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注射

靜脈注射

醫學醫療方法
靜脈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是一種醫療方法,即把血液、藥液、營養液等液體物質直接注射到靜脈中[1]。常用注射部位為前臂和踝部表淺靜脈。2012年5月31日,食品藥品監管局公布的2011年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中指出,靜脈注射給藥安全風險較高。
    中文名:靜脈注射 外文名:Intravenous injection 就診科室: 應用:靜脈營養治療 類别:可分短暫性與連續性 針頭:6.2-7号 注射種類:5種

概述

靜脈注射可分短暫性與連續性,短暫性的靜脈注射多以針筒直接注入靜脈,即一般常見的“打針”;連續性的靜脈注射則以靜脈滴注實施,俗稱“點滴”。

注射部位

常用的有肘窩的貴要靜脈、正中靜脈、頭靜脈,或手背、足背、踝部等處淺靜脈。

注射器具

注射盤内無菌注射器(根據藥液量選用),針頭6.2-7号或頭皮針,止血帶,治療巾或一次性紙巾。按醫囑備藥物。

注射種類

皮内注射法(ID)

皮内注射法是将小量藥液注入表皮與真皮之間的方法。

皮下注射法(H)

皮下注射法是将小量藥液注入皮下組織的方法。

肌内注射法(IM或im)

肌内注射法是将藥液注入肌肉組織的方法。

股靜脈注射法

常用于急救時作加壓輸液、輸血或采集血标本。

動脈穿刺注射法

作血液氣體分析;重度休克,須經動脈輸入血液以增加有效血容量;施行某些特殊檢查(如腦血管造影);施行某些治療(注射抗癌藥物)。

操作步驟

1.将備齊用物攜至床邊,核對,向病人解釋,以取得合作。

2.用注射器吸取藥液,排盡空氣,套上安瓿。

3.選擇合适靜脈,以手指探明靜脈方向及深淺,在穿刺部位的肢體下墊治療巾或紙巾,在穿刺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約6cm處紮緊止血帶,用2%碘酊消毒皮膚,待幹後以70%酒精脫碘,囑病人握拳,使靜脈充盈。

4.穿刺時,以左手拇指繃緊靜脈下端皮膚,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針頭斜面向上,針頭和皮膚呈20度角,由靜脈上方或側方刺入皮下,再沿靜脈方向潛行刺入。

5.見回血,證實針頭已入靜脈,可再順靜脈進針少許,松開止血帶,囑病人松拳,固定針頭,緩慢注入藥液。

6.在注射過程中,若局部腫脹疼痛,提示針頭滑出靜脈,應拔出針頭更換部位,重新注射。

7.注射畢,以消毒棉簽按壓穿刺點,迅速拔出針頭,囑病人屈肘按壓片刻。清理用物。

8.注意事項

(1)注射時應選擇粗直、彈性好、不易滑動的靜脈。如需長期靜脈給藥者,應由遠心端到近心端進行注射。

(2)根據病情及藥物性質,掌握注入藥液的速度,并随時聽取病人的主訴,觀察體征及其病情變化。

(3)對組織有強烈刺激的藥物,注射前應先作穿刺,注入少量等滲鹽水,證實針頭确在血管内,再推注藥物,以防藥液外溢于組織内而發生壞死。

9.靜脈注射常見失敗的原因

(1)針頭斜面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血管外,回血斷斷續續,注藥時溢出至皮下,皮膚隆起,病人局部疼痛。

(2)針頭刺入較深,斜面一半穿破對側血管壁,見有回血,但推藥不暢,部分藥液溢出至深層組織。

(3)針頭刺入過深,穿透對側血管壁,藥物注入深部組織,有痛感,沒有回血,如隻推注少量藥液,局部不一定隆起。

應用

1.藥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需迅速發生藥效時,可采用靜脈注射法。

2.藥物因濃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采取其它注射方法。

3.作診斷、試驗檢查時,由靜脈注入藥物,如為肝、腎、膽囊等X線攝片。

4.輸液和輸血。

5.用于靜脈營養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