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瓜之味

青木瓜之味

1993年陳英雄執導電影
《青木瓜之味》是由陳英雄執導,阮如瓊、陳女燕溪、Hoa Hoi Vuong等人主演的劇情電影。該片于1993年6月8日在法國上映。該片以小女孩梅的成長經曆為主線,講述了她先後在兩個家庭環境中的生活境遇
    中文名:青木瓜之味 外文名:Mui du du xanh 其他譯名: 類型:愛情,劇情 出品公司: 制片地區:法國,越南 拍攝地點:法國,越南 發行公司: 導演:陳英雄 編劇: 制片人: 主演:阮如瓊,Man San Lu,Thi Loc Truong,Anh Hoa Nguyen,Hoa Hoi Vuong 片長:104分鐘 票房: 對白語言:越南語 色彩:彩色 電影分級: imdb編碼: 主要獎項: 在線播放平台: 類别:劇情,勵志,家庭 其它譯名:番木瓜香 上映地區:法國,越南 電影等級:Argentina:16,Chile:18,Finland:S,Germany:12,Spain:T,Sweden:Btl,UK:U,Hong Kong:I 制作公司:Les Productions Lazennec

影片介紹

十歲時,梅(阮如瓊 飾)被鄰居送到西貢一大戶人家當女傭。因為長得很像女主人死去的女兒,梅深受女主人的疼愛,但女主人并沒因此看到生活的亮色,她的音樂家丈夫時不時就會不做交代外出數日,後來更是消失得再無蹤迹。女主人的三個兒子因為整日無所事事,常拿梅尋開心,但慢慢地,他們發現家裡的生氣,全是由溫和善良的梅帶來。

十年轉眼而過,梅(陳女燕溪 飾)出落得更具“古典美”,女主人因支持不住家裡的開銷開始變賣家産,并忍痛将梅送到另一戶人家當傭人。新東家是位年輕的鋼琴家,他是女主人兒子的朋友,梅在年少初見他時,就曾投下過愛慕的目光,而鋼琴家也在同梅的接觸中,逐漸感受到她的款款溫情。

演員表

角色

備注

Man San Lu

----

Thi Loc Truong

----

Anh Hoa Nguyen

----

職員表

制作人

Adeline Lecallier Alain Rocca Christophe Rossignon

導演

陳英雄

編劇

陳英雄

影片導演

導演陳英雄被譽為“伊朗電影中的阿巴斯,中國台灣電影中的侯孝賢”,他從小移居法國學習電影,深受歐洲電影的影響,

他以短片《南雄的妻子》和《望夫石》引起電影界注目,其中《望夫石》獲得1992年裡爾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本片的全部資金來自法國,并且是在法國的一個攝影棚裡拍攝完成的,畫面拍攝得十分精緻,燈光、攝影、音樂、音效的完美結合讓人印象深刻。

片中的梅無論處于什麼樣的環境都帶着幸福的笑容,她對生活從來都沒抱怨,我們看到的永遠都是一個從容鎮定的東方女性,陳英雄以自己獨特的藝術感受力賦予這個故事濃厚的越南風情,片尾梅的臉幻化成了一個佛陀暗示出心境平和會帶來幸福體現出東方的獨有韻味。

本片獲得戛納電影節最佳處女作“金攝影機獎”、法國凱撒獎最佳外語片獎,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提名,導演陳英雄從此聲名鵲起。

發行公司

Président Films [法國](1993) (worldwide) (all media)

MKL Distribution [法國](1993) (France) (theatrical)

Cine Company S.A. [西班牙](Spain)

Filmes Lusomundo [葡萄牙](Portugal)

First Look Pictures Releasing [美國](1994) (USA) (subtitled)

Gativideo [阿根廷](Argentina)(video)

Národní Filmový Archiv(NFA)[捷克](Czech Republic)

其它公司

Air France thanks

Evian [法國]thanks

Polaroid thanks

Radio France [法國]recording studio:Stuido 107

Shiseido Co. Ltd.[日本]thanks

上映日期

法國France-1993年6月8日

加拿大Canada-1993年9月11日(Toronto Film Festival)

瑞典Sweden-1993年9月17日

荷蘭Netherlands-1993年12月23日

西班牙Spain-1994年1月26日

美國USA-1994年1月28日

芬蘭Finland-1994年11月25日

阿根廷Argentina-1994年12月1日

葡萄牙Portugal-1996年5月24日

印度尼西亞Indonesia-2000年11月5日(Jakart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捷克Czech Republic-2002年1月26日(Febio Film Festival)

匈牙利Hungary-2003年3月16日(TV premiere)

影片獲獎

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攝影機獎、法國青年電影獎,恺撒獎最佳處女作,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相關影評

這是陳英雄虛構的南越,1950年代的西貢,或許這部處女作摻雜了他太多的唯美記憶,從昏暗的問路開始到佛像結束,分明是陳英雄人生哲學的刻意安排。

是梅偷偷地為自己塗上唇膏的那一天吧,少爺發現了她的美麗。剖開青木瓜是一瓢滿滿的金黃色瓜子,閃爍着珍珠般的光彩!美麗的故事開始了,于是劇終了。

我買的VCD上有這樣的介紹,我知道我又要被她誘惑了。

日子從黎明開始,我看到十歲的她安詳坦然地忙碌着,直到陽光朗照的中午。

中午的陽光下,青翠的樹葉在等待雨季,長鳴的知了在歡唱和諧,跳動的青蛙在品味從容,辛勤的螞蟻在承受磨難,木瓜的汁液在濃郁流淌,一切的影像都彌漫氤氲着一股久違的東方女性的婉約氣息。最令我動容的是她的自我審視,當她斂鏡梳妝的時候,絕對是段經典戲。我的心不再冷漠,來自熱帶的感動在我的生命裡緩緩的流轉。

女人是電影的靈魂,她們支撐了幾乎整個的天空。她們的腰身穿過靜谧的庭院,寬腳褲飄搖在我們的視野中。那幾縷散亂的發梢,棕色肌膚上滲出的汗珠,輕松的哝侬絮談,靈巧的雙手烹饪美味,靜靜的從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中體會生命的奧妙。

男人在電影中是無助者,或是逃避主義者。兩個少爺都是等待生活的人,要麼從現實中逃跑,要麼在生活中等待。月琴嗚咽,竹笛悠揚,可是依然不能帶來沉醉的情緒。在藝術中逍遙自己的靈魂,古今中外基本如此。極端的如“竹林七賢”,平和的如陶淵明,他們兩個則是亂世中的精神貴族,在完善自我藝術人格的同時是否與周圍的他/她人合拍,就聽天由命了。

最後,一個遠走了,是第四次,他終于沒有回來,那戒嚴的夜,他借口走了,他還在等着他;一個等待着,過了十年,他終于發現了美麗,那悶熱的夜,他推開了那道竹門,她還在等着他;還有那個堅持的老情聖,隻當自己是感情的旁觀者。

今夜,月華如水,據說是最明的月亮,我看出雷雨之後的明月散發逼人的光輝,然而我也隻能是看看碟子、望望月亮、寫寫感動,如此而已。

在我眼中,陳英雄無疑是一個詩人,一個用電影語言抒情的詩人。陳英雄的鏡頭靜止而沉着,鮮活的人、物都顯示出來他那冥想似的詩意,我注意到本片隻有三次鏡頭的遊移,主要人物和畫面不同步,但是那詩意卻追随。陳英雄在生活中的細節透漏出他還保有一份童真,知了、螞蟻、青蛙、綠葉、花卉、水滴、青木瓜、汁液等,都有濃郁的特寫;還有,那兩個男孩和那個女孩的小情趣也橫生,孩子的面容表情和肢體語言都極有真實感,我願意相信陳英雄一悲天憫人的情懷。

作品原文

青木瓜之味

大約是初春的一個星期天下午,我去郵局發信。郵局離我家不遠,過了馬路,走兩三分鐘就到了。就在要到郵局的時候,一個年輕的女子和我擦肩而過。忽然,她停住腳步,回頭看了我一眼,那眼神很親近,也有些意外的驚奇,仿佛認出了一個熟人而與之意外相逢。那眼神鬧得我以為真碰見了什麼熟人,便也禁不住停住腳步,看了她一眼:年齡不大,也就二十出頭,模樣清爽,中等身材,瘦瘦的。看她的裝扮,初春時節還穿着一件臃腫的棉衣,就猜得出是一個外地人,大概是打工妹。我仔細地想了想,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個人,她肯定是認錯人了。于是,我暗笑自己的自作多情,向郵局走去。

我走了沒幾步,她從後面跑了過來,跑到我的面前。這讓我很吃驚,不知碰見了什麼人。隻聽見她用南方人那種綿軟的聲音仔細而小心翼翼地問我:“你是不是肖複興老師?”我越發驚訝,她居然叫出了我的名字,木讷地站在那裡,近乎機械地點了點頭。

她一下子顯得很興奮,接着說:“剛才你迎面向我走來,我看着你就像。我讀中學的時候就看過你寫的書,你和書上的照片很像。真沒有想到怎麼這麼巧,今天在這裡遇見了你!”

原來是一位讀者,大概她這番熱情的話,很能夠滿足我的虛榮心,尤其是聽她說她喜歡我寫的一些東西,特别是說她讀中學的時候讀我寫的東西對她有幫助,一直忘不了……我就像小學生愛聽表揚似的,立刻有些發暈,找不着北了,站在街頭和她聊了起來,一任身邊車水馬龍,喧嚣不已。

從她那話語中,我漸漸地聽明白了,她從小在南方農村長大,中學畢業,她沒有考上大學,家裡生活困難,就跟着鄉親來到了北京打工。她住的地方離我家不算太遠,要走半個小時左右,今天星期天休息,她是剛剛到郵局給家裡寄錢,并發一封平安家信。雖是萍水相逢,隻是些家常話,卻讓我感到她是在掏心窩子,一下子竟有些感動,沒有想到隻是寫了一些平常的東西,卻能夠讓心拉近,距離縮短,心裡想也應該說是如今沒有什麼用處的文學的一點特殊功能吧。

于是,我進一步犯暈,沿着斜坡繼續順溜下滑,不知對她的熱情如何回報似的,竟然指着對面我家住的樓對她說:“我家就住在那裡,你有空,歡迎你到我家做客。”說着把地址寫給了她。她高興地說:“太好了,我一定去。”

回到家後,我就把這件意外相逢的事情當做喜帖子,向家裡的人講了,不想立刻遭到全家一盆冷水澆頭,紛紛說我:“你以為你遇到知己呢,别是個騙子吧?”“可不是,現在騙子可多着呢。你可别忘了狐狸說幾句贊揚的話,是為了騙烏鴉嘴裡的肉。”“什麼?你把咱家的地址告訴人家了?你傻不傻呀,你就等着人家上門找你頭上來騙你吧!”“要真是找上門來,騙幾個錢倒沒什麼,可别出别的事。”

一下子,說得我發懵,一再回憶街頭和那個年輕女子的相遇和交談,不像是個狐狸似的騙子啊。再說,她肯定是讀過我寫的書,要不也說不出書名,并且能夠對照着書上的照片認出我來呀。但家裡的人說得也沒有錯,誰也不會把騙子兩個字寫在腦門上,高明的騙子越來越多,防不勝防。這麼一想,心裡連連後悔,而且不禁有些發虛,嘲笑自己如此可笑,禁不住兩碗迷魂湯一灌,就如此容易輕信上當,真是百無一用是書生。一連多天,都有些提心吊膽,怕房門真被敲響,開門一看,是這個年輕的女子登門拜訪,後果不可收拾,不堪設想。

好在一連幾天過去了,都平安無事。

時間一長,這件事情漸漸淡忘了,偶爾提起,被家人當做笑話嘲笑我一番。我心裡想,即使不是騙子,隻是街頭的一次巧遇或萍水相逢,被人家兩句過年話一說就信以為真,即使人家不騙你,沒準還怕你騙人家呢。

将近一年過去了,春節過後,我們全家從天津孩子的姥姥家過完年回家,剛上電梯,開電梯的老太太對我說:“你先等我一會兒,前兩天有人來找你,你沒在家,把帶來的東西放在我這裡了。”開電梯的老太太是個熱心人,住在樓裡的人要是不在家,來人送的信件報紙或其它的東西,都放在她這裡。她家就住在樓下,不一會兒,就拿來一包用廢紙包着的東西。回家打開一看,是兩個青青的木爪。木爪的旁邊有一張小紙條,上面寫着兩行字,大概意思是:你還記得嗎?我就是那天在郵局前和你相遇的人。我一直想來看你,工作太忙了,一直沒時間。我過年回家帶給你兩個木爪,是我家自己種的,隻是一點心意,祝你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下面沒有寫下她的名字,隻是寫着:一個你的讀者。

全家都愣在那裡,誰都說不出一句話來。

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這個年輕而真誠的女子,不會忘記這件事情,不會忘記這兩個木爪。總記得切開木爪時的樣子,好多天沒散去。

作品賞析

當一些作家以一種全知全能的姿态扮演着這一時代的聖者,諄諄告誡他的同類這該如何那該怎樣的時候,肖複興卻以他樸素的思想、清淡的風格吸引着讀者;當一些作家以這個流派那個主義,使文學成為越來越難懂的文字模塊的時候,肖複興卻用最平實的語言講述着最易懂的哲學原理,令讀者折服。《青木瓜之味》同樣體現了他一貫的創作風格。

《青木瓜之味》論情節并不算複雜。從情節的藝術性角度來評價,作品除了懸念的設置外沒有太過張揚的渲染,甚至和某些作品有着相似的營構。如果從這個角度說,此文算不得好作品,但作品的高妙之處恰恰在于平中見奇、常處見新,在于作者借這件通俗的事來表達他對這個道德缺失的時代人與人之間信任危機的一點兒思考和消弭這種危機的祈望。

這個時代是體制轉型、經濟飙升、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時代,也是一個道德缺失相對嚴重的時代。人與人之間最起碼也是最重要的道德底線——信任——一天天被欲念吞噬,人與人之間失去了許多本來應有的東西,剩下的隻是猜忌、隔閡和不相容。《青木瓜之味》讓我們再次聆聽了一位有着強烈道德憂患意識的作家心靈深處的聲音。

且看肖複興是如何描繪我們這個道德缺失的年代的:

回到家後,我就把這件意外相逢的事情當作喜帖子,向家裡的人講了,不想立刻遭到全家一盆冷水澆頭,紛紛說我:“你以為你遇到了知己呢?别是個騙子吧?”“可不是,現在騙子可多着呢,你可别忘了狐狸說幾句贊揚的話,是為了騙烏鴉嘴裡的肉。”“什麼?你還把咱家的地址告訴了人家?你傻不傻呀?你就等着人家上門找到你頭上來騙你吧!”言語裡潛藏的信息是:的人善于僞裝,不能輕易信任一個人,人與人之間應該高築起心靈的防護牆。這是道德缺失、信任危機的文字注腳。當然,作者的憂患意識表現得比較平和,但并不表示就不深刻,相反這種平和倒使人感到了思考的深度。

信任已然走近危崖,能夠不虛美、不隐惡,用文學家的良心、道義和不瘟不火的作派來撫慰那個被咬噬得遍體鱗傷的道德軀體,這需要怎樣的修養啊!是啊,不是一朝被蛇咬的慘痛教訓,作者的家人何來這些經驗之談,作者怎能産生“誰也不會把騙子兩字寫在腦門上,高明的騙子現在越來越多,防不勝防”的想法,并為此提心吊膽呢?

道德缺失、信任危機的病症拿捏準确了,下一步就該談到如何療救了。這個問題,對于作者而言,該是多麼棘手啊!作者的影響力有限,不過,文學家自有他們的道德擔當,自有他們的道德理想,所以作者為作品寫了個理想的結尾。

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這個年輕而真誠的女子,不會忘記這件事情,不會忘記這兩個木瓜。總記得切開木瓜時的樣子,别看皮那樣青,裡面卻是紅紅的,格外鮮豔,特别是那獨有的清香味道,在房間裡飄蕩着,好多天沒有散去。

這是作者的理想,作者用了象征手法,不惜溢美之詞,把純樸的打工妹比喻成雖其貌不揚,“裡面卻是紅紅的,格外鮮豔,特别是那獨有的清香味道,在房間裡飄蕩着,好多天沒有散去”的木瓜。作者是識得木瓜的好處的,但這不是作者創作的目的,作者嗅出的是木瓜的香味,更嗅出了人與人之間仍舊存在的信任。作者有着自己的憧憬,在作者心目中,打工妹的行止成了道德危崖上綻放的一朵美麗之花。

但這朵花綻放得太辛苦了,是打工妹以被誤解的代價成就的,這也是作者為什麼試圖努力去縫合這個時代的道德裂痕的原因所在。

作者簡介

肖複興是北京人,于1947年生。1966年高中畢業于北京彙文中學;1968年到北大荒插隊;1982年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當過大中小學教師,曾任《小說選刊》副主編。現任《人民文學》雜志社副主編。已出版50餘種書,曾多次獲全國及北京、上海地區優秀文學獎。近着有《肖複興自選集》3卷,《肖複興散文》藝術卷、情感卷等。

肖複興是中國八十年代以來創作較為活躍,收獲頗為豐厚的作家之一。作者的作品樸實無華,向人們講述着一個個看上去頗為平常的故事。而正是在這一系列似乎誰都可能經曆過的故事中,作者寫出了他對生活的獨到觀感,寫出了人的處境,人的精神渴求,寫出了社會在其演進發展過程中的細微變化。

肖複興的散文創作涉獵範圍很廣,有有關風土人情、自然境界及音樂藝術的記述作品。在作品中,作者文筆細膩,意味隽永,寫出了水之經典、山之精魂、音樂之永恒,引導讀者漫遊于自由廣闊的藝術天地。

上一篇:十八歲出門遠行

下一篇:神奇小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