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黃酮

類黃酮

植物重要的一類次生代謝産物
類黃酮(Flavonoids)是植物重要的一類次生代謝産物,它以結合态(黃酮苷)或自由态(黃酮苷元)形式存在于水果、蔬菜、豆類和茶葉等許多食源性植物中。[1]槲皮素(Quercetin)是最典型的類黃酮,其在C3位羟基上結合糖分子即形成植物中普遍的成分—芸香苷(蘆丁)。柑橘屬的多種水果均含有大量的黃酮化合物,如橘紅素(Tangeretin)和川陳皮素(Nobiletin)。大豆中含有一種異黃酮化合物—大豆異黃酮,茶葉中的茶多酚是由沒食子酸和類黃酮—兒茶酚組成。
    中文名:類黃酮 拉丁學名: 别名: 界: 亞界: 總門: 門: 亞門: 綱: 亞綱: 超目: 目: 亞目: 科: 亞科: 族: 亞族: 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外文名:Flavonoid 又稱:黃酮類化合物 特點:有營養功能

基本介紹

類黃酮(Flavonoids)是植物重要的是一類次生代謝産物,它以結合态(黃酮苷)或自由态(黃酮苷元)形式存在于水果、蔬菜、豆類和茶葉等許多食源性植物中。槲皮素(Quercetin)是最典型的類黃酮。

在Ames檢驗中發現,槲皮素具有緻誘變性,但沒有代謝活性,但在反應系統中加入肝提取物可明顯增加其誘變活性。長期的動物飼喂研究表明:槲皮素不僅不是緻癌物質,而且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事實上,在已發現61種黃酮化合物中,有11種具有抗突變作用,,其中有多種對緻癌物誘導的動物模型惡性腫瘤有抑制作用,如橘紅素和川陳皮素等。

種類介紹

類黃酮又稱生物類黃酮,為人類飲食中含量最豐富的一類多酚化合物,廣泛存于水果、蔬菜、谷物、根莖、樹皮、花卉、茶葉和紅葡萄酒中。目前為止,已經确認有四千多種不同的類黃酮。 類黃酮可進一步分為:

黃酮醇類:最常見的類黃酮物質,如:槲皮素、芸香素。槲皮素廣泛存在于蔬菜、水果中,以紅洋蔥的含量最高。

黃酮類或黃堿素類:如木犀草素、芹菜素,分别含于甜椒和芹菜。

黃烷酮類:主要見于柑橘類水果,如橙皮苷、柚皮苷。

黃烷醇類:主要為兒茶素,綠茶中含量最豐,紅茶的兒茶素含量約減少一半。

花青素類:主要為植物中的色素,不同植物含量不一。

原花青素類:葡萄、花生皮、松樹皮中都含有豐富的原花青素。

異黃酮類:主要分布于豆類食品,目前已證明具有抗乳癌和骨質疏松的作用。

作用

類黃酮是一類植物色素的總稱,為三元環化合物,具有保護心髒的功效。類黃酮平時藏身于蔬菜、水果、茶葉及紅葡萄之中。人們已認識到:低密度脂蛋白對人體有害易導緻冠心病。幸而類黃酮可以抑制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的産生,還有降低血栓形成的作用。調查證實,類黃酮攝入量低者,冠心病死亡率較高,反之,則冠心病的死亡率低。

應用

食品工業中

随着黃酮類物質的鑒定和提取技術已趨成熟。作為食品添加劑應用于飲料、酒類、焙烤食品、糕點的生産。但其中大部分物質仍是作為天然色素,其保健功能尚未得到充分開發。類黃酮一般為淺黃色或黃色,少數作為色素使用的顔色較深,高粱紅、可可色素、紅花黃、菊花黃、沙棘黃等。黃酮類物常為無味或略帶苦昧,在食品中使用基本不會影響原來的風味。如果為了取得特殊味感可相應加類黃酮的使用量。

多種結合使用

兩種或多種植物類黃酮的結合使用:如:山楂黃酮與銀杏葉黃酮以一定的比例添加可産生單一組分所沒有的口感。

類黃酮複合果汁即具備了流行中的藥草飲料的保健功能又保留了水果的清新口感。可以預期,類黃酮複合果汁将會成為天然保健飲料市場上的新寵。

胃癌的防治

西班牙一項最新調查發現,每日飲食中如能适量攝入植物類食物中富含的類黃酮物質,有助于降低女性患胃癌的風險。但對男性而言,則未發現有此效果。

日常飲食中,水果、蔬菜、堅果、豆類、茶葉等來自植物的食物都富含類黃酮物質。來自西班牙卡塔蘭腫瘤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上介紹說,對于女性來說,飲食中多攝入富含類黃酮的食物,另外再加上少吃紅肉以及加工肉制品,就可以很好地降低患胃癌的風險。

研究小組對來自歐洲10個國家的近50萬名志願者進行了長達11年的跟蹤調查。調查期間,共有683人患上胃癌,其中有288名女性胃癌患者。對女性志願者的分析發現,每日攝入類黃酮量超過580毫克的最高組與每日攝入不足200毫克的最低組相比,患胃癌的風險要低51%。

不過,研究人員也提醒說,他們的調查結果并不能證實,單純靠大量攝入類黃酮就能預防胃癌,因為胃癌的患病風險還與其他因素相關。在他們的調查中,未發現男性攝入類黃酮的量與胃癌患病風險之間存在顯着相關性,可能就是因為男性的胃癌患病風險還受到是否吸煙、飲酒等幾個重要因素的影響。

上一篇:巨人的隕落

下一篇:紅丁香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