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之

陳慶之

南梁名将
陳慶之(公元484年―公元539年),字子雲,漢族,義興國山(今江蘇省宜興市)人,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将領。他出身寒門,少為梁武帝蕭衍随從,頗受信任,起家奉朝請。普通六年(公元525年),他出任武威将軍,迎接元法僧歸附。遷宣猛将軍,帶兵有方,善撫軍士。大通元年(公元527年),他聯合曹仲宗、韋放會攻打北魏渦陽,迫使渦陽城主王緯出降。大通二年(公元528年),他加号飙勇将軍,奉命護送降梁的魏北海王元颢北還。[1]大同五年(公元539年)十月,陳慶之去世,時年五十六歲,谥号為“武”。
    本名:陳慶之 别名: 字:子雲 号: 所處時代:南朝梁 民族族群:漢 出生地:義興國山(今江蘇省宜興市)人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攻取渦陽;護送元颢入洛 出生時間:公元484年 去世時間:公元539年 官 職:武威将軍、宣猛将軍、仁威将軍 谥 号:武

人物生平

幼從蕭衍

陳慶之自幼追随梁武帝蕭衍,蕭衍喜歡下棋,經常通宵達旦不停,對弈者都困倦而寐,唯有陳慶之不睡,聽到蕭衍的召喚就馬上趕到,由此深得蕭衍的喜愛和賞識,後來陳慶之跟随蕭衍東下平定建邺。天監元年(502年),蕭衍受禅登基,建立南朝梁政權。陳慶之逐漸升任為主書,期間他散去财産,招募賢能,常常考慮着為國效力,後官拜奉朝請。

初臨戰陣

普通六年(525年)正月,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亂不成,在彭城請求歸附梁朝。梁武帝任命陳慶之為武威将軍,與胡龍牙、成景俊率領梁軍前去接應。回軍後,陳慶之官拜宣猛将軍、文德主帥,率領兩千人馬護送豫章王蕭綜入鎮徐州。五月,北魏派遣安豐王元延明、臨淮王元彧率兩萬人馬前來抵抗。元延明先派遣别将丘大千在浔梁築壘,監視梁軍靠近邊境。陳慶之進逼其壘,一戰便将其擊潰。六月,蕭綜抛下部隊逃亡北魏。天亮後,梁軍找不到蕭綜,卻聽見魏軍在城外說:“你們的豫章王昨夜已來到我們軍中,你們還能做什麼?”于是梁軍潰散。魏軍進入彭城,乘勝追擊梁軍,重新奪取了之前被攻占的城池,一直到宿豫才返回。梁軍損失十之七八,隻有陳慶之攻破關門,連夜撤退,人馬得以保全。

普通七年(526年),安西将軍元樹出征壽春,陳慶之被任命為假節、總知軍事。北魏豫州刺史李憲派遣其子李長鈞修築兩城與陳慶之相抗衡,陳慶之進攻。十一月,李憲力屈獻壽陽城投降,陳慶之入據其城。此次作戰,梁軍共克五十二座城池,俘獲男女七萬五千人。此後,陳慶之轉任東宮直閣,賜爵關中侯。

征戰渦陽

大通元年(527年)十月,陳慶之隸屬于領軍将軍曹仲宗,随其進攻北魏渦陽(今安徽蒙城)。北魏派遣征南将軍、常山王元昭率領馬步兵十五萬人趕來增援,先頭部隊到達駝澗,距離渦陽四十裡。陳慶之想要迎戰,尋陽太守韋放認為敵人的先鋒必定是輕裝精銳部隊,與之交戰即使勝利,也不能算作成功,假如戰敗了,會挫傷己軍軍威,兵法指出要以逸待勞,所以不如不出擊。陳慶之卻說:“魏軍遠道而來,都已疲憊,距離我軍又很遙遠,必定對我軍不存戒心,趁着他們尚未集結,要打擊他們的氣焰,出其不意,敵軍必無不敗之理。而且我們已經獲悉敵人所占據的營寨,周圍樹林很茂盛,所以敵人肯定不會夜間出動。各位如果心有疑慮,我請求獨自領兵前去襲擊。”于是陳慶之率所部兩百名突騎兵奔襲魏軍營地,擊敗敵軍先頭部隊,魏軍非常恐慌。陳慶之于是回師與各位将領連營進發,據守渦陽城,與北魏軍隊對峙,自春至冬,經曆了數百場戰鬥,人馬疲憊,士氣低落。北魏的援軍又要在梁軍的後方修築營壘,曹仲宗等任擔心腹背受敵,考慮要撤軍。陳慶之手持符節立在軍營大門說:“大家共同出征,來到此地,已經曆時一年。耗費的糧草武器,數量極大。各支部隊卻全無鬥志,都想逃脫,這怎能算是要建功立業,隻不過是聚集在一起掠奪罷了。我聽說将士兵置于必死之境地,才會有奮戰求生之決心,等到敵人全部合圍,然後與之決戰。若确實想要撤軍,我另有密诏,今天有誰違抗的,就依密诏處置。”曹仲宗佩服他的計策,就聽從了他的意見。

當時魏軍建築了十三座城塞,想要以此控制梁軍。陳慶之在夜色掩護下,出動騎兵突擊魏軍,連克4個營壘。渦陽戍主王緯聞訊,以城降梁。其餘九城,兵甲猶盛。韋放在投降的魏軍中挑選30餘人予以釋放,讓他們回去,到魏軍各營壘報告渦陽陷落的消息。同時,陳慶之率軍随釋放的魏軍士卒之後,擂鼓呐喊攻擊。在梁軍的淩厲攻勢下,魏軍剩下的9座城堡也先後潰敗。梁軍乘勢追擊,大敗魏軍,俘斬甚衆,渦水為之斷流,又降城中3萬餘人。梁武帝诏令以渦陽之地設置西徐州。梁軍又乘勝進至城父。

北伐北魏

大通二年(528年),北魏發生内亂,鎮壓叛亂的爾朱榮大肆屠殺北魏皇室。

魏北海王元颢因本朝大亂而降梁,并請梁朝出兵幫助他稱帝。出于戰略上的考慮,梁武帝以元颢為魏王,并以陳慶之為假節、飙勇将軍,率兵護送元颢北歸,元颢遂于渙水稱帝,授予陳慶之使持節、鎮北将軍、護軍、前軍大都督。

中大通元年(529年)三月,由于邢杲寇亂三齊,杲衆強盛,所以,北魏大軍在爾朱榮、元天穆的率領下,引兵東出。

北伐梁軍,乘虛徑進,從铚縣出發,攻克荥城,來到了睢陽。

中大通元年(529年)四月,魏将丘大千率衆7萬分築九城,以抵禦梁軍。陳慶之率軍進攻,一日之内攻占三城,迫使丘大千投降。元颢進封陳慶之衛将軍、徐州刺史、武都公。

時魏濟陰王元晖業率羽林軍2萬來援,進屯考城(今河南民權東北)。考城四面環水,守備嚴固。陳慶之命部下在水面築壘,攻陷其城,全殲2萬,俘元晖業,租車7800輛。

梁軍直趨大梁,所過之處,魏軍望風而降。五月,魏帝元子攸分派部衆扼守荥陽(今屬河南)、虎牢(今荥陽西北汜水鎮)等地,以保衛京都洛陽。元颢攻占梁國後,封陳慶之為衛将軍、徐州刺史、武都公,命其繼續督軍西上攻荥陽。魏左仆射楊昱、西阿王元慶、撫軍将軍元顯恭等率羽林軍7萬守荥陽,以拒梁軍。魏軍兵鋒甚銳,加上荥陽城堅,陳慶之攻之不克。時魏将上黨王元天穆大軍将至,先遣其骠騎将軍爾朱吐沒兒(爾朱兆)領胡騎5000、騎将魯安率夏州步騎9000增援楊昱。又遣右仆射爾朱世隆、西荊州刺史王罴率騎兵1萬,進據虎牢。魏軍共計30萬人,對梁軍進行合圍。元颢派人勸楊昱投降,但被拒絕。不久,元天穆與爾朱吐沒兒相繼而至,魏軍一時旗鼓相望。

這時荥陽城還沒有攻下,梁軍将士都感到恐慌,陳慶之解下馬鞍并且喂了馬,對将士們說:“我們到這裡以來,屠城略地,實在不少;你們殺了無數的平民。元天穆的士兵與我們都是仇敵。我們隻有七千人,敵人有三十餘萬,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理當不會讓我們生存。我們不能和敵人的騎兵在平原上交鋒,應該攻破他們的城壘,各位别自相猜疑,免得死在戰場。”于是親自擂鼓攻城,隻是一次擊鼓,梁軍便全部都登上了城牆。勇士宋景休、魚天愍首先登上城牆,梁軍相繼而入,于是攻占了荥陽而且俘虜了楊昱。

不久,元天穆等帶領軍隊圍城,陳慶之率三千精騎背城而戰,擊破了元天穆的圍攻,魯安在陣前投降,元天穆、爾朱吐沒兒都獨自逃跑了。陳慶之收繳荥陽的儲備,牛馬谷帛都不可勝計。陳慶之旋即進攻虎牢,爾朱世隆不敢戰,棄城而逃,梁軍俘魏東中郎将辛纂。

魏孝莊帝元子攸為避陳慶之鋒芒,被迫撤至長子(今山西長子西)。元颢遂入洛陽,魏臨淮王元彧、安豐王元延明率百官迎元颢入宮。元颢改元大赦,以陳慶之為侍中、車騎大将軍、左光祿大夫,增邑萬戶。

不久,上黨王元天穆、王老生、李叔仁又率兵四萬攻克大梁,并分遣王老生、費穆進據虎牢,刁宣、刁雙入梁、宋。陳慶之聞後,率軍掩襲,魏軍皆降。元天穆率十餘騎北渡黃河而逃,費穆攻虎牢,在即将攻克的時候忽然聽說元天穆已經向北逃跑,認為自己已經沒有後繼之力,于是向陳慶之投降。陳慶之又進擊大梁、梁國,都攻占下來。梁武帝聞訊後,再次親書诏書進行嘉勉。陳慶之和部下皆穿白袍,一路上所向披靡,所以洛陽城中童謠曰:“名師大将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元颢、陳慶之,從铚縣至洛陽,前後作戰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無前。

至此,事出不虞,天下改望。黃河以南的州郡,紛紛都投靠了元颢。而元欣也曾打算投靠元颢,隻是在崔光韶的力勸之下,才作罷。

北魏孝莊帝逃到河北,元颢的軍隊在元彧、元珍孫、元襲的帶領下,一鼓作氣追到河北,欲殺死孝莊帝。鄭先護奮力拒戰。爾朱榮以獨孤信為前驅,與元颢軍隊戰于河北,元颢軍隊戰敗。元彧撤走,而元珍孫、元襲,依然拒絕退出河北,最終,爾朱榮擊破并斬殺了元珍孫、元襲。爾朱榮遂迎駕孝莊帝于河内。

元颢入洛後,日夜縱酒,不恤軍國大事。陳慶之的梁軍士兵,“所從南兵,陵暴市裡”。所以,令朝野感到失望。

當時,洛陽地區的梁軍不滿1萬,而擁立元颢稱帝的夷、胡大軍已經多達10萬。副将馬佛念勸陳慶之偷襲元颢并占據洛陽,陳慶之不從。陳慶之向元颢請求出鎮徐州,而元颢已對陳慶之産生了猜忌,拒絕了陳慶之的請求。陳慶之不敢複言。

北魏天柱将軍爾朱榮帶着從洛陽出逃的北魏孝莊帝,連同爾朱世隆、元天穆、爾朱吐沒兒、高歡以及鮮卑和蠕蠕的大軍,揮師洛陽。元颢占據洛陽六十五天,令元延明緣河據守與爾朱榮對峙。陳慶之為了争取戰略上的主動,帶領不滿1萬的梁軍渡過黃河,駐守中郎城。和北魏大軍展開鏖戰。陳慶之處于絕對的劣勢,但仍然在中郎城阻截了爾朱榮三天,殺傷甚重。爾朱榮用木頭做成木筏,令爾朱兆、賀拔勝從硖石渡河,與元颢戰于河橋,先後擊破元冠受、元延明等人,元颢的10萬大軍最終戰敗。元颢逃到臨颍,遇賊人被擒,洛陽失陷。

不滿1萬的陳慶之軍隊,被高琳所破。陳慶之雖然兵敗,但仍有數千人尚在。因為元颢已敗,陳慶之開始向南梁撤退,爾朱榮親率大軍追擊。陳慶之在蒿高遇到了山洪爆發。正在渡河的梁軍被洪水吞沒,陳慶之本人幸免于難。失去軍隊的陳慶之化妝為一個僧人躲過爾朱榮大軍的搜捕,逃到豫州,在豫州得到當地人的幫助,才輾轉返回南梁。回到南梁,蕭衍對陳慶之大加封賞,升陳慶之為右衛将軍,永興侯,封邑一千五百戶。

加官晉爵

中大通元年(529年)十二月,梁武帝以陳慶之為持節、都督緣淮諸軍事、奮武将軍、北兖州刺史。時有妖僧自稱天子,當地豪強蔡伯龍也起兵與之相應,衆至三萬人,攻陷北徐州。濟陰太守楊起文棄城而逃,鐘離太守單希寶被害。梁武帝诏令陳慶之前去征讨,并親自臨白下城為其餞行。陳慶之受命而行,未到十二天,便斬蔡伯龍、僧強,傳首建康。

中大通二年(530年),梁武帝以陳慶之為都督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諸軍事、南、北司二州刺史,其餘如故。陳慶之到任後,遂圍懸瓠,破魏颍州刺史婁起、揚州刺史是雲寶于溱水,又破行台孫騰、大都督侯進、豫州刺史堯雄、梁州刺史司馬恭于楚城。陳慶之随即減免了義陽鎮的兵役,停止水運補給,使江湘諸州得以休養生息,并開田六千頃。兩年之後,義陽鎮的糧食變得充實。梁武帝為此經常嘉獎陳慶之。陳慶之又表請精簡南司州為安陸郡,置上明郡。

交戰堯雄

大同元年(535年)二月,陳慶之攻東魏,與東魏豫州刺史堯雄交戰。梁将李洪芝、王當伯襲破平鄉城,侵擾州境。堯雄設伏截擊,生擒李洪芝、王當伯等,俘虜很多。陳慶之又率軍逼近州城。堯雄出戰,所向披靡,身受二處創傷,但士氣更盛。最終,陳慶之兵敗,抛棄辎重而走。

後來,陳慶之又圍南荊州。堯雄說:“白苟堆,梁朝的北面重鎮,現在趁其空虛,必能攻克,陳慶之聞我軍進攻白苟堆,荊州之圍自然解除,這就是機不可失啊。”于是堯雄率軍進攻白苟堆,陳慶之果然放棄荊州奔赴白苟堆,還沒到白苟堆,堯雄攻陷了白苟堆,擒獲南梁鎮将苟元廣以及二千名士兵。陳慶之再次失利而還。

名将暮年

大同二年(536年)十月,東魏定州刺史侯景率7萬人寇楚州,俘楚州刺史桓和,侯景乘勝進軍淮上,并寫了信勸陳慶之投降。梁武帝遣侯退、夏侯夔等前去增援,軍至黎漿,陳慶之已擊破侯景。時值大寒雪,侯景棄辎重而逃,陳慶之則收其辎重而還,進号仁威将軍。同年,豫州鬧饑荒,陳慶之開倉放糧濟災民,使大部分災民得以度過饑荒。以李升為首的800多名豫州百姓請求為陳慶之樹碑頌德,梁武帝下诏批準。

大同五年(539年)十月,陳慶之去世,時年五十六歲。梁武帝以其忠于職守,戰功卓著,政績斐然,追贈他為散騎常侍、左衛将軍,賜鼓吹一部,谥号“武”,還诏令義興郡發500人為其會喪。長子陳昭繼承他的職位。

主要影響

政治成就

在陳慶之坐鎮江淮期間,采取休養生息的政策,發展邊境城市的生産,兩年的時間,邊境一帶府庫充足。陳慶之又表請精簡南司州為安陸郡,置上明郡。豫州鬧饑荒,陳慶之開倉放糧濟災民,使大部分災民得以度過饑荒。以李升為首的八百多名豫州百姓請求為陳慶之樹碑頌德。

軍事成就

陳慶之北伐之所以獲得奇迹般的成功,與他帶兵、用兵的傑出才能有直接關系:

一是富有謀略膽略,擅于把握戰機。陳慶之對北魏軍作戰中,屢次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特别是北伐中大破元天穆大軍三十萬。陳慶之屢屢創造以少勝多的奇迹,在渦陽之戰中率領精銳連克魏軍十三城、荥陽之戰中出奇招率騎三千背城逆戰一舉扭轉敗局、随後又大破魏将元天穆等魏軍,同樣與他過人的膽魄、謀略以及把握戰機的能力直接相關。

二是善待部屬,将士願為之效死。陳慶之的騎術箭術不是很好,但他愛惜将士,常将梁帝的賞賜及錢财分給部下,而自己卻素衣穿着,與部下共甘苦,因而能得到部下擁戴,願為之效死力。

戰績

大通二年(528年)十月至中大通元年(529年)六月,梁武帝趁北魏大亂,派陳慶之率軍七千,奉南降的北魏宗王元颢為魏王,北伐中原。數月間北伐軍以少勝多,大小47戰,屢敗魏軍,取32城,一度攻占北魏都城洛陽,黃河兩岸為之震動。此次北伐雖最終在十餘倍的北魏軍隊圍攻下全軍覆沒,但卻是繼東晉永和十二年(356年)桓溫北伐占領洛陽後,南朝北伐攻入北方最遠、影響最大的一次。

曆史評價

南朝梁開國皇帝蕭衍:本非将種,又非豪家,觖望風雲,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終。開朱門而待賓,揚聲名于竹帛,豈非大丈夫哉!

唐朝史學家李延壽《南史》:①陳慶之初同燕雀之遊,終懷鴻鹄之志,及乎一見任委,長驅伊洛。前無強陣,攻靡堅城,雖南風不競,晚緻傾覆,其所克捷,亦足稱之。

②慶之性祗慎,每奉诏敕,必洗沐拜受。儉素不衣纨绮,不好絲竹。射不穿劄,馬非所便,而善撫軍士,能得其死力。

唐朝史學家姚思廉《梁書》:①慶之性祗慎,衣不纨绮,不好絲竹,射不穿劄,馬非所便,而善撫軍士,能得其死力。

②陳慶之、蘭欽俱有将略,戰勝攻取,蓋頗、牧、衛、霍之亞欤。慶之警悟,早侍高祖,既預舊恩,加之謹肅,蟬冕組珮,亦一世之榮矣。

南宋理學家呂祖謙《梁論》:陳慶之以東南之兵數千入中原,士馬強盛之地,大小數十戰,未嘗少挫,遂入洛陽。六朝征伐之功,未有若是之快者也。然卒以敗歸,理亦宜然。何以言之?夫孤軍獨進,不能成功,自古皆然。

轶事典故

不善弓馬

陳慶之身體文弱,難開普通弓弩,不善于騎馬和射箭,但是卻富有膽略,善籌謀,帶兵有方,深得衆心。陳慶之性格祗慎,每次奉诏,都要洗沐拜受;生活儉樸,隻穿素衣,而且不好絲竹;雖身為武将,但善撫士卒,能使部下為其效死力。

重視北人

陳慶之攻入洛陽之時,蕭贊向梁武帝上書,請求允許回到梁朝。當時吳淑媛還在世,梁武帝讓吳淑媛将蕭贊幼時穿的衣服給蕭贊送去,書信等還未傳到,陳慶之便失敗了。陳慶之從北魏回到梁朝後,特别看重北方人,朱異對此感到很奇怪,便問陳慶之為什麼這樣,陳慶之說道:“我當初認為長江以北地區都是戎狄之鄉,等到了洛陽之後,才知道禮儀人物都在中原地區,不是江東所能企及的,我們有什麼理由輕視北方人呢?”

人際關系

長子:陳昭。

五子:陳昕,字君章。

史料索引

《南史·卷六十一·列傳第五十一》

《梁書·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六》

文學形象

在民國作家蔡東藩的小說《南北史演義》中,陳慶之事迹與正史差别不大,但被作者形容為骁将,與史實上陳慶之儒将的形象有所出入。

在日本作家田中芳樹的小說《奔流》中,陳慶之為小說主角,為用兵天才和不敗名将,三百白騎取得了鐘離之戰勝利。

上一篇:盧冬生

下一篇:秦舞陽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