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條

面條

中國傳統食物
面條起源于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制作食用曆史。面條是一種制作簡單,食用方便,營養豐富,即可作為主食又可作為快餐的健康保健食品,早已為世界人民所接受與喜愛。面條是一種用谷物或豆類的面粉加水磨成面團,之後壓或擀制或抻成片再切或壓,再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制成條狀(或窄或寬,或扁或圓)或小片狀,最後經煮、炒、燴、炸而成的一種食品。花樣繁多,品種多樣。地方特色極其豐富,又如慶祝生日時吃的長壽面以及國外的香濃意大利面等。好吃的面條幾乎都是溫和而筋道的,将面食的風味發展到極緻。[1]
  • 中文名:面條
  • 外文名:noodle
  • 主要原料:面粉(小麥粉)、水、鹽、雞蛋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适宜人群:老少皆宜
  • 主要營養成分:澱粉、蛋白質、膳食纖維、碳水化合物

簡介

面條,一種用谷物或豆類通過研磨成粉狀加水和成面團,之後或者壓或擀制成片再切或壓,或者使用揉、拉、捏、擠等手法,制成條狀(或窄或寬,或扁或圓)或小片狀,最後經蒸、煮、炒、燴、炸而成的一種食品。

面條多為澱粉膠體,因溶解度原因會吸水膨脹,被稱為“pang”,“pang”後會影響口感,應趁熱食用。

分類

中國

經過煮沸的面條最為潔淨,可以極大地減少腸胃疾病的發生,因此面條成為中國最常見的食品之一。由于制條、調味、粗細的不同,從而使中國各地出現了數以千計的面條品種,遍及各地。

按地區分

北方地區著名的面食有   :

山西的刀削面、焖面、貓耳朵、饸饹、剔尖、撥魚、栲栳栳、不爛子等;

北京的炸醬面、龍須面;

河北的龍須面、勁面王、挂面、麻醬面、保定大慈閣素面;

山東的福山拉面、打鹵面(濟南);

陝西的油潑面、岐山臊子面、楊淩蘸水面、武功鎮的旗花面、扯面、漿水面(漢中);

河南的燴面、道口麻鴨面、糊塗面條、手工面葉、漿面條、炝鍋面、鹵面(俗稱蒸面條)等;

蘭州的蘭州牛肉拉面;

吉林的延邊冷面、狗肉湯面、頭道溫面;

黑龍江的烤冷面。

南方地區著名的面食有   :

上海的陽春面;

江蘇的南京小煮面、東台魚湯面、蝦油面、魚湯鳝絲面、南通跳面、鎮江鍋蓋面、蘇州蘇式湯面等;

浙江的杭州片兒川、蔥油拌面、蝦爆鳝面、面疙瘩、溫州長壽面(也叫素面或者索面);

湖北的武漢熱幹面、襄陽牛肉面;

安徽的闆面、魏王面;

福建的福州線面、尚幹拌面、沙縣拌面、莆田鹵面、廈門沙茶面、漳州鹵面、泉州面線糊、莆田媽祖面、尤溪大條面等;

台灣的擔仔面、牛肉面、花蛤仔面等;

廣東的廣州馄饨面(由馄饨、面線合成)、竹升面;

香港的撈面(不同于北方撈面)、車仔面、蝦子面等;

重慶的重慶小面、豌雜面、鴨血面等;

四川的擔擔面、豆花面、渣渣面(羊馬)、清湯面(邛崃)、燃面(宜賓)、一根面(黃龍溪)、鋪蓋面、麻哥面(武勝);

貴州的豆花面、腸旺面;

按含水量分

目前市售面條,根據含水量差異,主要分為鮮面、鮮濕面(半幹面)和挂面。

山東省沂源縣魯村鎮的大豆面條 

(一)鮮面。是以小麥面粉為主要原料,含水量30%左右的生面條。主要特點是,含水量高、口感好,但保質期較短。一般在超市或菜市場現做現售。

(二)鮮濕面。是以小麥面粉為主要原料,經和面、熟化、壓延、切條、切斷、包裝等工藝生産的濕面條,含水量一般在20%-25%。主要特點是,含水量高、口感好,且保質期比鮮面要長些。

(三)挂面。是以小麥面粉為主要原料,經和面、熟化、壓延、切條、懸挂式烘幹、切斷、包裝等工藝生産的幹面條。面條經過幹燥處理,含水量一般低于14.5%。主要特點是,含水量低、易儲存、食用方便。  

外國

長石面條 

意大利的意大利面、通心粉(通心面);

日本的烏冬面、日本拉面。

其他信息

其他問題

1.新鮮面條有切面、揪面和拉面等。切面的主要營養成分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等。一般市售的新鮮切面都是機制的,其味道和口感比挂面要好,但很多人還是喜歡吃手擀面。

2.面條的制作方法,因季節的更替不斷變化。

3.冬季天氣寒冷,人們多吃湯面條、拉面條、燴面條,裡面放些幹菜、酸菜或新鮮青菜。有些地方的人愛吃清水面條,有些地方的人常在面條湯内攪入面糊,這種帶糊的面條,人們俗稱為“糊湯面條”。

4.夏季人們多吃撈面條,面條煮熟後撈出,放在涼水或陰陽水(開水摻涼水)中拔一下,拌以蒜汁、苋菜、荊芥和黃瓜絲,吃時清涼利口,防暑降溫。

5.春秋季人們多吃鹵面、炯面等。到了蒜苔和豆角收獲的季節,家家戶戶都喜歡用蒜薹和豆角做鹵面。因為這些菜是做鹵面的固定菜,所以蒜薹和豆角上市的時候,也是人們吃面條最多的時候,平時三兩天裡最少要吃一頓鹵面。

6.市面上出現了彩面,顧名思義,營養彩面并非靠色素來添加顔色,而是利用蔬菜和水果加入面條裡面,讓面條呈現出五彩缤紛的同時又能擁有普通面條所不具備的營養。

選購方法

面條特征

優質面條特征為不粘鍋、不渾湯、不碎條,鑒别方法如下:

(1)外表:好挂面包裝緊,兩端整齊,豎提起來不掉碎條;

(2)聞味:抽出幾根面條,或在面條的一端用鼻子聞一下,如有芳香的小麥面粉味,而無黴味或酸味、異味,就說明是好挂面。

(3)試筋力:上好的面,用手捏着一根面條的兩端,輕輕彎曲,其彎度達到5cm以上。

方法内容

1、應首選品牌知名度較高的産品,因為品牌知名度較高的産品的生産企業,都具有一定的生産規模,企業注重産品質量。多次國家監督抽查結果也表明,這些企業的産品質量是有一定保障。

2、從感官上進行粗略判斷。(1)外表:好挂面包裝緊,兩端整齊,豎提起來不掉碎條。(2)聞味:抽出幾根面條,或在面條的一端用鼻子聞一下,應有芳香的小麥面粉味,而無黴味或酸味、異味。(3)試筋力:質量好的挂面,用手捏着一根面條的兩端,輕輕彎曲,其彎度達到5cm以上。

3、注意生産日期,購買保質期内的産品。

4、注意包裝是否結實,整齊美觀,名牌廠家多數采用自動包裝機包裝。

5、應注意産品包裝上是否标明了廠名、廠址、産品名稱、生産日期、保質期、配料等内容,最好不要購買既無廠名、廠址又無産品名稱、生産日期的白袋包裝的産品。

6、在烹調時也可觀察到挂面的質量優劣。優質的挂面煮熟後不糊,不渾湯,口感不黏,不牙碜,柔軟爽口。

營養成分

食品中文名

面條(均值)

食品英文名

Noodles

食品分類

谷類及制品

可食部

100.0%

來源

食物成分表2009

産地

中國

營養素含量(100克可食部食品中的含量)

——

能量(千焦)

1195

蛋白質(克)

8.3

脂肪(克)

0.7

飽和脂肪酸(克)

反式脂肪酸(克)

_

單不飽和脂肪酸(克)

多不飽和脂肪酸(克)

膽固醇(毫克)

碳水化合物(克)

61.9

糖(克)

乳糖(克)

_

膳食纖維(克)

可溶性膳食纖維(克)

不溶性膳食纖維(克)

0.8

鈉(毫克)

28

維生素A(微克視黃醇當量)

維生素D(微克)

_

維生素E(毫克α-生育酚當量)

0.59

維生素K(微克)

維生素B1(硫胺素)(毫克)

0.22

維生素B2(核黃素)(毫克)

0.07

維生素B6(毫克)

維生素B12(微克)

_

維生素C(抗壞血酸)(毫克)

煙酸(煙酰胺)(毫克)

1.40

葉酸(微克葉酸當量)

_

泛酸(毫克)

_

生物素(微克)

膽堿(毫克)

磷(毫克)

162

鉀(毫克)

135

鎂(毫克)

39

鈣(毫克)

11

鐵(毫克)

3.6

鋅(毫克)

1.43

碘(微克)

硒(微克)

11.7

銅(毫克)

0.17

氟(毫克)

_

錳(毫克)

0.86

δ-E(毫克)

(β-γ)-E(毫克)

_

α-E(毫克)

胡蘿蔔素(微克)

脂肪酸(總)(克)

灰分(克)

水分(克)

能量(千卡)

286

飲食文化

在中國,最初所有面食統稱為餅,其中在湯中煮熟的叫“湯餅”,即最早的面條。漢劉熙《釋名·釋飲食》中有索餅;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記有“水引餅”,是一種一尺一斷,薄如“韭葉”的水煮食品;唐朝又有稱為冷淘的過水涼面;宋朝飲食市場上的面條品種達10種之多,豐富多彩,有插肉面、澆頭面等;元朝出現了可以久存的挂面;明朝有制作技術高超的拉面,還有山西等地制作特殊的刀削面;清朝乾隆年間又有經過煮、炸後,再加入菜肴燒焖而熟的伊府面,這些都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面條制品。

《荊楚歲時記》說:“六月伏日進湯餅,名為避惡。”惡,疾病和污穢也。伏天蒼蠅細菌多,飲食不潔,易患腸道疾病,而“湯餅”用開水沸煮,趁熱吃,這可能是古代伏天污染最少的食品,會大大減少疾病的發生。病人抵抗力差,當然要吃最潔淨的食品。這也就是為什麼千百年來,侍候病人的飯食,多用面條。

今人考證,湯餅實際是一種面片湯,将和好的面團托在手裡撕成面片,下鍋煮成。如果将“撕”改成“刀削”,就成了至今仍在山西一帶廣為流傳的刀削面。後來制面工藝改為:先揉搓到像筷子那樣粗細,一尺一斷,盤中盛水浸。“宜以手臨铛上,挼令薄如韭葉,逐沸煮”(《齊民要術》),這時面的樣子類似寬面條。到晉時,又成細條狀。傅玄《七谟》道,“乃有三牲之和羹,蕤賓之時面,忽遊水而長引,進飛羽之薄衍,細如蜀繭之緒,靡如魯缟之線”,這幾乎可以和厲恩海的手藝相媲美了。

面條的形狀最後定格為長條。到宋代,湯餅也改稱為面條(唐時叫“馎饦”)。面條的這種樣子,使人的聯想“因勢賦形”,把面與生日、壽誕聯系起來。按風俗禮儀,過生日賀誕辰吃長壽面。為什麼過生日要吃面?宋人馬永卿在《懶真子》中說:“必食湯餅者,則世欲所謂‘長壽’面也。”為什麼面條能作為人長命百歲的象征?因為面的形狀“長瘦”,諧音“長壽”。面條也就成為讨口彩的最佳食品。還有一種說法是:漢武帝時,人們認為壽命長短與人中長短有關,人中長短取決于面孔長短,而面條正暗合“面長”,長壽面由此而來。

面條曆史

面條的故事要從“面條帝國”——中國說起。千年炊煙孕育了兩千多種面條的做法,影響了整個東亞的面條文化。不過,無論是面條還是制作面條的主要原料小麥,源頭都不在這裡。

中國的漢字“麥”原指“遠道而來的人”,與面條的“面”字結合,就成了“面”(“面”的繁體字),而小麥以及小麥粉制作而成的面條,在數千年前也确實是遠道而來的。每年有6億噸産出,已經成為地球上60%人口主糧的小麥,最早誕生于9000年前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農耕文明。在它誕生後的6500年,小麥種植技術連同制面技術,開始從中東地區傳到地中海,穿越巴爾幹半島和阿爾卑斯山,向東經過中亞來到中國。因此,這條以長安為起點,途經西域、中亞、西亞,乃至地中海各國的“絲綢之路”又被叫做“面條之路”。

穿梭在絲綢之路上的阿拉伯商人随身攜帶面團作為幹糧,食用前将面團分成小塊,搓成條狀曬幹,置于火上烤炙,這幾乎是人類曆史上早期面條的雛形。這樣的面條沿着絲綢之路進入中國,開始在中原地帶繁榮興盛。但喜食湯羹的中原人将面條與水同煮,熱湯中取面時,“箸”(筷子)也就因此誕生。

中國雖不是面條的最早發源地,卻是人類現存至今最早面條的發現地。四千多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摧毀了中國西北部的一個村莊,緊随其後的洪水又将其封凍。四千多年後,準确說是在2005年,考古學家們在被稱為“中國龐貝”的青海喇家村裡,發現了裸露在岩層中長約50厘米、寬約3毫米的面條。不過在那時它的名字很有可能還不叫“面條”。

在中國,最早的面條被叫做“餅”或“湯餅”。1400年前的《齊民要術》首次記載了制作面條的“水引馎饦法”——

“挼(ruó)如箸大,一尺一斷,盤中盛水浸,宜以手臨铛上,挼令薄如韭葉逐沸煮。”

“挼如大指許,二寸一斷,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極薄,皆急火逐沸熟煮。”

簡單來說,“水引面”是将拉成筷子粗細的面條,掐成一尺狀,水浸之後,在沸鍋的蒸汽上用手快速捏成扁條狀下鍋,煮熟出鍋淋上雞湯。馎饦的做法與水引面相似,隻是形狀更似扁平的面揪皮,但口感上都“滑美殊常”,這是中原地區最早的湯面。

在面條剛被引入歐洲時,中國的面條已經進入了令人眼花缭亂的繁榮期。宋代都城開封别稱“面條之都”,這座擁有50萬人口的國際都市(同期的巴黎隻有10萬人)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商業街,商業街上鱗次栉比的食肆比歐洲大型餐館的出現早了五百多年。手擀面、刀切面、拉面……食肆中主流的面條做法就有三十多種。沿着絲綢之路進入中國内地的面條,又從這裡向北向東傳播,進入蒙古、韓國和日本,向南進入越南、泰國和印度尼西亞,面條文化席卷了東亞及東南亞各地。

漢族人制作的手動“壓面機”(将面團放入凹槽中,槽下開若幹小孔,通過杠杆原理用壓力将面條從小孔中擠出)至今仍被朝鮮、不丹等國家使用。從唐代起,細長的面條在中華飲食文化中有長壽、綿延不絕的美好寓意,因此壽星過生日少不得一碗長壽面。同樣的彩頭也在亞洲的面條圈裡流行:韓國在婚禮當天的宴席上要有面條,意寓“白頭偕老、天長地久”;泰國在傳統歡慶日裡吃面條,為的是“喜事不絕”;日本人流行在七月初七那天吃素面,以祈願“好運連連”,除夕時候也會吃面條,叫做“年越面”——這種又細又長的食物如紐帶一般,從中國出發,聯系了亞洲各國的廚房。

最典型的面食文化傳遞莫過于日本。同樣是在宋朝,一位名叫“圓爾辨圓”的日本僧人(後被稱為“面條和尚”)從臨安學成歸國。他的歸國行李裡除了禅宗佛教的經書,還有一張以水車帶動齒輪的磨面機設計圖。來自中國的磨面技術連同吃面的風尚,經由日本僧人一起傳到了日本的寺廟廚房。以小麥或荞麥磨粉制成面條,煮熟後澆上海藻和蘑菇熬制成的高湯,日本僧人隻有在吃面的時候才被允許發出進食聲,而面條從僧侶流傳到日本民間也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習俗:吃面的時候發出的聲音越大,越表示禮貌。  

面條文化

南方的“面”指以面粉制成的面條,以蛋面為主,用的并非雞蛋而是鴨蛋黃,面身幼、面質爽口彈牙。其中生面、幹面皆有之。廣受歡迎的有細條幹面及蝦子面;北方的“面”則指以小麥磨成的粉,面條多不用蛋,用之以堿水,加入堿水能令面條變得容易消化,故面條成為北方人主要食糧之故。跟南方的相比,北方面條面較粗,面質軟滑柔韌。如果在北方如果說“要面”,老闆隻會給予面粉;而在南方,賣的則會是巳加工好的面條。

傳統面條以人手巧制,由和粉、打面、拉面或切面全用人手,不過南方及北方做面亦有所不同,各具特色。北方出名拉面,顧名思義用手拉制而成,拉面要做得軟滑但有韌性,絕非易事,需膂力過人,對力度控制要得宜,剛中帶柔,才能做出佳品。反觀南方面條,卻重柔中帶剛,爽而不脆,關鍵亦在做面時的力度,面團和好後,利用人體的彈跳力以大竹壓之,面團壓簿,最後切成幼條。

要數特色的中華面,首推伊府面,簡稱“伊面”,既可以湯煮,亦可作幹炒,由清代伊秉绶家廚所創。伊府面中國南北兩方皆有制作,尤以閩、贛最出色。伊府面之特色在于它不用水和面,改用雞蛋液;經沸水煮後用冷水沖涼、烘幹,再用油炸,令其變半成品。因制法獨特,可适合不同煮法,所以伊府面确是面中上品及筵席上的特面點。

另一聞名中外的擔擔面,于1841年出産于四川。意思簡單之極——挑擔叫賣的面;當時民生苦困,一位名叫陳包包的小販為求生計,挑起擔子沿街賣面。雖說面食于古時算為上品,達官貴人均喜愛之;但擔擔面并不隻專賣給有錢人吃,其對象反着眼在平民大衆。擔擔面起初隻在橫街窄巷擺賣,面質相當粗糙,僅用滾水渌熟,湯底則用辣椒油、豉油,再加少許榨菜,味道辛辣,以作果腹。要到後期才進入了大飯店、賓館,再與其他小吃登上酒席桌。

在香港極受歡迎的雲吞面,面底是生面。生面早時産于廣東,以雞蛋或鴨蛋做面,雞蛋令面身變得爽口;鴨蛋則令生面增添蛋香。好的生面稱為銀絲幼面,面要幼,煮後呈黃色,當然要爽口彈牙,不能太硬亦不能太軟,而最重要的是,生面煮後不可帶堿水味。

面條故事

傳統中華面條——長壽面。中國人每逢生辰設于宴會最後必吃食品,因面條長長的,寓意長命百歲。古時吃長壽面象征祝福新生男嬰長命百歲,此世俗一直沿襲下來。吃面時要将一整條面一次過吞下,既不可以筷子夾斷,亦不可以口咬斷之。吃長壽面除寓意長壽外,也代表敬老。有傳黃帝于冬至當日得道成仙,自此以後的每一個冬至都以吃長壽面代表敬老,所以長壽面又稱“冬至面”。其實有關“長壽面”的意義衆說紛纭,以上僅屬其中。

壽辰時吃的面線亦會稱為“壽面”。面線以福州最出名,有多種叫法:結婚時送予女方的會叫“喜面”;孕婦于産期吃的稱“福面”;以面線相贈親友的則是“太平面”;老弱及病者吃的,屬健康食品的,面線會被稱為“健康面”。民間有傳面線乃九天玄女為母親王母娘娘祝壽而費煞思量所準備之賀禮。因而做面線的人家中都會供奉九天玄女的神像。福州面線的品種繁多,有雞蛋面線、龍須面線、銀絲面線等。(引:《中國名食掌故》)

又例如先前曾提過的“冷淘”,原由當今中國唯一女皇帝——武則天所創。據說武媚娘年輕時天姿國色,十四歲巳被選入宮當才人。因要與青梅竹馬的愛人常劍峰分開,臨進宮前他倆到一面店吃面。有見當日天氣炎熱,媚娘靈機一動,與老闆研制出柔軟可口的“冷淘”。巧遇當天是媚娘生日,為了懷念當年情境,緻以後每逢武則天壽辰之日心命禦廚烹煮冷淘,直到壽終正寝此習都并未曾變改。(引:《中國名食掌故》)

陝西岐山面又有着另一故事,岐山面又稱“和氣面”。話說西周時,殷纣王妒忌周文王姬昌功績,将他囚禁在羑裡的城堡。後來周文王回到家鄉,鄉親見他因受苦而變得消瘦,都帶來大量食物予之補身。周文王為答謝大家對他的愛護,便親自做面、并以大家帶來的食物煮面招呼。當面吃完,大家将剩下的湯倒回,再滔面。這種隻吃面、不喝湯的吃法被稱為“和氣面”。(引自《名食故事》)

相關文獻

《夜航船》:“魏作湯餅,晉作不托。”

《釋名疏證補》:“索餅疑即水引餅。”

《齊民要術》記有“水引餅”的做法:“細絹篩面,以成調肉臛汁,持冷溲之。水引,按如著大,一尺一斷,盤中盛水浸。宜以手臨铛上,揉搓令薄如韭葉,逐沸煮。”

束皙的《餅賦》說,冬日宜吃湯餅:“玄冬猛寒,清晨之會,涕凍鼻中,霜成口外。充虛解戰,湯餅為最。”

後庚闡《惡餅賦》有“王孫駭歎于曳緒,束子賦弱于春綿。”

傅玄《七谟》有“乃有三牲之和羹,蕤賓之時面。”

劉禹錫有詩《贈進士張盥》:“憶爾懸孤日,餘為座上賓。舉箸食湯餅,祝辭添麒麟。”

蘇東坡有《賀人生子》:“甚欲去為湯餅客,卻愁錯寫弄璋出。”

十大名面

(中國十大面條)

首批中國十大名面

鹹陽biangbiang面、山西刀削面、四川擔擔面、河南燴面、延吉冷面、蘭州牛肉面、山東炝鍋面、武漢熱幹面、廣東雲吞面和北京炸醬面。

生産制作

【煮面技巧】:煮面條,人們習慣将水燒開,再放進幹面條去煮,這種方法其實不對。因為幹面條進入沸水的短時間内,面條表面迅速軟熟,形成一層“隔膜”保護層,阻止沸水再滲入幹面條内部,造成了“硬蕊”面。這樣煮,既費時又不易熟。

正确的煮法是,在煮面的水沸騰前2-3分鐘将幹面條放進鍋裡,使幹面條有一個被水滲透的機會,待水滲透幹面條後,煮面水也沸騰起來,面條很快就會被煮熟了,這樣煮又省時又容易熟。

面條的做法五花八門,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面條做法:

打鹵面

【材料】:面條、肉餡、黃花、木耳、香菇、大蔥、雞蛋、醬油、料酒、糖、鹽、雞精、蒜。

【做法】:

1、香菇、木耳、黃花泡發。

2、鍋中倒入油,放入肉餡炒熟後加入蔥花、香菇、木耳、黃花翻炒片刻,然後加入醬油、料酒、糖、鹽、雞精,再加入适量水煮開。

3、淋入打散的蛋液,勾芡撒上蔥花、蒜末。

4、水燒開後放入面條煮熟後撈出,放入碗中,然後将鹵澆在面條上即可食用。

擔擔面

【材料】:面條、豬肉餡、豆芽菜、大蔥、姜末、蒜茸、辣椒、芝麻醬、白菜心、香菜、老抽、生抽、料酒、米醋、高湯、花椒面、豬油。

【做法】:

1、鍋中倒入油,放入豬肉餡炒散待用;白菜心焯熟待用。

2、用豬油将蔥、姜、蒜爆香,放入辣椒、豆芽菜、肉餡煸炒,然後加入料酒、老抽、生抽、米醋、高湯,出鍋時放入芝麻醬、花椒面炒勻。

3、水燒開後放入面條煮熟後撈出,放入碗中,然後将鹵澆在面條上,放入焯熟的菜心、香菜即可食用。

蘭州正宗牛肉面

【材料】:熟牛肉、拉面、牛肉清湯、牛油、白蘿蔔片,油潑辣椒,香菜、蒜苗。

【佐料】:陳醋

【做法】:

1、煮過牛肉的湯撇去浮沫,加入白蘿蔔片和牛油煮沸,待用。

2、香菜、蒜苗切末,熟牛肉切丁,待用。

3、将面粉加堿揉好,手工拉成面條(有一定難度,也可以用壓面機壓好),煮熟後撈出。

4、中國面條中舀入清湯(淹沒面條),抓香菜、蒜苗末,牛肉粒,澆上油潑辣椒即可食用。

(油潑辣椒制法:上好紅辣椒面,白芝麻,花椒面,鹽混合裝瓷碗。将清油燒7—8成熟後倒入瓷碗攪勻,油的量一定要超過辣椒面的量。辣椒食用量憑個人口味。)

5、使用時淋一點陳醋去腥,中和面堿。

注:正宗牛肉拉面面型多樣,有龍須細,細,二細,三細,韭葉,柳葉,寬,二寬等等,拉面師傅會依每個人口味不同制出不同的面型。

雞絲涼面

【材料】:白斬雞、面條、黃瓜、芝麻醬、麻油、糖、醬油。

【做法】:

1、面條煮熟後撈出,在冷水中過一下。

2、白斬雞切成絲,黃瓜洗淨切成絲,均放在煮好的面條上。

3、芝麻醬放入碗中加入麻油攪勻,再加入醬油、糖用冷開水稀釋,然後淋在雞絲涼面上即可食用。

麻醬面

【材料】:面條、麻醬、蔥花、精鹽、味精、熟色拉油。

【做法】:

水燒開後放入面條煮熟後撈出,放入碗中,加入麻醬、蔥花、精鹽、味精、熟色拉油攪拌均勻即可食用。

榨菜肉絲面

【材料】:瘦肉、榨菜、蔥、面條、料酒、醬油、濕澱粉。

【做法】:

1、瘦肉切成絲,加入料酒、醬油、濕澱粉拌勻,腌制10分鐘;榨菜切成絲後先泡20分鐘去除鹹味。

2、鍋中倒入油,放入肉絲炒散,再放入榨菜,炒勻後盛出。

3、水燒開後放入面條煮熟後撈出,放入碗中,再放入炒好的榨菜肉絲和蔥花即可食用。

三鮮面

主料:面條

輔料:蝦仁、海參、竹筍、墨魚、胡蘿蔔、香菜

調料:色拉油、味精、水、食用鹽、白醬油

【做法】:

1、蝦仁去腸泥,墨魚切花,海參斜切片,胡蘿蔔、竹筍切花片。加3大匙色拉油,用高火炒3分鐘。

2、中等器皿加入高湯4杯及精鹽、味精、白醬油,用高火煮至沸滾。

3、再加入油面條及炒過的配料,用中火煮3分鐘,煮好後上面撒上少許香菜,趁熱食用。

食用指南

新鮮切面不宜存放時間過長,以免營養成分受損。

買來的切面有時堿味很重,加堿是為了去除發面團的酸味,适當使用可為食品帶來極佳的色、香、味、形,以增進人們的食欲。因此,在面條快煮好的時候,加入幾滴醋,可以使面條堿味全消,面條的顔色也會由黃變白。

營養吃法

1.冬天适合吃牛肉面

牛肉面

面條可補氣虛、厚腸胃、強氣力;牛肉甘溫、安中益氣、養脾胃,有驅風寒之功,又佐以生蔥、生蒜、香菜等調味,味重油多,所以有滋陰補腎、強身壯體之功效,比較适合體弱、氣喘的人食用,能起到抗疲勞的作用。因此,冬天是吃牛肉面最好的季節。

面條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曆史。東漢的“煮餅”、魏晉的“湯餅”都是面條最初的叫法。面條既屬經濟飽肚的主食,還是可登大雅之堂的上佳美食。據史錄記載,很多達官貴人均喜吃面,并以面食招待貴賓。

2.面條中午吃更營養

面條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足夠的能量,而且在煮的過程中會吸收大量的水,100克面條煮熟後會變成400克左右,因此能産生較強的飽腹感。此外,面條能夠刺激人的思維活動,人的大腦和神經系統需要一種碳水化合物占50%的食品,面條就是人的大腦所需要的食品。硬質小麥含有B族維生素,它們對腦細胞有刺激作用,所以中午吃一碗營養搭配合理的面條是不錯的選擇。而早上應該吃些蛋白含量較高的食品,晚上吃面則不利于消化吸收。

3.筋道的面條營養高

一般來講,口感筋道的面條所含的蛋白質更多,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面條可以涼吃也可以熱吃,但營養專家提醒,太熱的面條對食道會有損傷,太涼則不利于消化吸收,所以,吃碗溫熱的面條最有利于營養吸收。

4.“原湯化原食”有道理

傳統飲食中有“原湯化原食”的說法。人們在吃完面、水餃或元宵後,都要喝點原湯。從營養學觀點來看,這樣做是有道理的。煮澱粉類食物時,其表面的澱粉會散落到湯中,當加熱到100℃時,澱粉顆粒會分解成糊精,能幫助消化食物。而且面湯中含有消化酶,在煮的過程中不會被破壞,也可幫助消化食物,所以喝原湯可以幫助減少積食。

其他信息

1.新鮮面條有切面、揪面和拉面等。切面的主要營養成分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等。一般市售的新鮮切面都是機制的,其味道和口感比挂面要好,但很多人還是喜歡吃手擀面。

2.面條的制作方法,因季節的更替不斷變化。

3.冬季天氣寒冷,人們多吃湯面條、拉面條、燴面條,裡面放些幹菜、酸菜或新鮮青菜。有些地方的人愛吃清水面條,有些地方的人常在面條湯内攪入面糊,這種帶糊的面條,人們俗稱為“糊湯面條”。

4.夏季人們多吃撈面條,面條煮熟後撈出,放在涼水或陰陽水(開水摻涼水)中拔一下,拌以蒜汁、苋菜、荊芥和黃瓜絲,吃時清涼利口,防暑降溫。

5.春秋季人們多吃鹵面、炯面等。到了蒜薹和豆角收獲的季節,家家戶戶都喜歡用蒜薹和豆角做鹵面。因為這些菜是做鹵面的固定菜,所以蒜苔和豆角上市的時候,也是人們吃面條最多的時候,平時三兩天裡最少要吃一頓鹵面。

6.市面上出現了彩面,顧名思義,營養彩面并非靠色素來添加顔色,而是利用蔬菜和水果加入面條裡面,讓面條呈現出五彩缤紛的同時又能擁有普通面條所不具備的營養。

養生價值

第一,面條中含有銅元素,雖然說銅元素在朋友們的身體中的需求量不是非常大的,但銅元素是作為朋友們的身體微量元素也是不可以缺少的,而面條中正好就含有銅元素,銅元素對于朋友們頭發的發質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朋友們适量的吃一些面條還可以起到養發的作用!

第二,面條對于幫助朋友們養胃是起到了很好的功效的,因此對于胃部消化不良的朋友們在食用主食的時候可以将面條穿插到其中來食用,由于面條比較好吸收,而且湯面還能幫助朋友們暖暖胃,胃部不好的朋友們可以多食用面條來養胃!

第三,面條中的蛋白質的含量是非常豐富的,因此豐富的蛋白質可以滿足朋友們身體活動的需求,從而保證了朋友們身體的一個基本需求,但是朋友們在煮面條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煮熟透,這樣可以預防很多腸道疾病的發生,從而對于朋友們的養生健康将會更加的有利!

第四,面條含熱量低,面條在煮的過程中會吸收大量的水,100克面條煮熟後變成400克。

第五,面條有抑制食欲的特點,因為面條在胃中的消化比較慢,使人長時間有飽脹感,不易饑餓。

第六,面條能夠分解脂肪,因為面條不含脂肪,可使胰島素保持在正常、穩定的水平,進而保持血糖的長期穩定。

相關事項

禁忌相關

一般人皆可食用,病濕熱者忌食面條。

相關問題

面條到底發胖嗎?

每150克煮熟的面條含有1克脂肪、7克蛋白質、40克碳水化合物,熱量是180千卡,相對于一些高熱量高脂肪的食品來說,它不是脂肪性食物,但它特别能給人飽腹感。因為許多研究表明,緩慢發揮作用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增加飽腹感,所以,每天攝入适當量的面條并不會有發胖的風險。

越筋道的面越營養

由于小麥粉的不一樣,制作出來的面條的口感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吃起來比較筋道的面含有的蛋白質會更多,更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當然,制作工藝也會導緻面條口感的差異。比如,北方的面為了使面更筋道,會加一些鹽來“醒面”,劉方成表示,加些鹽來促進面的筋道,并不會破壞面的營養,所以不必擔心。

吃面條會發胖嗎?越勁道的面越營養嗎?

面适合溫乎乎的吃

面的吃法豐富多樣,有過水涼面,也有溫度極高的油潑面,但孫孟裡建議,不應為了貪圖涼爽和刺激吃過涼或過熱的面。太熱的面對食道會有損傷,太涼則不利于消化吸收,大部分時間,吃碗溫乎乎的面最合适。

挂面加鹽

挂面生産企業通常情況下會在挂面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鈉(即食鹽)與碳酸鈉(食用堿),以此來提高挂面的筋度和延展性,氯化鈉的加入可以增加挂面表面的白亮程度,還有利于煮熟時間縮短等效果,對挂面保存也起到一定作用。  

吃面條要喝湯

本來面條中的營養素已有不少溶解在湯中,如果再用涼水沖上幾遍,面條中的維生素就剩不下多少了。若經常吃涼水撈面,鹵的量又不多,就難免發生營養不良的問題。所以,吃面條,最好把湯也一起喝掉。有句老話,叫做“原湯化原食”,其實,喝原湯重要的是能夠圓了原食的營養。  

相關事件

2017年3月,在網上和微信視頻流傳的“面條洗出膠不能吃”謠言。  

專家指出,小麥面粉及小麥面粉制品如面條、面片、餃子皮等,在用水洗時,澱粉和水溶性成分就會離開,剩下具有黏性、延伸性且不溶于水的東西就是面筋。小麥面粉等級越高,要求的面筋含量也越高。  

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面條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283 千卡

蛋白質

8.5 g

脂肪

1.6 g

碳水化合物

59.5 g

不溶性膳食纖維

1.5 g

3 mg

61 mg

142 mg

161 mg

13 mg

1.35 mg

2.6 mg

0.2 mg

1.07 mg

0.4 μg

維生素B1(硫胺素)

0.35 mg

維生素B2(核黃素)

0.1 mg

煙酸(煙酰胺)

3.1 mg

維生素E

0.47 mg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