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馬哈魚檔

雅馬哈魚檔

張良執導的電影
失足青年阿龍從拘留所放出來後看到老同學經營自己的攤檔,覺得是不錯的出路,于是變賣了家裡值錢的财務,又借了一些錢買了一輛雅馬哈摩托車。他與好友海仔和女友珠珠一起經營一個小的雅馬哈魚檔。但阿龍開始隻想着如何掙錢發财,做事情不擇手段,結果毀了魚檔的名聲,三個人因此不合,各走各的路。海仔重新幹起了騙錢的勾當,珠珠則在家人的逼迫下不得不去與一個澳門客相親,阿龍對此非常苦悶。這時,龍珠街個體勞動者協會負責人葵妹熱心幫助他,邀他參加自己的魚檔,阿龍受到教育和鼓舞,找回海仔與珠珠,決定一同努力把生活變得更美好。
    中文名:雅馬哈魚檔 外文名:Yamaha Fish Stall 其他譯名: 類型:劇情 出品公司:珠江電影制片廠 制片地區:中國 拍攝地點: 發行公司: 導演:張良 編劇:章以武、黃錦鴻 制片人: 主演:張天喜,黎志堅,楊麗儀 片長:96 min 票房: 對白語言:漢語普通話 色彩:彩色片 電影分級: imdb編碼: 主要獎項: 在線播放平台: 出品時間:1984年 評分:6.8 國家/地區:中國 膠片長度:10本 制作公司:珠江電影制片廠 攝影:韓杏元、王亨裡

劇情簡介

失足青年阿龍從拘留所放出來後看到老同學當個體戶經營自己的攤檔,覺得是條不錯的出路,于是變賣了家裡值錢的财務,又借了一些錢買了一輛雅馬哈摩托車。他與好友海仔和女友珠珠一起經營一個小小的雅馬哈魚檔。但阿龍一開始隻想着如何掙錢發财,做事情不擇手段,結果毀了魚檔的名聲,三個人因此不合,又各走各的路。海仔重新幹起了騙錢的勾當,珠珠則在家人的逼迫下不得不去與一個澳門客相親,阿龍對此非常苦悶。這時,龍珠街個體勞動者協會負責人葵妹熱心幫助他,邀他參加自己的魚檔,阿龍受到教育和鼓舞,找回海仔與珠珠,決定一同努力把生活變得更美好。

演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注

阿龍

張天喜

----

海仔

黎志堅

----

珠珠

楊麗儀

----

葵妹

許瑞萍

----

葵伯

石堅

----

珠珠母

黃錦裳

----

角色介紹

阿龍:25歲,是在“文革”旋風中畸形成長起來的年輕人。他的信條是“青春不美,死了後悔,青春不樂,死了白過”。但他有敢做敢想的氣魄,希望重新做人。後來他在賣魚的過程中學會了如何賺錢、如何做人,也明白了自己在社會上應該尋找什麼位置。

海仔:阿龍的同班同學,頭腦靈活,是阿龍的“狗頭軍師”。他聰明、機靈,但無人正确引導,一味地耍小聰明,善于在廣州街頭炒買炒賣。“雅馬哈”魚檔就是因為海仔的鬼點子騙人術垮了台。

葵妹:葵妹是個正面的青年典範,她聰明、寬厚,功課好、品行正,有一股凜然正氣。葵妹在高中畢業之後選擇了個體魚檔行業,幫父親打理生意。在葵妹心目中,自己幹的雖然是沒有出息的行業,但卻要立志做個正直的、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珠珠:阿龍的女朋友,是一個從小任性、被嬌縱溺愛慣了的形象。但珠珠對愛情非常執着,珠媽給她介紹澳門客,她堅決反對。與此同時,珠珠也妒忌葵妹,把葵妹與阿龍合作經營看成是一種愛的争奪。

秦兆強:即“爛仔強”,是浪子回頭的先進典型。他自辦了一間五金店,堅持薄利多銷、服務于民,赢得了群衆的信任,後來更成為了葵妹的未婚夫,也幫助阿龍改變了人生觀和價值觀。

澳門客:澳門客不是一個反面角色,而是一個正人君子。他來廣州找合适做妻子的人選,澳門客的糊塗與珠珠媽的虛榮湊在一起,鬧出了一幕喜劇。

幕後制作

影片圍繞阿龍等人開辦魚檔過程中發生的事情,反映了在急劇變化的現實生活面前,人們的生活觀念和價值觀念也發生着天翻地複的變化,而對于這種變化,現代人應該勇于去面對。影片圍繞生活現實進行創作,具有強烈的記實片風格,片中又穿插有大量廣州生活情境,具有濃郁的廣州風味,從而表現出一股強烈的生活氣息。

獲獎紀錄

該片獲文化部1984年優秀故事片二等獎,1985年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獎(張之楚)。

電影特色

1984年由珠江電影制片廠拍攝的影片《雅馬哈魚檔》,作為反映改革開放以來關于個體戶又具有廣東特色的(第)一部影片。光影之間出現很多滿懷曆史氣息的廣州元素:萬元戶、早茶、摩托車、上下九、艇仔粥、蓮香樓、珠江漁民……風味濃厚渾郁,話語積極向上,不經意間也宣傳了“食在廣州”的城市口号。隻可惜這一切已漸漸淡去。當年在北京大學試映時,學生激動地全都起立鼓掌并高呼:“廣東的今天就是我們的今天。

相關評價

時代背景、主題思想、人物基調“雅馬哈”魚檔是描寫八十年代廣州的幾個待業青年,如何在自謀職業的個體魚檔生活中,學習賺錢,學習人生,探索人的價值。最初他們是用錢去衡量人的價值的。他們認為有錢人的才是高尚的,沒錢便不是人,所以他們不擇手段去賺錢,結果在現實生活中碰了壁.漸漸地他們看到,有錢人并不一定具有人的價值,沒錢人不一定沒有人的尊嚴,地位高的人由于思想行為不好反貶低了他的實際價值。

幕後故事

《“雅馬哈”魚檔》的作者章以武在談到這部電影緣何成功之時,提到“不可或缺”的一個重點:因為它的導演是張良先生。這麼說的原因,并不單單是對張良成熟的電影制作技巧的贊譽,而是因為他的個人作風恰恰與電影的本質精神不謀而合——張良具有創新精神,他在該片的拍攝過程中,大膽地任用了個體戶、服務員出身的非專業演員擔當重要角色,給影片注入了強烈的生活體驗趣味;不僅如此,影片還有粵語版以及普通話版兩個不同版本,這在當時更是新潮的做法。

《“雅馬哈”魚檔》是張良導演生涯中最出色的電影之一,不但獲得了當年政府獎的二等獎,而且還參加了柏林電影節,并享譽東歐、蘇聯、越南等紅色區域,成為其他國家改革開放的教材。

張良在闡述其導演思想時指出,《雅》片的主題是“如何做人”,他認為這是“古往今來一切文學藝術的永恒主題”。

他要求每個演員抛棄以往不切實際的表演概念,不要追求如何表演,而要深刻體驗人物的生活和感情,去追求人物“如何做人、做個什麼樣的人”。出于這種要求,張良特地任用了多位非專業演員,出演包括“珠珠”、“海仔”等重要的角色,他們出身于個體戶或者百貨商店服務員,能夠通過切身體會分析角色,更容易找到角色的内在根據而免于使表演流于形式。

關于片名

電影為何不取材于“牛肉檔”、“菜檔”而專注于“魚檔”?小說作者章以武老師解釋,為何主人公要賣魚而不賣其他肉類,從美學的觀點來看,這比較符合本地化的生活語言,也符合鏡頭語言的需要。廣州人講求“生猛”,活蹦亂跳的魚正好暗合了這種“意頭”,而在電影裡頭表現賣魚的場面,則是動感十足,頗有看頭。

至于魚檔為何要取名為“雅馬哈”,當時也有不少人提出過反對意見,認為這個名字太過于崇洋媚外。而章以武則認為“雅馬哈”作為一個摩托車品牌,是當時大多數年輕人熟知的流行名詞,魚檔以此命名不但有群衆性,同時也琅琅上口,于是堅持用小說的原名。

電影布景

電影《“雅馬哈”魚檔》的場景非常豐富,不但有人們熟悉的農貿市場、芳村魚欄、西濠夜市,而且還有地地道道的粵式典型土屋、茶樓、麻石小街以及廣味濃厚的臘味店、噴水魚池、發型屋、魚蛋粉檔等等。張良在導演該片的時候不但要求每個場景都要符合當時廣州人的現實生活狀态,同時還要求演員的服裝也來自生活,背景的聲音包括廣東方言、叫賣聲等等也取材于真實環境。盡管幾乎所有的素材都要求“來源于生活”,但錄制一部電影畢竟需要專業的場地以及各種燈光器材,所以拍攝時的場景包括魚檔、市場、老屋等等,都是用“搭景棚”的辦法制造的,而非取自實景。

角色原型

小說《“雅馬哈”魚檔》是根據現實生活撰寫的,它的主人公阿龍、葵妹均有現實原型。章以武老師透露,阿龍的原型其實是他自己的一個學生,平常吊兒郎當不務正業,形象不良。後來這個學生在踏入社會之後終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以做小買賣、開魚檔為職業,每月固定收入200元,還特地請章老師到東方賓館喝早茶(當時他的工資隻有68.5元)。這個事情觸動了章以武的創作欲望,那個學生自然也成為了小說的原型。

還有一位主角葵妹——章以武稱,自己在廣州美術學院對面的細崗市場買魚時,看到一位賣魚的姑娘身穿白色的高領毛衣、牛仔褲和大水靴,衣着非常時尚、光鮮,這個形象後來便成了葵妹的藍本,而細崗市場以及百靈路市場的魚檔則成為了作者體驗生活的參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