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瓦拉慈龍

阿瓦拉慈龍

小型食肉恐龍
阿瓦拉慈龍是根據1991年在阿根廷發現的一具恐龍化石命名的。阿瓦拉慈龍(學名Alvarezsaurus)意為“阿瓦拉慈的蜥蜴”,是阿瓦拉慈龍科下的一屬小型恐龍,生活于上白垩紀的阿根廷,距今約89-85百萬年前。據估計,它長達2米及體重約20公斤。
    中文名: 拉丁學名:Alvarezsaurus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 綱:蜥形綱 亞綱: 目:蜥臀目 亞目:獸腳亞目 科: 亞科: 族: 屬: 亞屬: 種: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阿瓦拉慈龍 中文别名:亞佛瑞茲龍 分布:生存于上白垩紀的阿根廷,距今約8900萬-8300萬年前

基本内容

阿瓦拉慈龍意為“阿瓦拉慈的蜥蜴”,是一種南美洲的小型食肉恐龍,它體長2米,重約20公斤,長的跟現代鳥很相似。就體型而言,阿瓦拉慈龍跟喇嘛角龍、棒爪龍差不多大,在已知774種恐龍中排第527位,生活在距今8900萬-8500萬年前的晚白垩世。

阿瓦拉慈龍是根據1991年在阿根廷發現的一具化石命名的,這種一種敏捷的小型獸腳類,在骨骼結構上與鳥類現有非常多的相似之處,幾乎就是一隻不會飛的大鳥,而且其奔跑速度快。阿瓦拉慈龍擁有大而呈鈎狀的前肢與一口較小的牙齒,與其他肉食恐龍不同,它的牙齒并沒有鋸齒狀的結構。

體型特征

阿瓦拉慈龍是兩足行走的,有着長的尾巴;根據腳部結構,它被認為是快速奔馳的恐龍。它可能是食蟲動物,且是阿瓦拉慈龍科其他較著名屬的基礎恐龍,如單爪龍及鳥面龍。在不同的分類之中,阿瓦拉慈龍被分類在非鳥類的獸腳亞目下或是早期的鳥類。

這種生活在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恐龍隻有小雞大小。亞伯達爪龍外形與鳥相似,有細細的腿、鉗形的颌、粗短的臂和巨大的爪子。

發現化石

中美科學家發現了距今年代更久遠的阿瓦拉慈龍化石,把鳥類的祖先出現在地球上的時間大大提前。阿瓦拉慈龍是一類體型相對較小的雙足行走的恐龍。在新發現的化石之前,所有已知的該類恐龍都生活在白垩紀晚期。

“靈巧之手”有很多與現代鳥類相似的特征,例如兩條腿上各有4個腳趾,但與

鳥類不同之處在于,“靈巧之手”第一個腳趾朝向側面,另外3個朝前,而現代鳥類第一個腳趾朝後,其他朝前。

“靈巧之手”的上肢向身體兩側擺動,這一點與鳥類伸展翅膀類似。“靈巧之手”的“手”很特别,每隻“手”上都有3根“手指”,中間的那根比另外兩根長得多。

科學家認為,盡管有很多與鳥類相似的特征,“靈巧之手”仍屬于典型的肉食恐龍,“可以稱之為鳥類的早期祖先,但不屬于鳥類”。

科學家認為,由于“靈巧之手”是已知最大的阿瓦拉慈龍,這可能意味着随着時間的推移,該類恐龍出現了小型化趨勢,其“手指”也逐漸融合成巨大的爪子,而這種爪子是白垩紀阿瓦拉慈龍的重要标志。

2004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及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科學家在中國新疆準噶爾盆地發現了一具古老恐龍化石。科學家對其分析後認為,化石中的恐龍生活在約1.6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這一發現将阿瓦拉慈龍的生活年代向前推進了大約6300萬年。新發現的恐龍化石被命名為Haplocheirussollers(意為“靈巧之手”),其體長在1.9米至2.3米之間,頭骨和頸部狹長,牙齒較小,但前肢粗壯,蜥蜴、小型哺乳動物和爬蟲可能是它們的食物來源。

上一篇:拿得起放不下的春秋史

下一篇:哈吉斯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