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之角

非洲之角

非洲東北部半島
非洲之角,有時按照其地理位置,又稱東北非洲。非洲之角位于非洲東北部,是東非的一個半島,在亞丁灣南岸,向東伸入阿拉伯海數百千米。它是非洲大陸最東的地區,非洲大陸最東端的哈豐角也位于這個地區。作為一個更大的地區概念,非洲之角包括了吉布提、埃塞俄比亞、厄立特裡亞和索馬裡等國家。非洲之角面積約200萬平方千米,人口約9020萬(埃塞俄比亞7500萬,索馬裡1000萬,厄立特裡亞450萬,吉布提70萬)。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中文名稱:非洲之角 所屬洲:非洲 國土面積:3600平方千米 動物:索馬裡野驢、斯氏軟毛梳趾鼠等 植物:鈎毛葉科和八瓣果科 氣候:熱帶季風

地質

東非大裂谷也是非洲之角最引人矚目的地方。當乘飛機越過浩翰的印度洋,從機窗向下俯視,地面上有一條碩大無朋的“刀痕”呈現在眼前,頓時讓人産生一種驚異而神奇的感覺,這就是著名的“東非大裂谷”,亦稱“東非大峽谷”。

2005年9月以來,大裂谷周邊地區共發生了163次地震,裂谷每年加寬幾毫米至幾十毫米不等。埃塞俄比亞、英國等多國科研人員觀測了埃塞俄比亞北部阿法爾(Afar)地區的一系列地震後發現,裂谷出現了新裂痕。

這一裂痕由于地震餘波引起的幾率隻有8%。英國地球物理學家蒂姆·賴特(Tim Wright)認為,最大的成因是有超過2.5立方千米的熔岩注入了該闆塊中,再度“撕開”了達巴胡火山裂縫。

地理環境

非洲之角到赤道和北回歸線幾乎是等距離的。它主要由從東非大裂谷升起的群山組成的,該裂谷是從土耳其到莫桑比克的一條地殼的裂縫,把非洲(指黑非洲)和阿拉伯世界(指阿拉伯非洲)分開。

該地區大部分由于大裂谷造成了多山的地形,其中最高峰位于埃塞俄比亞西北部的塞米恩山脈。廣闊的冰川曾經複蓋了塞米恩和貝爾山脈,但在全新世開始時都融化了。

群山在紅海邊下降,形成巨大的懸崖,而在印度洋邊這種下降趨勢更為平緩、規律。索科特拉島是索馬裡海岸以東印度洋中的一個小島,面積3600平方千米,被認為是非洲的一部分,盡管管轄它的也門是亞洲阿拉伯半島上最南部的國家。

地理氣候

薩赫勒地區和蘇丹地區季節性降雨的熱帶季風是從非洲之角的西方刮來的,因此,季風到達非洲之角的邊緣地區如吉布提和索馬裡西北部時已經喪失了大部分的濕氣,從而導緻非洲之角的大部分地區沒有接收到季風帶來的大量降雨。

而在非洲之角西部的向風面、埃塞俄比亞中部和厄立特裡亞極南部,仍能接收到季風帶來的較為豐富的降雨。在埃塞俄比亞的大部分山區每年的降雨量超過2000毫米,即使厄立特裡亞首都阿斯馬拉的降雨量也有570毫米。

這部分降雨是遠離埃塞俄比亞的很多地區唯一的水源,其中最重要的要數埃及,它按降雨量來算是地球上最幹燥的國家,但就是因為這部分降雨使之成為世界文明古國之一。

在冬季,自東北方來的信風并未帶來任何濕氣,除了索馬裡北部山區,在那裡晚秋的降雨可達到500毫米。在東部海岸,由于一股從海岸平行吹來的強烈的風(被稱為上升流),使該地區的年降雨量隻有51毫米。

紅海沿岸地區是世界上溫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其中7月41℃左右,1月32℃左右。在紅海東岸,由于上升流的緣故,稍微涼爽一些,但依然很熱。

由于上升流的增強,溫度降低,所以例如阿斯馬拉的最高溫度在20℃左右,而在無雲的夜晚時常發生霜凍,同時在塞米恩山脈最高峰,溫度很少達到14℃,無雲的夜晚甚至下降到零下10℃。

曆史

古代史

阿克蘇姆王國(又稱阿克蘇姆帝國)是位于今埃塞俄比亞、厄立特裡亞、索馬裡北部和也門的受塞巴人影響的國家,它的繁榮時期是在公元1世紀至7世紀之間。由于非洲之角重要的戰略位置,它在過去便成為限制進出紅海的船隻的門戶通道。

單桅帆船——傳統貿易船隻的現代版該地區在古典古代也是一個生物資源的來源地:古埃及人、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一次又一次地派出遠征隊到該地區尋找乳香、沒藥、龍血或者辰砂,并通過香料之路返回。

因此,古羅馬人稱該地區為香料之地(拉丁文:Regio Aromatica)。非洲之角也是非洲沿海港口網絡的一部分,它和波斯灣一樣是環印度洋古代商道的一部分。

近現代史

近十幾年來,非洲之角變成了一個危機四伏的地區。埃塞俄比亞因為它的人口優勢在非洲之角扮演了支配者角色,因為該地區的大約85%的居民生活在該國。然而,埃塞俄比亞的曆史充斥着大量的穆斯林和基督徒或是當今的民族主義者為争奪資源和生存空間而發生的沖突。

該地區的其他國家同樣遭受着持續的戰火:

    索馬裡自1977年爆發了内戰,導緻該國自1991年以後就沒有一個能夠控制全國的中央政府;蘇丹爆發的蘇丹内戰是該地區又一個重要不穩定因素;吉布提和厄立特裡亞也未能幸免,厄立特裡亞更因獨立問題與原宗主國埃塞俄比亞長期交惡。更有甚者,該地區頻繁地遭遇自然災害,如對農村傷害更為嚴重的旱災或洪災。天災加人禍的結果,該地區成為世界上營養不良最嚴重的地區,并不斷遭遇人道主義危機。從1982年到1992年,非洲之角的大約2百萬人死于戰亂和饑荒。

    2002年以來,非洲之角由于反恐戰争成為美國、法國、德國和11個非洲國家關注的一大焦點。

    生态

    非洲之角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生物多樣性熱點之一,而且是其中兩個完全幹旱的一個。盡管如此,非洲之角仍在遭受着大規模的過度放牧,它隻有5%的栖息地尚存。在離非洲之角東部不遠的也門索科特拉島上,面臨的另一個重大威脅是基礎設施的發展對自然環境的破壞。

    動物

    在非洲之角發現了大約220種哺乳類動物。該地區有很多受威脅的物種,比如屬于羚羊類的就有大耳小羚羊、沙羚、銀犬羚和斯氏瞪羚等好幾種。

    其他較著名的動物還有索馬裡野驢、沙漠疣豬、阿拉伯狒狒、索馬裡沙鼠、鱗掌沙鼠和斯氏軟毛梳趾鼠等。格氏斑馬是該地區唯一的野生馬科動物。非洲之角的重要鳥類有解放伯勞、金翅雀、栗腰朱頂雀和吉布提鹧鸪等。

    非洲之角擁有比非洲其他地區更多的特有種爬行類,非洲約285種特有種爬行類在這裡就有90種,而且這90種隻生活在該地區。根據屬來區分,它們分别屬于Haackgreerius屬、Haemodracon屬、索科特拉蛇屬、Pachycalamus屬或貓眼蛇屬,其中一半的屬隻生活在也門的索科特拉島。不

    在非洲之角大約有100種淡水魚類,其中大約有10種是這裡的特有種,其中包括在洞穴裡生活的索馬裡盲鲃和索馬裡洞穴魚。

    植物

    據估計,在非洲之角發現了大約5000種維管植物,其中半數是該地區的特有種。在索科特拉島和索馬裡北部,地方特殊性得到了最充分的發展。該地區有兩個特有的科:鈎毛葉科和八瓣果科。其他值得注意的植物有:隻生活在索科特拉島的銳葉木蘭,還有班克瓦萊棕榈、葉赫布堅果和索馬裡櫻草等。

    2005年9月以來,大裂谷周邊地區共發生了163次地震,裂谷每年加寬幾毫米至幾十毫米不等。埃塞俄比亞、英國等多國科研人員觀測了埃塞俄比亞北部阿法爾(Afar)地區的一系列地震後發現,裂谷出現了新裂痕。

    這一裂痕由于地震餘波引起的幾率隻有8%.英國地球物理學家蒂姆·賴特(TimWright)認為,最大的成因是有超過2.5立方千米的熔岩注入了該闆塊中,再度“撕開”了達巴胡火山裂縫。也就是說,長此以往,非洲很有可能被一分為二,非洲之角屆時将成為第八大洲。

    海盜

    從地圖上看,索馬裡半島如同一個尖角,從非洲東海岸直插入印度洋。作為非洲海岸線最長的國家之一,索馬裡扼守着連接紅海與印度洋的通道,通過蘇伊士運河在地中海和印度洋之間航行的船隻都不得不經過這一海域。

    20世紀90年代初,一些索馬裡軍閥以“保護索馬裡海洋權益”為名,組建了幾個海上武裝組織。起初,他們還主要是對付那些在索馬裡領海或近海專屬經濟區内捕魚或傾倒有毒物質的船隻。但很快他們就發現,劫持外國船隻和船員并以此勒索贖金,是一項回報豐厚的“産業”。

    饑荒問題

    非洲之角連年戰亂和頻繁遭遇自然災害,使非洲之角成為世界上營養不良最嚴重的地區,并不斷遭遇人道主義危機。從1982年到1992年,非洲之角大約200萬人死于戰亂和饑荒。

    2011年7月20日,聯合國發布聲明說,嚴重幹旱正威脅着“非洲之角”人民的生活,索馬裡南部兩個地區已經進入饑荒狀态。聲明說,這是聯合國自1984年埃塞俄比亞饑荒後首次正式宣布非洲饑荒。

    截至2011年5月初雨季過半時,非洲之角國家降水量僅為往年正常值的5%至50%不等,非洲之角國家的糧食收成受到很大影響。索馬裡、埃塞俄比亞、肯尼亞等國1200萬人陷入嚴重饑荒,近370萬人面臨生存危機,僅重災區索馬裡已有約3萬名五歲以下兒童死亡。

    饑荒原因

    此次糧食危機原因多種。在“非洲之角”遲遲尚未完全消失的“拉尼娜現象”是造成饑荒的“天災”因素;該地區政治社會因素是饑荒的内部原因。

    比如,索馬裡因政選分歧長期内亂,執政管理能力欠佳加劇社會動蕩;國際糧價大幅上漲嚴重削弱普通民衆購買力,是加劇該地區饑荒的客觀條件。

    饑荒應對

    聯合國糧農組織2011年8月18日在總部羅馬舉行高級别業務會議,讨論非洲之角地區糧食危機的應對方案。會議确立了一系列短期的應對措施,其中包括保證食品援助,擴大“現鈔換工作”計劃讓當地民衆獲得購買糧食的資金。

    此外,會議強調旨在解決問題根源的支持行動的重要性,這些支持行動包括改善水資源管理、擴大灌溉面積等。

上一篇:整數

下一篇:無敵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