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麟征

關麟征

國民黨陸軍總司令
關麟征(1905-1980)原名志道,字雨東,漢族,國民政府陸軍總司令,千裡駒師的首任師長,用兵以穩、準、狠著稱,生性傲岸,有陝西冷娃之稱。1905年4月7日出生于陝西鄠縣。1924年到廣東投考黃埔軍官學校,成為第一期學員,并于同年12月畢業。1928年7月,任11師31旅61團團長,後與師長陳誠鬧翻離職。1933年1月1日,升任25師師長。1936年10月5日,晉升陸軍中将。1939年任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1945年,升任東北保安司令長官。1947年10月,任黃埔軍校校長,成為繼蔣介石之後第二任校長,是黃埔軍校在大陸期間三任校長之一。1949年8月25日,任陸軍總司令,同年離開大陸去香港,并未前往台灣。[1]1980年8月1日病死于香港伊利莎白醫院,享年75歲。
    本名:關麟征 别名:志道 字:雨東 号: 所處時代: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陝西省鄠縣(今西安市鄠邑區) 主要作品:《關麟征回憶錄》 主要成就:國民政府陸軍總司令 畢業院校:黃埔軍校第一期 信仰:三民主義 軍銜:陸軍中将

人物生平

1905年4月7日,關麟征(原名志道)出生于陝西省鄠縣真花硙村一戶普通的農民家中,父親關樹銘,母親楊氏,繼母賈氏,兄妹六人,關家世代務農,家業中等。關志道幼時在本村私塾讀書,九歲轉到鄰村小學,因關父對其期望甚殷,不久被送到鄠縣高等小學讀書,畢業考試成績第一,卻因平時愛打抱不平,經常打架而被降為第二名進入陝西省立第三中學,校長對人說:“這孩子将來成器就是楊六郎;不成器就是賣麻糖”。當時老師問他的志願,他因見鄠縣城裡駐了一連兵,那位連長很是威風,故答:“希望将來當個連長。”

關麟征15歲小學畢業後,來到省城西安,考進省立第三中學。那時鎮嵩軍劉鎮華在西安舉辦講武堂,他每次路過講武堂門口,見講武堂照壁上寫着鬥大的“奮鬥”兩字,心裡非常羨慕。可是他是個窮學生,沒有背景,不得其門而入,隻有望堂興歎而已。後因家中叠遭變故,負債累累,中途辍學。他決心棄文學武,投軍從戎,更希望能掙錢幫助家庭還債。

這時,省立第三中學也有兩個學生想去當兵,他們設法弄到一封去耀縣投奔鎮嵩軍某營長的介紹信,于是就邀關麟征一起去。到耀縣,他們在駐軍營部遞進了介紹信,等候了一個星期,連營長的影子也沒有見到。原來他們不懂門道,沒有送禮,光憑一紙空文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三人隻好乘興而來,敗興而歸,重返西安。

1924年初,關麟征的一位朋友鄧毓玫悄悄告訴他,孫中山先生在廣州開辦一所軍官學校,秘密招生。他們弄到一張胡景翼處簽發的署名鄧毓玫和吳麟征的護照,吳嫌廣東太遠不想去,他問關麟征想不想去廣州投考軍校,如果願去,隻要将護照上的吳改成關就行了。這一消息使他喜出望外,立即答應。他回家禀明情況,攜帶父親賣牲口的25塊銀圓作為旅費,把護照上的“吳麟征”改為“關麟征”。從此,關志道就改名關麟征了。

他們從西安步行到河南靈寶,換乘火車到了上海,找到了同盟會元老,陝西同鄉于右任。于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要當兵?”那時,他根本不懂什麼是“主義”、“革命”,隻好老實回答:“當軍官威風。”于右任被關麟征純樸憨厚的回答逗笑了,簡單地向他們講解了孫中山組織革命隊伍反對北洋軍閥,進行國民革命的道理。不久,他們11人(包括杜聿明、張耀明)從于右任處取得了秘密介紹信,乘船南下廣州。就這樣他順利考入了黃埔軍校第一期。

1924年4月到達羊城後去黃埔島,入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為第一期學員,他被編為第3隊,并參加了中國國民黨。5月5日開始第一期新生入伍,6月16日舉行開學典禮,關麟征和新學員一起聆聽了孫中山先生的講演。孫中山勉勵學員不僅要做一個有高度才能的軍人,而且要做一個不怕苦、不怕死的軍人。他的話,對關麟征以後的戎馬生涯産生了重要影響。在軍事教育課程方面,他學習了典、範、令和四大教程,并從事軍事操練和實戰演習,為以後征戰疆場奠定了初步基礎。

東征北伐

關麟征在黃埔軍校畢業後,即參加黃埔學生軍東征,讨伐盤踞東江的軍閥陳炯明。當時學生軍東征隊伍由兩個團組成,他被分配在何應欽任團長的軍校教導第1團2營5連2排任少尉排長,2營營長是劉峙。

1925年2月開始東征,斯時正值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負責學生軍政治思想工作,鼓舞學生軍英勇殺敵。關麟征軍事生涯的第一仗就是進攻淡水。淡水是進入東江地區的一個重鎮,陳炯明派了一個旅的兵力依恃城牆和工事死守,阻止東征軍前進。2月15日拂曉,教導1團發起進攻,嘹亮的沖鋒号一響,關麟征率領全排戰士繼敢死隊之後用竹梯爬上城牆,打開城門,不到半小時,2營全部沖入城内。初出茅廬的關麟征,就這樣取得了第一仗的勝利。

接着陳炯明派洪兆麟反攻淡水,2營奉令出城迎敵,關麟征排任尖兵,在淡水城外的白莽花與敵人遭遇,經過激烈戰鬥占領了一個山頭。激戰中,他的左膝蓋骨受傷。

關麟征受傷後被送到廣州公立醫院治療,醫生根據他的傷情,要把他的左腿鋸掉,這對一個隻有20多歲的青年軍人來說,真是晴空霹靂,等于宣判了死刑。這時,适逢黃埔軍校黨代表廖仲恺來醫院探望受傷官兵,他把自己的情況向黨代表彙報,廖仲恺極力反對截肢,并與醫生商量研究,要求精心治療,這樣才保住了左腿。以後每當他回憶往事時,對廖仲恺先生總是感激不已。

1925年末至1926年初,關麟征先後任黃埔軍校學生總隊總隊長嚴重的中尉副官、第四期入伍生團上尉連長、學生隊隊長等職。他在軍校教育長鄧演達、總隊長嚴重的領導下工作。鄧演達和嚴重是關麟征在黃埔軍校中最敬重的老師,他們淵博的軍事知識和戰略戰術理論、嚴謹的工作作風、剛直不阿的思想品德,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對關麟征以後的成長起了很大作用。當時他也參加了孫文主義學會。

1926年國民黨建立憲兵團,杭毅為第一任憲兵團團長,關麟征任憲兵團3營少校營長,随軍北伐。部隊抵達南昌時,團長杭毅赴南京受訓,他代理憲兵團長。當時憲兵打死了南昌總工會的陳贊賢,3月18日在南昌發生了血衣遊行,當時任南昌公安局長的朱德乘機繳了憲兵團的槍,趕走了關麟征。

1927年他到南京,調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直屬補充第7團團長。第二年正好碰上蔣介石第一次下野,關去拜訪蔣,蔣竟揮動拳頭,憤怒說:「告訴你們同學,何應欽反叛了我,他媽的X,你們去當土匪,我當土匪頭子。」關立即聯絡黃埔同學迎蔣複職,這就奠定了他在蔣心中的地位。

蔣介石下野之後,何應欽立即将總司令部之直屬補充團全部撤消,士兵一律撥歸東路軍所轄各軍師。所有官佐,除少數下級幹部留用,其餘完全遣散。被遣散之軍官,全系黃埔各期同學,流離失所,生活無着,大敵當前,竟藏弓烹狗,其慘狀與陳誠于抗戰勝利後之裁編部隊如出一轍,隻有久暫與大小之分而已。到蔣公複出數個月,失業者即又被用。關麟征也是被裁之一,關麟征于被裁之後,交卸團長,孤家寡人一個,心中憤憤。

同學中多有欲走極端,做拖槍杆子上山造反的。他經二期同學李煥芝(湖南人)介紹,與一個江北寡婦相識。這寡婦在年齡上可作他的媽媽,據說是革命先烈鄧X的遺孀。高頭大馬,有錢有勢,粗豪有丈夫氣。說她先夫有數千舊部,散處在蘇北一帶,她願支持關麟征,号召此數千人編成隊伍。但她的另一目的,便是要關麟征能與她「公私兼顧」,除了收編這支隊伍之外,還要把她也「收編」過來。這事關麟征沒有答應。收編鄧X舊部的事尚無結果,蔣公已由日返國複職。他将此事報告蔣公,蔣公認為這種土匪部隊不能要,即派他任警衛第2團團長。

中原大戰

1928年,關麟征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警衛第2團團長。蔣介石建立11師時,由投向蔣介石的福建軍閥周蔭人的舊部曹萬順任師長,陳誠任副師長。不久關調任11師61團團長。陳誠的親信,時任11師參謀長的羅卓英,欲聯合在11師任旅長的黃埔軍校畢業生李默庵和任團長的蕭乾和關麟征攆走曹萬順,并向上級推薦陳誠任師長。在羅征詢他們的意見時,關對羅卓英說:“陳矮子并不比曹萬順高明,可能比曹還要壞。”事後羅卓英告訴了陳誠,自此關陳結怨。不久,關麟征任第32旅旅長.

1929年陳誠報請他任陝西李紀才的舊部,鄧英的新編第5師副師長。到任沒有多久,師長鄧英前往南京聽訓,竟有兩個團拖着槍上山做土匪去了,弄得他這個副師長無所措置。這兩個團上山後數天,其中之一的團長公秉藩私下來見關麟征,向他讨價還價說:“副師長如果能保升我任旅長,我可以把上山的兩個團全部叫回來,并擁護你任師長。”關麟征當時拒絕了公秉藩的要求,更瞧不起這種擁兵自重的軍閥作風。他一本軍人本色,并未将公秉藩扣留,讓他走了。

但是,新5師之旅、團長,都是地方色彩很濃厚,資曆年齡很老的軍人,憑關麟征這個20多歲的年青小夥子,代理師長職務,自是難孚衆望,從旅長楊清源以下,都把他當仇人一般看待。他感到這個部隊不能帶,當衆表明決無要做新5師師長的心迹,即去南京晉見蔣介石。又派任教導第2師的團長,由副師長跌成團長。

1930年,蔣介石與閻錫山、馮玉祥之間爆發了中原大戰,蔣介石調新建立的兩個教導師進攻中原,關麟征在張治中任師長的第2教導師任1旅1團團長,随軍開赴中原戰場。第一仗關團奉命防守河南東部的高辛集,由于關麟征發動官兵堅決阻擊,閻馮軍猛攻一個多月,未能把高辛集攻下。

後來關麟征部轉戰到河南杞縣,他以一個團的兵力掩護全師撤退,因為他屬下的一個營失去聯絡,時間延誤,在途中受到比關軍多幾倍的閻馮軍的攻擊,形勢十分危急,斯時大霧迷漫,百步之外視野不清。他急中生智,利用這個有利條件,不但不向後撤退,反而下令反擊.閻馮軍在大霧中因情況不明,不敢貿然前進,怕中埋伏,下令撤退,這才使他得以從容脫險。因為他在這次退卻中有功,随即升任該師第2旅旅長。

同年秋天,蔣介石親自坐鎮河南商丘西部的柳河車站指揮戰鬥,關麟征的第2旅奉命在距柳河車站20華裡的鐵路正面防守。因防守陣地遼闊,關旅兵力不敷應用,上級臨時調撥劉子清營歸他指揮,分擔一部分正面防守任務。戰幕一拉開,由于進攻的閻馮軍兵力多,火力猛,劉子清營防守的陣地被突破,劉子清力戰負傷,全營潰退。在這千鈞一發的危急時刻,關麟征身邊無機動兵力可以替補,若他防守的陣地有失,則危及近在咫尺的蔣介石。

這時,他隻好以身邊僅有的警衛排30多人去填補劉子清的防守陣地。時當夏秋之交,他靈機一動,将30名戰士隐匿于青紗帳中,進行分散射擊,閻馮軍因不知虛實,怕中埋伏,不敢大舉沖鋒,隻是用大炮轟擊。關麟征的“空城計”,阻滞了閻馮軍的前進,保住了蔣介石的安全。直到中午時分,援軍趕到,他才緩過一口氣來。自此他深受蔣介石的賞識和黃埔同學的欽佩。關麟征作戰機智勇敢,擅長指揮的名氣不胫而走,時年26歲。

1931年,石友三部在河北南部反對蔣介石,劉桂棠附之,并在南宮、大名一帶反蔣。這時,關麟征任第4師11旅旅長,奉令進攻盤踞在南宮的劉桂棠的夏子明旅。部隊到達南宮後,關發現雙方兵力相當,且夏子明旅已将城門緊閉,防守森嚴,因而毅然作出決定:隻能智取,不能強攻。

他命令将士在離城10裡的村莊宿營,以松懈夏軍戒備,并命令一個營在天黑後秘密運動到城垣附近隐匿。城内夏子明部守軍,見城外一片寂靜,未見進攻,便開城窺探,隐匿在城牆附近的關軍立即搶占城門,乘機沖入,大軍随後進城。夏子明措手不及,倉皇逃走。關麟征僅用幾個小時就占領了南宮縣城,夏子明旅被殲,關旅隻傷亡30餘人。是役是關麟征前期領兵作戰最得意的一次。

安内攘外

1932年6月,蔣介石對中國工農紅軍進行第四次“圍剿”,進攻鄂豫皖蘇區,關麟征任第4師獨立旅旅長,奉命随徐庭瑤第4師進攻鄂豫皖,與邝繼勳率領的紅25軍激戰于霍丘縣城。關旅在進攻中已經潰散,全靠24團(杜聿明團)拼死突入城内才轉敗為勝,同年7月,他又率部西攻,在磚佛寺遭到黃埔同學徐向前、蔡申熙、陳赓率領的紅軍2萬多人伏擊,前衛團被紅軍小部隊一擊即散,關麟徵以獨立旅長、前衛指揮官之尊,高呼“跟我沖鋒”連續數十次沖擊,号稱十蕩十絕,遂破圍而出,四方面軍副總指揮、紅25軍軍長蔡申熙此役戰死 。關麟征憑此戰勝利擴編獨立旅為25師(千裡駒師),所轄兩個旅,旅長分别為杜聿明和張耀明。

1933年3月,關麟征奉命率25師随17軍軍長徐廷瑤北上,參加長城抗戰。3月9日,部隊開到古北口前線,占領二線陣地,因一線守陣地的東北軍王以哲部張廷樞旅一觸即潰,他親率一團猛烈反擊日軍。雙方短兵相接,戰鬥慘烈。

關麟征被槍榴彈炸傷五處,成為血人,身旁官兵十餘人全部戰死,他仍毫不動搖,從容指揮部隊英勇殺敵,終于擊退了敵人占領了高地,強占潮河支流北岸(幹溝)高地。在師長的帶動下,25師在古北口和日軍西義一的第八師團血戰三天,傷亡4000餘人。關麟征因此獲得青天白日勳章。《大公報》主筆張季鸾親自撰寫社論“愛國男兒,血灑疆場”,以賀其功。

1933年5月,25師奉命開到北平北郊休整,關麟征在離開密雲時,見當地群衆怕部隊撤走後,日軍再來騷擾,十分惶恐,不禁感歎流淚說:“政府不顧人民安危,下令撤軍,實在對不起老百姓!”

部隊到達北平後,因為關麟征部隊在古北口英勇抗日,北平一些大、中學校學生慕名而來,請他演講,介紹抗日殺敵事迹。關麟征看到平津一帶群衆抗日情緒高昂,一些大、中學生紛紛請纓殺敵,因而是年暑假,在北平郊區25師兵營,開辦5000人的大、中學生軍事訓練班,派參謀作軍事知識講座,派營、連長對學生進行軍事操練,為即将到來的全面抗日戰争進行了準備。

1935年7月,何應欽在與日方談判後簽訂《何梅協定》,其中條文規定:國民黨中央部隊和憲兵要撤出北平和河北省。關麟征得知這個消息後,親往北平拜谒北平軍分會代理委員長何應欽,懇切陳詞:“如果部隊不戰而退出北平和河北省,黨國将喪失民心!”他還積極建議何應欽加強軍備與日軍作戰。與此同時,他還向南京蔣介石發出電報,并且命令25師全體官兵立即在北平城郊構築工事,準備與日軍作戰。可惜關麟征的這些積極建議都沒有被當時國民黨掌權者采納。

1935年秋天,25師奉命開赴洛陽休整,部隊在長辛店集中準備南開時,一些曾參加過軍訓的學校師生專程到長辛店為25師将士送行,關麟征為群衆的熱情所感動,他痛切地對送行的師生表示:部隊不得已奉命南開,沒有盡到繼續抗擊日軍侵略的責任,有負北平同胞的期望。相信政府和全國軍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終究會團結起來共同抗日。

1935年華北事變,整個華北面臨淪為日本殖民地的危險,為挽救民族危亡,剛剛到達陝北的中國中央紅軍,于1936年2月渡河東征,閻錫山引入國民黨10個師的兵力到山西向紅軍進攻。3月,關麟征不顧穩紮穩打的訓令,率25師先急襲林彪的紅1軍團于昕水河畔的午城鎮。又與徐海東的紅15軍團作戰于隰縣北。達成各個擊破,在大批國民黨軍隊的追擊堵截下,紅軍不得不退回陝北。不久第25師也因“兩廣事變”調出山西。

1936年秋紅軍二、四方面軍經過長征,到達陝甘地帶,蔣介石又調派大軍進剿,關麟征奉令後,集合全師下命令,他以磅礴的氣概,斬釘截鐵般的語言,要求部下嚴守紀律,奮勇作戰,一定要完成任務。那态勢給人們的感覺,好像紅軍是不堪一擊的。這時候關不過30歲左右,少年得志,勇于自信,蔑視一切,他既受命剿共,主觀上是恨不能把紅軍一口吃掉,當然是全力以赴,不留餘地。

這時他是認真對付共産黨,毫不動搖的。奉命率本師及王耀武、李及蘭、沈九成共四個師的兵力由洛陽出發,經天水開進甘肅境内堵截紅四方面軍,在西蘭大道割斷紅二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的聯系,使紅二方面軍二軍團幾乎丢了一半人馬。又約胡宗南一起壓迫紅軍于黃河南岸而殲滅,胡持重不從,關遂單獨連續突擊與超越追擊,與紅四方面軍激戰于黃河南岸的靖遠打拉池地區,割斷了紅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的聯系。當胡宗南部在山城堡被伏擊時,他冷笑一聲:當進不進,不當進反而冒進,胡宗南決非善戰者。

西安事變之日,關麟征接到胡宗南的電話,驚聞蔣介石被扣,當時昏厥難支,連話也說不下去,以為中國這一下完了!當時中國軍政,除蔣介石之外,确無任何人可領導統禦。事變之後,張學良、楊虎城派出代表到銀川,拉攏甯夏省主席馬鴻逵,馬鴻逵平時與胡宗南不睦。關麟征得知張、楊代表已到省會銀川,認為事态嚴重。

思之再三,在此時期惟有以道義利害說服馬鴻逵,于是,決定往見馬鴻逵,力陳大義之後說:“情形已迫,事秦事楚均在主席一念。如果你想與張學良、楊虎城合作抗命中央,則請将我扣留;如果你是追随中央,就應該将張、楊的代表扣留,決不可兩面應付,否則兩面不讨好。”

馬鴻逵聽了他的話,當時說:“雨東!你還不知我是服從中央,忠心蔣公嗎?我馬上将張、楊的代表軟禁好了。”馬鴻逵的叔父在旁見此情形說:“鴻逵!這個時候你們最好結拜兄弟。”馬鴻逵聞言跪地,關麟征亦随之跪地,對天盟誓,結成兄弟。并告馬:“西安事變未解決前,我決不離開銀川,共同進退。”馬鴻逵也就安心了。因此甯夏省的馬家軍态度明确,忠誠擁蔣。在心理環境上,給予張、楊的打擊甚大。以後胡宗南與關麟征的中央軍,得到馬鴻逵在糧秣被服上的接濟亦很大。

抗日戰場

1937年,關麟征升任52軍軍長,轄第2師(師長鄭洞國),第25師(師長張耀明),投入抗日戰争。這年秋冬,他率部隊在平漢鐵路從事抗日鬥争。9月,他參加了保定戰役。除指揮本部兩個師外,還指揮趙壽山的17師和曾萬鐘第3軍兩個師,防廣兵單,被日第一軍香月清司部迅速突破,這是他打的最窩心的一仗。10月,日軍第十四師團及第六師團、第十六師團各一部在冀南由肥鄉、成安、臨漳等縣進犯漳河,他率52軍在漳河南岸與日軍土肥原賢二的第十四師團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攻防戰。

雙方發生白刃肉搏戰,幾次退而複進,失而複得,雙方傷亡慘重。由于關軍奮勇殺敵,終于使日軍向漳河北岸邯鄲、武安一帶敗退。關麟征從偵察員報告中得知日軍在邯鄲城外建有飛機場和汽油庫,便立即從25師中抽調營長梁智偉,讓他率一營部隊夜襲機場,燒毀日本飛機10餘架,繳獲大批槍械彈藥,受到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電令嘉獎。

漳河戰役後的這年冬天,52軍開赴河南漯河一帶進行休整補充。在休整中。關麟征總結了自古北口抗戰以來的經驗教訓,加強了部隊的戰術教育和射擊訓練,并且對全軍将士進行了抗擊日本侵略,維護中華民族獨立的愛國主義教育。全軍校尉也進行了指揮作戰的戰略戰術學習。關麟征自己也利用訓練閑暇和夜晚,學習陸軍大學課本《戰鬥綱要》、《戰術作業》和《孫子兵法》等。

關麟征及其52軍參加平漢鐵路戰鬥後又轉戰河南、山東。

1938年春,關麟征率部參加台兒莊會戰。3月24日,關麟征指揮部隊向盤踞在津浦鐵路台棗支線的日軍第十師團濑谷旅團發起進攻。關麟征發現日軍白天戰鬥活躍,晚上龜縮不動,就采用夜戰火攻戰術,命令部隊晝伏夜出,消滅敵人。3月31日下午,由臨沂南下的日軍坂垣征四郎的第5師團沂州支隊四千人,突然襲擊52軍指揮部。

當時,關麟征身邊隻有一個警衛營的兵力約300人。他沉着冷靜,命令警衛連在離指揮部千米以外的地方展開佯攻,以迷惑敵人。及至黃昏,援軍趕到,他立即指揮部隊對日軍突然實行反包圍。敵軍倉卒應戰,傷亡衆多,其騎兵部隊全部被殲。4月初,關部加速對台兒莊日軍的攻擊,白天或槍炮轟擊,或白刃肉搏,晚上攀屋放火,乘亂追殺,使敵人日夜不甯,從台兒莊北面完成對日軍的包圍。4月下旬,關部奉令開至峄縣以東、邳縣以北防守,将日軍國崎支隊包圍在碼頭鎮西的北澇溝,給敵以重創,僅日軍41、42聯隊傷亡就達1400多人。

台兒莊大捷後,關麟征升任第32軍團長。蔣介石聲稱:“中國軍隊如都象52軍那樣戰鬥力強,打敗日本軍隊是不成問題的。”時人則稱台兒莊戰役中負責防守的孫連仲和負責攻擊的關麟征為“孫鋼頭”和“關鐵拳”。

徐州會戰結束後,關麟征32軍團經徐州以北向歸德(商丘)撤退。行至豫皖兩省交界處砀山與楊集之間,欲通過一座橋時遇到了困難。因為橋西已被日軍占領,敵人用八挺重機槍封鎖橋上通道。52軍幾次組織兵力沖鋒都未能突破敵人封鎖線。

關麟征勃然大怒,遂将從蒙古定遠營中得來的良馬16匹集中起來,并挑選勇敢機智的士兵駕馭,他一馬當先,親自率領16戰騎突然向西面橋頭飛馳而去,橋頭敵人的機槍尚未開火,16匹戰騎已經沖到,機槍手倉皇失措,棄槍而逃,52軍後續部隊全部沖過橋去,到達歸德。關麟征勇猛戰鬥的佳話傳遍國民黨軍界,從此他獲得了“關猛”的雅号。

1938年夏秋之交,32軍團參加武漢保衛戰。當時,日軍岡村甯次的第11軍所屬第9師團進攻贛北和鄂東南地區。8月,關麟征率部在瑞昌、陽新一帶阻擊日軍。他命令部隊依山地形勢,在每個山頭修築工事,把幾個山頭組成一個棋盤陣地,一個山頭受敵攻擊,其他山頭可以立即配合出擊,殲滅敵人。因而日軍進攻十幾天,寸土未得,遺屍累累,士氣低落。東京廣播稱:“我皇軍在瑞昌跗近,遭遇最強勁之敵”。武漢撤退時,他又指揮部隊殿後,廣布散兵線,施行運動防禦,安全掩護大部隊撤出。

1939年秋,關麟征升任第15集團軍副總司令,代行總司令職權,指揮6個軍坐鎮湘北,參加第一次長沙會戰,憑借伯陵防線迎擊進犯湘北的日軍第6師團。此役敵我傷亡慘重,關部僅連排軍官就犧牲600餘人。後來日軍上村支隊在第15集團軍後方營田奇襲登陸,關麟征發現日軍有圍殲第15集團軍的企圖,果斷命令主動後撤,退而不亂,20萬大軍,軍紀嚴明,井然有序。随軍記者對關麟征組織領導軍隊的才能深為敬佩。

10月2日,國軍退至長沙外圍,日軍陷入湘北湖沼,已呈疲憊之勢。195師師長覃異之發現日軍有退卻迹象,迅速上報,關麟征抓住戰機,果斷地組織指揮部隊實施反攻。由于這是開戰以來第一次收複失地,關麟征升任第15集團軍總司令,記功一等。關麟征是黃埔将領中擔任集團軍總司令的第二人(1939年8月4日胡宗南任第34集團軍總司令,成為黃埔系學生的第一個集團軍總司令),年方34歲。

關麟征對賞罰有一個比喻說:“帶兵的人有如耍猴子把戲的人一樣,要經常與猴子接近,使猴子了解你的心意,你也要了解猴子的性情。平時練好了,着正式登場時,一隻手拿着糖果(賞),一隻手拿到鞭子(罰),對賞罰一點不偏不私,這樣子猴子才會聽指揮,出全力。可是,我們很多将領,尤其是職位高級的将領,平時不與官兵接近,打仗的時候,對功過是非又存偏見私心,這又怎麼能夠要求部下把仗打得好呢?”

1940年日軍占領越南逼近桂滇,切斷了中國滇越國際交通線,因何應欽向蔣介石力薦,關麟征奉命率第15集團軍由長沙進入廣西邊境駐防,不久又調防雲南,7月部隊改編為第9集團軍駐防滇南國境,關麟征自此成為鎮邊大将直至抗戰勝利。期間,關麟征還兼任軍委會駐滇幹部訓練團教育長,對駐滇軍事幹部進行抗日教育和軍事訓練。

1943年,軍政部長何應欽借故将第9集團軍所轄的54軍軍長黃維調職,關麟征在何的支持下,派張耀明接任該軍軍長。而這個軍是陳誠的嫡系部隊,陳的親信、副軍長傅正模便聯合該軍軍官向上呼籲控告,緻使關、陳矛盾激化。不久,陳誠由湖北飛昆明規劃遠征軍事宜,關往見陳,提到54軍時,兩人拍桌互詈,關麟征冷言回答:“辭公鈞座是即将掌握全國事的領袖人物,不應該再封閉在土木系小圈子裡,一個軍長的職務都不肯放手,這不是幹大事業應有的心胸啊!”陳誠聽後胃潰瘍發作,吐血不止,此後雖經杜聿明居中調處,但關、陳一直水火不容。關麟征在國民黨失敗之後,死活不去台灣,和陳誠有直接關系。

激流勇退

本來關麟征去雲南,是負有中央滲透雲南之使命的,但是關與龍雲關系處的極惡,龍雲下令不許中央軍在昆明周圍20公裡内駐防。老蔣隻好把關麟征打發到邊境,另調回杜聿明到雲南,結果龍和杜倒是打的一片火熱,還允許杜在昆明城内駐兵,甚至把自己的一處公館給杜當司令部,當然,下場就是五華山事件,蔣是不會允許龍雲這樣純粹地方化的軍閥繼續把持一個關鍵的省份。而關與杜之間的地位差别,也在抗戰中逐步逆轉了。

1944年12月中國陸軍總司令部成立,下轄四個方面軍,關麟征升任第一方面軍副總司令(總司令盧漢),1945年5月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關麟征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10月8日關麟征被任命為東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長官,因害怕他不能搞好和蘇聯的關系,未上任就被改派為雲南省警備司令。

胡琏生前曾到香港拜訪關麟征,問“如果你去東北,将采取什麼做法?”關麟徵回答“我的辦法很簡單,第一,選一位善戰的将軍,任他為兵團司令,給他三個精銳的軍,明确他的任務‘活捉林彪’,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守,以壯大自己、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為主眼。第二,對僞滿的20萬軍隊,我不管中央的政策如何,一律給它們以地方保安部隊的番号,讓其為我們所用。

以東北之富饒,他們會自足自給。待打完仗以後,再作善後安排”。不過,這都是事後的話了,其實當雲南警備總司令也不錯,當時全國的省警備總司令就他和新疆的宋希濂兩個。誰想他不能上陣殺敵,就跑去屠殺學生(一二一事件)還在記者招待會上公開叫嚣“學生有遊行的自由,軍人有開槍的自由”這句名言,實在不能讓人不送出王八蛋的稱号——人家學生沒有出校,可是你關總司令的兵到學校扔手榴彈的。

1946年7月關麟征被調到成都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育長,次年蔣介石辭去各軍校校長兼職後,關麟征升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二任校長(第一任蔣介石,黃埔生中升任該校校長的第一人),對學校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1948年8月,關麟征被任命為國民黨陸軍副總司令,仍兼任軍校校長。随後,蔣介石又要他出任陸軍總司令,報紙上已登載消息,關也已拜會參謀總長顧祝同,商讨交接事宜。但國防部以“溪口電話手令遺失”為由,使此事告吹。不久,國民黨政府又蘊釀他出任京滬杭警備司令,後來又以“不懂上海話”而作罷。李宗仁擔任國民黨政府代總統時,他被任命為陸軍總司令。

1949年成都作戰,國民黨軍雖說是由胡宗南指揮,實際發令的是蔣介石,當聽到全軍向大邑集中的時候,他便知道這一仗已經完全失敗了。那時一連下了好多天大雨,所有的土路都不能走,除非走公路中央。川西鄉間泥土松軟,胡部重武器多,根本沒法子展開。關麟征因此說蔣介石雖然領導過北伐和抗戰,實在他不大會打仗。

這年秋,他便辭職,退出軍界,并把一家老小送到香港居住。11月,關麟征偕夫人從成都乘飛機前往台灣。在香港機場小憩時,他告訴同機旅伴“去探望病中的父親,随後來台”。但此後關未去台,而是一直居住在香港。

蔣介石兵敗大陸,關麟征退居香港,深居簡出。整日以臨摹于右任書法和閱讀《孫子兵法》為樂趣,顧孟餘組織第三勢力,拉攏關麟征,關不應,蔣介石多次邀請關麟征去台,關也不應。

晚年生活

關麟征在香港,深居簡出,閉門謝客。他不參加任何政治性的集會和社會活動,不會見新聞記者,不在報刊上發表任何言論,過着“隐士”式的生活。他“無官一身輕”,以讀書、寫字為樂趣;生活有規律,潔身自好,每日早睡早起,不吸煙、不喝酒、不打牌;對我國古書熟讀深研,書法造詣頗深。他的草書曾參加過香港大會堂的展出。

1972年,他在夫人、女兒的陪伴下前往美國、歐洲各地旅遊,曆時月餘,然後返港。1975年4月,蔣介石病故台灣,關麟征束裝就道,前往台灣吊唁,經過多次挽留,關終不應。

晚年,關麟征妹妹當選陝西省政協委員,他在給大陸友人的信中寫道“梧枝妹謬獲拔擢,尚望兄多多指教,使無負于政府和人民之所托,是為至盼!”關梧枝赴港探親。在火車站,30多年未見面的兄妹抱頭痛哭,千言萬語一時竟不知如何說起。

當關梧枝向他介紹大陸解放後的變化,日新月異的經濟建設和文化教育情況時,他興緻勃勃,并且經常插話說:“對!就應該這樣辦!”關夫人對妹妹說:“幾十年來,沒見過你大哥這麼高興過。”關麟征對中國共産黨11屆3中全會後實行的政策表示贊賞。他關心在大陸的黃埔同學、軍界故舊。他希望早日結束台灣同祖國大陸分離的局面,實現祖國統一大業。他曾對妹妹說:“我是炎黃子孫,我盼望祖國早日統一啊!”

1980年7月30日淩晨1點多鐘,關麟征病危送香港伊利莎白醫院,醫生護士在搶救過程中發現他胸前傷痕累累,感到驚訝。關夫人介紹說“這些傷痕是他抗日浴血奮戰所傷”。8月1日,關麟征逝世。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人民日報》和全國各大報紙都登載了他逝世的消息和簡曆。徐向前元帥向他在香港的家屬發去了唁電:“噩耗傳來,至為悲痛,黃埔同窗,懷念不已,特此緻唁,諸希節哀。”

關麟征舊宅位于英租界加的夫道,即和平區長沙路95号,由和平區房管局辦公使用。關麟征舊宅曾由其家眷常住,他也住過幾次。舊宅是一處磚木結構的英格蘭庭院式建築,占地面積1608平方米,建築面積2708平方米,有主樓、配樓、後樓各一幢。主樓朝西南,三層,立面一側為獨特的半圓形。

樓内房間寬敞明亮,鋼窗、菲律賓木地闆、實木門,室内天花闆上有方形和圓形燈光灰線,裝修講究。一樓有客廳、飯廳、書房。佛堂位于一樓至二樓轉角處,窗朝東北,房間稍暗,有二十多平方米。二樓、三樓主要是卧室和書房,房間較大。配樓為紅磚清水牆,房間稍小,裝修一般。主樓和後樓之間有平台相連接,後樓的房間進身較小。該處舊宅院落寬敞,院内有草坪、花壇和魚池。配樓因破舊已拆除,建起新穎的辦公樓。

著作有《關麟征回憶錄》等。

大事年表

1924年6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

1924年11月,任黃埔軍校教導1團2營5連2排排長。

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補充7團團長。

1928年7月,任11師31旅61團團長,後與師長陳誠鬧翻離職。

1930年,任張治中教導2師2旅旅長。

1933年1月1日,升任25師師長。

1935年4月13日,晉升陸軍少将。

1936年10月5日,晉升陸軍中将。

1937年8月,升任52軍軍長。

1938年6月,升任32軍團軍團長。

1939年1月,升任31集團軍副總司令。

1939年5月,調任15集團軍副總司令。

1939年10月,升任15集團軍總司令。

1945年3月,任第1方面軍副司令官。

1945年,升任東北保安司令長官。

1945年10月,調任雲南警備總司令,同年12月因昆明一二一慘案被撤職。

1946年,任中央軍校教育長。

1947年10月,任黃埔軍校校長,成為繼蔣介石之後第二任校長,是黃埔軍校在大陸期間三任校長之一,同時是第一位就任校長的黃埔生。

1948年8月,任陸軍副總司令。

1949年8月25日,任陸軍總司令。

1949年,離開大陸去香港。

上一篇:相武紗季

下一篇:顧祝同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