:馬尾松毛蟲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馬尾松毛蟲 中文别名:毛辣蟲、毛毛蟲 分布:分布于我國秦嶺至淮河以南各省

形态特征

成蟲:

體色變化較大,有深褐、黃褐、深灰和灰白等色。體長20—30mm,頭小,下唇須突出,複眼黃綠色,雌蛾觸角短栉齒狀,雄蛾觸角羽毛狀,雌蛾展翅60—70mm,雄蛾展翅49—53mm。前翅較寬,外緣呈弧形弓出,翅面有5條深棕色橫線,中間有一白色圓點,外橫線由8個小黑點組成。後翅呈三角形,無斑紋,暗褐色。 

卵:

近圓形,長1.5毫米,粉紅色,在針葉上呈串狀排列

幼蟲:

體長60—80mm,深灰色,各節背面有橙紅色或灰白色的不規則斑紋。背面有暗綠色寬縱帶,兩側灰白色,第2、3節背面簇生蘭黑色剛毛,腹面淡黃色。

蛹:

棕褐色,體長20—30mm。

生活習性

河南1年2代、廣東3-4代、其他省2-3代,以幼蟲在針葉叢中或樹皮縫隙中越冬。在浙江越冬的幼蟲,4月中旬老熟,每年第1代的發生較為整齊。生活史見表。松毛蟲繁殖力強,産卵量大,卵多成塊或成串産在未曾受害的幼樹針葉上。

1-2齡幼蟲有群集和受驚吐絲下垂的習性;3齡後受驚擾有彈跳現象;幼蟲一般喜食老葉。成蟲有趨光性,以20時活動最盛。成蟲、幼蟲擴散遷移能力都很強,相鄰的山林要注意聯防聯治。

馬尾松毛蟲易大發生于海拔100-300米丘陵地區、陽坡、10年生左右密度小的馬尾松純林。各種類型混交林,均有減輕蟲害作用,5月或8月份,如果雨天多,濕度大,有利于松毛蟲卵的孵化及初孵幼蟲的生長發育,有利于大發生。

天敵:卵期有赤眼蜂,黑卵蜂,幼蟲期有紅頭小繭蜂、兩色瘦姬蜂,幼蟲和蛹期有姬峰、寄蠅和螳螂、胡蜂、食蟲鳥等捕食性天敵,以及真菌(白僵菌)、細菌(松毛蟲杆菌等)、病毒的寄生。

我國秦嶺至淮河以南各省有分布。為害馬尾松、黑松、濕地松、火炬松等

防治方法

1、加強預測預報。要有專人負責,常年觀察蟲情,以便出現大發生征兆時,及時采取措施。

2、營林技術防治。造林密植,疏林補密,合理打枝,針闊混交,輪流封禁,保持郁生,造成有利于天敵而不利松毛蟲的森林環境。

3、生物防治。(1)白僵菌粉劑(每克含量100億孢子,每畝用量0.5公斤,白僵菌油劑每毫升含量100億孢子,每畝用量100毫升,白僵菌乳劑每毫升含量60億孢子,每畝用量150毫升;(2)青蟲菌六号液劑每畝100克,或蘇雲金杆菌制劑。(3)在松毛蟲卵期釋放赤眼蜂,每畝5-10萬頭。(4)黑光燈誘殺成蟲。

4、化學防治。要狠抓越冬代防治。松毛蟲越冬前和越冬後抗藥性最差,是一年之中藥劑防治最有利的時期,用藥省、效果好。常用藥劑有50%馬拉硫磷乳劑或50%馬拉硫磷乳劑,90%晶體敵百蟲2000倍液,2.5%敵百蟲粉劑每畝3公斤。

超低容量噴霧可使用2.5%溴氰菊酯每畝1毫升、20%殺滅菊酯或20%氯氰菊酯每畝1.5毫升、50%敵敵畏油劑、25%乙酰甲胺磷油劑或殺蟲淨(40%敵敵畏+10%馬拉硫磷)油劑,用量均為每畝150-200毫升;亦可采用20%伏殺磷每項畝10毫升。以及20%滅幼脲1号膠懸劑10000倍液,即用原藥7-10克。

上一篇:千裡香馄饨

下一篇:英國古代牧羊犬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