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

金剛經

佛教經典書籍
佛教經典,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又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由于篇幅适中,得到廣泛傳播,三論、天台、賢首、唯識各宗都有注疏,特别受到慧能以後的禅宗重視。[1]
  • 類别:初期般若系大乘經
  • 名稱:金剛經
  • 首譯:鸠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首譯時間:公元402年(姚秦)
  • 首譯字數:7-8世紀中國書店本5040字

不同譯本

最早由後秦鸠摩羅什于弘始四年(402)譯出。共一卷。以後相繼出現5種譯本:1、北魏菩提流支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2、南朝陳真谛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3、隋達摩笈多譯《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4、唐玄奘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即《大般若經》的第九會);5、唐義淨譯《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曆代注疏

此經的注疏很多,在印度,除彌勒所造八十偈釋本之外,尚有無蓍《金剛般若論》、世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功德施《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取相不壞假名論》,以及未被漢譯的師子月、月官等人所撰的論釋。在中國,從東晉到民初,各家撰述不絕,主要有後秦僧肇《金剛經注》、隋吉藏《金剛經義疏》、隋智顗《金剛經疏》、唐慧淨《金剛經注疏》、唐智俨《金剛經略疏》、唐窺基《金剛經贊述》、慧能《金剛經解義》《金剛經口訣》、唐宗密《金剛經疏論纂要》等書。近人注釋亦有印順《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等多種。

主要思想

此經主張世上一切事物空幻不實,“實相者則是非相”,認為應“離一切諸相”而“無所住”,即對于現實世界不應執著或留戀。卷末四句偈文:“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被稱為一經之精髓。

上一篇:林檎

下一篇:淮山薏米粥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