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陵渡鎮

風陵渡鎮

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轄鎮
風陵渡鎮,隸屬于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地處芮城縣西部,東與陽城鎮相鄰,南、西與河南靈寶市、陝西潼關市和大荔縣隔河相望,西北和永濟市韓陽鎮接壤,北依中條山與永濟市韓陽鎮相隔,距芮城縣城約42千米,區域總面積188.5平方千米。1949年,風陵渡鎮境域屬芮城縣第五區;1984年9月,由風陵渡公社改為風陵渡鎮。截至2018年末,風陵渡鎮戶籍人口為67921人。截至2020年6月,風陵渡鎮下轄1個社區、3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風陵渡集鎮。[1][3]2018年,風陵渡鎮有工業企業218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9個。
  • 中文名:風陵渡鎮
  • 外文名:Fenglingdu Town
  • 别名:風陵、風陵渡
  • 行政區劃代碼:140830101
  • 行政區類别:鎮
  • 所屬地區: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
  • 地理位置:芮城縣西部
  • 面積:188.5
  • 下轄地區:1個社區、34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風陵渡集鎮
  • 電話區号:0359
  • 郵政區碼:044602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人口數量:
  • 著名景點:印象風陵渡、西侯度遺址、匼河遺址
  • 機場:
  • 火車站:風陵渡站
  • 車牌代碼:晉M
  • 地區生産總值:
  • 人口:67921人(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

建制沿革

1949年,屬芮城縣第五區。

1950年,屬永濟縣第三區。

1958年,屬芮城縣東風公社。

1959年,屬風陵渡公社。

1984年9月,由風陵渡公社改為風陵渡鎮。

2001年4月,中瑤、漢渡2個鄉并入風陵渡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4年9月,柏台分設為東柏台、西柏台2個村,風陵渡鎮下轄24個村。

2001年4月,增設七裡、中瑤、八戶、五一、王坪、王範、上源、瑤珂、西慶、上田、窯上、席家、北上陽、上陽、常家、六官、王遼、古倫、西侯度、東侯度、舜南、新村、漢渡、三焦、南節義、曉裡、北節義、姬家、高家、中基、古縣、北基、侯峰、前北曲、後北曲35個村,風陵渡鎮下轄59個村。

2005年,八戶村并入中瑤村,王坪村并入五一村,王範、瑤上2個村合并為王瑤村,上源、西慶2個村并入瑤珂村,席家村并入七裡村,上陽、北上陽2個村并入六官村,舜南村并入王遼村,東太陽、三裡、謝家3個村合并為東三村,西章、坳裡2村并入東章村,東小侯、姚源2個村并入田上村,西小侯村并入陽賢村,蘆王村并入華望村,南節義村并入漢渡村,前北曲、後北曲2個村合并為北曲村,北基村并入侯峰村,古縣村并入中基村,姬家村并入北節義村,東侯渡、西侯渡、新村3個村合并為候渡村,風陵渡鎮下轄35個村。

2008年11月,華望分設為華望、蘆王2個村,風陵渡鎮下轄36個村。

截至2011年末,風陵渡鎮下轄趙村、田村、西王、堡子、西柏台、東柏台、西太陽、蘆王、華望、東三、東章、田上、譚郭、匼河、陽賢、西陽、焦蘆、三焦、漢渡、曉裡、北節義、高家、七裡、中瑤、五一、王瑤、瑤珂、上田、上陽、六管、王遼、古倫、西侯渡、中基、侯峰、北曲36個行政村。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風陵渡鎮下轄1個社區、34個行政村:鳳凰社區、趙村、西王村、堡子村、東章村、田上村、譚郭村、三焦村、漢渡村、曉裡村、北節義村、高家村、中基村、候峰村、北曲村、七裡村、中瑤新村、王瑤村、瑤珂中心村、上田村、六管村、王遼村、古倫村、西侯度村、匼河村、華望村、西陽村、蘆王村、東柏台村、西柏台村、田村、焦蘆村、陽賢村、東三村、西太陽村,鎮人民政府駐風陵渡集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風陵渡鎮地處芮城縣西部,介于北緯34°36′—34°41′、東經110°14′—110°21′之間,位于晉、秦、豫三省交界的黃河大拐彎處,東與陽城鎮相鄰,南、西與河南靈寶市、陝西潼關市和大荔縣隔河相望,西北和永濟市韓陽鎮接壤,北依中條山與永濟市韓陽鎮相隔,距芮城縣城約42千米,區域總面積188.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風陵渡鎮北枕條山,地形由北向南傾斜,山區、丘陵、平川、灘塗相間。

水文

風陵渡鎮境内河道屬黃河流域;主要河道有黃河1條,從西至東流經境内趙村、西王、中基等村,長19.03千米。

自然資源

2011年,風陵渡鎮有耕地9.76萬畝。風陵渡鎮擁有金、銅、鎂、磷、紅瑪瑙、大理石、石灰石、紫砂石等20多種礦藏。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風陵渡鎮總人口7570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000人,城鎮化率11%;總人口中,男性38707人,占51%;女性37000人,占49%;以漢族為主,達75696人,占99.9%;有蒙古族11人,占0.01%。2011年,風陵渡鎮人口出生率9.2‰,人口死亡率3.9‰,人口自然增長率5.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02.16人。

截至2017年末,風陵渡鎮常住人口為72325人。

截至2018年末,風陵渡鎮戶籍人口為67921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風陵渡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700元。

2018年,風陵渡鎮有工業企業218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9個。

農業

風陵渡鎮産商品小麥、棉花、蘆筍、花椒、蔬菜、果品和各種名貴藥材等。2011年,風陵渡鎮農業總産值3.1億元,比2010年增長10%。風陵渡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風陵渡鎮生産糧食36500噸,其中小麥17800噸,玉米16800噸。風陵渡鎮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風陵渡鎮棉花種植面積11000畝,産量1284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8000畝,産量956噸;蔬菜種植面積27300畝,産量51600噸。風陵渡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風陵渡鎮生豬飼養量5.6萬頭,年末存欄23000頭;羊飼養量3394隻,年末存欄6367隻;牛飼養量1655頭;家禽飼養量13.3萬羽,年末存欄22.6萬羽。2011年,風陵渡鎮生産肉類144.41噸;畜牧業總産值1.1億元。2011年,風陵渡鎮水果種植面積74270畝,産量12099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桃等。

工業

2011年,風陵渡鎮工業總産值為1.2億元,比2010年增長9%。

商貿

截至2011年末,風陵渡鎮有商業網點410個,職工890人。2011年,風陵渡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5億元,比2010年增長7%;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6億元,比2010年增長7%。

郵政業

2011年,風陵渡鎮郵政業務收入為47萬元。

交通

風陵渡鎮有鐵路南同蒲線過境,設風陵渡1個站。風陵渡鎮有運風高速公路、238省道、337省道過境。截至2011年末,風陵渡鎮有縣鄉級公路7條,總長83千米。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風陵渡鎮有幼兒園13所,在園幼兒2261人,專任教師160人;小學18所,在校生5221人,專任教師271人,小學适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2910人,專任教師298人;初中适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3495人,專任教師233人;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7所。

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風陵渡鎮有各類科技人才169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450人,經營管理人才180人,技能人才630人,農村實用人才430人。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風陵渡鎮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15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5人。截至2011年末,風陵渡鎮90%的村安裝了體育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0%。截至2011年末,風陵渡鎮有中央、省、市、縣等37個電視頻道在該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數為103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60%。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風陵渡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87個,其中衛生院3所;病床13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8張;專業衛生人員87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2人。2011年,風陵渡鎮醫療機構完成診療16000人次,住院手術350台次,出院病人3026人次。2011年,風陵渡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5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60300人,參合率97%。

社會保障

2011年,風陵渡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466戶,人數2781人,支出285萬元,比2010年增長7%,月人均88元,比2010年增長25%;農村五保集中供養5人,支出15000元,比2010年增長33%;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97人,支出413700元,比2010年增長43%;農村醫療救助15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80人次,共支出104.54萬元,比2010年增長40%;農村臨時救助800人次,支出15萬元,比2010年增長20%。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風陵渡鎮有郵政網點3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82千米,投遞點255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征訂報紙9000份、期刊3000冊;有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33個;有固定電話用戶8100戶,電話普及率45%;移動電話用戶9800戶,移動互聯網普及率29%。

基礎設施

橋梁

截至2011年末,風陵渡鎮有橋梁4座,總長度1.2千米。

供電

截至2011年末,風陵渡鎮有7萬千伏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2台;綜合電壓合格率97%,供電可靠率99.8%。

曆史文化

地名由來

風陵渡鎮因傳說女娲風姓,且陵墓在該鎮境内,又是黃河渡口之一,故名。

文物古迹

風陵渡鎮境内有180萬年前的西侯渡古人類文化遺址,60萬年前的匼河古文化遺址和2600多年前的羁馬城遺址,并有黃帝名相風後陵、唐國公李靖墓、女娲補天鳳凰嶺遺迹、七女墳、黃河古渡等人文古迹。

所獲榮譽

2022年4月,入選2022年農業産業強鎮創建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