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馱菩薩

韋馱菩薩

護法諸天之一
韋馱菩薩,又稱韋陀天,原譯作塞建陀、私建陀、室建陀,簡稱建陀,後“建”誤寫為“韋”,變成韋陀、韋馱。原是印度婆羅門教的天神,梵文:Skanda。後來被佛教吸收為護法諸天之一(此外,佛教中還有另外一位護法天神韋天将軍。相傳他姓韋名琨,是南方增長天王手下八大神将之一,又是護法四天王手下三十二神将之首。[1]有很多人把韋馱天和韋天将軍相混),是佛教中護法金剛力士的代表之一。凡有規模的寺廟大多供韋陀尊天菩薩像,因為韋陀菩薩是佛祖的護法神,也是佛法的護法神,也護修行佛法的衆生,寺廟供奉韋陀意為護寺安僧,相傳釋迦牟尼涅盤時,諸天和衆王把佛陀火化後的舍利子分了,各自回去建塔供養。韋馱也分得一顆佛牙,正準備回天堂。一個捷疾鬼渾水摸魚,偷走一對佛牙舍利,撒腿就跑。韋馱奮起直追,刹那間将捷疾鬼抓獲,奪回了佛舍利。諸天和衆王紛紛誇獎韋馱能驅除邪魔外道、保護佛法。于是,韋陀被人們稱為護法菩薩。相傳,浙江臨安天目山是韋馱菩薩的道場。農曆六月初三是韋馱菩薩聖誕。
  • 中文名:韋馱菩薩
  • 别名:韋陀天
  • 外文名:梵文名:SKANDA,巴利名:KHANDA
  • 菩薩道場:浙江臨安東天目山
  • 菩薩本尊原婆羅門教天神,後佛教護法天神菩薩聖誕:農曆六月初三
  • 聖像姿态:手合十橫杵腕上,一手杵一手叉腰

菩薩來曆

韋馱尊者,又稱韋馱菩薩,韋馱菩薩驅邪魔護佛法。韋馱菩薩本是印度婆羅門教神話的天神,後來被佛教吸收為護法諸天神之一,被譽為佛教中的神形太保,以善走如飛着稱。也有守護廟出家人的用意。在台灣如果有機會到供奉觀音菩薩的廟宇參觀或祭拜,經常可以看到手持金剛杵,做武将打扮的韋馱神像,韋馱菩薩在佛教寺院中,擔任護持僧衆、宏演佛法的任務。

廟宇守護神

帝釋天是古印度佛陀神話中的天神,相傳釋迦佛去世之後,諸天神與衆王商量火化釋迦佛的遺體,收取舍利子建塔供奉,此時,帝釋天手持七寶瓶,來到火化場,向諸天與衆王說道,佛原先答應給他一顆佛牙,所以他必須先取下佛牙回去,建造塔寺供養。當時有一羅刹鬼躲在帝釋天身旁,乘人不注意,盜去佛牙舍利子,韋馱見狀奮起直追,霎時将羅刹鬼擒住,取回佛牙舍利子,諸天神與衆王贊揚不已,認為韋馱可驅邪除魔,保護佛法。受佛陀付囑而鎮護東西南三洲(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大法輪轉三洲,以利益化生,救濟一切衆生為本誓。《普陀山傳奇異聞錄》一書中記載韋馱護法的事,清代末期,普陀山有一座寺廟,于夜間燒起一場無名火,當夜正逢一位小沙彌睡在韋馱佛像之下,夢中看見一位身穿金甲,狀似韋馱護法者對他說道:「廟中失火,趕緊逃生。」小沙彌忽然驚醒,果然看見寺中大火焚燒,情急之下,扛起韋馱塑像,就往廟門外跑。大火猖狂至極,經過一夜焚燒,一直到早上,衆人察看災情時,發覺寺廟滿目瘡痍,隻有韋馱塑像屹立門外安然無恙。韋馱塑像有幾百斤重,必須數名壯漢出盡全力,方能扛起,如今一位小沙彌竟然可以獨力背起,可見韋馱之靈驗。韋馱是佛教中的神行太保,以善走如飛着稱。在中國供奉韋馱,是立于天王殿彌勒佛的背後,面對大雄寶殿,兩眼注視着大雄寶殿前面的靈塔,守護塔内的佛骨與舍利子,以防邪魔前來偷盜。另外也保護在寺内的出家人,以護持佛法。

神像特色

在台灣寺廟隻要有供奉觀音菩薩,大部分都會配祀伽藍與韋馱兩大護法。韋馱護法被安奉在觀音菩薩左方,粉面無須、身着甲、肩被飛帶、手執金剛杵;伽藍護法在觀音菩薩右方,紅臉黑髯,身着甲、肩被飛帶、腰佩寶劍,英氣逼人。自古以來,佛寺伽藍之建立,必安奉韋馱神,皆為頭戴獸頭盔,腰紮革帶之裝束,手持金剛杵,且有兩種姿态,一是雙手合掌捧杵,二是以手按杵據地,雙手合掌捧杵為接待之意,凡四方遊僧前來挂單,必受供養;以手按杵據地,是指示遊僧看見韋馱此狀,便知此佛寺不接待外來僧家。韋馱菩薩是佛教的護法神,自古以來,佛寺建立後,一定要安奉韋馱尊者以鎮守道場。韋馱的佛像造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雙手和掌,兩手同握金剛杵,另一種是單手握金剛杵立地,兩種造型的韋馱佛像各有不同含意,雙手握杵者表示該寺歡迎四方遊僧前來借宿〈俗稱挂單〉,單手持杵者表示本寺不接待外來和尚,遊僧隻要看一看佛殿中的韋馱造型就知道自己受不受歡迎。

中國武将

在中國的寺院殿宇裡原印度血統的韋陀已經漢化了,成了一名地道的中國武将,英俊威武。他身披铠甲,手持金剛杵,降魔去妖,威風凜凜。天王殿中所塑的韋陀,一般具有兩種站立的姿态:一個是雙手合十,橫杵于腕上,直挺而立;一個是一手握杵拄地,另一手叉腰。前者雙手合十,表示此地是十方叢林,歡迎來客,遠遊的行腳僧可安心住下。後者則示本寺不接待來僧挂單,行腳僧不要自讨沒趣,最好另投山門。

菩薩功德

宣化上人《妙法蓮華經法師功德品淺釋》雲:“現在護法韋馱菩薩,就是(四王天)三十二員大将之一,他在賢劫千佛中,将為最後一位佛,名号為樓至佛。”樓至佛成佛的授記和經曆,事見《大寶積經密迹金剛力士會》,經中稱為樓由佛,樓由佛在先世為太子時,曾發願在成佛前為密迹金剛力士,“法意太子曰。吾自要誓諸人成得佛時。當做金剛力士。常親近佛在外威儀。省諸如來一切秘要。常委托依。普聞一切諸佛秘要密迹之事。信樂受喜不懷疑結。”(另一譯本為《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及《大乘悲分陀利經》(經中樓至佛作菩薩時,菩薩過去生名為無垢明藥王菩薩,在另一譯本《悲華經》中,名持力捷疾、亦得名為火淨藥王菩薩。)。韋馱菩薩

成佛大願

在韋馱菩薩的聖誕日,普請念頌《悲華經》中,菩薩得授記成佛時的大願:

世尊。我願于爾時修菩薩道。修諸苦行持戒布施多聞精進忍辱愛語福德智慧。種種助道悉令具足。賢劫諸佛垂成佛時。願我在初奉施飲食。般涅盤後收取舍利。起塔供養。護持正法。見毀戒者勸化安止令住持戒。遠離正見堕諸見者。勸化安止令住正見。散亂心者勸化安止令住定心。無威儀者勸化安止住聖威儀。

若有衆生欲行善根。我當為其開示善根。彼諸世尊般涅盤後正法垂滅。我于爾時當護持之令不斷絕。于世界中然正法燈。刀兵劫時。我當教化一切衆生。持不殺戒乃至正見。于十惡中拔出衆生。安止令住十善道中。滅諸盲冥開示善法。我當滅此劫濁命濁衆生濁煩惱濁見濁。令無有餘。于饑馑劫。我當勸化一切衆生。安止住于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亦如是我勸衆生住六波羅蜜時。衆生所有一切饑餓。黑闇穢濁怨賊鬥诤。及諸煩惱悉令寂靜。于疾疫劫。我當教化一切衆生。悉令住于六和法中。亦令安止住四攝法。衆生所有疾疫黑闇當令滅盡。

于半賢劫斷滅衆生如是苦惱。一千四佛。于半劫中出世。涅盤。正法滅已。然後我當成阿多羅三藐三菩提。如千四佛所得壽命聲聞弟子。我之壽命聲聞弟子。亦複如是等無差别。如千四佛于半劫中調伏衆生。願我亦于半賢劫之中調伏衆生。是半劫中諸佛所有聲聞弟子。毀于禁戒堕在諸見。于諸佛所無有恭敬。生于嗔恚惱害之心。破法壞僧诽謗賢聖。毀壞正法作惡逆罪。世尊。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悉當拔出于生死污泥。令入無

畏涅盤城中。我般涅盤後正法賢劫一時滅盡。若我涅盤正法賢劫俱滅盡已。我之齒骨并及舍利。悉當變化作佛形像。三十二相璎珞其身。一一相中有八十種好。次第莊嚴遍至十方無量無邊無佛世界。一一化佛以三乘法。教化無量無邊衆生悉令不退。

若彼世界病劫起時無有佛法。是化佛像亦當至中。教化衆生如前所說。若諸世界無珍寶者。願作如意摩尼寶珠。雨諸珍寶自然發出純金之藏。若諸世界所有衆生。離諸善根諸苦纏身。我當于中雨憂陀娑香栴檀沉水種種諸香。令諸衆生斷煩惱病諸邪見病身四大病。于三福處勤心修行。令命終時生天人中。世尊。我行菩薩道時。當作如是利益衆生。

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當作如是佛事。般涅盤後舍利複至無量

世界。如是利益衆生。世尊。若我所願不成不得己利。不能與諸衆生作大醫王。不能利益者。今者亦複不應與我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世尊。所與無量無邊億阿僧祇衆生。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者。我亦不得見如是人。亦不聞佛音聲法僧之聲行善法聲。常堕阿鼻地獄中。世尊。若我所願成就得己利者。如來今者當稱贊我。

時佛即贊持力捷疾。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于來世作大醫王。令諸衆生離諸苦惱。是故字汝為火淨藥王。佛告火淨藥王。汝于來世過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恒河沙阿僧祇劫。後分賢劫中一千四佛。垂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汝當悉得奉施飲食。乃至如上汝之所願。那羅延勝葉。般涅盤後正法滅已。汝當成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号樓至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壽命半劫。汝之所得聲聞弟子。如千四佛所有弟子等無差别。所化衆生。般涅盤後。正法滅已賢劫俱盡。齒骨舍利悉化作佛。乃至生天人中亦複如是……

悲華經(10卷)〖北涼昙無谶譯〗

大乘悲分陀利經(8卷)〖失譯〗

大寶積經(120卷)〖唐菩提流志譯并合〗“寶庫”錄校版本

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20卷)〖宋法護譯〗

道宣律師感通錄(1卷)〖唐道宣撰〗

重任

韋馱尊天菩薩在多部經典中,發願扶持佛法和學習佛法的人。如此大願使菩薩成為佛教護法神的代表,故責任重大。

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修學的人或多或少都有障難,未入聖流之前,不能對付魔事。這時,韋馱菩薩的出現,護持四衆弟子修行。

很多善良的人,由于過去業力的原因,出現了貧窮疾病、諸多不順。禮拜供養韋馱菩薩,一瞻一禮,就會得到菩薩的加持。

由此可知,隻要我們一心如法修行,多行布施,多積福德韋馱菩薩就會時常在我們身邊。佛陀付囑韋馱菩薩,在末法時期,要保護真心實意修行人和善人。可見,佛陀委以大任。(摘自方海權居士法語)

感通傳記

《道宣律師天人感通傳》中記載,唐道宣律師曾與天人會談,說及南方天王部下有一位韋将軍常周行東南西三洲(北洲少有佛法),護助諸出家人。宋代以後,便在佛教寺院中塑韋馱天像,又和佛經中所說韋馱天相應,一般稱為韋馱菩薩。《感通傳》中雲“韋将軍童真梵行。不受天欲。一王之下。有八将軍四王三十二将。周四天下往還。護助諸出家人。四天下中北天一州少有佛法。餘三天下佛法大弘。然出家人多犯禁戒少有如法。東西天下人少慧。煩惱難化。南方一洲雖多犯罪。化令從善。心易調伏。佛臨涅盤。親受付屬。并令守護。不使魔娆。若不守護如是破戒。誰有行我之法教者。故佛垂誡不敢不行。雖見毀禁而護之。若見一善。萬過不咎。事等忘瑕。不存往失。且人中臭氣。上熏于空四十萬裡。諸天清淨無不厭之。但以受佛付屬令守護法。尚與人同止。諸天不敢不來。韋将軍三十二将之中最存弘護。多有魔子魔女輕弄比丘。道力微者并為惑亂。将軍移奔赴應機除剪。故有事至須往四王所。時王見皆起。為韋将軍修童真行護正法故。”。

相關佛語

供養介紹

廈門南普陀韋馱菩薩

七布施:一、為和顔施:對于别人給予和顔悅色的布施。二、為言施:向人說好話的布施,存好心做好事做好人說好話,并勉人切實力行。三、為心施:為對方設想的心,體貼衆生的心的布施。四、為眼施:用慈愛和氣的眼神看人。五、為身施:身體力行幫助别人。六、為座施:讓座給需要的人的布施。七、為察施:不用問對方就能察覺對方的心,并給予相對其所需的方便的布施

金剛力士

廣法普自在法藏不可盡

曉了分别法導利益衆生

以付授我義常樂以法施

極奉行正法住道願自歸

智慧能清淨明了所行業

其名聞三世功勳度無極

其智通三處能仁無所著

以度衆挂礙班宣快濟厄

清淨猶月淨顔貌甚鮮明

極遠照喻于日火光

其音殊妙好和聲喻梵天

宣布于愍哀稽首衆生寶

自顯現其身示有形壽命

唯願班宣法演布文字音

雖講說經法亦無有法想

度脫于衆生亦無有人想

世尊所開化誰能報佛恩

設一切衆生積行無量劫

唯啟受佛教志不在餘業

己身能奉行複化他人衆

(節錄自《大寶積經密迹金剛力士會》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佛樂歌詞

韋馱天将,

菩薩化身,

擁護佛法誓弘深。

寶杵鎮魔軍,

功德難倫,

祈禱副群心。

南無普眼菩薩摩诃薩,

摩诃般若菠蘿蜜

供養儀軌

彌勒菩薩偈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随緣了

有人罵老拙老拙隻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幹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貧道不貧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辦

世人愛榮華我卻不待見名利總成空我心無足厭

堆金積如山難買無常限子貢他能言周公有神算

孔明大智謀樊哙救主難韓信功勞大臨死隻一劍

古今多少人那個活幾千這個逞英雄那個做好漢

看看兩鬓白年年容顔變日月穿梭織光陰如射劍

不久病來侵低頭暗嗟歎自想年少時不把修行辦

得病想回頭閻王無轉限三寸氣斷了那時哪個辨

也不論是非也不把家辨也不争人我也不做好漢

罵着也不言問着如啞漢打着也不理推着渾身轉

也不怕人笑也不做臉面兒女哭啼啼再也不得見

好個争名利須把荒郊伴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談

勸君即回頭單把修行幹做個大丈夫一刀截兩斷

跳出紅火坑做個清涼漢悟得長生理日月為鄰伴

感應故事

親身經曆兩種業報

(齊僧遠)南北朝(齊)時,僧遠住梁州薛寺,不守戒律,喝酒吃肉。忽然夢韋陀菩薩憤怒指責說:“你是出家人,這樣造惡業,怎麼不拿鏡子自己照一照?!”早晨起來,自己照一下,見兩眼邊緣現暗黑色,以為是灰塵,用手去抹,眉毛随手脫落。大驚,反省自責,痛改前非,從此穿舊衲衣,破鞋子,吃長素,隻正午吃一頓飯。早晚忏悔,沉痛流淚。過了一月多,又夢見韋陀菩薩笑着對他說:“能認識罪過,又能改過,算得是有智慧的人。現在赦免了你!”他又驚又喜,醒後遍身出汗,面目有光澤,眉毛又重生出來。他親身經曆這兩種業報,便深信三世因果絕非虛假。由此至誠地依教奉行,沒有倒退現象,終于成為一位著名的高僧。(出《門崇行錄》)

廿年誦經神力護持

(唐持金剛經小僧)唐朝原州龍興寺,舉辦盛大齋會。方丈年高德,坐在麗賓頭盧的神位下面。有個小僧從外面剛進來,一看已沒有座位,想坐在方丈下面,方丈叫他走開,他又來,這樣兩次。方丈很生氣,按他在柱頭上,要打他的耳光,剛舉手,衣袖被殿柱壓着,扯不脫。殿堂上的人都驚詫,衆人認為可能是因為這小僧人的道行高,小僧人自己說:“并沒有什麼道行,隻是從幼小到現在二十多年念《金剛經》,從來沒有間斷。”衆人均贊歎說,這是金剛神的威力護持。那位方丈就在柱前燒香頂禮後,衣袖便脫落。(出《廣異記》)

妄改說戒惡報示警

(隋僧雲)隋朝東川釋僧雲,為人聰明有辯才,對大小乘均有研究。住寶明寺,領導大衆。于四月十五日,全寺僧人**說戒時,他是上座,對大衆說:“戒律是為了防過失,個個都會念,何必勞煩大家常常來聽。可以讓一個人解說,使初學懂得就行了。”他平時自負很高,沒有人敢反駁,都依從他。直至夏季過完,時常停止說戒。至七月十五日早晨,應當升座說法,忽然他失蹤了。大衆因新年未受戒,互相規誡的自恣活動也廢除了。一時人心浮動,四處去尋找。結果在寺旁三裡多的古墓中找到他,遍身出血,像受刀傷。問他才說:“有個巨人,手拿大刀,狠狠罵我任意改變誦戒制度!拿刀刺我的身體,劇痛難受。”接他回寺院後,便至誠忏悔,從此對誦戒布薩(集衆說戒,增長善法,叫做布薩),讀誦經典,不敢随便,十年來奉為常課。後來他臨終時,有異香迎他,神态安詳而逝。當時僧俗都稱贊他能及時改過,終有成就。(出《唐·高僧傳》)

鬼神守護豈能懈怠

(宋光孝安禅師)宋朝光孝安禅師,一次在定中看見寺内兩個僧人靠着欄杆在談話。開始有天神在旁護衛并傾聽,過一陣便離去;一會來些惡鬼,唾罵他們,并掃他們的腳印。後來詢知兩人,開始談佛法,次談别情,最後談生活。禅師從此終生不談論世俗事。(出《沩山警策》注釋)

常住物惡業示警

(沙彌嶽弘)高明寺沙彌嶽弘,經管庫房,侵占大衆的财物,偷常住的米豆等食物供自己享用。剛滿一年,元旦夜間,夢神人割去他的舌頭。至正月初四日便患重病,幾乎死去。才大為恐懼,變賣衣物,求大衆忏悔,辭去司庫職務,後來病逐漸痊愈。(出《見聞錄》)

欠常住款菩薩令還

(清福嚴受戒僧)清朝福嚴費老人會下一位受戒僧,受戒時,欠攢單銀五錢,四年不歸還。老人圓寂後,這個受戒僧夢見韋馱菩薩命令他歸還這銀兩,并說:“本錢雖是五錢,加上利息,應該還二兩。”受戒僧說:“和尚已經逝世,還給誰呢?”韋馱菩薩說:“和尚不在世,你可送到靈隐寺,了卻這公案。”該僧醒後,便将銀兩親自送到靈隐寺,說明情況,用來供奉先老人。該寺主持鳴鼓召集僧衆,說明這件事,希望大衆要謹慎因果,并說:“我們寺中目前正進行修建,錢糧的收支數目很大,所以韋馱菩薩特用這件事對我們作警誡!”(出《現果随錄》)

相關傳說

凄婉的愛情故事

相傳佛祖座下的韋陀尊者和昙花有一段哀怨纏綿的故事。

傳說昙花是一個花神,她每天都開花,四季都很燦爛,她愛上了一個每天為她鋤草的小夥子,後來玉帝知道了這件事情,就大發雷霆,要拆散鴛鴦。玉帝把花神貶為一生隻能開一瞬間的花,不讓她再和情郎相見,還把那個小夥子送去靈鹫山出家,賜名韋陀,讓他忘記前塵,忘記花神。可是花神卻忘不了那個年輕的小夥子,她知道每年暮春時分,韋駝尊者都會上山采春露,為佛祖煎茶,就選在那個時候開花!希望能見韋陀尊者一面,就一次,一次就夠了!遺憾的是,春去春來,花開花謝,韋陀還是不認得她!故稱:昙花一現,隻為韋陀。

參考資料

[1] 韋馱的解釋|韋馱的意思|漢典“韋馱”詞語的解釋[引用日期2022-06-10 18:31:11]

相關視頻

全部

1585次播放01:08

一分鐘帶你了解韋陀

上一篇:地仙

下一篇:瑤姬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