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聯系彙率制度

香港聯系彙率制度

貨币發行局制度
聯系彙率制度是一種貨币發行局制度。[1]根據貨币發行局制度的規定,貨币基礎的流量和存量都必須得到外彙儲備的十足支持。換言之,貨币基礎的任何變動必須與外彙儲備的相應變動一緻。聯系彙率制度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首要貨币政策目标,在聯系彙率制度的架構内,通過穩健的外彙基金管理、貨币操作及其他适當的措施,維持彙率穩定。聯系彙率制度的重要支柱包括香港龐大的官方儲備、穩健可靠的銀行體系、審慎的理财哲學,以及靈活的經濟結構。香港在1983年10月17日開始推行的一種貨币發行局制度。這制度規定向發鈔銀行發行及贖回為銀行紙币提供支持的負債證明書時,發鈔銀行必須按照7.80港元兌1美元的固定彙率以美元交易。
    中文名:香港聯系彙率制度 外文名: 發布單位: 聯系彙率制度是:一種貨币發行局制度 注音:xiang guang lian xi hui lv zhi du

基本介紹

簡介

聯系彙率制度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首要貨币政策目标,在聯系彙率制度的架構内,通過穩健的外彙基金管理、貨币操作及其他适當的措施,維持彙率穩定。

香港于1983年成功實行的聯系彙率制度。從1983年10月17日起,發鈔銀行一律以1美元兌換7.8港元的比價,事先向外彙基金繳納美元,換取等值的港元“負債證明書”後,才增發港元現鈔。同時政府亦承諾港元現鈔從流通中回流後,發鈔銀行同樣可以用該比價兌回美元。

實行聯系彙率制度後,維護穩定的彙率成為香港貨币政策的唯一目标。從誕生以來,聯彙制良好運作了16年,使香港避免了亞洲貨币貶值危機。更為香港經濟帶來短期和中期的聯系。

主要支柱

聯系彙率制度的重要支柱包括香港龐大的官方儲備、穩健可靠的銀行體系、審慎的理财哲學,以及靈活的經濟結構。香港在1983年10月17日開始推行的一種貨币發行局制度。這制度規定向發鈔銀行發行及贖回為銀行紙币提供支持的負債證明書時,發鈔銀行必須按照7.80港元兌1美元的固定彙率以美元交易。

曆史沿革

港元與其他貨币挂勾的制度其實由來已久。港元于1935年12月至1972年6月期間,曾經與英鎊挂勾,1935年12月至1967年11月間,1英鎊可兌16港元,1967年11月至1972年6月,1英鎊則可兌14.55港元。1972年7月至1974年11月,則與美元挂勾,之後曾自由浮動。

1980年代初,香港出現前途問題,加上香港股市出現股災,市民對港元信心出現動搖,港元不斷貶值。1983年9月,出現港元危機,港元兌美元跌至9.6港元兌1美元的曆史低點。為挽救香港金融體系,香港政府于1983年10月15日公布聯系彙率制度,港元再與美元挂勾,彙率定為7.8港元兌1美元。此後穩定下來,聯系彙率制度一直實行至今。

聯系彙率制度依賴香港龐大的外彙儲備支持。

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港元曾受到以索羅斯為首的國際投資者大手買賣而造成彙價大幅波動,其後香港金融管理局決定投放資金穩定彙價,令7.8港元兌1美元的彙率才可繼續維持。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