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聲匿迹

銷聲匿迹

漢語成語
銷聲匿迹,漢語成語,拼音xiāo shēng nì jì,不再公開講話,不再出頭露面,形容隐藏起來不出聲不露面。不可作“消聲匿迹”。
    中文名:銷聲匿迹 拼音:xiāo shēng nì jì 近義詞:近義詞 隐姓埋名、無影無蹤、銷聲斂迹 反義詞:反義詞 死灰複燃、東山再起 出處:出 處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一:“家生避地,亦到錦江,然畏穎川知之,遂旅遊資中郡,銷聲匿迹,惟恐人知。” 用法:褒義,謂語 結構:聯合式 例句:示 例 他生平最是趨炎附勢的,如何肯~。(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八回) 示 例 他生平最是趨炎附勢的,如何肯~。(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八回)

解釋

原意是不公開講話,不公開露面。在《大自然的語言》中指昆蟲都無聲無息,無影無蹤了。

用法

作謂語、賓語、補語用于人或事物。

歇後語

冬天的蚊子。

例子

他生平最是趨炎附勢的如何肯。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八回。

謎語

曲終人不見

辨析

匿不能讀作“nuo”或“mi”要讀作“nì”聲不能寫作“生”。解釋銷同“消”減少消除匿隐藏 蹤迹。

出處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一:“家生避地,亦到錦江,然畏穎川知之,遂旅遊資中郡,銷聲匿迹,惟恐人知。”

示例

1、他生平最是趨炎附勢的,如何肯~。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八回

2、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迹。(竺可桢《大自然的語言》第1段)

3、據科學家考證,早在3000多年前,我國黃河、長江中下遊地區就有麋鹿,但漢朝以後逐漸減少,再後來竟然銷聲匿迹。1865年,有人在北京南郊發現了120頭麋鹿,并撰文向全世界介紹.随後,數十頭麋鹿被陸續盜往歐洲,在倫敦、巴黎、柏林等地動物園裡展出。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最後一群麋鹿慘遭厄運,有的被殺戮,有的被裝上西區的輪船。從此,麋鹿在國内幾乎絕迹。(《麋鹿》第五自然段 )

4、我就不信,才這麼點功夫,他竟然銷聲匿迹不見蹤影。

上一篇:牛耳

下一篇:地球公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