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尾螳螂蝦

雀尾螳螂蝦

口足目齒指蝦蛄科動物
雀尾螳螂蝦,學名蟬形齒指蝦蛄,屬于節肢動物門,甲殼動物亞門,軟甲綱,掠蝦亞綱,口足目,單盾亞目,指蝦蛄總科,齒指蝦蛄科,齒指蝦蛄屬。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的熱帶海域。行底栖生活,常栖身于珊瑚礁岩縫、洞穴中,亦可居住于礫石或貝殼的底部。肉食性,主要獵食海洋底層行動緩慢的腹足類、雙殼類、甲殼類動物,人工飼養時可喂食魚肉、蝦肉等動物性食物。
    中文名:蟬形齒指蝦蛄 拉丁學名:Odontodactylus scyllarus 别名:孔雀螳螂蝦、小醜螳螂蝦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亞門:甲殼動物亞門 綱:軟甲綱 亞綱:掠蝦亞綱 目:口足目 亞目:單盾亞目 科:齒指蝦蛄科 亞科: 族: 屬:齒指蝦蛄屬 亞屬: 種:蟬形齒指蝦蛄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英文名:Peacock Mantis Shrimp 分布:印度-西太平洋的熱帶海域 栖息深度:3至40米,通常10至30米 體長:3至18厘米 特點:前外側甲殼上具豹斑 活動:晝夜均活躍 混養:不宜與多數動物混養 性情:兇猛,具有極強的攻擊性和領域性

分布範圍

關島至東非的印度-西太平洋熱帶海域,包括中國的南海及台灣海域。

生活習性

雀尾螳螂蝦栖息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附近的水域,身長最大可達18厘米,外表由鮮豔的紅、藍、綠等多種顔色構成。正如其英文名“Peacock Mantis Shrimp”的含義,是一種外表顔色類似孔雀的肉食性節肢動物。平常,它栖息在石礁的岩石縫裡面,若有獵物經過,它就會用偷襲的方式襲擊獵物,如同守株待兔的掠食者。當然,其領域性強,個性也相當的兇殘,公的母的都一樣,可謂養魚愛好者的眼中釘。

雀尾螳螂蝦為何會被養魚愛好者視為通緝犯呢?原因是它太兇殘又領域性強。如果把一隻雀尾螳螂蝦放進一個大魚缸裡,過不了多久,魚缸裡其他的小動物就會被雀尾螳螂蝦給吃個精光,所以雀尾螳螂蝦隻适合單養。此外,由于雀尾螳螂蝦平常多栖息在石礁的岩石縫中,有些養魚愛好者不想花大錢來裝飾自家的魚缸,就去找些天然的“活石”來省錢,結果就意外地把這些“偷渡客”一同給帶回來了。所以當養魚愛好者想去外面找些“活石”來裝飾魚缸時,你可要仔細看看,可别把這些不速之客也帶回來。

之所以會用“雀尾螳螂蝦”來稱呼它,除了其外表像孔雀,最主要還是它獵食的方式像螳螂。雀尾螳螂蝦的前螯鈎經過數千萬年的演化,已經進化成一對威力十足的“彈簧鐵拳”。當有獵物靠近時,它就用那對彈力十足的前螯鈎狠很地往獵物身上敲下去,而且不止一次,雀尾螳螂蝦會視情況給予更多地追擊,是相當聰明的肉食性動物,如同拳擊手快速使用刺拳攻擊對手般,隻是雀尾螳螂蝦的刺拳更具威力與速度(當然每次使用都消耗它不少的體力)。

雀尾螳螂蝦極為好鬥,而且常常表現得無所畏懼。魚類是它的主要敵人。在露天地帶被抓住後,它總要進行鬥争,在獵手嘴裡掙紮的雀尾螳螂蝦很難被咽下去,許多又被原封不動地吐了出來。

雀尾螳螂蝦的第二對颚足非常發達,是它捕食和禦敵的利器。其捕肢最前端的一節呈單刺狀,末端如錐子一般非常尖銳,根部則凸起加厚。當它折疊起來時,加厚的部位可以像錘子一樣擊碎甲殼類、貝類、螺類等動物的硬殼;而當它伸展開時,又可以輕松刺穿動物的軟組織。

攻擊獵物時,它可以在五十分之一秒内将捕肢的前端彈射出去,最高時速超過50英裡(約合80千米)每小時,加速度超過0.22英寸(合5.588毫米)口徑的手槍子彈,可産生最高達60千克的沖擊力,瞬間由摩擦産生的高溫甚至能讓周圍的水冒出電火花。曾有科學家下海捕捉時戴着手套也被其弄傷了手指,血流不止。帶回實驗室放在量筒裡,量筒也被其擊得粉碎,兇猛可見一斑。

雀尾螳螂蝦的“武器”重量輕且耐沖擊,大約在敲擊5萬次後才會損壞。雀尾螳螂蝦會通過周期性的蛻皮來補償自己“武器”的損耗。蛻皮後的雀尾螳螂蝦脆弱但仍極具攻擊性,當受到驚動時便會從栖身的洞穴中沖出來攻擊對方,即使對“入侵者”構不上什麼威脅。等甲殼變硬後,雀尾螳螂蝦依舊是海洋世界中無可匹敵的“拳擊手”。

雀尾螳螂蝦的獵食範圍是很廣泛的,從行動緩慢的貝類、螺類,到從它旁邊走過去的蝦蟹,以及隻是想填飽肚子的魚類,隻要被雀尾螳螂蝦看中,它一定會兇猛地朝獵物賞上幾拳,就算獵物的體型跟它一樣或比它還大,它還是會勇猛地沖上去打爆獵物,并把它拖回礁岩的巢穴中飽餐一頓,之後繼續埋伏等待下一個目标。

雖然雀尾螳螂蝦很兇猛,但因為它的外表像孔雀般華麗,所以還是有人把它當寵物來養,當然一定要單養才行,而且千萬、絕對、務必不要用你的手去抓它,一定要用網子撈它起來,否則你一定會留下深刻的印象——被它那時速超過80千米每小時的“錘子”打中可不是鬧着玩兒的。

視覺

雀尾螳螂蝦在過去4億年間的進化中很少發生變化,它們速度與力量兼具的拳頭,強有力地壓制對手。同時它們還長着迄今世界上最複雜的眼睛,擁有無可比拟的視物能力。n

雀尾螳螂蝦有類似蒼蠅一樣大而圓的複眼,由眼柄支撐高過頭頂,每隻眼睛可以獨立移動,能分别看向不同方向的事物,利用這種能力,觀察環境以及追捕獵物不在話下。眼睛中央黑色的點,表明它看向的地方,像是人類的瞳孔,光線從這裡進入眼睛,不過人類隻有兩個瞳孔,螳螂蝦卻有六個。n

同時螳螂蝦眼中還含有數百萬個感光細胞,分别是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視杆細胞用以觀察光線和運動,視錐細胞分辨色彩。人類可以感知光學三原色——紅色、藍色和綠色,就是因為有3種感知色彩的視錐細胞。但是雀尾螳螂蝦多達16種,能看見紫外線和紅外線。在海底完全漆黑的礁石縫中,螳螂蝦可以在其它動物經過時,通過它們身上微弱的紫外線,判斷眼前的生物是敵是友。n

除此之外,雀尾螳螂蝦這對難以置信的眼睛還有更多驚奇之處——可以看到偏振光。動物界中,很多候鳥以及一些昆蟲都能看見偏振光,它們常利用偏振光來指引方向,為自己導航。蜜蜂發現食物後,會回巢給同伴們跳一支舞,以此轉達食物源所在的方向。而這舞蹈,就是利用偏振光作出定位的一種形式。雖然人類無法看到偏振光,但是不妨礙人類利用這種能力——科學家已經開始使用偏光診斷損傷和疾病。n

到了雀尾螳螂蝦這裡,感視偏振光的能力則會在它們繁殖求偶的過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雀尾螳螂蝦身上的軟甲含有大量糖分,能夠反射圓偏振光(屬于偏振光)。利用表面特征使得光線迂回運動,像螺旋結構那樣快速旋轉,同類就可通過識别偏振光來判斷傳遞的信号。在同類眼中,對方反射出的偏振光如閃着耀眼光芒的鑽石,獨居的成年雀尾螳螂蝦,以此方式在茫茫大海中尋覓配偶,往往事半功倍。發出求偶信号後,雙方進行互動和交流,避開了看不見這些光的掠食者,雀尾螳螂蝦彼此“看對眼”後就可以交配繁衍。n

雀尾螳螂蝦整年都可繁殖,在其洞穴中交配、産卵、孵卵。雄性釋放精子,形成受精卵,雌性就用“膠粘劑”把受精卵們結合在一起,一直貼身攜帶達到40天。其間,雌性會對受精卵們進行護理、清潔和充氣,漫長的過程中自己甚至不會吃東西,一直到受精卵孵化為止。孵化後,幼蟲會離開安穩的洞穴,幾個月後,新一代完全成熟的成年蝦崛起,各自隐藏在海洋的岩石縫隙中。

上一篇:梅花草屬

下一篇:楠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