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

漢語漢字
閃,漢語漢字,讀作shǎn,注音:ㄕㄢˇ。偏旁“門”簡化為“門”。依據古人書法省筆簡化。《說文解字》:“閃,闚頭門中也。從人在門中。”人在門中一晃而過若偷窺是閃之範式。本義:突然顯現。如:閃光、閃爍、閃耀、閃現。衍義:引申指“天空的電光”:閃電、打閃。衍義:引申指“側轉體躲避”。如:躲閃、閃讓。衍義:引申指“因動作過猛,使一部分筋肉受傷而疼痛”。如:閃了腰。衍義:又用作姓。
  • 中文名:閃
  • 拼音:shǎn
  • 繁體:閃
  • 部首:門
  • 字碼:95EA
  • 五筆:UWI
  • 倉颉:LSO
  • 鄭碼:TLOD
  • 筆順:丶丨フノ丶

字源演變

統一規範簡化為“閃”。

現代釋義

基本釋義

閃  shǎnㄕㄢˇ

天空的電光:~電。打~。

突然顯現:~光。~爍。~耀。~現。

側轉體躲避:躲~。~讓。

因動作過猛,使一部分筋肉受傷而疼痛:~了腰。

姓。

詳細釋義

(1)(會意。從人在門中。本義:自門内偷看)。

(2)同本義,引申為偷看[peekoutthroughadoor]

閃,窺頭在門中也。——《說文》。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苛吏傳》:“白日常自于牆壁間閨閃。”

故魚鲔不淰。——《禮記·禮運》。注:“淰之言閃也。”疏:“閃是忽有忽無,故字從門中人也。經傳多以掩為之。”

(3)忽有忽無,突然顯現[flash;flicker]

蝄婡像冄頭樤暫曉而閃屍——木華《海賦》。注:“暫見之貌。”

為首閃出一将。——《三國演義》

(4)又如:腦子閃過一個念頭;閃屍(忽隐忽現);閃飒(閃爍);閃綴(閃閃發光);閃然(隐沒不見);閃蕩(光閃動);閃放(閃爍放光);閃明(天剛明);閃忽(變化不定)

(5)動搖不定[waver]

垂涎閃吞兮,揮霍旁午。——唐·柳宗元《招海賈文》

(6)又指[身體]猛然晃動。如:閃了閃,差點兒跌倒。

(7)遮攔[block]

因此上裴航要閃住你肖郎路。——明·湯顯祖《邯鄲記》

(8)抛棄[throw;abandon]

教孩兒往帝都,把媳婦閃得苦又孤。——高明《琵琶記·糟糧自厭》

(9)又如:閃了臉(翻了臉,損傷了感情);閃落(撇開不管)

(10)抛灑[shed]

閃英雄淚漬盈盈袖,傷心不為悲秋瘦。——明·湯顯祖《牡丹亭》

(11)側身急避[dodge]。如:汽車開來了,快閃開;閃賺(閃避;躲閃);往旁邊一閃;閃邊(日落時太陽接近地平線);閃脫(躲開);閃魄(藏起來);閃走(逃跑);閃逃(躲起來逃了)

(12)扭傷筋骨[sprain]

夫人休閃了手。——王實甫《西廂記》

(13)又如:閃了腰;閃肭(扭傷筋肉)

(14)欺騙[deceive;cheat]。如:閃诳(欺騙);閃賺(哄騙);閃揄(奸巧谄媚)

(15)招引[call]

夢見一人,手執柳枝,閃了他去。——明·湯顯祖《牡丹亭》

(16)睜,張[open]。如:閃眼(睜眼);閃目(睜眼)

(17)天空的電光。俗稱閃電為閃[flashoflightning]

千裡的雷聲萬裡的閃。——李季《王貴與李香香》

(18)又如:打閃;閃紅(電光)

(19)閃族[semite],高加索人種的一個分支,多住在中東一帶,包括阿拉伯人、猶太人和埃塞俄比亞人

(20)閃失;挫折[unexpectederror]

不想又吃了這一閃。——《水浒全傳》

(21)姓

常見詞組

閃避 閃點 閃電 閃動 閃躲 閃光 閃光燈 閃過 閃輝 閃忽 閃擊 閃開 閃亮,閃亮兒 閃露 閃念 閃閃 閃射 閃身 閃失 閃石 閃爍 閃爍其詞 閃痛 閃現 閃眼 閃耀 閃熠 閃映 閃灼

古籍釋義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失冉切,音。《說文》闚頭門中也。從人,在門中。會意。《廣韻》出門貌。

又《增韻》嚲避也。《禮·禮運·龍以為畜故魚鲔不淰注》淰之言閃也。《釋文》閃,失冉反。

又暫見也。《木華·海賦》蝄像暫曉而閃屍。《注》音式染反,閃屍,暫見貌。

又《正字通》動貌。古詩:寒鴉閃閃前山去。杜甫詩:閃閃浪花翻。俗作。

又姓。明永樂中,永州判閃霭。

又傾佞貌。《後漢·趙壹傳》榮納由於閃楡,孰知辨其蚩姸。《注》閃楡,傾佞貌。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舒贍切,音掞。

又《集韻》式劒切,音。

又子豔切,音。義同。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