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奇涵

陳奇涵

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将領
陳奇涵(1897年—1981年),号聖涯,江西興國縣壩南村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将領。贛州府中學堂畢業後,投筆從戎,入護國第二軍講武堂學習。曆任贛軍排長、連長、代營長。其間,他追随孫中山,先後參加了反對北洋軍閥和鎮壓商團叛亂的戰鬥。1925年初進入黃埔軍校任教,2月加入中國共産黨。
    别名:聖涯 出生地:江西興國壩南區竹壩村 中文名:陳奇涵 籍貫:中國江西省興國縣 性别:男 出生年月:1897年9月23日 去世年月:1981年6月19日 政黨:中國共産黨

人物生平

1897年9月23日生于江西興國壩南區竹壩村。1909年就讀于興國北彙小學,1912年入贛州中學。1916年在家鄉創辦“憂道小學”,免費招收工農子弟。1919年考入雲南講武堂韶關分校,次年轉入廣州護國第2軍講武堂。畢業後加入贛軍,任排長、連長、代營長。1924年因不滿軍閥混戰而脫離贛軍,投奔廣東革命政府,被任命為廣州警衛軍講武堂區隊長,參加過孫中山領導的北伐和鎮壓廣州商團叛亂。1925年入黃埔軍校并加入中國共産黨,在軍校任學員隊隊長、連長、政治大隊長等職,參加過沙基口反擊英軍和平定軍閥劉震寰、楊希闵叛亂的戰鬥。

1926年6月率一批中共黨員到贛南等地發動群衆,建立中共組織,開辦工農運動訓練班,并創辦曙光印刷公司和《貫徹日報》,宣傳革命思想。1927年春到南昌,入朱德創辦的第3軍軍官教導團,任參謀長、中共支部書記。6月到臨川等地開展革命活動。同年冬返回興國,先後任中共贛南特委軍事部長、興國縣委常委、興國革命委員會黨團書記、中共江西省軍委駐贛南辦事處主任、江西紅軍獨立第3團參謀長、贛西南紅軍學校教育長等職。參與領導贛南起義和興國暴動,創建贛南蘇區;組織指揮地方武裝開展遊擊戰争,配合主力紅軍作戰。在紅4軍出擊贛南時,曾承擔接應任務,并接受毛澤東關于建立蘇維埃政府及開展土地革命的指示。

1930年秋調任紅4軍參謀長,1931年夏改任紅3軍參謀長,參加中央蘇區第一至第三次反“圍剿”。1932年3月任紅1軍團參謀長,協助林彪等率部參加漳州、水口和樂安宜黃戰役。1933年春調任江西軍區兼東北戰區指揮部參謀長,協助陳毅等指揮部隊參加中央蘇區第四、第五次反“圍剿”。後因所謂“貪污”問題被撤職,在軍委武裝動員部在科員。長征途中曾任紅1軍團司令部教育科科長、陝甘支隊第1縱隊教導隊隊長等職。到陝北後,先後任紅一方面軍司令部作戰科副科長,紅15軍團副參謀長、參謀長等職,協助徐海東等率部參加東征戰役和西征戰役。

抗日戰争爆發後,1937年8月任中央軍委總參謀部教育局局長。同年冬調任綏德警備區司令員,執行保衛陝甘甯邊區、鞏固黃河防務、清剿土匪、穩定社會秩序等任務。積極貫徹執行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同綏德地區以何紹南為首的國民黨頑固派進行堅決鬥争;同時堅持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以“半渡而擊”的戰術,多次配合主力部隊粉碎日軍對黃河防線的進攻。1939年冬起任中央軍委參謀部部長兼延安衛戍司令、抗日軍政大學第3分校校長,重視對特種兵、參謀人員和俄文人才的培養。1942年春調任中央軍委情報部第三室副主任。

在延安整風期間,中央軍委對其1933年所受處分予以正式撤銷。1943年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抗日戰争勝利後,調任冀熱遼軍區副司令員,參與指揮古北口保衛戰。1947年冬起任東滿(吉林)軍區副司令員、遼甯軍區司令員、東北軍區參謀長,曾參加東北1947年冬季攻勢、1948年攻占吉林、圍困長春和遼沈戰役。1949年3月随軍南下,6月任江西軍區司令員,組織指揮剿匪作戰,殲匪特4萬餘人。

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被選為中共中南局委員;1952年當選為江西省政協主席。1953年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審判庭庭長、軍事法院院長。1958年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1981年6月19日病逝于北京。

陳奇涵是第一至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三、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第九至十一屆中央委員。

大事年表

号聖涯。1897年9月23日生于江西興國壩南區竹壩村。1909年就讀于興國北彙小學,1912年入贛州中學。1916年在家鄉創辦“憂道小學”,免費招收工農子弟。1919年考入雲南講武堂韶關分校,次年轉入廣州護國第2軍講武堂。畢業後加入贛軍,任排長、連長、代營長。1924年因不滿軍閥混戰而脫離贛軍,投奔廣東革命政府,被任命為廣州警衛軍講武堂區隊長,參加過孫中山領導的北伐和鎮壓廣州商團叛亂。

1925年入黃埔軍校并加入中國共産黨,在軍校任學員隊隊長、連長、政治大隊長等職,參加過沙基口反擊英軍和平定軍閥劉震寰、楊希闵叛亂的戰鬥。1926年6月率一批中共黨員到贛南等地發動群衆,建立中共組織,開辦工農運動訓練班,并創辦曙光印刷公司和《貫徹日報》,宣傳革命思想。1927年春到南昌,入朱德創辦的第3軍軍官教導團,任參謀長、中共支部書記。

6月到臨川等地開展革命活動。同年冬返回興國,先後任中共贛南特委軍事部長、興國縣委常委、興國革命委員會黨團書記、中共江西省軍委駐贛南辦事處主任、江西紅軍獨立第3團參謀長、贛西南紅軍學校教育長等職。參與領導贛南起義和興國暴動,創建贛南蘇區;組織指揮地方武裝開展遊擊戰争,配合主力紅軍作戰。在紅4軍出擊贛南時,曾承擔接應任務,并接受毛澤東關于建立蘇維埃政府及開展土地革命的指示。

1930年秋調任紅4軍參謀長,1931年夏改任紅3軍參謀長,參加中央蘇區第一至第三次反“圍剿”。1932年3月任紅1軍團參謀長,協助林彪等率部參加漳州、水口和樂安宜黃戰役。1933年春調任江西軍區兼東北戰區指揮部參謀長,協助陳毅等指揮部隊參加中央蘇區第四、第五次反“圍剿”。後因所謂“貪污”問題被撤職,在軍委武裝動員部在科員。

長征途中曾任紅1軍團司令部教育科科長、陝甘支隊第1縱隊教導隊隊長等職。到陝北後,先後任紅一方面軍司令部作戰科副科長,紅15軍團副參謀長、參謀長等職,協助徐海東等率部參加東征戰役和西征戰役。

抗日戰争爆發後,1937年8月任中央軍委總參謀部教育局局長。同年冬調任綏德警備區司令員,執行保衛陝甘甯邊區、鞏固黃河防務、清剿土匪、穩定社會秩序等任務。積極貫徹執行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同綏德地區以何紹南為首的國民黨頑固派進行堅決鬥争;同時堅持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以“半渡而擊”的戰術,多次配合主力部隊粉碎日軍對黃河防線的進攻。1939年冬起任中央軍委參謀部部長兼延安衛戍司令、抗日軍政大學第3分校校長,重視對特種兵、參謀人員和俄文人才的培養。

1942年春調任中央軍委情報部第三室副主任。在延安整風期間,中央軍委對其1933年所受處分予以正式撤銷。1943年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抗日戰争勝利後,調任冀熱遼軍區副司令員,參與指揮古北口保衛戰。1947年冬起任東滿(吉林)軍區副司令員、遼甯軍區司令員、東北軍區參謀長,曾參加東北1947年冬季攻勢、1948年攻占吉林、圍困長春和遼沈戰役。1949年3月随軍南下,6月任江西軍區司令員,組織指揮剿匪作戰,殲匪特4萬餘人。

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被選為中共中南局委員;1952年當選為江西省政協主席。1953年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審判庭庭長、軍事法院院長。1958年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是第一至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三、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第九至十一屆中央委員。

1955年被授予上将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1981年6月19日病逝于北京。

主要影響n

1955年被授予上将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曆史評價

陳奇涵的一生,是革命一生,戰鬥一生,無私奉獻的一生。他把畢生精力貢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人民軍隊的建設事業。但他卻謙虛地說:“我對自己幾十年來總的評價是,無能事,而能無事。”按筆者的理解,“無能事”,是他的自謙,“而能無事”,則是他的巨大貢獻。他為追求真理,救國救民,立定“解黎民于倒懸,救民族于水火”的志向,投筆從戎,随部參加孫中山反對北洋軍閥的鬥争。加入共産黨以後,共産主義理想信念更加堅定。為了革命,他家房子被反動派燒了,犧牲了幾位親人。在複雜的黨内鬥争中,他自己也受到打擊和誣陷,但革命意志從未動搖。革命成功以後,他淡泊名利,不貪圖享受。他曾以詩言志:“富貴非吾願,功名我不希,人類齊解放,攘攘與熙熙。”申報軍銜時,他自報“中将”。他在軍銜表上寫道:“中國革命在黨和毛主席的正确領導下,奮鬥二十餘年,今天已經勝利成功了。對我來說,個人的地位高低和得失是一個非常渺小的問題。”不久,他又準備功成身退。1957年,他60歲的時候,就主動向中央要求退下來,并推薦鐘漢華中将接班。(新華網)

上一篇:劉成軍

下一篇:譚甫仁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