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鷹

雀鷹

今鳥亞綱隼形目鷹科動物
雀鷹(學名:Accipiter nisus)是一種小型猛禽,體長30-41厘米。雌較雄略大,翅闊而圓,尾較長。雄鳥上體暗灰色,雌鳥灰褐色,頭後雜有少許白色。下體白色或淡灰白色,雄鳥具細密的紅褐色橫斑,雌鳥具褐色橫斑。尾具4-5道黑褐色橫斑,飛翔時翼後緣略為突出,翼下飛羽具數道黑褐色橫帶,通常快速鼓動兩翅飛一陣後接着又滑翔一會。栖息于針葉林、混交林、闊葉林等山地森林和林緣地帶。日出性。常單獨生活。或飛翔于空中,或栖于樹上和電柱上。以雀形目小鳥、昆蟲和鼠類為食,也捕食鴿形目鳥類和榛雞等小的雞形目鳥類,有時亦捕食野兔、蛇、昆蟲幼蟲。分布于歐亞大陸,往南到非洲西北部,往東到伊朗、印度和中國及日本。越冬在地中海、阿拉伯、印度、緬甸、泰國及東南亞國家。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亞門:脊索動物亞門Vertebrata 綱:鳥綱Aves 亞綱:今鳥亞綱Neornithes 目:隼形目Falconiformes 亞目: 科:鷹科Accipitridae 亞科:鷹亞科 族: 屬:鷹屬Accipiter 亞屬: 種:雀鷹A.nisus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無危(LC)IUCN标準 中文學名:雀鷹 中文别名:黃鷹、鹞鷹、牙鷹、鹞子、細胸、朵子 英文名:Sparrowhawk 二名法:Accipiter nisus(Linnaeus) 分布:新疆、青海、四川、西藏、雲南等省區和東北地區

外形特征

雀鷹是小型猛禽,體長30~41cm。雀鷹雀鷹是小型猛禽,體長30-41cm,體重150-300克。雄鳥上體鼠灰色或暗灰色,眼先灰色,具黑色剛毛,有白色眉紋。雌鳥體型較雄鳥大,羽色淺,有白色眉紋。

分布情況

雀鷹分布于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北回歸線以北的非洲地區、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非洲中南部地區,包括阿拉伯半島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歸線)以南的整個非洲大陸。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擔、斯裡蘭卡、馬爾代夫以及中國西藏的東南部地區等。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包括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以及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香港、海南島。

生長環境

雀鷹栖息于針葉林、混交林、闊葉林等山地森林和林緣地帶,冬季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山腳平原、農田地邊、以及村莊附近,尤其喜歡在林緣、河谷,采伐迹地的次生林和農田附近的小塊叢林地帶活動。喜在高山幼樹上築巢。

雀鷹北方亞種繁殖于東北各省及新疆西北部的天山;冬季南遷至中國東南部及中部以及台灣島和海南島。雀鷹南方亞種繁殖于甘肅中部以南至四川西部及西藏南部至雲南北部;冬季南遷至中國西南。為常見森林鳥類。

生活習性

常單獨生活。或飛翔于空中,或栖于樹上和電柱上。飛翔時先兩翅快速鼓動飛翔一陣後,接着滑翔,二者交互進行。飛行有力而靈巧,能巧妙的在樹叢間穿行飛翔。

捕食

雀鷹喜歡從栖處或“伏擊”飛行中捕食。它的的飛行能力很強,速度極快,每小時可達數百公裡。飛行有力而靈巧,能巧妙地在樹叢之間穿梭飛翔。通常快速鼓動兩翅飛翔一陣後,接着又滑翔一會。雀鷹主要以鳥、昆蟲和鼠類等為食,也捕鸠鴿類和鹑雞類等體形稍大的鳥類和野兔、蛇等。

雀鷹發現地面上的獵物後,就急飛直下,突然撲向獵物,用銳利的爪捕獵,然後再飛回栖息的樹上,用爪按住獵獲物,用嘴嘶裂吞食。攻擊雞類等體形較大的獵物時,常采取反複進攻的手段,有時第一、二次僅能使獵物受到輕傷或散落一些羽毛,但在多次打擊下,也難免被擊垮,失去抵抗能力,成為雀鷹的“盤中餐”。

在雀鷹的食物中,有5%是昆蟲,15%是鳥類,80%是鼠類,因此堪稱是鷹類中的捕鼠能手。

生長繁殖

雀鷹在中國有一部分是留鳥,一部分遷徙,春季于4~5月遷到繁殖地,秋季于10~11月離開繁殖地。

雀鷹每年5月間進入繁殖期,此時雄鳥叫聲頻繁,十分洪亮,經常在空中邊飛邊叫。雄鳥和雌鳥有時在林地上空盤旋,有時穿梭于樹林之間,互相追逐、嬉戲。交尾大多在針葉樹或者闊葉樹平伸的樹枝上進行,通常是雌鳥在枝頭站立,伸頸扭頭,一邊象四周觀望,一邊注視着雌鳥的動态,并且不時地鳴叫幾聲。然後雄鳥來到它的身邊,跳在雌鳥的背上,同時将雙翅張開,保持平衡,雌鳥則将尾羽上翹,雙方尾羽左右擺動,發出歡快的叫聲,完成交尾。交尾之後,雄鳥飛到另外一個樹枝上,抖動身體,疏松全身的羽毛;雌鳥有時停留在原地,有時尾随雄鳥而去。

雀鷹營巢于森林中的樹上,距地面的高度為4~14米。巢通常築在靠近樹幹的枝杈上。常在中等大小的椴樹、紅松或落葉松等闊葉樹或針葉樹上營巢,有時也利用其他鳥巢,經過補充和修理而成。巢區和巢均較為固定,常多年利用。巢呈碟形,主要由枯樹枝構成,内墊有松枝和新鮮樹葉,以及羽毛、廢紙、布屑等。

雀鷹每窩産卵通常3~4枚,偶爾有多至5~7枚和少至2枚的。通常間隔1天産1枚卵。卵呈橢圓形或近圓形,顔色為鴨蛋清色,光滑無斑。孵卵由雌鳥負責孵化,偶爾雄鳥也參與孵卵活動。孵化期為32~35天。

雀鷹的雛鳥為晚成性,剛孵出時體長5厘米左右,體重18~23克,全身被有淺黃色的絨羽,皮膚呈肉紅色,嘴為褐色,蠟膜略呈黃色,眼睛微微張開一個小縫,需要經過大約24~30天才能具備飛翔的能力。親鳥在雛鳥10日齡之前主要飼喂各種昆蟲,以後逐漸增加鼠類、鳥類等食物的比例。

雀鷹繁殖于歐亞大陸,往南到非洲西北部,往東到伊朗、印度、日本和中國北方;越冬地在地中海、中亞、西亞、南亞、東南亞以及中國長江以南。亞洲亞種在中國繁殖于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遼甯、内蒙古呼倫貝爾盟和新疆,越冬于四川、貴州、雲南、廣西、廣東和海南島。遷徙期間經過河北、山東、甯夏、内蒙古、廣東、福建和台灣;喜馬拉雅亞種主要繁殖或留居于青海、四川北部和西藏,越冬于雲南西北部和西部。

亞種分化

1.Accipiter nisus nisus分布于歐洲和小亞細亞,西伯利亞東北部,冬天到非洲和中東地區。

2.Accipiter nisus nisosimilis分布于亞洲中部和東部,冬天到印度,斯裡蘭卡和印度支那。

3.Accipiter nisus melaschistos分布于亞洲中部和喜馬拉雅山脈。

4.Accipiter nisus wolterstorffi分布于科西嘉島和撒丁島。

5.Accipiter nisus grant分布于馬德拉和加那利群島。

6.Accipiter nisus punicus分布于非洲西北部的摩洛哥,突尼斯。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标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于20000平方公裡,栖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雀鷹的分布廣泛,數量較多,特别是捕食大量的鼠類和害蟲,對于農業、林業和牧業均十分有益,對維持生态平衡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雀鷹可馴養為狩獵禽。

保護級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無危(LC)。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上一篇:

下一篇:神仙魚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