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官窯

銅官窯

釉下彩陶瓷工藝
銅官窯遺址,位于望城縣銅官鎮至石諸湖一帶,南距長沙城27公裡,北與聞名遐迩的銅官陶城相接,東依連綿的山丘,面臨湘江。長沙銅官窯是中國唐朝彩瓷的發源地。遺址面積30萬平方米,從銅官鎮至石諸湖,沿湘江東岸十裡河濱,已發現唐代燒窯遺址19處,面積最小的約300多平方米,最大的過萬餘平方米,堆積厚度最薄為0.4米,最厚約4米。1972年9月1日和1983年10月10日兩次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1月14日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湖南省古遺址中唯一的文物保護單位。
  • 中文名:銅官窯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
  • 所處時代:
  • 占地面積:
  • 保護級别:
  • 開放時間:
  • 類别:景點
  • 所在地:長沙市望城區丁字鎮石渚湖附近
  • 類型:出口瓷窯
  • 盛行時間:中晚唐
  • 衰落時間:五代

景區特點

胎體疏松,胎呈灰白色或灰青色,少量黃褐色和微帶紅色,帶紅色的胎的表面往往上一層化裝土。釉色多種,以青釉為主,青釉帶黃者居多,釉面均開細小紋片。裝飾技法有釉下彩、釉中彩和印花、貼花、彩色斑點等。操作上一種是以筆直接繪畫紋飾,另一種是先在胎上刻劃紋飾輪廓,然後再填繪褐綠彩。燒制工藝方面:盤碗碟類采用疊煤法,器心與器底均無釉露胎,盒類平底外凸,碟類平底内凹。

擅長在胎上粘貼印花裝飾和施綠、褐、醬色彩斑。首創釉下彩工藝,其内容有花鳥魚蟲和人物、詩詞警語等,有的還表現外國人物和自然風情。該窯産品曾大量銷往海外。

地理位置

自20世紀50年代起,經過多次的調查和考古發掘,基本搞清了唐代長沙窯窯區的範圍。它北起長沙縣銅官鎮,沿湘江東岸的十裡河濱往南延伸至石渚湖一帶。在望城區銅官鎮至石渚湖,兩端相距約五公裡的地域内,大分為3個窯區:即銅官鎮窯區、古城窯區、石渚窯區。

曆史溯源

公元八世紀。唐代經曆過開元天寶盛世之後,“春夜喜雨”進入“落花時節”:安史之亂轟然火起。此時,長沙銅官,在一片丘陵起伏的古城村,遠近燃起沖天大火。窯工們依山挖出龍形的窯場,用山柴燒制瓷器。這一燒,成就了永不磨滅的長沙窯,長沙窯又成為世界釉下彩的創燒地,開創着陶瓷業一個偉大的時代。

此前,世間隻有青、白單色瓷器,而長沙窯的技工們在瓷器上創立了釉下多種色調,尤其是紅色。紅色在唐代于長沙窯驚現,雖然極少,也許偶然,但畢竟是堂堂正正地誕生了。長沙窯當時生産的器皿書法着詩詞、諺語、廣告。

長沙窯瓷器制作工藝有壓花彩繪,彩繪作品題才多樣。尤其令人奇怪的是在這個孤陋寡聞的古城村一帶,生産了許多反映北方生活和西亞文化的瓷器。如駱駝大象胡人騎射。瓷器上用阿拉伯文寫着“真主真偉大”。

長沙窯在唐代末期面對外地如越窯、邢窯等地的瓷器總是揚長避短。比如窯工們在胎土不如别的廠家時,生産市場沒有的瓷玩具,生産湖區勞作生活的小件産品如網墜油燈。且能按用戶要求随意制作,始終走着一條人無我有,特别便宜的生産銷售路線。在市場上生機盎然紅紅火火。主要成就是釉下彩繪取得了巨大突破,改變了過去傳統的單色釉和刻、劃花或貼花工藝,為後世瓷器的裝飾開辟了新的途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長沙銅官窯器大量采用文字作裝飾,這在當時是一大創舉。本網所展示的唐長沙銅官窯詩文執壺,其正面草書“人有方寸之心,必不求于名利”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唐人墨迹流傳至今的少之又少,可在許多長沙銅官窯器物上特别是長沙銅官窯執壺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唐人筆迹,這對當代學者研究唐代文字甚至唐代社會生活史都是大有裨益的。

與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為長沙窯的發展提供了裝飾素材,這可以從衆多方面得以體現。

首先,正因為佛教在長沙迅猛發展所以在此地便留下了諸多有關佛教的詩詞,這些詩詞不僅可以為佛教文化的傳播提供載體,并且也為長沙窯找到了一種實用的裝飾素材。長沙窯将它們廣泛應用于瓷器表面,并且最終得以廣泛被百姓接受,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說佛教文化為長沙窯的發展提供了間接的幫助。

其次,佛教在中國的傳播過程中也帶來了獅子文化。在佛教文化中獅子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佛教傳入中國後獅子塑像常常列置于寺門外,而在寺院中獅子成為文殊菩薩的坐騎,因此獅子便成了佛教的護法者。在長沙窯所有産品中,小動物占有一定比例,而在其中獅子雖然不多但是每個造型均十分生動可愛,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長沙窯借鑒了佛教文化中的獅子因素。

以上這兩點可以說明長沙窯善于采納諸多優秀文化,并且将它們廣泛運用于自己的裝飾之中,這樣就可以為長沙窯的銷路提供重要途徑。

長沙窯積極吸取佛教中的經典文化,一方面為自己的發展帶來了素材,另一方面随着長沙窯的市場不斷擴大也為佛教的傳播起到了間接的作用。長沙窯和佛教之間或多或少存在着相互依賴的關系,長沙窯廣泛吸取佛教的優秀文化為自己提供了裝飾素材,而佛教借長沙窯的不斷發展為自己的傳播發展提供了重要途徑。

鑒賞鑒定

湖南長沙窯又名銅官窯,是唐代南方規模巨大的青瓷窯場之一。長沙窯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終于五代,時間延續300多年。其燒制出來的瓷器品種豐富,美觀精緻,實用性強。這些瓷器在青釉下加繪彩色花紋,沖破唐以前單色青釉一統天下的局面,走出了一條嶄新的發展之路。長沙窯是中國釉下彩繪的第一個裡程碑,為唐以後的彩瓷發展奠定了基礎,是我國彩瓷工藝的驕傲。

根據胎質、釉色鑒定

長沙窯釉下彩繪有兩種。一是用彩色直接在坯胎上作畫,然後加蓋一層青釉在上,入窯高溫煅燒而成。二是先在坯胎上刻劃出花紋,在其上施彩色,然後罩上青釉,最後入窯燒成。彩繪的色彩,常見有褐色、綠色、粉藍色、褐綠色或白色等。長沙窯胎釉特征明顯體現在初唐時産品胎質較粗糙,欠堅硬,呈暗紅色,有微微灰黃灰青色,釉層顯薄,釉色青中發黃,有姜黃色傾向。唐中後期,胎色基本為深灰色或淺灰色,胎質較前堅硬精細,胎和釉粘結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瓷化程度已相當高。長沙窯的胎體,一般是粗厚的,和同時代的邢窯胎骨相比,相差很明顯。釉色主要是青色釉,除此還有白釉和褐色釉等。青色釉中又分為青黃色和青綠色兩種。釉質精細瑩潤,觀察釉面可見表面布滿無色細碎片,它細密、均勻、柔和分布,這也是真品的特征。釉的表面往往是不均勻的,一個器物中可見釉層厚薄不勻現象。

根據紋飾鑒定

長沙窯屬于青瓷體系,其裝飾手法多樣,有刻花、劃花、镂刻、堆塑、印花、貼花、繪花等。繪花最富創造性,在釉上和釉下繪出各種花紋。這種釉上彩繪不是在燒好的有白釉的瓷胎上繪彩,而是将釉施在坯胎上,待釉陰幹之後,直接在上面作彩畫,入窯煅燒,一次性完成。這種釉上彩繪一般是繪彩雲、彩山、彩帶、彩斑、彩樹葉等紋飾,這種彩繪,由于彩、釉交融在一起,所以顯得自然、生動、流暢,有水墨畫淋漓盡緻的生氣。

彩繪的紋飾常見有幾何紋,如四方形、六方形、菱形、圓形等。還有雲帶紋、山峰紋之類,這種紋飾多用點彩而成,有的還繪成各種飛鳥、遊龍、走獸、魚紋、花卉、人物等。這些繪畫,用筆簡練,自然灑脫,具有濃厚的民間生活氣息。開創了瓷器裝飾藝術的新天地。長沙窯把繪畫、剪紙,雕塑等工藝都運用于陶瓷的裝飾中。其次,有些産品反映佛教文化和伊斯蘭文化的内涵,由于出口到西亞等地,因而就有一些椰棗等異國風格的裝飾。還有一些産品中甚至出現了金色卷發女郎、異國情侶等西方人物形象。此外,還有反映馬球等運動場景的紋飾。

長沙窯花鳥畫造型雅拙生動,逼真誇張。其造型來源現實生活,取于自然,對客觀形象有細緻的觀察與深刻體會,畫出來的物體不是簡單地描摹,而是在描摹的基礎上大膽取舍、提煉、誇張、變形。卓爾不凡的釉下彩繪藝術完全是寫意的、遊戲的筆墨,這種簡約粗犷的形象具有強烈的象征意味。

根據造型鑒定

長沙窯的雕塑藝術非常成功,有人物和動物。人物有貴婦人、胖小孩、彈琴仕女、吹箫少女、持物的男女老少、騎獅、騎馬人等等。各種動物也很多,有威武的獅子,笨拙的大象,善走的奔馬,勇猛的小狗,機敏的小兔,肥笨的小豬,溫順的綿羊,歡躍的小鳥等等,還有雞、鵝、鴨等。這些雕塑都以簡練手法塑造,雖然精細不足,但不失準确傳神的形态,真是神态活現,令人喜愛。

根據款識鑒定

長沙窯陶瓷的款識是鑒定和研究古陶瓷的重要依據之一,也是反映古陶瓷的年代、窯口、檔次、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意義已遠遠超出了古陶瓷自身的範圍。例如,唐長沙窯器物中出現的“卞家小口天下第一”和“鄭家小口天下有名”的款識,能使我們知道“卞家”和“鄭家”是唐代長沙窯中兩個産品質量好、經濟實力強的窯戶,從中也能領會到那時陶瓷業的商品競争已客觀存在。

在傳統經驗方法的基礎上,從社會大文化的視野,利用諸多的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知識如物理學、化學、文學、曆史學、民族學、民俗學、社會學、倫理學、心理學、文字學、天文曆法、陶瓷史、美術史、書法史以及商品價值學等,形成一個圍繞古瓷器的相關知識群,用這種知識群來過濾檢驗被鑒定的古瓷器的所有表象和信息、剔出赝品破綻之處予以揭示否定。

長沙彩

為了響應湖南省委省政府打造湖南“文化強省”的号召,湖南省考古學會、長沙窯研究會于2012年4月14日在長沙市潇湘華天大酒店召開2012年長沙窯研讨會,專門邀請了河南、河北、浙江、江蘇、江西、廣東、北京、上海等古陶瓷、文化大省的專家學者、收藏家與會,共同商讨新發現的長沙窯瓷器和長沙窯蘊涵的曆史價值,提出了全新的“南青北白長沙彩”的學術觀點,全方位多層次向世人展示長沙窯燒造器物所具有的人文内涵。确立長沙窯彩瓷在中國陶瓷史上的重要曆史地位。

遺址公園

長沙銅官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将再造一個“唐城”,通過此窯城,折射出大唐文化的燦爛與輝煌,讓人領略一個昌盛的時代,一個國内國外多民族友好交往交融的時代,一個善于借鑒吸收并創新發展的時代,一個色彩斑斓充滿激情的浪漫時代。

上一篇:廣福寺

下一篇:大同鼓樓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