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編鐘

金編鐘

中國古代樂器
天朝絕響《金編鐘》清16枚,現藏于故宮博物院。最高28厘米,最大徑16.5厘米。自乾隆年間鑄成,用于重大典儀中,在清朝傾覆後被偷偷典賣出宮(傳言說,曾藏于美國波士頓美術館),在外漂泊了29年。
  • 中文名:金編鐘
  • 外文名:
  • 别名:
  • 高:28厘米
  • 徑:16.5厘米
  • 作用:重大典儀

簡介

身心一爽

望着十六枚光燦燦的金編鐘,你的想法如何?想知道它的聲響嗎?富有金屬質感的鐘鳴,悠悠然然、清清靈靈,入耳聽來動人心弦。翩然超世,其中貫注了足夠的古遠的樸質情調,讓人身心一爽。鐘是古人在禮儀性場合不能缺的器物。依仗美妙入心的音調,古時的天空中才可見到熏熏然的文化氣質,以及對文雅的講求。

溶入上蒼

音符的高低,是由鐘壁的薄厚構成的。在皇家大禮上,當皇上身處中庭,上望天際之時,熏熏然的聲調無疑會使皇帝,陡生一種無來無往,獨步天地,溶入上蒼的神異之感。

不如草芥

由于王室的衰敗,清代最後一位皇上溥儀出宮時,無奈之間,曾将這件皇室的家傳之寶,抵押給了北京鹽業銀行,得一些散碎錢兩,買一碗小米粥來喂肚子。普通人眼裡的聖物,到了敗家子手中,卻不如草芥。

溥儀典當金編鐘等财寶後,鹽業銀行立刻做賬,将這筆賬目勾銷。金編鐘搖身一變,成了銀行的賬外資産。為了安全起見,鹽業銀行将金編鐘轉移到北京東交民巷一處不為人知的外商銀行倉庫密藏起來。當時占據北京的軍閥張作霖四處打探金編鐘的下落;後來閻錫山率晉綏軍占領北京,也派人查找金編鐘;各路軍閥政客對國寶金編鐘無不垂涎三尺。

1931年“九一八”事變,東北三省被日本人占領。鹽業銀行的高層開始為這批财寶擔憂,他們秘密開會,決定将金編鐘和一批故宮珍寶,轉移到位于天津法國租界内的鹽業銀行天津分行,此次轉移工作由時任鹽業銀行副總經理兼鹽業銀行天津分行經理的陳亦侯負責。

而今坐落在天津赤峰道12号的大樓,就是當年位于法租界的鹽業銀行天津分行。這座建于上世紀20年代的洋樓,高大氣派,營業大廳用大理石鋪面,顯得富麗堂皇,樓梯間的玻璃彩窗上描繪着長蘆鹽場興旺的景象。重要的是在這座高大堅固的建築物的地下,有着迷宮般的地下庫房。

風雨曆程

由來

公元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經過康熙、雍正兩位皇帝的勵精圖治,到了乾隆王朝,正是史稱“康乾盛世”的頂峰。乾隆皇帝統治下的大清帝國國富兵強,它擁有東起庫頁島、西至蔥嶺的遼闊版圖。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這個龐大的帝國還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财富。曆時130年的“康幹盛世”成為輝映中國兩千年封建曆史的最後一抹殘陽。

那時的乾隆皇帝風光無限,号稱“古稀天子”、“十全老人”。這一年,乾隆八十大壽來臨,他要大辦萬壽慶典,世界各國使節紛紛來到京城納禮朝賀。為了顯示皇朝的尊貴與富足,為了表示他對爺爺康熙的尊重,乾隆效仿康熙帝在六十歲生日時鑄造金編鐘,下令再打造一套更大的金編鐘作為祝壽之禮。

北京故宮博物院官廷史專家徐啟憲對清宮曆史和宮廷器物有着深入的研究。他曾撰寫過金編鐘的條目說明。據他介紹,這套乾隆時期的金編鐘鑄造過程極為複雜。它是由清宮的工部、戶部和内務部造辦處共同鑄造的。首先由畫工畫出編鐘的圖樣,呈現給乾隆皇帝審閱;審閱以後再制模,模子做好以後再呈皇帝審閱;皇帝審閱以後再鑄造成樣子,鑄造成樣子以後再呈皇帝審閱;再開爐鑄造;鑄造好以後再經過高超的工匠的锉磨雕刻,直到皇帝滿意為止。

在乾隆皇帝的萬壽大典中,這套金編鐘被放置在太和殿上。

它由一萬多兩黃金鑄造而成,每一件編鐘的背後有“乾隆五十五年造”的款式。編鐘上瑞獸複為鈕,兩條蟠龍躍然其間,波濤雲海環繞金鐘,彰顯着帝王尊貴之象。更令人稱奇的是,與銅編鐘以大小不一來定音不同,這16隻黃金編鐘外表大小一緻,是靠其厚薄不同來定音的,實屬稀世之寶。金編鐘的制造工藝讓人啧啧稱贊;它發出的和諧清脆音調,讓人歎為觀止。這小小編鐘不僅是曆史文物,也是藝術珍品,折射出康幹時期盛世國力的強盛。

清末

乾隆王朝六十年,雖然表面上富足昌盛,但暗中卻早已危機四伏。鼎盛過後,大清王朝開始走上下坡路。乾隆駕崩後,曆經嘉慶、道光、鹹豐、光緒等幾朝皇帝,一代不如一代,腐朽的王朝處于風雨飄搖之中。

1908年12月24日,不到三歲的溥儀登基,當上了宣統皇帝。1912年溥儀六歲時發布诏書宣布退位,大清封建王朝被推翻。但根據民國政府制定的《清室優待條例》,這位遜位皇帝仍可住在故宮。皇帝的排場不減,正如徐啟憲所言:“他宮内的太監宮女還是有一大批,再加上親屬官員,有一千多人。

1922年,16歲的溥儀到了成婚的年紀。雖說是遜帝,風光不再,但宮中上下依然照舊例,開始為他操辦大婚典禮。

當年光緒皇帝結婚時,曾命人繪制了一幅記錄婚禮場面的《大婚圖》,遜帝溥儀的婚禮仍要照此辦理。從納彩禮到大征、冊立,婚慶大典足足折騰了40天。大婚典禮花費銀圓數十萬兩,排場一應俱全,不減當年。這既是清室強弩之末的垂死掙紮,也是遺老遺少最後懷抱的複辟殘夢。溥儀大婚之日,便是金編鐘最後一次在宮中盛典上敲響之時。

如此巨額的花費從何而出?遜清皇室早已坐吃山空,入不敷出,雖然宣統皇帝退位以後,根據《清室優待條例》第二條的規定:中華民國每年撥給遜清皇室四百萬元新币,作為遜清皇室的經費開支。但是民國政府每年不能如數發給遜清皇室經費,遜清皇室隻能每年大量拍賣宮中的金銀财寶。

這次大婚也不例外,遜清皇室就地取财。故宮院刊曾登載第一曆史檔案館研究員葉秀雲的文章,詳細記述了這次珍寶被典賣的經過:“民國十三年四月,溥儀的嶽父與北京的鹽業銀行簽了一份抵押合同。有金編鐘、金冊等件。其中金編鐘抵押四十萬元,金冊等抵押四十萬元。期限一年,月息一分。”

乾隆時期的金編鐘就這樣被典賣出了故宮的高牆。

北京前門不遠的地方有一條叫西河沿的小街巷,離街口不遠的洋樓就是當年的鹽業銀行。

鹽業銀行創辦于1915年,創辦人張鎮芳是清朝的進士,曾做過江西督軍、長蘆鹽運使。他與袁世凱是親戚,在創辦鹽業銀行時,争取到袁世凱的支持。鹽業銀行官商合辦,資金雄厚。據原天津史志辦主任郭鳳歧介紹,上個世紀20年代,溥儀把宮中的金銀财寶典給鹽業銀行時,“鹽業銀行當時的總經理是吳鼎昌,副總經理是朱虞生和陳亦侯,陳亦侯同時又是鹽業銀行天津分行的總經理。”

溥儀典當金編鐘等财寶後,鹽業銀行立刻做賬,将這筆賬目勾銷。金編鐘搖身一變成了銀行的賬外資産。為了安全起見,鹽業銀行将金編鐘轉移到北京東交民巷一處不為人知的外商銀行倉庫密藏起來。

1924年5月,《京報》首次披露了金編鐘出宮的消息。遜清皇室的内務府特地登報辟謠,鹽業銀行也聲明否認。但此事仍然像一陣風吹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并引起了各方面的關注。

當時占據北京的軍閥張作霖四處打探金編鐘的下落;後來閻錫山率晉綏軍占領北京,也派人查找金編鐘;各路軍閥政客對國寶金編鐘無不垂涎三尺,京城已不再是安全之地。

此時,典賣國寶的溥儀已經被馮玉祥的國民軍趕出了故宮,他先是在日本公使館的幫助下去了天津,後來又在日本人的安排下在東北建立了僞滿洲國,做了僞滿洲國的皇帝。溥儀回來贖金編鐘的可能性近乎為零。

1931年“九一八”事變,東北三省被日本人占領,時局動蕩,華北危機。鹽業銀行的高層開始為這批财寶擔憂,他們秘密開會,決定将金編鐘和一批故宮珍寶,轉移到位于天津法國租界内的鹽業銀行天津分行,此次轉移工作由時任鹽業銀行副總經理兼鹽業銀行天津分行經理的陳亦侯負責。

身為鹽業銀行天津分行經理的陳亦侯,辦事膽大心細,在兒子陳骧龍心目中,是個原則性強,做事認真嚴謹,又不乏冒險精神的人,“他是溫州人,總喜歡有點冒險的精神,而且有一些做生意的頭腦。”

陳亦侯接受任務時,不曾想到轉移金編鐘這件事會幾度讓他險招殺身之禍。

陳骧龍說:“這種轉移是很嚴密的,不能讓外人知道一點消息。父親當時就用他自己的一個黑别克汽車,天津、北京來回跑,把這東西(金編鐘)從北京運出來。在從北京運出來的時候大半還是晚上,而且有一次晚上,車還碰上了一個喝醉酒的日本人,碰得生死不知,但那時可不能停車。看來當時運這些東西也是很驚險的。”

金編鐘的藏身之地究竟在哪呢?

原來,上世紀的二三十年代,由于對外開埠較早,天津的繁華程度甚至超過了當時的北京和香港,是北方的貿易中心和金融中心。許多中資、外資銀行、洋行在天津的租界裡蓋起了衆多的洋樓,這些銀行、洋行大多集中在中街的兩側,形成了著名的金融一條街。在當時的天津金融界号稱“北四行”的大陸銀行、中南銀行、金城銀行和鹽業銀行均地處外國租界内,正如郭鳳歧所說:“中國的軍隊管不着它,所以它比較起來相對安全。”

而今坐落在天津赤峰道12号的大樓,就是當年位于法租界的鹽業銀行天津分行。這座建于上世紀20年代的洋樓,高大氣派,營業大廳用大理石鋪面,顯得富麗堂皇,樓梯間的玻璃彩窗上描繪着長蘆鹽場興旺的景象。重要的是在這座高大堅固的建築物的地下,有着迷宮般的地下庫房。為了保險,地下庫房還建有帶夾層的暗室。這成了金編鐘的藏身之地。

抗戰時期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本侵華戰争全面爆發。

7月30日,日本軍隊占領了除英、法、意三國租界外的天津市區。作為情報機關的日本領事館不知從哪裡嗅到了金編鐘的氣息,很快就找上門來。

日本人首先打出的是友情牌。

陳骧龍回憶,當時日本在天津的一個副領事,帶着女兒來拜訪父親陳亦侯,主動跟他交朋友,甚至還讓自己的女兒拜他做幹爹。“日本副領事送來的東西主要是日本的漆寶燒那種瓶子,還有一些盆景。父親跟他說:你要做生意你就把這些東西送到銀行去,是不收禮物的。不能不應酬日本人,可父親認為凡是跟外國人打交道都要十二分的警惕,所以一丁兒點這方面的信息他是不會去露的。”

友情牌失算,心懷叵測的日本副領事帶着他的禮物無功而返了。

為了得到金編鐘,日本領事又使出一招美人計。

一日,陳亦侯被邀與日本領事共餐,席間日本女人圍坐。“問那個金鐘的事,他不說,就跟日本人說别的”,日本領事托詞先走,留下陳亦侯和一衆日本女人,“他拿着帽子就走了。”陳亦侯的妻子楊夢莺回憶道。

種種迹象表明,日本人已經探到了金編鐘的去向,情況十分危險。

事情變得緊急,金編鐘是留還是轉移?陳亦侯左思右想,最後決定派一個銀行職員去西安,從西安給身在重慶總行的總經理吳鼎昌拍電報,請示金編鐘等物如何處理。

那時,吳鼎昌是貴州省主席,又是蔣介石的文官長,陳亦侯認為理應由吳鼎昌拿主意。然而,“電報從西安用銀行密碼發往上海,再由上海經由香港發往重慶,找到在重慶的總經理吳鼎昌。一個月後,一封回電循着原路輾轉回到天津鹽業銀行。這封曆時一個月的回電上隻有一個字:‘毀’。”

“這意味着把金編鐘重新回爐融化成金條,稀世國寶将毀于一旦,不複存在。”陳骧龍不禁後怕。

金編鐘面臨被外國列強掠奪的危險,而上司的回電隻有一個字:“毀”。按照這一字之令,就要把金編鐘回爐融化成金條,國寶将不複存在。陳亦侯會執行嗎?

陳亦侯接到電報時,從震驚到破口大罵。他說:“世界上的銅還不是每一塊都敲得響的,何況金子!拿純金做成的金編鐘是樂器啊!這個金子是敲得響的能敲出樂曲來的。”他拿定主意,金編鐘絕對不能毀。他決定繼續保護金編鐘,哪怕承擔危險,承擔責任。“這張電報,他一直保存着,他說這是世界上最混帳的一個電報。”陳骧龍說。

種種迹象表明,日本人已經探到了風聲,金編鐘在鹽業銀行看來是藏不住了,必須轉移。此時陳亦侯想到了一個人——四行儲蓄會的經理胡仲文。

胡仲文出生在江蘇淮安,四歲時跟父親來到天津,是南開大學招收的第一屆學生,與周恩來同鄉同學。周恩來的進步思想和南開校長張伯苓的愛國主義教育影響了他一生。胡仲文之子胡宗淵這樣講述他的一生:“南開大學商科畢業以後,父親就經過外祖父朱虞生介紹到上海四行儲蓄會做會計員。外祖父當時是北京鹽業銀行的副經理。父親在上海工作一段時間以後回到北京來結婚。1940年春天,他由上海調到天津,任天津四行儲蓄會的經理。”

那時,在天津成都道上有一片老房子組成的小區,名叫永定裡,是高級住宅小區,很多名人在這兒居住過。如外交部副部長周南、著名醫生朱憲彜等。永定裡15号就是四行儲蓄會的經理胡仲文的住宅。胡仲文家與陳亦侯家前後院,陳骧龍回憶胡仲文與父親陳亦侯:“他們關系很好。而且胡仲文這個人非常靠得住,他非常仔細非常認真。所以父親也非常看重他。”

陳亦侯信任胡仲文的為人,心中也已盤算好金編鐘的藏身之地,那就是四行儲蓄會地下的密室。在這座樓上的經理室中有一個旁門,裡面通着的是一間小休息室。休息室還有一扇小門,打開後是一處封閉的轉樓梯,樓梯直通地下一處暗室。這裡無疑正是密藏金編鐘最理想的地方。他“事先心裡已經想好的,所以就找了胡仲文”。陳骧龍解釋。

多年後,胡仲文之子胡宗淵回憶起那個不平常的夜晚:“天津鹽業銀行經理陳亦侯老先生跟父親是老朋友,他們過從很密。當父親1940年從上海調回來以後,在4月,有一天晚上,陳亦侯先生找到父親商量一件密事。”

夜幕下,陳亦侯來到永定裡胡仲文的家裡,兩位老友促膝而談。陳亦侯把金編鐘一事如實相告,并把轉移金編鐘到四行儲蓄會的想法和盤托出。深明大義的胡仲文不負重托,欣然允命。兩位老友都知道,這一來,他們是把彼此的身家性命,都交托到了對方的手上。

在那個萬籁俱靜的晚上,陳亦侯和自己貼身的司機一起,把裝有金編鐘的木箱裝到自己的車上,然後親自押車駛進夜幕中。

“那天晚上12點以後,他們等到銀行人員都下班了。陳亦侯先生就跟他的司機楊蘭波,父親就跟他經理室的工友徐祥四個人商量轉移了。”胡宗淵說。

那是一輛很大的車,陳骧龍回憶:“父親用自己坐的汽車把金編鐘從鹽業銀行運到四行儲蓄會。那個時候也就算是挺大、挺講究的車吧,就把這東西(金編鐘)裝在父親的車上。”

在70年前的天津地圖上,可以清晰地看出從法租界的鹽業銀行,到相鄰的英租界的四行儲蓄會,大約隻有三百米的距離。但一貫辦事謹慎的陳亦侯為了掩人耳目,讓司機沿着法租界的邊緣,繞了一個大圈子,一直開到當時電網外的佟樓,在佟樓那裡掉頭,再沿馬場道回到英租界,這樣三百米的距離,就整整繞行了二十多公裡,才敢真正開回四行儲蓄會。而在四行儲蓄會樓前,早已等候在那裡的胡仲文帶着一個親信工友默默地迎接了他們。

接着,陳亦侯的司機幫忙,一行四人将金編鐘放在四行儲蓄會後面轉樓梯下面的一個小庫房裡。“放進去這個小庫房之後,借口時局不好要儲存一些煤。父親又是開灤礦務局的董事,所以就跟開灤礦務局要了一批煤。整個把這個庫房裝進煤去。”陳骧龍認為父親當時的做法萬無一失。“這個事兒辦完之後,據父親講,那天晚上就在四行儲蓄會,這個事兒做完以後,兩個人拉着手,他跟胡仲文講,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1941年底,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争爆發。日本與英、美成為交戰國,駐天津日軍先後占領了英、法、意租界。陳亦侯預感的危險變為現實。

日本人邀請他去憲兵隊參觀,人們傳聞:“陳五爺被日本憲兵給抓走啦!”與此同時,日軍派出大批軍警直撲鹽業銀行,以尋找适合防空的地下室為名,徑直來到鹽業銀行的地下庫房。不僅對庫房内的物品進行了搜查,還對地下庫房的房間牆壁,進行了仔細地丈量,最終發現了庫房裡的夾牆暗室。幸好金編鐘早已轉移,日本人一無所獲。

陳骧龍說:“查了一溜兒夠什麼也沒發現,日本鬼子無功而返。這樣也就沒有任何借口,就把父親也就放回來了。”家裡人松了口氣。

1945年8月,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發起總攻。日本帝國遭到滅頂之災。8月15日,日本天皇發布诏書,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争的全面勝利。

介紹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為了給弘曆皇帝八十歲壽辰祝壽,各省總督聚斂黃金,由宮廷匠人精心設計鑄造了十六隻黃金編鐘,算是“萬壽節”的貢品,用以炫耀盛世豪富。

乾隆所鑄的這套金編鐘,共用了一萬一千四百三十九兩黃金,共重一萬三千六百四十七兩二錢(黃金成分不純)。打破了中國曆代用銅鑄造編鐘的傳統,而這其中最重的是“無射大金鐘”,最輕的是“倍應鐘”,銘文“康熙五十五年制”。将鐘由低向高排列後,擊之可以演奏出美妙的音樂。

平時,這一組金鐘置于太廟中,遇有朝會、宴享、祭把大典,才拿出來配合玉磐奏樂。古代編鐘、編磬用體量大小區分音律,金編鐘則造型劃一,用厚薄不同來分出音階,每枚鐘面鑄有陽文楷書律名。鐘的圖飾同一,都以突起的紋劃分三段:上段是雲朵;中段較寬,鑄有神态飛動的行龍,龍頭一律向左;下段是對角形雲紋,平均分布着八個平頭乳釘,是打擊點。金編鐘造型雍容華貴,顯示出宮廷樂器兼禮器的非凡氣派。能用黃金鑄造并能打擊出不同的音色,因而成為精美的樂器,為世間罕有。工藝和文物價值,遠遠超過黃金本身的重量。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播放的《東方紅》樂曲,就是由金編鐘奏出的。現在,十六隻編鐘,放在兩個大玻璃櫃裡,在首都故宮博物院珍寶館陳列着。每天,有成千上萬的中外人士來觀賞它。

上一篇:玩具火車

下一篇:抽象油畫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