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修羅界

阿修羅界

神話中的世界
所謂"修羅,不忘嗜恨"其境界即是天魔阿修羅境界,乃是一個奇妙的精靈世界,此世界就如同三十三天界一樣,在非想非非想處天有,他化自在天有,化樂天亦有,其境界到無色界、地獄界、娑婆世界更多,阿修羅界自成一個大單元,分成若幹小單元。能到此境界,便可見到若幹不可思議的事。阿修羅,略稱“修羅”,是梵文Asura音譯,漢譯佛經中還譯為阿須羅、阿索羅、阿蘇羅、阿素落、阿須倫、阿須輪等。意譯為非天、非同類、不端正、不酒神。修羅中極弱者在人間山地中住,即今西方山中有大深窟,多是非天(阿修羅)宮。[1]
    中文名:阿修羅界 外文名: 别名:阿須羅、阿索羅、阿蘇羅、阿素落、阿須倫、阿須輪等 英文名:Asura 略稱:修羅 須彌山:三界義曰:‘若依十地經妙高山 意 譯:非天、非同類、不端正、不酒神 傳 說:印度遠古諸神之一

阿修羅界

三界 義曰:若依十地經妙高山(須彌山)北,大海下,過二萬一千由旬有羅睺阿修羅王宮,次下二萬一千由旬有勇健宮,次下二萬一千由旬有華鬘王宮,次下二萬一千由旬有毗摩質多羅王宮。若依起世經,須彌東西面,去此一千由旬外有毗摩質多羅宮,縱橫八萬由旬。又雲修羅中極弱者在人間山地中住,即今西方山中有大深窟,多是非天(阿修羅)宮也。

複次阿難。是三界中,複有四種阿修羅類。若于鬼道以護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羅從卵而生,鬼趣所攝。若于天中降德貶墜,其所蔔居鄰于日月。此阿修羅從胎而出,人趣所攝。有修羅王執持世界,力洞無畏,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争權。此阿修羅因變化有,天趣所攝。阿難。别有一分下劣修羅。生大海心,沉水穴口,旦遊虛空,暮歸水宿,此阿修羅因濕氣有,畜生趣攝。

所謂"修羅,不忘嗜恨"其境界即是天魔阿修羅境界,乃是一個奇妙的精靈世界,此世界就如同三十三天界一樣,在非想非非想處天有,他化自在天有,化樂天亦有,其境界到無色界、地獄界、娑婆世界更多,阿修羅界自成一個大單元,分成若幹小單元。能到此境界,便可見到若幹不可思議的事。

阿修羅

阿修羅,略稱“修羅”,是梵文Asura音譯,漢譯佛經中還譯為阿須羅、阿索羅、阿蘇羅、阿素落、阿須倫、阿須輪等。意譯為非天、非同類、不端正、不酒神。

它們是佛國六道衆之一,天龍八部衆神之一。說它是天神,卻沒有天神的善行,和鬼蜮有相似之處。說它是鬼蜮,可它具有神的威力神通。說它是人,雖有人的七情六欲,但又具有天神、鬼蜮的威力惡性,是魔界的王。因此,它是一種非神、非鬼、非人,介于神、鬼、人之間的怪物。

他們的福報很大,與天界衆生相去不遠。

淵源

盤古開天辟地,濁氣下降為地。天道古神黃帝取代古神炎帝執掌六道,不服黃帝的古神蚩尤将元氣與濁氣結合,創造了阿修羅道。古神蚩尤、刑天在與黃帝的作戰中先後身死,神力被阿修羅王繼承。

阿修羅王趁天帝颛顼進攻魔天,率修羅族人進攻天庭。九天玄女以不死藥為餌陷死阿修羅王。飲下不死藥成為新神的羅刹夫人,不容于修羅,遂率信衆分裂為羅刹,與修羅為敵。阿修羅道元氣大傷,再無力進逼天庭。

特征

阿修羅道為代表力量的濁氣所生,因此兇悍好鬥,巨力無窮,擁有強大的物理攻擊力。他們崇尚勇力,不屑于智慧,更願意保持原始的傳統。

魔神

冥河教祖:相傳阿修羅道的鼻祖是冥河教祖,他自盤古開天辟地之後,在盤古一部分至陰血脈所化的幽冥血池中誕生,生來具有非凡的神力,且出生時就有元屠、阿鼻二劍随身,與12祖巫力量不相上下,曾率阿修羅衆魔王進攻天庭,與巫族有較親密的交往。神話中一直同地藏王率領的陰軍對抗,争奪地獄的控制權。

魔王波旬

冥河教祖手下第一戰将,也是四魔神之首,他有72個女兒(稱作阿修羅72公主),波旬有阿修羅先天至寶的其中3件——幽冥鐮刀,修羅旗,奈何圭。波旬實力強橫,足以同齊天大聖抗衡。不過曾和妻子天妃烏摩一同被釋迦牟尼五大化身之一的軍荼利明王以足踏首,假裝降服。

大焚天

三首五面,頭為方形,人身蛇尾,騎一條巨大蟒蛇威懾世人。擁有修羅傘,和血目劍兩大修羅傳說至寶。實力僅次于波旬。著名手下有因陀羅,魯陀羅等。

欲色天

四大魔神之一,該魔神以淫為力量,其道就是從淫欲之中體會大道,從而達到阿修羅道至高境界——天魔無相境。

濕婆

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毀滅之神,前身是印度河文明時代的生殖之神“獸主”和吠陀風暴之神魯陀羅,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雙重性格,呈現各種奇谲怪誕的不同相貌,主要有林伽相、恐怖相、溫柔相、超人相、三面相、舞王相、璃伽之主相、半女之主相等變相,林伽(男根)是濕婆的最基本象征。

六道輪回

一、天道

二、修羅道

三、人間道

四、畜生道

五、餓鬼道

六、地獄道

此中上三道,為三善道,因其作業(善惡二業,即因果)較優良故;下三道為三惡道,因其作業較慘重故一切沉淪于分段生死的衆生,其輪回的途徑,不出六道。

所謂輪回者:是描述其情狀,去來往複,有如車輪的回旋,在這六道中周而複始,無有不遍,故名六道輪回。

六道的主要内容:

六道輪回都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别因果報應之二

離苦,所求不得苦,五陰盛苦。如此,六道輪回可以說苦多于樂,所以人生是苦海也。依解脫道論來說:「戒定慧,是解脫之道,守戒的人,是威儀的意義,也是行善之本。修定的人,他的心不散亂。而有智慧的人,他可以先知先覺。所謂解脫,就是離開束縛的意思,用戒為初善,定是中善,慧為後善,如此産生禅定力求滅苦,最後才得解脫六道輪回。

六道輪回有二項是有形的,即是「人道」和「畜生道」。六道輪回有四項是無形的,即是「天道」、「阿修羅道」、「惡鬼道」、「地獄道」。有形的稱為「有器」,無形的稱為「無器」。

教中雖然有“因果報應”的理論,但更正規的提法是“因緣果報”,那麼“緣”是什麼意思呢?佛教中“緣”的内容及其簡單,簡單地說就是“條件”。比方說:蛋可以孵成雞,但是孵成雞需要一定的溫度,這個一定的溫度就是“緣”。雖然蛋可以孵雞(因果條件具備),但是,不具備一定的溫度(緣),蛋是不會成雞的。

因此,佛教中叫人“修行”,脫離六道輪回,就是從“緣”字上下手,不令多生累劫造得惡因變成惡果;而讓多生累劫造得善因,盡快成熟,變成善果。從而離苦得樂,脫離六道輪回。緣,不過是講事與事之間的聯系分别化,很容易造成事物發展的不良性,因為,同樣的一件事,有不同的結果,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遭遇,這不僅僅是事物條件造成的,還有社會環境影響,畢竟,在宏觀上來講,好與壞的定義都是人定的,而不是自然規律。

六道輪回圖

六道輪回圖又名“六趣唯心圖”、“六趣生死輪”。

造像來自《六趣輪回經》。刻于寶頂大佛灣南岩、龛高7.8米、寬4.8米。龛中刻有一個直徑為2.7米的原形巨輪,名“六趣輪”。

按照佛教的說法,此輪是載人于三界六道中生死運轉的車輪。輪外刻“轉輪聖王”,頭頂“三世佛”,面目醜怪,蓬頭獠牙,腳踏鳌頭,口銜輪彥,雙臂環抱巨輪,以此表示人生之“業力”不可逆轉。

六道的顔色

天道微白,阿修羅暗綠,人道淡黃,畜生道淡藍,餓鬼道亞紅,地獄道煙霧。

人死後三日半至四日後中陰身蘇醒,此時為中陰身第一日。以下為每一日所見到的六道輪回之光以及佛光,若投入六道之光,便進入輪回,若投入佛光,便脫離生死之苦。

上一篇:果昔

下一篇:名古屋空難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