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吻鮠

長吻鮠

鲇形目科鲿科動物
長吻鮠(學名:Leiocassis longirostris)是鲿科、鮠屬魚類。體延長,前部粗短,後部側扁。頭略大,後部隆起,不被皮膜所蓋;上枕骨棘粗糙,裸露。吻頗尖且突出,錐形。口下位,呈弧形。唇肥厚。上颌突出于下颌。眼小,側上位,眼緣不遊離,被以皮膜。眼間隔寬,隆起。鼻須位于後鼻孔前緣,後端達眼前緣。鰓孔大。
    中文名:長吻鮠 拉丁學名:Leiocassis longirostris 别名:鮰魚,江團,肥沱,肥王魚,淮王魚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硬骨魚綱 亞綱:輻鳍亞綱 目:鲇形目 科:科鲿科 屬:鮠屬 種:長吻鮠 命名者及年代:Günther,1864

形态特征

體延長,體長為體高的5-6倍。吻錐形,向前顯著地突出。口下位,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須4對。上下颌上均具鋒利而細小的齒數排。肩胛骨顯著突出,位于胸鳍的前上方,頭頂部或多或少裸露,側線平直。背鳍條Ⅱ,6-7,最後一硬刺的後緣有細鋸齒。胸鳍刺很發達,内緣也有鋸齒。在臀鳍的上方有一肥厚的脂鳍。臀鳍條14-18,無硬刺。全體裸出無鱗。體色粉紅,背部稍帶灰色,腹部白色,鳍為灰黑色。

生活習性

長吻鮠為底層魚類。常在水流較緩、水深且石塊多的河灣水域裡生活。白天多潛伏于水底或石縫内,夜間外出尋食。覓食時也在水體的中、下層活動;冬季多在幹流深水處多礫石的夾縫中越冬。主要以水生昆蟲及其幼蟲、甲殼類、小型軟體動物和小型魚類為食。

長吻鮠屬溫水性魚類,生存溫度為0~38℃,生長适溫為15~30℃,pH範圍6.5~9.0,最适pH7.0~8.4,不耐低氧,當池塘水質溶解氧低至2.5毫克/升時,則會浮頭。長吻鮠營底栖生活,喜集群、畏光。

分布範圍

長吻鮠分布于中國東部的遼河、淮河、長江、閩江至珠江等水系及朝鮮西部,以長江水系為主。

繁殖方式

達到性成熟的最小年齡為3齡,一般為4~5齡。成魚每年3~4月開始成熟,便上溯至礫石底的河水急流處産卵。産卵期為4~6月,8月左右下退。懷卵量1~10萬粒以上不等。長江的産卵場較集中于中遊的荊江河曲以及上遊的沱江等江段。

保護級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7年ver3.1)——數據缺乏(DD)。

2007年12月12日,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第一批)》。

上一篇:白斑狗魚

下一篇:固城湖大閘蟹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