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江湖菜

重慶江湖菜

重慶市特色的漢族飲食風俗
江湖菜是重慶市特色的漢族飲食風俗,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所謂江湖菜,用烹饪專家的話來說,是指相對于正宗菜而言的菜式。它植根于民間,從一種菜系為基礎,師承多家,不拘常法地重複烹饪、複合調味、中菜西做、老菜新做、北料南烹,看似無心,實乃妙手天成,從而收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中文名:重慶江湖菜 外文名: 分類: 口味: 特點:“土”,“粗”,“雜” 簡介:重慶市特色的漢族飲食風俗 地區:重慶市

菜品推薦

麻麻雞

靈感取自花椒雞,但以越南小米辣和金陽花椒取代了青海椒和青花椒,草本味道減弱,但麻辣度上升一個台階。切成丁的雞肉塊藏匿在辣椒之中,重麻重辣令人大汗淋漓,卻止不住手中的筷子。

鍋巴肥腸

選用了較少雜質的“腹白”大米,口感更加細膩,外皮焦脆,滲入肥腸的油香,香而不膩。

火爆黃喉

多見于火鍋涮刷的黃喉與辣椒、洋蔥爆炒有着别樣的口感,既有爽脆又保留内在的細嫩。黃喉的分量十分實在,就是切得稍顯随意,個頭太大反而影響了口感。

江湖菜最大的特點

“土”,“粗”,“雜”。

“土”

是指江湖菜具有極其濃厚的鄉土氣息。有的江湖菜始起于路邊小店,出自漁夫村姑之手,有好吃之人偶然尋得,飽餐以後,相互“神侃”,你媒我,我媒他,大家蜂擁而至,以了卻一樁“嘗新”的夙願。

如來鳳魚、辣子雞都是始于交通樞紐邊的汽車食店,因其在烹制時,手法粗犷豪爽,用料多而足,食之魚肉細嫩,雞肉酥香,麻辣不燥,味濃醇厚,食客無不稱好。來往客人交口贊譽似一股信息流,人們聞香而動,有行車歇腳飽餐的,有慕名專程而來品嘗的,魚家、雞店生意火爆乃至形成一條條食街。有的江湖菜本是過去時代曾經流行的菜肴,後來慢慢淡出食壇,漸漸被人們遺忘,有好事之人把其翻出來,加以整理,複出江湖,再現外婆當年的技藝,重溫祖母昔日之廚工。

人們品嘗着久違的美食,勾起那悠悠歲月的淡淡回憶。如酸菜魚的曆史可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的江津江邊漁船,毛血旺在70年前已是重慶磁器口古鎮的三大名食之一了。有的江湖菜原為巴渝民間家庭餐桌上的馔肴,有好奇之人吃膩了精工細肴、山珍海味,想換換口味,品嘗之餘,驚歎民間竟有如此佳肴,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如老臘肉炒蘿蔔幹是山區農家逢年過節必備之菜肴。苦菖鵝掌湯是百姓家庭餐桌上的尋常之物。

“粗”

是指江湖具有粗犷豪放的氣質。在烹調上不拘常法,大把撒辣椒,大瓢加花椒,糊辣殼裡藏雞丁,紅油湯裡遊鲫魚。在形式上不拘小節,燒土竈,用粗碗,大盤盛肉,大盆裝湯。食客粗犷豪爽,大口喝酒,大嘴吞肉,呼五邀六,吃麻辣燙,嘗爽嫩鮮,不為别的,隻求刺激,隻為飽口福。

“雜”

是指江湖菜具有兼收并蓄的“雜交”手法,用怪異離奇的烹饪技巧:複合調味,北料南烹,南料北烹,中菜西做,西菜中做。烹制出來的菜品讓人感到似曾相識,又弄不清路數,有時讓人匪夷所思,卻又叫人拉案稱絕。小洞天飯店推出的抄手魚頭,用花鲢魚頭熬湯調味,然後煮入小吃抄手,成菜有魚頭有抄手。

是菜?是主食?誰也說不清,但其味鮮美無比,深受歡迎。小洞天飯店推出的創新江湖菜泡菜碎米蝦,用巴渝人家傳統的泡菜炒肉末的烹制法來烹制竹節蝦,典型的海鮮川制,給食客留下深深的印象。建設賓館推出的水煮燒白,重慶飯店推出的軟炸燒白均屬重複烹饪複合調味型。

江湖菜的發展原因

江湖菜能夠自成體系,有其賴以生長生存的地緣範圍、社會土壤和賴以發展的飲食文化氛圍。重慶獨特的地理環境、氣候特征促成了重慶人“尚滋味,好辛香”的飲食習俗。有一大幫喜麻辣、求刺激的人們,就會有一大批迎合其口味的飲食産品生,川菜以善調查麻辣着稱,以川菜菜系為基礎的江湖菜80%以麻辣為基調,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由火鍋演變而來。

現代重慶人思想活躍,在飲食上喜歡标新立異,追怪獵奇,以吃感覺、吃風味、吃麻辣為時尚,哪裡有新、奇、怪的飲食,哪裡就會成為熱點,熱潮一過人們又轉向别處。聽說辣子雞“霸道”,大家窩蜂奔向歌樂山;據傳郵亭鲫魚安逸,大家潮水般的湧向濱江路。一道菜要出名,除自身要獨具特色外,還要靠食客的口啤,大衆的“炸”作,大衆炸作“炒”火了一道菜,“炒”熱了一條街,“炒”富了一方人。來鳳魚是如此,辣子雞、啤酒鴨是如此,泉水雞、郵亭鲫魚亦是如此。

江湖菜的興衰在很大程度上又與地緣有關,比如來鳳魚的興衰就與來鳳鎮的地理位置地位變化關系密切。來鳳鎮地處老成渝公路上,過去是重慶至成都的必經之路,客、貨車司機都喜歡在這裡“趕飯口”(趕吃飯時間),來鳳鎮的飲食便成了“麼店子的黃糕──去不吃,來總得吃”,來鳳魚也因此着實“火”了一把。如今成渝高速公路建成,來鳳鎮在交通上的重複地位發生了變化,來鳳魚的狀況也非同日而語了。

後來的發展

飲食業曆來是一個敏銳行業,其經營的興衰起落、流派的洞革嬗變總是印證着經濟文化演進的軌迹,反映着社會政治變遷的曆程,因而它在不同曆史階段上的發展,無不深深烙刻着時代的标記。重慶地區豐富的曆史沉積,形成了獨特的重慶飲食文化,這種飲食文化以人民大衆為基礎。

重慶曆史上有多次移民入川,移民的内遷促進了巴渝飲食的發展,在20世紀30年代末期,由于大量外地人口湧入,重慶彙集了全國各地各種風味;80年代中期,川廚闖蕩南北,川菜風靡東西,學習了各地烹饪技藝,認識了新的烹饪原料;90年代中期,國内各大菜系、國外各種佳肴大舉登陸重慶,帶來了嶄新經營觀念和新的烹饪手法。

重慶在與外地的飲食文化的長期交流中,形成了廣泛兼容、特色荟萃的渝派川菜特色。正是這種廣泛兼容的氣度,給來自本埠的、來自我地的,不管是傳統的、正宗的,還是民間的,江湖的餐飲有一個寬松的生存環境、一個公平的發展空間,讓人們自由選擇,實行優存劣汰。重慶流行的江湖菜中有土生土長的重慶地方風味菜,魚……;

也有很多“籍貫”是外地的地方風味菜,如球溪河鲢魚來自資中,花江狗肉、烏江魚來自貴州,香辣回鍋肉來自溫州,炒五香鮮肉來自綿竹,鄉老坎麻子粉來自成都。這些菜肴經改良上市,深受重慶市民的喜愛。重慶飲食文化廣泛兼容的氣度給江湖菜一個充分表現的舞台。江湖菜你方唱罷我登台,花樣不斷翻新,品種層出不窮,使江湖菜的發展不斷升溫,直逼正宗菜。

同重慶商業經濟文化形式一親,重慶飲食文化以反映快、變化多而展現靈活應變的風格。近幾年中外土洋各派菜系搶灘重慶,促進了重慶餐飲業的發展,即使是土生土長的本埠菜──渝派川菜,也廣泛吸納了江浙、粵、湘、魚菜系及西方烹饪調、東洋料理的長處,突破了傳統格調。如葡萄酒、啤酒在烹調中的應用來自西餐,牛排、豬排的烹制來自西餐,鐵闆燒由日本傳人,白灼烹制法來自粵菜,砂鍋來自江浙。

江湖菜是最先發迹于大排檔、小酒家,因其有特色、有風味、有新意,不墨守成規,迎合了都市人覓新獵奇的消費心理,其價格較低,又适合大衆消費需求,很快風靡巴渝大地,不少高檔酒店也放下架子經營江湖菜。江湖菜能登上大雅之堂,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餐飲業為适應工薪階層為主的消費群體适市趨時的戰略轉移,是餐飲市場向大衆化的回歸。

菜式

重慶火鍋

曆史比較悠久的江湖菜,據說是長江纖夫、漁夫、挑夫發明的。火鍋的種類很多,最著名的就是毛肚火鍋,然後還有鳝魚火鍋、海鮮火鍋、魚頭火鍋、羊肉火鍋、狗肉火鍋、鴛鴦火鍋等。

江津酸菜魚

出自重慶江津津福鎮朱二哥的路邊食店,為來往司機服務,然後由司機傳遍重慶。1988年開始風行。本人比較擅長這道菜。

歌樂山辣子雞

出自重慶沙坪壩區歌樂山鎮,一個叫林中樂的路邊小店最先推出。1990年開始風行。食客的樂趣是在一個大盆辣椒裡搜尋黃豆大的爆脆雞丁。該店位于重慶市的森林公園歌樂山,靠近著名的蔣介石在重慶的官坻——林園(據說不遊林園,不算到重慶,但該地不開放),遊客加食客形成了如今的辣子雞一條街。

啤酒鴨

出自重慶南岸區7公裡的一個路邊食店,據說發明者的靈感來自貴州。1992年開始風行。做法是一瓶啤酒炖一隻鴨子,比較鮮辣可口。該店最火爆的時候一天要用幾千隻鴨子,不過如今比較式微。

泉水雞

出自重慶市南岸區南山鎮。1993年開始風行。采用的方法是活雞快殺,然後急火猛燒,從殺雞到成菜不能超過5分種。該菜出自号稱“山城花冠”的南山。因此也形成了泉水雞一條街,還舉辦過泉水雞節。

太安魚

出自重慶市潼南縣太安鎮。1994年開始風行。也是由司機傳出來并風行。但這個菜比較講究技巧,仿冒不容易,因此不像其他的菜那樣大流行。我媳婦比較擅長這個菜。

火鍋魚

出自重慶市渝北區兩路鎮。最開始也是針對司機朋友的。1996年開始風行。火鍋魚也是特别的生猛。魚選用10斤左右的快要流油的肥魚,片成巴掌大的片。将一個缸似的大鐵鍋像練鐵似的燒得飛紅。成菜後用大腳盆端上來,紅豔豔熱騰騰。一圈人就圍着這大盆端着啤酒瓶撈魚。吃完了再煮點青菜豆腐之類,特别地幹脆利落。

水煮魚

其實水煮魚的前身就是火鍋魚。火鍋魚流傳開了之後,很多城裡的食肆就開始仿做,但這些食肆的廚房,沒有辦法弄一個大鐵鍋并像煉鐵似的燒火,再說食客也不方便吃10斤的魚。因此就弄成小鍋、小火、小魚。美其名曰水煮魚。但我個人感覺,沒有寬湯、猛火、肥魚那樣的火鍋魚痛快。

香辣蟹

這個菜應該是重慶的飯館發明的。因為江湖菜館不般不涉及到螃蟹這樣高檔的東西。但香辣蟹在重慶還是屬于陽春白雪似的東西,在江湖上并不勝行。1996年開始風行。

泡椒牛蛙

1996年就開始風行。最開始是牛蛙,然後是泡椒墨魚仔。并衍生出各種泡椒系列。這個菜也是從飯館中流傳出來的。

酸蘿蔔炖鴨

用很酸很酸的泡酸蘿蔔,這個蘿蔔是特别泡制的,外省沒有。一般要泡半年,越久越好。這個菜衍生出很多品種,如酸豇豆炖、泡山椒炖、炖羊肉、炖雞等。1996年開始流行。

郵亭鲫魚

出自重慶市大足縣郵亭鎮。1997年開始風行。調料非常多,吃法講究。

烏江魚

出自重慶市涪陵地區。烏江貫穿重慶涪陵、黔江地區,支流衆多,勝産各種野生鮮魚,烏江魚的做法是講究魚的鮮,但城市裡一般都是養殖魚,所以城市裡做烏江魚一般用鲶(黏)魚。1998年開始流行。

毛血旺

出自重慶市沙坪壩區磁器口鎮,一個保留了重慶古老碼頭文化的小鎮。将毛肚、血片(鳝魚)、鴨血旺一起煮。也是從貧苦的碼頭力工那裡流傳開來。這幾年比較火。

重慶人

重慶人是饞嘴貓加好吃狗,重慶人最愛江湖菜,最聽不得重慶附近某某地方有什麼好吃的東東,隻要知道了,一定不放過,隔山隔水都要去嘗嘗。

早幾年,南山出了“泉水雞”,結果南山就成了吃泉水雞的根據地;磁器口出名最先也不是因為它是千年古鎮,而是那裡的毛血旺和椒鹽花生.後來又流行過“辣子雞”、“蘸水魚”、“酸菜魚”、“香辣蟹”、“泡椒兔”……前年還是時興吃“球溪鲶魚”,去年又吃開了“郵亭鲫魚”;重慶的江湖菜是據說是一月一菜,如果你還在回憶上個月某某菜給你味覺的美好記憶,那就說明你已經OUT了。隻不過這些菜萬變不離其中,還是緊扣麻辣鮮香外加一個燙字。據一位美食家說,江湖菜不燙就不好吃!

菜單

1、水産類

酸菜魚、來鳳魚、翠雲水煮魚、花椒魚片、沸騰魚、郵亭鲫魚、血旺魚、霸王功夫魚、白酥水密子、球溪河鲢魚、北渡魚、本草魚、豉椒鮮魚、豆豉魚、豆腐鲫魚、豆花魚、鍋盔魚丁、旱蒸江團、荷香泡菜魚、渾婆魚頭、苦蕌雙椒鲶魚湯、椒鹽豆腐魚、老幹媽肥頭、老幹媽魚條、老幹媽蒸鳜魚、冷鍋魚、六合魚、麻辣酥魚、麻辣銀魚幹、渝州酸湯魚、魚米之鄉、麻婆魚丁、瑪瑙燒胖頭、泡椒童子魚、炝鍋武昌魚、珍珠鳜魚、松仁鳜魚、清蒸麒麟鳜魚、山椒鲶魚、上湯水密子、生烤鲫魚、石鍋乾隆魚、石烹茄汁魚串、酥炸麻花魚、太安魚、跳水魚、烏江魚、香辣耗兒魚、抄手魚頭、剁椒魚頭、番茄魚頭、魔芋泥鳅片

2、家禽類

辣子雞、口水雞、芋兒雞、紫陽雞、泉水雞、岜夯雞、幹鍋雞、包公雞、叫化雞、潑辣雞、泡椒子母燴、花椒雞、雙椒雞、荞面雞絲、沖辣菜拌雞絲、大盤雞、荷葉珍珠雞、杜婆雞、肚子雞、風光排骨雞、黑竹筍香雞、鄉村嫩雞、竹荪炖雞、月母子雞湯、燒雞公、鮮筍炖雞湯、黔江雞雜、花生米燒鳳爪、椒鹽雞中寶、涼拌雞血、麻辣雞串、泡椒“雄起”、泡椒鳳冠、水晶鳳爪、雪魔芋燒鳳翅、鳳栖梧桐、牙簽雞皮、啤酒鴨、老鴨湯、口袋鴨湯鍋、張關飄香鴨、魔芋鴨、紅薯幹炒闆鴨、罐罐蘿蔔鴨、泡壇醉鴨、炝鍋鴨掌、尖椒爆鴨舌、石烹鴨腸、火爆飄帶、涼粉鴨腸、泡菜鵝腸、苦蓖鵝掌湯、酸蘿蔔鵝掌鍋、紅泥鹌鹑、油酥麻雀、烤椒皮蛋、香酥水蛋、金銀炒蛋

3、肉類

回鍋肉、鹽煎肉、水煮肉片、鍋巴肉片、麥粑回鍋肉、苕皮回鍋肉、水煮燒白、軟炸燒白、晾杆白肉、豆花肉片、側耳根炒臘肉、炒五香魚乍肉、陳皮炒肉絲、椿芽核桃肉、粉蒸肉丁、鳳凰獅子頭、幹豇豆燒排骨、幹燒肘子、鍋貼夾沙肉、五香辣子蹄花、荷香三蒸、紅鹵豬腦頂、紅燒“随便”、紅糟壇壇肉、江津庖豬湯、金瓜蒸肉、蕨菜臘肉絲、臘味四寶、辣爽陳皮酥肉、老幹媽煎肉、老臘肉炒蘿蔔幹、老嫂子蒸臘肉、麻花紅燒肉、麻花肉片、奇味豬蹄、奇香排骨、青豆粉蒸肉、全家福

4、其他類

毛血旺、拌蕨萁菜、拌老虎菜、菜豆花、串串香、蛋酥玉米、水芹菜幹絲、幹鍋豆筋、黃狗鑽洞、葷豆花、家居土豆泥、江北翻沙胡豆、椒麻土豆絲、椒鹽魔芋、金絲南瓜、苦瓜釀肉、辣子豆腐、麻辣串串、麻辣豆魚、莽海椒、南瓜泥、泡椒燒涼粉、皮蛋拌豆腐、軟炸南瓜花、臊子胡豆瓣、山椒泡菜、水豆豉拌黃蔥、酸菜豆花、蒜茸苕尖、筒子骨炖蘿玻、蝦米龍須菜、鄉間豆花、香芋夾沙肉、魚香鍋巴、魚香釀油條、鮮海椒炒青菜、紙鍋臘香茶樹菇、子姜拌甜椒、麻辣千張、鐵闆二面黃

上一篇:内陸太攀蛇

下一篇:糖水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