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薩姆邦

阿薩姆邦

印度邦國
阿薩姆邦是印度最東北的邦,同中國、不丹、孟加拉國、緬甸等國相鄰,面積7.8萬平方公裡,人口約2000萬。[1]人口2229.5萬(1991年)。主要人口為阿薩姆人和孟加拉人。首府迪斯布爾。2012年7月23日穆斯林移民與當地土著居民發生沖突,截止2012年8月15日沖突造成的死亡人數已近80人、40多萬人流離失所,在不到兩周的時間裡,400多個村莊化為灰燼。
    中文名:阿薩姆邦 外文名:Assam 行政區類别:邦 所屬地區:印度,東北部 地理位置:東部同錫金、孟加拉相連,南部與梅加拉亞邦、特裡普拉邦為界,北部接壤阿魯納恰爾邦、不丹,西部毗連那加蘭 面積:7.8萬平方公裡 下轄地區:27個縣 政府駐地:第斯布爾 氣候條件: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丘陵茶園,寺廟,雅魯藏布江 人口:2,229.5萬(1991年) 方言:博多語

概述

阿薩姆邦(阿薩姆語:【讀:Ôxôm】,拉丁字母轉寫:Assam)位于印度東北部,是印度境内衆邦之一。阿薩姆邦東部同錫金、孟加拉相連,南部與梅加拉亞邦、特裡普拉邦為界,北部接壤中國藏南地區(印度非法占領的所謂“阿魯納恰爾邦”)、不丹,西部毗連那加蘭邦、曼尼普爾邦與米佐拉姆邦。最大城市是古瓦哈提(Guwahati),首府第斯普爾城位于古瓦哈提的郊區。

阿薩姆在當地語言中,讀為Asom,是“撣族”的異寫,古漢語讀作seóm,實際是傣族的一個别稱。

有關阿薩姆邦最早的曆史記載出現在玄奘《大唐西域記》中,玄奘稱之為“迦摩縷波”。這個名字是梵文kāmarūpa的音譯(原意為“色欲之都”),相當于現今阿薩姆邦西南部坎如普縣(Kamrup)。玄奘接受了當地國王拘摩羅(kumāra)的邀請到迦摩縷波國講法。

阿薩姆邦以農業和種植為主,72%以上的人口從事農業,主要種植水稻和玉米等;經濟作物有茶葉、棉花、黃麻、甘蔗和煙草等。

地理

在地理上介于東經89.5°至96.1°,北緯24.3°至28.0°之間,與周圍印度七個邦以及不丹和孟加拉國兩個國家接壤,總面積達78438平方公裡。

東部同錫金、孟加拉相連,南部與梅加拉亞邦、特裡普拉邦為界,北部接壤阿魯納恰爾邦、不丹,西部毗連那加蘭邦、曼尼普爾邦與米佐拉姆邦。

曆史

在13世紀,來自中國雲南的傣族人在阿薩姆邦建立了阿含王朝(Ahom),他們的曆史紀念(Puranji)是記載阿薩姆曆史的最早的書記。如今,他們的語言已經消失了,隻少數專家能夠破讀這些古老文獻。

阿薩姆最早居住着原始澳大利亞人、達羅毗荼人。公元前10世紀,蒙古人(印度宗教經典《吠陀經》稱蒙古人為基拉塔人)穿越過東部的山口來到這片土地,逐漸在當地定居繁衍。4世紀左右,蒙古人建立東輝國(東方光芒之地),在中世紀時期名為迦摩縷波王國,公元7世紀左右迦摩縷波王國達到最鼎盛的時期,統治着喜馬拉雅山脈南鹿至孟加拉灣的廣大土地。之後,王國便進入混亂不堪的歲月。

公元1228年,緬甸東北部、中國雲南一帶的傣族越過阿薩姆東部山脈,征服迦摩縷波國各部族,結束了長期的戰亂,建立了阿洪王朝(Ahom),史稱阿霍姆王國或阿薩姆王國。

此後,傣族在當地建立了強大的王朝統治,設都于上阿薩姆地區的賽比薩加。阿洪王朝權力空前高漲,被統治德裡的莫卧兒王朝的君主們視為對他們的挑戰。先後17次派兵征讨阿洪王朝,均無功而返。

公元1671年,莫卧兒大軍在最後一次出征中和傣族軍隊在薩萊伽特陷入了長期的拉鋸戰。傣族軍隊在拉其特·巴爾普坎将軍的率領下取得了戰鬥的最終勝利。拉其特·巴爾普坎因此成就了其不朽的盛名,他在戰鬥中表現出來的英勇精神和很多轶事至今仍在當地民間傳頌,其中一則表現拉其特将軍獻身精神的曆史故事講述他的親叔父因玩忽職守而被他斬首示衆。這些傳說故事如今已經成為阿薩姆曆史和民間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18世紀八十年代,毗濕奴派信徒毛摩利亞·摩漢塔人舉行起義,以抗議在信奉性力派的王後普勒斯瓦麗教唆下出現的宗教紛争,導緻一系列宮廷政變和糾紛,進一步削弱了阿洪王朝統治者的權力,阿洪王朝從此由鼎盛走向衰落。緬甸人趁機從東部邊境侵入阿薩姆,屠殺了大量的傣族。

1826年,英國人進入阿薩姆地區,迫使緬甸簽訂《楊達波條約》,将阿薩姆割讓給英國,英國派總督進行管理。從此,結束了傣族對阿薩姆地區長達600年的統治。之後,阿薩姆成為英屬印度的一個行省。為了反抗殖民統治者,阿薩姆人不斷反抗,但屢屢以失敗告終。

1947年印度宣告獨立,阿薩姆成了印度一個邦,當局不斷壓制當地傣族的發展,不承認傣族對阿薩姆的曆史功績,并不斷将傣族邊緣化。

由于各部族之間的通婚、傣族在當地社會地位的下降等多種原因,大多數傣族已融合進其它民族中,隻剩下不到60萬的傣族,接受了印度教,主要以從事農業生産為主。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豐富的水資源使當地在農業灌溉和水利發電方面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當地的森林是優質木材的寶庫。

氣候

阿薩姆邦處于雅魯藏布江的中部流域(上遊在西藏,下遊在孟加拉)。在冬天旱季,河水下降,無數沙洲島嶼展現出來,每年新的出現,舊的消失。在雨季(6月至9月)大部分都會被淹沒在水裡。

阿薩姆邦地理上呈T字形,由北部的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中部的卡比和卡查爾山區以及南部的巴拉克河流域組成。每年的三月到九月是當地降雨量最多的月份,當地的夏季十分潮濕。氣溫通常比較舒适,四季中很少出現氣溫極高或極低的情況。

動物

阿薩姆邦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獨角犀栖息地,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亞洲象群,當地還分布着大量的本土植物和動物群落。阿薩姆邦擁有很多森林保護區,其中加濟蘭加被稱作珍稀動物印度犀牛的家園。

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豐富,森林面積占該邦總面積的21%,為印度木材主要供應地之一。

礦産資源

還有豐富的礦産資源,盛産大理石、金剛石和原油、天然氣等。

經濟

農業

根據2001年的人口普查報告,當地53%的勞動人口從事農業生産。水稻是當地最主要的糧食作物。阿薩姆邦的土壤條件、地形狀況、降雨及氣候條件十分适合種植稻谷。水稻種植面積占全邦耕地總面積的70%,同時占糧食作物種植總面積的90%。種植的經濟作物包括黃麻、茶葉、棉花、甘蔗、土豆、油料作物等。水果包括甜橙、香蕉、菠蘿、槟榔、椰子、番石榴、芒果、木菠蘿以及柑橘等。

工業

阿薩姆邦擁有六大工業中心,其中兩處以上位于巴裡普拉和馬迪亞。在古瓦哈蒂附近建立了一個出口工業園和一個軟件技術園。另外,古瓦哈蒂附近的阿明岡建有一所塑料工程技術中央研究院。阿薩姆邦還以當地家庭手工制作的工藝美術品而享有盛名,例如手搖紡織機、養蠶、藤竹制品、木工制品、黃銅制品以及青銅工藝品等。

茶葉種植園

在阿薩姆邦以農業為基礎的工業行業中,茶葉種植占據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阿薩姆邦全境擁有800多個中型和大型茶葉種植園,另外還有20多萬個小型茶園。該邦平均每年出産茶葉超過48萬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茶葉産區。大部分茶葉種植園分布在稱為“上阿薩姆邦”的東部地區,該地區茶葉産量占世界總産量的近20%。

茶葉種植為阿薩姆邦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全邦約17%的勞動人口從事茶葉生産。阿薩姆邦出産的優質茶葉因其獨有的特性、芳香和味道,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受追捧的特種茶葉。

煤炭

阿薩姆邦擁有巨大的煤炭儲藏量,據估計煤炭總儲藏量約為12億噸。煤炭開采的曆史始于1865年在馬庫姆煤田開采煤炭。地下煤層從西部的迪利-焦普爾一直向東延伸至提普克。出産的煤炭質地獨特,具有高燃燒指數(約為36%至42%),低含灰量(約為3%至15%)以及高裂化指數(約為10%至19%)等特點。位于阿薩姆邦山區的高伊拉伽、烏姆朗蘇、科塔·阿爾達等地區均蘊藏着大量煤炭。

花崗岩

阿薩姆邦還盛産花崗岩,有灰白色、灰色、粉紅色等各種色澤。花崗岩多發現于阿薩姆邦中部和低部地帶。當地人大量使用灰色花崗岩鋪設公路和鐵路路基。

種族仇殺

1983年阿薩姆邦種族大屠殺

1983年2月14日,阿薩姆邦的議會正在進行選舉,如火如荼。恰在此時,本土居民與孟加拉難民發生了社區間的暴力活動,并很快蔓延到全省。暴力事件發生4天後的1983年2月18日,幾百名村民遭到屠殺,政府不得不派軍隊到沖突最嚴重内利地區。事情結束後,阿薩姆邦奧皮達亞島上有500多名孟加拉人被殺死,在曼加爾多伊遇害的孟加拉人多達1000人。這是保守數字,據某些觀察家估計,至1983年3月末,死亡人數總共可達3000人。

2012年7月阿薩姆邦種族屠殺

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科克拉賈地區持續數日的穆斯林移民與當地土著居民的沖突還在上演,2012年8月15日報道,印度阿薩姆邦土著與穆斯林移民7月下旬爆發種族沖突并釀成大規模流血事件,目前已造成将近80人死亡、40多萬人流離失所。在不到兩周的時間裡,400多個村莊化為灰燼。

原因分析

曆史遺留的移民問題及其造成的複雜種族和宗教問題被視為沖突頻發的主要禍根。過去10年間,至少有140萬非法移民從孟加拉國進入印度。以波洛土著居民為主的當地民衆始終對穆斯林移民不滿,認為他們侵占了自己的土地。一些激進的土著族群還成立了分離組織“阿薩姆聯合解放陣線”,要求中央政府剝奪穆斯林移民的諸多權利。為了保護自己的權益,穆斯林移民随後也成立了“阿薩姆聯合民主陣線”,雙方矛盾由此愈演愈烈。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貧困是導緻東北部地區種族矛盾加深的原因。作為印度最貧困的地區之一,阿薩姆邦的經濟發展困難重重。茶葉種植是該邦經濟重要支柱,但暴力沖突常常切斷交通,茶葉運輸成為一大難題。

上一篇:西北工業大學啟迪中學

下一篇:鄭州鐵路警察學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