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

漢語漢字
靡[1],漢字常用字(一級字),讀作mí或者mǐ,文字始見于《說文》小篆。本義為散亂、倒下,由本義又引申為蔓延、分散等;由分散義,引申為損壞、磨損;由損壞義,引申為消滅;由消滅義,引申為盡;由盡,引申為浪費等。
  • 中文名:靡
  • 拼音:mí;mǐ
  • 部首:非
  • 倉颉:iclmy
  • 鄭碼:tgfk
  • 字級:常用字、一級字
  • 平水韻:上聲四紙
  • 字形結構:上下結構
  • 異形字:劘‘?、?、?、?、?
  • 注音:ㄇㄧˊ;ㄇㄧˇ
  • 總筆畫:19
  • 筆順編号:4131234123421112111
  • 統一碼:基本區U 9761
  • 四角号碼:00211

字源演變

形聲字。從非,麻聲。本義是散亂、倒下,讀mǐ,由“麻”和“非”構成。《黃帝内經·素問》上說:“麻麥稷黍豆為五谷。”上古時期人們把麻籽當糧食吃。整個字的意思是不把麻籽當糧食吃,把它扔掉,由此産生浪費的含義,“麻”字有麻木的含義,整個字的意思是沒有麻木的感覺,由此産生沒有的意義,“麻”字還表示田地裡的麻杆還都直立着,整個字的意思是麻杆不直立着了,由此産生倒下的含義。《左傳·莊公十年》:“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由本義引申為順從、使順服。《史記·太史公自序》:“(蒙恬)為秦開地益衆,北靡匈奴。”由本義又引申為蔓延,亦讀mǐ。《文選·左思〈魏都賦〉》:“孰愈尋靡萍于中逵,造沐猴于棘刺。”李善注:“靡,蔓也。”由本義引申為分散,讀為mí。《漢書·楊王孫傳》:“夫厚葬誠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競以相高,靡财單币,腐之地下。”由分散義,引申為損壞、磨損。《國語·越語下》:“王若行之,将妨于國,靡王躬身。”韋昭注:“靡,損也。”由損壞義,引申為消滅。《荀子·大略》:“利夫秋豪,害靡國家。”由消滅義,引申為盡。《荀子·富國》:“以相颠倒,以靡敝之。”楊倞注:“靡,盡也。”由盡,引申為浪費。《墨子·節葬下》:“此為辍民之事,靡民之财,不可勝計也。”以上義項皆讀為mí。由消滅義,引申為無、沒有,讀為mǐ。《詩·鄘風·柏舟》:“之死矢靡它。”毛傳:“靡,無。”又引申為無否定副詞,相當于“沒”、“不”。漢賈誼《旱雲賦》:“悲疆畔之遭禍,痛皇天之靡惠。”由“沒”、“不”引申為非、錯誤。《韓非子·内儲說下》:“敵之所務,在淫察而就靡。”靡又指細膩、細密。《方言》:“東齊言布帛之細者曰绫,秦、晉曰靡。”郭璞注:“靡,細好也。”由此義引申為美好、華麗。宋蘇轼《論養士》:“靡衣玉食以館于上者,何可勝數!”以上諸義讀mǐ。  

讀音修訂

1985年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中,靡(一)mí~費(二)mǐ 風~ 委~ 披~  

2016年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中,新審定:靡 統讀 mí   。但改後的審議表尚未通過審議,還應以原讀音為準。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水邊,河岸

bank of;waters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明月珠子,玓瓅江靡。

動詞

浪費

waste

《戰國策·秦策》:而百姓靡于外。

《禮記·少儀》:國家靡敝。

宋·司馬光《訓儉示康》:不随俗靡。

漢·賈誼《論積貯疏》:靡之者。

奢靡;靡貨;靡靡;靡麗

消失

die out

《西遊記》:喧雜雜鳥聲多,靜悄悄人事靡。

靡散;靡碎

rot;fester

《莊子·胠箧》:子胥靡。

切磋,研究

compare notes;research

《荀子·性惡》:身日進于仁義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

摩擦,接觸

rub;scrape

《莊子·馬蹄》:喜則交頸相靡。

動詞

無,沒有

no;not

《詩·邶風·泉水》:有懷于衛,靡日不思。鄭玄箋:靡,無也。

晉陶潛《桃花源詩》: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宋沈括《〈夢溪筆談〉自序》:下至闾巷之言,靡所不有。

郭沫若《懷念董老》詩:革命功高譽未過,九旬壽考靡蹉跎。

靡有孑遺

散亂,順風倒下

disperse;blown away by the wind

《左傳·莊公十年》: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晉潘嶽《閑居賦》:訓若風行,應如草靡。

唐王維《送友人歸山歌》之二:水驚波兮翠菅靡,白鹭忽兮翻飛。

風靡;委靡;披靡,靡拉;靡披;靡徙;靡敝;靡然

蔓延

spread

靡迤

形容詞

細膩,細密

meticulous

《楚辭·招魂》:靡顔膩理。

靡密:靡曼;靡顔膩理

華麗,美好

tender;fine

《莊子·天下》:不侈于後世,不靡于萬物。

靡曼

slow

《詩·王風·黍離》:行邁靡靡。

靡迤;靡靡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披靡也。從非麻聲。  

說文解字注

柀靡也。

柀各本作披。今正。柀靡、㬪韻字。旇下曰。旌旗柀靡也。項羽傳。漢軍皆柀靡。顔師古、張守節皆普彼反。葢其字本作柀。從木。析也。寫者譌從手。柀靡、分散下垂之皃。易中孚九二曰。吾與爾靡之。孟、王皆曰。散也。凡物分散則微細。引申之謂精細可喜曰靡麗。爾下曰麗爾猶靡麗也是也。又與亡字、無字皆雙聲。故謂無曰靡。

從非。麻聲。

文彼切。古音在十七部。  

康熙字典

《唐韻》文彼切。《廣韻》文被切。《集韻》母被切。《韻會》母彼切。

又《玉篇》:侈靡,奢侈也。《周禮·地官·司市》:以政令禁物靡而均市。注:靡,謂侈靡也。《禮·檀弓》:若是其靡也。《戰國策》:專淫逸侈靡。

又《揚子·方言》:私小也。秦晉曰靡。注:靡,細好也。司馬相如《上林賦》:靡曼美色于後。注:張揖曰:靡,細也。

又《爾雅·釋言》:靡,無也。《書·鹹有一德》:命靡常。《詩·邶風》:靡日不思。揚雄《解嘲》:胥靡為宰。注:張晏曰:靡,無也。言相師以無為作宰者也。

又《玉篇》:罪累也。《詩·周頌》:無封靡于爾邦。傳:封,大也。靡,累也。疏:奢侈淫靡,是罪累也。

又《書·畢命》:商俗靡靡。疏:韓宣子稱纣使師延作靡靡之樂。靡靡者,相随順之意。《史記·淮隂侯傳》:燕從風而靡。

又《儒林傳》:靡然鄕風。

又《史記·殷本紀》:說為胥靡。注:靡,随也。古者相随坐,輕

又《詩·王風》:行邁靡靡。傳:靡靡,猶遲遲也。

又《史記·司馬相如傳》:敞望靡徙。注:靡徙,失正也。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登降施靡。注:施靡,猶連延。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明月珠子,玓瓅江靡。注:靡,崖也。 又胥靡,周地。見《左傳·定六年》。

又《禮·月令》:孟夏之月,靡草死。注:靡草,荠葶苈之屬。

又《集韻》《韻會》《正韻》

又揚子《方言》:靡,滅也。《孟子》:靡爛其民而戰之。《前漢·景十三王傳》:日夜靡

又《越語》:靡王躬身。注:靡,損也。《戰國策》:寡人屈于内,而四國靡于外。荀子《君道篇》:無靡費之用。又與

又《集韻》:眉波切,音摩。散也。

又《左傳·成二年》:師至于靡筓之下。注:山名。《釋文》:靡,如字,又音摩。

又莊子《齊物論》:與物相刃相靡。荀子《性惡篇》:身日進于仁義,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注:磨,切也。《史記·淮南王衡山王傳贊》:亦其俗薄臣下漸靡使然也。

又《集韻》:莫加切,音麻。收麻,縣名,在益州,外靡藥草所出。《前漢·地理志》:益州郡收麻縣。注:李奇曰:靡音麻,卽升麻,殺毒藥所出也。

又《集韻》《韻會》

又揚雄《甘泉賦》:今朝廷純仁,遵道顯義。幷包書林,聖風雲靡。注:師古曰:靡,  

t

字形書法

書法對比

書法演示

t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字形

韻書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開口呼

次濁

文彼切/靡為切

mjĕ

集韻

開口呼

次濁

忙皮切

miɛ

合口呼

次濁

眉波切

muɑ

開口呼

次濁

谟加切

ma

開口呼

次濁

母被切

mjɛ

開口呼

次濁

縻詖切

mjɛ

韻略

母被切

增韻

忙皮切

母被切

明祕切

中州

齊微

谟悲切

齊微

忙彼切

齊微

忙悔切

洪武

次濁

忙皮切

mie

次濁

莫禮切

mi

次濁

彌計切

mi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