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老鹳草

野老鹳草

牻牛兒苗科老鹳草屬植物
野老鹳草(學名:Geranium carolinianum)為牻牛兒苗科老鹳草屬的植物。分布于美洲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浙江、四川、山東、湖北、湖南、江蘇、安徽、江西等地,生長于海拔1,000米至3,200米的地區,多生在平原及低山荒坡雜草叢中。
  • 中文名:野老鹳草
  • 拉丁學名:Geranium carolinianum L.
  • 别名:老鹳嘴、老鴉嘴、貫筋、老貫筋、老牛筋
  • 界:植物界
  • 亞界:
  • 總門: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亞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超目:
  • 目:牻牛兒苗目 Geraniales
  • 亞目:
  • 科:牻牛兒苗科 Geraniaceae
  • 亞科:
  • 族:
  • 亞族:
  • 屬:老鹳草屬 Geranium
  • 亞屬:矮老鹳草組 Sect. Columbina
  • 組:
  • 亞組:
  • 種:
  • 亞種:
  • 變種:
  • 品種:
  • 分布區域:中國、美洲等。
  • 命名者及年代:
  • 保護級别:
  • 英文名:Carolina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根纖細,單一或分枝,莖直立或仰卧,單一或多數,具棱角,密被倒向短柔毛。基生葉早枯,莖生葉互生或最上部對生;托葉披針形或三角狀披針形,長5-7毫米,寬1.5-2.5毫米,外被短柔毛;莖下部葉具長柄,柄長為葉片的2-3倍,被倒向短柔毛,上部葉柄漸短;葉片圓腎形,長2-3厘米,寬4-6厘米,基部心形,掌狀5-7裂近基部,裂片楔狀倒卵形或菱形,下部楔形、全緣,上部羽狀深裂,小裂片條狀矩圓形,先端急尖,表面被短伏毛,背面主要沿脈被短伏毛。

花序腋生和頂生,長于葉,被倒生短柔毛和開展的長腺毛,每總花梗具2花,頂生總花梗常數個集生,花序呈傘形狀;花梗與總花梗相似,等于或稍短于花;苞片鑽狀,長3-4毫米,被短柔毛;萼片長卵形或近橢圓形,長5-7毫米,寬3-4毫米,先端急尖,具長約1毫米尖頭,外被短柔毛或沿脈被開展的糙柔毛和腺毛;花瓣淡紫紅色,倒卵形,稍長于萼,先端圓形,基部寬楔形,雄蕊稍短于萼片,中部以下被長糙柔毛;雌蕊稍長于雄蕊,密被糙柔毛。蒴果長約2厘米,被短糙毛,果瓣由喙上部先裂向下卷曲。花期4-7月,果期5-9月。

生長習性

常見于荒地、田園、路邊和溝邊。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耐濕。喜陽光充足。以疏松肥沃、濕潤的壤土栽種為宜。

地理分布

原産地:美洲;在東半球廣泛歸化。

中國分布現狀:山東、山西、河南、江蘇、浙江、江西、安徽、福建、台灣、湖北、湖南、重慶、四川、廣東、廣西、雲南。

入侵中國時間及地點:20世紀40年代出現在華東地區。

品種分類

尼泊爾老鹳草:年生草本,形态與上種相近,但植物較矮小,高30~45厘米,逆生平伏毛。葉3~5深裂,裂片小,卵狀披針形或狹卵形,先端鈍尖,緣具不整齊粗齒。花徑約1厘米,白色、淡紅色或紫色。花期6月。果期7月。生于山野草叢或路旁。分布福建、廣西、湖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西伯利亞老鹳草,又名:鼠掌草。多年生草本,莖直立或斜升,全體被柔毛。葉通常5深裂,裂片菱狀披針形,或近披針形,再2~3中裂,先端鈍尖,邊緣具不整齊鋸齒。花徑約0.7~0.8厘米,淡紅色或近白色,每花梗着生1花,花瓣具紫色網紋。花期7~9月。果期10月。分布中國東北、新疆等地。

長嘴老鹳草:為植物牻牛兒苗的幹燥全草。多數不帶根,長30~50厘米,或已截成長6~8厘米的小段。莖粗2~5毫米,節明顯膨大,節間長5~12厘米,多分枝,表面灰綠色,基部或帶紫紅色,有縱紋,并被稀疏的白毛,質較堅脆,折斷時粗纖維性,有空心。葉對生,有長柄,葉片卷曲皺縮,質脆易碎,潤濕展平後,可見為羽狀深裂,裂片很細。

果實長圓形,長約6~10毫米,深黃棕色或暗紫色,有宿存的長花柱,通稱"長嘴",嘴長2.5~4厘米;成熟後5裂,各與1枚種子相連,并向外反卷或卷曲成螺旋形。無臭,味淡。以灰綠色、果實多、無根及泥土者為佳。主産于河北、山西、山東。此外,河南、陝西、遼甯、吉林、黑龍江、新疆等地亦産。

短嘴老鹳草:為植物老鹳草、尼泊爾老鹳草、西伯利亞老鹳草等的幹燥全草。莖較纖細,長約30厘米,直徑約1~2毫米。節間短,多在5厘米以下。葉片裂片較寬。果實較小,花長3~5毫米,嘴長1~1.5厘米。其餘與長嘴老鹳草同。無臭,味淡。以灰綠色、果實多、無根及泥土者為佳。主産于雲南、四川、湖北。此外,東北及新疆等地亦産。

栽培繁殖

栽培技術:用分根繁殖。冬季倒苗後至早春萌芽前挖掘老根,分切數塊,每塊具有芽。按行株距25cm×25cm開穴,每穴栽種1塊,複土壓實,澆水。

田間管理:出苗後要中耕除草、追施人糞尿,冬季倒苗後,清除枯株殘葉,培土,施廄肥、堆肥等。

為害防治

一般性雜草。是一種常見多倍體(2n=54)雜草,為麥類、油菜等夏收作物田間和果園雜草,亦侵入山坡草地。

農業防治措施:麥種過篩,清除草籽;不用麥糠、麥稭堆漚農家肥;鏟除田埂、圩堤上的雜草,以免草籽傳入農田;實行麥子與冬綠肥、油菜輪作,以便在麥田用藥化除。

化學防治:可在花期前拔除,或在田間和園圃中施用一些化學除草劑,如甲黃隆、丁草胺等。

藥用價值

全草入藥,有祛風收斂和止瀉之效。

【功效】祛風濕、通經絡、止瀉利。主治風濕痹痛、麻木拘攣、筋骨酸痛、洩瀉痢疾。

①《滇南本草》:“祛諸風皮膚發癢。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軟,手足筋攣,麻木,利小便,瀉膀胱積熱,攻散諸瘡腫毒,退痨熱發燒,治風火蟲牙,痘疹疥癞等症。”

②《綱目拾遺》:“去風,疏經活血,健筋骨,通絡脈。治損傷,痹症,麻木,皮風,浸酒常飲。”

③《現代實用中藥》:“止久痢,厚腸胃,調中健脾。”

④《貴州民間方藥集》:“治跌打損傷,止刀傷出血,又可止咳,益肺氣。”

⑤《藥材學》:“清熱解毒。治熱病消渴,癰疽瘡腫。”

【用法用量】内服:煎湯,2~5錢;浸酒或熬膏。

【附方】

①治筋骨癱瘓:老鹳草、筋骨草、舒筋草,炖肉服。(《四川二,藥志》)

②治筋骨疼痛,通行經絡,去諸風:新鮮老鹳草洗淨,置一百斤于銅鍋内,加水煎煮二次,過濾,再将濾液濃縮至約三十斤,加飲用酒五兩,煮十分鐘,最後加入熟蜂蜜六斤,混合拌勻,煮二十分鐘,待冷裝罐。(《中藥形性經驗鑒别法》老鹳草膏)

③治腰扭傷:老鹳草根一兩,蘇木五錢,煎湯,血餘炭三錢沖服,每日一劑,日服二次。(内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④治急慢性腸炎下痢:牻牛兒苗六錢,紅棗四枚。煎濃湯,一日三回分服。(《現代實用中藥》)

⑤治腸炎,痢疾:老鹳草一兩,鳳尾草一兩,煎成90毫升,一日三次分服,連服一至二劑。(《浙江省中草藥抗菌消炎經驗交流會資料選編》)

⑥治婦人經行受寒,月經不調,經行發熱,腹脹腰痛,不能受胎:五葉草五錢,川芎二錢,大薊二錢,白芷二錢。水酒各一鐘,合煎,臨卧服,服後避風。(《滇南本草》)

鑒别方法

性狀鑒别

(1)牻牛兒苗全株被白色柔毛。莖類圓形,長30-50cm或更長,直徑1-7mm,表面灰綠色帶帶紫色,有分枝,節明顯而稍膨大,具縱溝及稀疏茸毛,質脆折斷後纖維性。葉片卷曲皺縮,質脆易碎,完整者為二回羽狀深裂,裂片狹線形,全緣或具1-3粗齒。蒴果長橢圓形,長約4cm,宿存花柱長2.5-3cm,形似鹳喙,成熟時5裂,向上卷曲呈螺旋。氣微,味淡。

(2)老鹳草莖較細,直徑1-3mm,具縱溝,表面微紫色或灰褐色,有倒伏毛。葉腎狀三角形,3-5深裂,裂片近菱形,邊緣具鋸齒,兩面具伏毛。葫果長約2cm,宿存花柱長1-2cm,成熟時5裂,向上卷曲呈傘形。

(3)西伯利亞老鹳草莖多分枝,略有倒生毛。葉腎狀五角形,掌狀5深裂,裂片卵狀披針形,羽狀深裂或齒狀深缺刻,有毛。蒴果長1.5-2cm,宿存花柱成熟時5裂,向上卷曲呈傘形。

(4)尼泊爾老鹳草莖直徑l-3mm,表面灰綠色或紫紅色,有縱溝及稀疏毛。葉腎狀五角形,掌狀3-5深裂,邊緣有缺刻,被毛。蒴果長約1.7cm,宿存花柱熟時5裂,向上反卷。(5)塊根老鹳草根莖短,下部簇生近紡錘形的粗根。莖常二歧分枝,近無毛。葉腎狀圓形,掌狀7深裂幾達基部,裂片不規則羽狀分裂。蒴果長1.2-2cm,餘同上種。均以色深綠、花果多者為佳。

化學成份

牻牛兒苗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牻牛兒醇。又含槲皮素及其他色素。日本産的尼泊爾老鹳草全草含有鞣質、沒食子酸、琥珀酸、槲皮素及其甙類等。其葉中含鞣質最多,且其鞣質的含量能随季節變化,一般在12月至次年2月間含量最低,而後逐漸加多,至6~8月間含量最高。葉中尚分離出山柰甙。

上一篇:再生緣:我的溫柔暴君

下一篇:青菜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