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劇

大河劇

日本一檔連續劇的系列名稱
大河劇是日本放送協會(NHK)電視台自1963年起每年制作一檔的連續劇的系列名稱。[1]大河劇于每周日晚間七點播出四十五分鐘,一年制作約五十集;不過在1993年到1994年這兩年,則一共拍了三出戲。主要是以曆史人物或是一個時代為主題,并且有所考證,屬于較嚴謹的戲劇,直到現在已經有五十部作品問世。主要題材多是大家愛看的戰國時代故事,其次則是幕末故事,改編自曆史小說的也不在少數。在選角方面多以實力派演員為主。
    中文名:大河劇 外文名:Taiga drama 别名: 國家/地區: 類型: 主持人: 主要嘉賓: 制作公司: 播出頻道: 導演: 每集長度: 在線播放平台: 播放時間:每周日晚間七點播出一集 制作量:一年五十集 首播時間:1963年4月7日 類 型:時代劇

簡介

大河劇的黃金時代是1987-1989年,《獨眼龍政宗》、《武田信玄》和《春日局》三部是曆史上收視率最高的三部大河劇。

主要是以曆史人物或是一個時代為主題,并且有所考證,屬于較嚴謹的戲劇,直到現在已經有四十四部作品問世。主要題材多是大家愛看的戰國時代故事,其次則是幕末故事,改編自曆史小說的也不在少數。在選角方面多以實力派演員為主。

大河劇,是日本NHK電視台每年一部的曆史劇,每周一集。自1963年至今,是每年日本最重要的電視節目。節目之前的電視宣傳,文庫本小說的出版,劇中人物所屬地縣的觀光計劃,模仿劇中人物制造的玩偶甚至手機鍊等裝飾品,什麼叫做文化産業,大河劇是合格的模範。

曆史沿革

大河劇的概念,據說源于大河小說。最早出現的是大河小說,被認為是羅曼羅蘭寫的《約翰·克裡斯朵夫》 。當時這些小說被稱為roman-fleuve,翻譯過來就是大河小說。這種小說通過寫一個人物或者一個家族的經曆,來反映出其所處時代的變遷,所謂時代的滾滾洪流,因此命名為大河小說。大河劇多改編自一些曆史小說,但曆史小說不一定是大河小說。大河劇的概念現在已經隻是單純地指長時間播放、演員陣容強大的大型電視連續劇。雖然改編自小說,但不同于我們的古裝劇,多有嚴密的曆史考證,可以當做教科書來看。演員也會因為出演大河劇而感到光榮,那是對演技的一種無上的肯定。

因近年來收視率不振的關系,大量采用了偶像演員,且在故事上架空(虛構)部份頗多,遭到非議的地方也不少,所以一度有人提出“大河廢止論”,認為應該停拍大河劇。

特别的是在1984年到1986年之間,大河劇連續三部都是近代戲。為此NHK開辟了一個“水曜時代劇”時段,也做了三檔古裝劇,演員絕大多數都曾經參與過大河劇的演出,使得水曜時代劇在實質上地位與大河劇可以相提并論。

大河劇的黃金時代是1987-1989年,《獨眼龍政宗》、《武田信玄》和《春日局》三部是曆史上收視率最高的三部大河劇。

此外,NHK目前已經計劃推出“21世紀特别大河劇”,原定在2006年播出司馬遼太郎原著的“坂上之雲”,但因編劇野澤尚自殺身亡的關系,使本劇延後并定在2009年11月29日放送。

到目前為止,收視率最高的是《獨眼龍政宗》(1987),最低的是《花の亂》(1994)。

目前大河劇正在播出的是以坂本龍馬為主角的《龍馬傳》,2011年将播出以淺井三姐妹為主角的《江·公主們的戰國》

大河劇跟我們概念中的古裝劇不同,它一般有相對嚴格的曆史考證。在日本,能夠出演大河劇對于演員來說,是對演技的證明。日本的大河劇多有名作,或者說,也可以當作半部日本史來讀。

特點

一、字幕

這裡的字幕不是翻譯的字幕,而是提示人物、地點、時間的字幕。尤其是曆史題材,對于時代背景、地點人物的介紹是必須的,不能奢求每一個觀衆都能在第一時間判斷出這個人的身份。走向共和講的慈禧到孫中山的一段曆史,經常在新出現一個人物時給一個近鏡頭,然後停頓片刻,導演的意圖一定是在提示,這個人是誰誰誰,但大眼瞪小眼,我們還是不知道這是誰。然後有人叫他的名字,以為這下終于可以知道了,可對方稱呼的是那個人的字,比如湯生-辜鴻銘,卓如-梁啟超。這兩個人物恐怕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又有幾個知道他們的字呢。比如李鴻章,字少荃。有的人叫他少荃,有的叫李中堂。我們隻能通過李中堂來判斷這是李鴻章,這個不便讓我們在看電視劇時,總是後知後覺,霧裡雲裡。

而三國演義是很好的例子,交代劇情發生的年代、人物姓名,還有古人的字,都是非常有必要的。這甚至決定了曆史知識的普及程度,當然前提是該劇經過一定曆史考證,可以相信。即使有些觀衆隻是抱着看看玩玩的心态,必要的提示一定會更加吸引大家去關注,進而通過其他的方式來了解劇情,了解那段曆史,反過來更加投入到該劇當中。比如笃姬裡,幾本人物的提示,江戶京都大阪地點的字幕,曆史年代年号的标示,清清楚楚。同時增加了可信度,當你懷着一種在看真的曆史的态度在觀看時,其中心境不必贅言。

二、旁白。

和字幕一樣,必要的旁白會讓觀衆對劇情有一個大概認識,即使是人人皆知的事實,簡要的叙說都不會顯得累贅,反而會有一種帶入作用。而對于那段曆史不熟悉的人而言,沒有旁白,就仿佛将自己置于原始森林中,一時找不到方向,進而有喪失興趣的可能。

比如漢武大帝裡陳寶國扮演的漢武帝後半段才出現,兒時的小演員跑來跑去跑了很久,總覺得是但又不能确定,後來出來的次數多了推測也變成了八九不離十,原因就在于漢武帝劉徹在小時候名字叫做劉彘。而大河劇的風格肯定是一個超級滄桑的聲音用堅定而期盼的語氣說到,這個小寶寶,就是後來的漢武大帝,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号成了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

想觀衆之所想,重視細節,這一點反映在日本的各個行業各種事件上。前一段看到一條新聞,一個人偷了一家院子裡的柿子,主人出來追了20多分鐘。最後追上,主人和小偷扭打在一起。小偷偷了幾個柿子,答案是一個,而且追了20分鐘。聽後爆笑的人一定占多數,至于嗎,為了一個柿子,追20分鐘,主人似乎還是70歲的高齡。但這就是日本人的細節,天天電視上放的新聞肯定沒有可能上我們的新聞聯播,新聞三十分,如果這些節目還存在的話。(似乎這個例子不大合适)但有人問了,你偷東西對嗎,一個就不算偷了嗎。就像日本總是指責中國對南京大屠殺死亡人數的誇大而企圖掩飾殺人的事實。殺一個人,和殺幾萬人,都是犯罪。

三、曆史的重疊

日本的曆史不像我們那麼悠久,能拿出來拍成電視劇的曆史階段不像我們的選擇那麼多。雖然我們的曆史劇沒有他們那麼火,也沒有他們那樣的堅持,資源浪費似乎是我們的傳統。所以大河劇的主要題材集中在兩個曆史階段,一個是戰國時代,也就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的時代(15世紀中葉到17世紀初);一個是幕府末期到明治時代,也就是西鄉隆盛坂本龍馬明治維新,新選組笃姬都是這個時期。

取材集中于這兩個曆史時期,自然會出現重複的情節,重複的人物。也許有人會覺得千篇一律,其實不然。比如我們的三國演義,很顯然劉備是主角,曹操是他的對立方,劉關張是家喻戶曉必不可少的故事。那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怎麼樣,以曹操的眼光來看三國,肯定會有不同的收獲,劉備成為配角,曹操的奸佞和才華更多地被劇情渲染,變得更立體更豐富。然後再拍一部諸葛亮,關于諸葛亮從小到大的曆史我們并不熟悉,然後慢慢出現劉備,曹操,然後作為軍師盡忠蜀國。諸葛亮的視角肯定又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體會,這樣幾部片子下來,對那段曆史的認識,加上曆史考證的托盤,很顯然我們會得到曆史教科書永遠無法企及的曆史認識和基礎常識。

而認識自己國家的曆史,跟學習的專業和個人的興趣無關,是必要的也是有義務了解的。通過劇情了解曆史事件,進而激發對曆史人物或事件的興趣,找書目閱讀,非常美妙的良性循環。

四、笃姬

為了提高大河劇的收視率,2008年度的大河劇聘請了年輕演員來擔綱。你能想象讓電影赤壁的組合在每周日都出現在電視裡,為你講述一段曆史,是一種什麼概念嗎。而大河劇可以滿足這些需求,更多地是讓人佩服劇組編創人員的苦心和努力。

江戶幕府是日本最後一個幕府時期,經過明治維新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帶來了歐洲各國對海洋霸權争奪的熱潮,馬可波羅的東方見聞錄讓每一個西方人對神秘的東方,黃金的國度無比向往。而在這樣一個大曆史背景下,江戶幕府的薩摩藩的大名島津意識到時代變革的來臨,有意識地了解造船技術,了解幾百年鎖國造成的閉塞和落後帶來的弊端,有經濟實力的基礎,有對時代變革的敏銳嗅覺,自然也會采取不同于常人的舉措來試圖影響這個時代。

笃姬是薩摩藩(今鹿兒島縣)島津家族一個分支的女兒,島津家的藩主甚是喜歡她于是收為養女,然後将養女推薦給幕府将軍作為将軍的正夫人。通過聯姻達到對政治話語權的控制,這是中外曆史的慣用手段。而笃姬,一個女孩子,将成為一個犧牲品,成為政治的工具,來見證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從自己家到藩主家,從藩主家到将軍家,告别自己的父母長兄成為别人家的養女,然後告别自己的養父成為将軍的夫人,告别自己的家,告别鹿兒島到遙遠的江戶,也就是現在的東京,從一個女孩到将軍夫人。然後見證江戶幕府的結束通過自己的努力無血開江戶城,解救江戶的民衆于戰争的蹂躏。從高台之上成為一個普通女子,進入新的明治時代。

上一篇:一件小事

下一篇:洪荒之魔祖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