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經損傷

面神經損傷

面部神經受損病症
面神經損傷是指暴力作用于頭部,造成的同側面肌無力等面神經障礙的疾病。面神經損傷的治療,由于面神經損傷後恢複的可能性較大,早期處理應以非手術治療為主,采用地塞米松及适量脫水以減輕創傷反應及局部水腫,給予神經營養性藥物及鈣阻滞劑,以改善神經代謝及血管供血狀況,常能促進神經機能恢複。面神經屬于周圍神經的一種,周圍神經是由中間軸索和包繞其外周的髓鞘所構成的。一般來講,髓鞘受損傷時經過營養神經的治療可以完全修複的,軸索一旦受損是不能完全修複的。[1]
    中醫病名: 外文名: 别名: 就診科室:神經科 多發群體: 常見發病部位: 常見病因: 常見症狀:同側面肌無力等 傳染性:無 傳播途徑: 病名:面神經損傷

病因

面神經損傷的常見原因是顱中窩岩骨部及乳突部的骨折,該部約有50%的縱行骨折和25%的橫行骨折伴發第Ⅶ顱神經損傷。特别是與岩錐長軸平行的縱行骨折,面神經最易遭受牽扯、挫傷或骨折片壓榨而緻早發型或遲發型面神經麻痹。

症狀

早發型者,傷後立即出現面肌癱瘓,患側失去表情,眼睑閉合不全,口角偏向健側,尤以哭、笑時更為明顯,患眼常有暴露性角膜炎。如果面神經損傷在鼓索神經近端,則同側舌前2/3味覺亦喪失。遲發型者常于傷後5~7天出現面肌癱瘓,多因出血、缺血、水腫或壓迫所緻,預後較好。

分型

1.中樞型

為核上組織(包括皮質、皮質腦幹纖維、内囊、腦橋等)受損時引起,出現病竈對側顔面下部肌肉麻痹。從上到下表現為鼻唇溝變淺,露齒時口角下垂(或稱口角歪向病竈側,即癱瘓面肌對側),不能吹口哨和鼓腮等。多見于腦血管病變、腦腫瘤和腦炎等。

2.周圍型

為面神經核或面神經受損時引起,出現病竈同側全部面肌癱瘓,從上到下表現為不能皺額、皺眉、閉目、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溝變淺,不能露齒、鼓腮、吹口哨,口角下垂(或稱口角歪向病竈對側,即癱瘓面肌對側)。多見于受寒、耳部或腦膜感染、神經纖維瘤引起的周圍型面神經麻痹。此外還可出現舌前2/3味覺障礙,說話不清晰等。

檢查

1.X線片檢查。

2、電生理檢查,神經電反應及肌電圖均為陰性則說明神經傳導已中繼,但還不能确定是解剖性斷離還是生理性阻滞。随着時間的推移,通過多次反複測試常能作出準确的判斷。

鑒别診斷

面神經損傷的診斷可根據傷後麻痹的早遲和程度、電興奮和肌電圖的檢查加以判定。通過病史不難與面神經炎鑒别,本病有腦外傷病史,病情較面神經炎重。

并發症

面神經損傷常并發暴露性角膜炎。

治療

外科性治療僅用在神經已經斷離或嚴重面癱經4~6個月的非手術治療毫無效果的病人。其目的不僅在于恢複面肌的運動功能,而且有益于矯正容貌,解除患者心理上的壓力。面神經術中誤傷的顱内重建已有成功報道,不過,對外傷性面癱尚無重建報道。早期行面神經管減壓術,不僅效果欠佳,反有加重神經損傷之虞,故應慎重。

在耳神經外科,對面神經膝部附近的損傷,則常經中耳或乳突入路早期探查面神經,發現斷離即給予吻合。如系受壓缺血則行減壓術,并敞開神經外膜的結締組織鞘。在神經外科對持久的完全性面癱多采用替代修複手術,如面一副神經吻合術或面一隔神經吻合術,另外,面一舌下神經吻合術,由于利用舌下神經代替修複面神經之後,将引起一側舌肌萎縮,影響語言和咀嚼,目前已少用。

1、面—副神經吻合術

此術是将副神經的中樞段與面神經的周圍段行對端吻合,手術方法簡單,成功率較高,大部分病人在術後3~5個月即有面部肌肉運動的恢複。其缺點是原副神經所支配的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将發生癱瘓和萎縮,而緻垂肩。不過,若采用副神經的胸鎖乳突肌支,保留斜方肢支,則可避免垂肩;或将舌下神經降支再與副神經周圍段作一吻合,亦可減少垂肩的弊病。

手術方法:在局麻或全麻下施術,病人仰卧,頭偏向健側。自患側耳後乳突根部起,沿胸鎖乳突肌前緣向前下至該肌中點稍下方,作一長約7cm左右的切口,分離皮下組織,首先在胸鎖乳突肌前緣上端與腮腺之間行鈍性解剖,借助手術顯微鏡小心識别并遊離面神經,再沿神經幹逆行而上直至莖乳孔,高位切斷面神經,斷端用生理鹽水棉片保護備用。

繼而遊離胸鎖突肌前緣,再将該肌向外側翻開,于其深面近中點之後緣,找出副神經的胸鎖乳突肌支(斜方肌支與之并行繼續向後進入斜方肌),将此支在緊靠肌肉處切斷,并逆行向上遊離,以期吻合時沒有張力。然後,用7“0”無創縫線行神經對端吻合,縫合神經外膜4~5針已足。術畢,如常縫合切口各層,皮下置橡皮片引流24小時,術後給予神經生長因子以促神經生長。

2、面—膈神經吻合術

即将膈神經的中樞段與面神經的周圍段行對端吻合。此術操作較面一副神經吻合複雜,需将膈神經自頸部遊離,再經皮下逆行牽至面神經切口,與之吻合。但其優點是膈神經再生力較強,且兩側膈神經之間有較多的吻合支相連,同時,還納入有第9于第12肋間神經的纖維,因此,一側隔神經切斷後,僅有暫時性患側膈肌運動障礙,不久即可自行代償而恢複。

手術方法:暴露面神經的方法已如上述,僅将切口縮短至下颌角平面即可。另在鎖骨上3~4cm處,以胸鎖乳突肌後緣為中心,作平行于鎖骨的切口長約5cm左右。分離皮下組織及頸闊肌,遊離胸鎖乳突肌後緣,将其向前翻開,顯露前斜角肌。借助手術顯微鏡即可見膈神經由後上向前下越過前斜角肌之淺面,小心循神經切開筋膜,鈍性分離神經至低位,并盡量向下遊離,以便獲得足夠的長度,然後切斷。

繼而沿膈神經中樞段向上分離,直到能将膈神經由胸鎖乳突肌深面逆行引入面神經切口為止。最後在無張力的情況下,将膈神經中樞段與面神經周圍段行端端吻合。如常縫合切口各層,皮下引流24小時。術後給予神經生長因子。

預防

一般恢複良好的病人大多于傷後數日至3周内即有電反應陽性表現,如果傷後6~8周仍無恢複迹象出現則後果較差。所幸約有75%的面神經損傷可以恢複約15%,部分恢複,殘留永久性面肌癱瘓的僅占10%。

日常禁忌

多食:新鮮蔬菜,粗糧如豆類,黃豆制品,南瓜,玉米,洋蔥,瘦肉,山楂,海帶,大棗,苦瓜,絲瓜,冬瓜,黃瓜,甜瓜,香蕉,桑棋。

忌:生冷油膩刺激性食物,不易消化,熱性補藥,熱性食物,煙酒,羊肉、狗肉,動物肉,帶魚,辣椒。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