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衣

隐形衣

元素材料制成的裝備
隐形衣是由一種元素材料制成的裝備。這種材料是金屬和像陶瓷、特氟綸以及光纖合成材料一樣的線路闆材料的混合物。[1]在最理想的狀況下,隐形衣和被其隐藏的物體都是看不見的。觀察者可以看見周圍的事物,但卻看不到被隐形衣遮蓋的物體。雖然有多國科學家參與這項研究,但所能達到效果隻能做到不被微波發現。要想真正如同小說中讓可見光無能為力,讓人肉眼不可見,我們的科學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 中文名:隐形衣
  • 外文名:The cloak
  • 别名:
  • 材料:線路闆材料的混和物
  • 作用:掩蔽下不被微波發現
  • 應用領域:軍事領域等場合

研發背景

隐形衣以前隻是在幻想小說裡才能出現,如今科學家正在進行大膽嘗試,研制真正的隐形衣,當然,這種隐形衣還不能讓詹姆斯·T·柯克船長的羅穆蘭太空船隐藏起來,也不能讓哈利·波特遁形,但這是一個意義重大的開始,而且為更加先進的設計鋪平了道路。在第一次進行的成功試驗中,來自美國和英國的研究人員把一根銅柱隐藏了起來。

隐形衣跟隐形技術不一樣,隐形技術不會讓一架飛機看不見,隻是減少在雷達上可見的橫截面,使飛機很難被跟蹤。而隐形衣是一種改進了的技術,可以将人和物體隐藏起來,讓可見光對其無能為力。

應用領域

研究人員說,“隐形衣”可不是供人們獵奇和消遣,軍方有可能成為這項技術的第一個受益者。無論是艦船、戰鬥機,還是坦克,都可以通過隐身技術,讓它們在敵人眼前徹底消失。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理論物理學家約翰·佩德裡預測,在2010~2015年這5年内,軍方會利用這項技術僞裝艦船和坦克,以防止其被敵方發現,“這一天并不遠了,但要取決于人們需求的迫切程度和願意支付價錢的多少”。

“隐形衣”不僅能使物體隐形,其巧妙躲避微波探測的原理同樣也為其他領域的應用帶來了可能。史密斯說,這種原理可以解決手機信号受幹擾的問題,讓人們在電梯裡也能愉快風雨無阻打電話。

研發成果

研發曆史

2013年10月31日,浙江大學陳紅勝教授研究團隊工作人員演示一件“隐身研發演示。

2013年10月31日,浙江大學陳紅勝教授研究團隊工作人員演示一件“隐身”裝置的效果。當一支鉛筆被放入該裝置中時,鉛筆的中間部位“不見了”,但該部位的背景圖案仍然可見。

研究原理

一束光在該裝置内“轉彎”,但穿過裝置後仍按照原來的方向傳播。電磁波(包括光波)照射到物體時,會在物體上發生散射;散射的電磁波被接收後,就表明那裡存在物體。如果能讓電磁波“轉彎”,繞着物體走,這樣物體就能“隐身”,陳紅勝團隊所進行的研究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

該團隊提出了一種可見光波段多邊形“隐身衣”的設計方法,理論上能夠實現在各個方向上的隐身效果。在實驗上,他們研制出一種六邊形柱狀“隐身衣”,其工作頻段可達整個光波段。另外,該團隊還制作出了微波段圓柱體隐身器件等。

發展前景

雖然到2013年為止,“隐身衣”的技術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電磁波隐身将是隐身技術真正走入生活領域的一個重大契機。

意義

陳紅勝團隊所進行的研究,不僅對“隐身衣”從理論走向實用起到了促進作用,還有效降低了其實現的複雜度。

陳紅勝團隊的成果大大降低了“隐身衣”的設計和實現難度,為“隐身衣”真正進入人們生活提供了重大契機。他們的研究表明,可見光波段的隐身衣研究不會止步于理論,不久的将來,“隐身衣”就有望在安全、娛樂和監控應用領域發揮作用。陳紅勝表示,團隊下一步将着力提升隐身的性能,如增加隐身角度,減輕裝置的重量等。

國外成果

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張柏樂(Baile Zhang)在本周舉行的一項流行技術大會上揭開他的起源于《哈利·波特》小說的“隐身衣”技術,現今他已經變成街談巷議的話題。他表示,他研制的隐身衣與其說是一項徹底的物理學突破,不如說是一項興趣愛好。

張柏樂博士25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長灘舉行的享有盛譽的TED2013會議上展示了他的發明——“肉眼看不見的隐身衣”。盡管他的裝置隻是一個盒子,而不是隐身衣,但二者的目的都一樣,都是為了彎曲物體周圍的光線,達到肉眼看不到的目的。張柏樂說,2010年他提出這種想法,并“隻是為了好玩”制造了該裝置。他在上傳到YouTube的一段視頻上演示了該裝置,通過這個盒子讓一個卷起的便利貼消失不見了。隻要便利貼位于隐身衣後面,人們就無法看到它。這段視頻上的演示與在TED2013上的演示不同。張柏樂稱,他把兩片方解石(一種能夠彎曲光線的碳酸鹽礦物)粘貼在一起制成這個盒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