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梁平

重慶梁平

重慶市轄區
梁平縣,原名梁山縣,始設于西魏元欽二年(553年),曆史悠久、底蘊深厚,擁有梁山燈戲、梁平年畫、梁山竹簾等三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在南宋後期,梁山縣築有著名軍事要塞赤牛城,英勇抗元。抗戰時期梁山機場作為飛虎隊的主基地,聞名海内外。航天英雄楊立偉也來自梁平機場。梁平縣境内有西南佛教禅宗祖庭--雙桂堂,名優土特産品有梁山竹簾、梁山柚譽滿全國。梁平縣,位于重慶市東北部,東鄰萬州區,西連四川省大竹縣,地理位置優越,為出入四川、直達成都的滬漢蓉快速通道的必經之地。
  • 中文名:梁平區
  • 外文名:
  • 别名:梁山
  • 行政區劃代碼:500155
  • 行政區類别:市轄區
  • 所屬地區:
  • 地理位置:
  • 面積:
  • 下轄地區:
  • 政府駐地:
  • 電話區号:
  • 郵政區碼:405200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
  • 著名景點:
  • 機場:
  • 火車站:
  • 車牌代碼:
  • 地區生産總值:

曆史沿革

西周、春秋,梁平地屬庸國。戰國時屬巴國、巴郡。

秦、西漢,屬巴郡朐䏰縣(治今雲陽)。西漢居攝三年(公元8年),縣地屬巴郡臨江縣(治今忠縣)。東漢初,屬益州巴郡。興平元年(194年),劉璋三分巴郡,縣地屬固陵郡(治魚複今奉節)。建安六年(201年),改固陵郡為巴東郡,縣地屬巴東郡直至晉代。

西魏元欽二年(553年),置梁山縣,以境内高粱山為名,治黃土坎。

隋朝,開皇三年(583年),撤郡改州,以州統縣,梁山縣隸南州(治今萬州區)。大業三年(607年),廢州設郡,以郡統縣,梁山縣隸巴東郡(治民複縣今奉節)。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巴東郡複置信州,梁山縣隸信州(治今奉節)。武德二年,析信州的3個縣置南浦州,梁山縣隸南浦州。武德八年,隸夔州。武德九年,隸浦州。貞觀八年(634年),浦州改名萬州。天寶元年(742年),改名南浦郡。

乾元元年(758年),複名萬州,梁山縣均隸之,直至宋初。唐朝一直屬于夔州都督府(治今奉節)和夔州防禦使(治今奉節)。n宋朝,開寶三年(970年),以萬州石氏屯田務置梁山軍,亦名高粱郡,隸夔州路(治今奉節),領梁山縣,軍治今梁山鎮。元右元年(1086年),隸萬州。

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年),升梁山軍為梁山州,領梁山縣,隸四川等處行中書省夔州路(治今奉節)。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新甯縣(今開江)劃入梁山縣,洪武六年十二月,裁梁山州,仍置梁山縣,隸四川承宣布政使司下川東道夔州府(治今奉節)。洪武十年五月,改隸忠州,後還隸夔州府。洪武十四年,新甯縣劃出。

清朝,康熙七年(1668年),裁新甯縣入梁山縣。雍正七年(1729年),新甯縣劃出複置。雍正十二年,改隸忠州直隸州。n

民國二年2月,以道統縣,梁山縣隸川東道。

民國五年,梁山縣成為川軍一、二軍、國民政府軍二十、二十一軍的防區。民國十八年,直隸四川省政府。民國二十四年3月1日,川政統一,梁山縣隸第十行政督察區,列為一等縣。民國二十九年,列為二等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梁山縣隸川東人民行政公署大竹專區。1952年12月3日,因縣名與山東省梁山縣同名,遂以境内有平壩而更名為梁平縣。1953年3月10日,撤銷大竹專區,梁平縣劃歸萬縣專區(地區)管轄至1997年6月。

1997年6月(1)設立重慶直轄市,撤銷原四川省重慶市。(2)重慶直轄市轄原四川省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黔江地區所轄行政區域。 梁平改由重慶直轄。 n

2014年9月19日,重慶市人民政府批複同意梁平縣人民政府駐地由梁山街道人民東路25号遷至梁山街道桂西路6号。縣政府駐地遷移後,梁平縣行政區域不變。

2016年11月24日,國務院正式簽發《國務院關于同意重慶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複》:同意撤銷梁平縣,設立梁平區。n2017年1月10日,梁平區人民政府正式成立。n2020年11月29日,加入大巴山·大三峽文旅發展聯盟。

雙桂堂

雙桂堂位于重慶市梁平縣城西南13公裡處的萬竹山,是國務院确定的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雙桂堂他建于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它的創始人是清朝名僧破山禅師,該寺因破山法師在寺内植雙株桂樹而得名“雙桂堂”。雙桂堂法系為禅宗,破山乃承甯波天童寺密雲禅師之法,号為“臨濟正宗第三十六代祖師”。

介紹

破山禅師俗姓蹇,字懶愚,四川大竹人,生于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自幼讀書勤奮,聰明過人,懂書畫,善琴棋。19歲出家,遍遊名山,轉覽佛教經典。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住湖北黃梅縣破頭山,參禅三年,深有所悟。後常年在天童寺跟随密雲禅師學法。

民間傳說雙桂堂這兩棵桂樹是月宮中的嫦娥親手培養,嫦娥借觀音的淨瓶水為之澆灌,遣神燕去天河銜來肥泥為之壅土,用王母娘娘的雲剪為之修整,在嫦娥的精心護理下,這兩株桂樹枝繁葉茂,生機勃勃,在一個中秋之夜,嫦娥将它們送往人間。

這兩棵桂樹帶着滿枝的清香落在甯波天童寺院内。密雲法師将這兩棵桂樹交給弟子破山,讓他帶回蜀中,興建佛寺,傳播佛法,并稱桂樹生根之處就是你安身之地。

破山尊師命,身背桂樹,跋涉了幾個月,進入蜀中。一日,他落腳在萬竹山。半夜裡,山間霞光四射,鐘鼓齊鳴,四周的村民聞聲而至,隻見破山和尚正在打坐參禅,他所背兩株桂樹已落地生根,清香四溢。

從此,破山和尚就在雙桂落地之處建立禅院,并取名“雙桂堂”。桂樹至今尚存,枝繁葉茂,濃綠如雲。每年金秋時節,桂花滿枝,香飄數裡,人們争相觀賞。

破山禅師熟谙詩文,精于書畫,着有《雙桂草》、《破山語靈》等傳世,所留墨迹也為後人所珍藏。他的詩,以幽默、诙諧見長。如他的《自贊詩》寫道:“這個川老蜀,渾無奇特處。問禅禅不知,問教教非熟。懶散三十年,人天忽推出。握條短杖藜,打佛兼打祖。”

他的弟子很多,遍及四川、雲南、貴州等省,有的還去東南亞弘法。因此,雙桂堂在東南亞地區也有一定的影響。雙桂堂創建以後,得到清朝曆代皇帝的支持,連續不斷地修建了二百多年,從1653-1926年,雙桂堂曆經破山、竹禅等七代祖師累世修建七殿、八堂、八院,占地面積120畝(該寺最後一次修整是1980年)。

民國時期,雙桂堂以它宏傳的規模、莊嚴的殿堂、豐富的藏經、獨特的雕塑被列為“蜀中叢林之首”。

1983年,國務院确定雙桂堂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全寺占地面積約七萬多平方米。1986年時,有正式僧人27名。寺内恢複了叢林制度并成立了雙桂堂寺院管理委員會,釋妙談法師任主任。

雙桂堂寺院坐東朝西,殿堂為木石結構,有大山門、彌勒殿 、大雄寶殿、戒堂、破山塔、大悲殿、藏經樓等七重建築,近年來全部修複一新,并新建了五百羅漢堂重現巍峨雄姿。

兩側有廂房、僧舍三百餘間,長廊相連,有天井、海觀42口,玲珑古雅,周圍有白蓮池、後緣池、花園等景觀點綴,使整個寺院環境清幽,好似人間仙境。

大雄寶殿是雙桂堂最宏偉的建築,為三層宮殿式建築,底樓有石雕獅、象,中層高懸名人題刻,三樓有龍鳳浮雕,屋脊正中是雕花寶頂,連脊通高16米,直插雲霄。

大殿擴建于光緒年間,曆五年建成。支撐大展的52根石柱,柱長三丈,直徑三尺,每根重達二萬餘斤,全憑人力從百裡之外運來,可見其艱難。

雙桂堂曆經滄桑,仍保存文物237件,其中有名人字畫61件,佛像110尊,其他佛教文物66件,其中最著名者為銅佛、竹禅畫、玉佛,皆被定為國家二、三級文物。

“文化大革命”中,當地宗教工作幹部和寺院僧人用木闆将佛像、文物加封,外貼毛主席語錄,巧妙保護了寺内佛像、文物。現寺内制作了文物櫃,陳列和保護文物。

寺内的珍貴文物還有:清雍正皇帝禦賜的《藏經》一部,天聾、地啞、銅鑼、銅鼓四種,各類石刻、碑記七二多塊。另有11世紀用梵文寫的《貝葉經》106頁,其它佛經七千多冊。

1990年5月2日(農曆四月初八佛誕日),雙桂堂舉行了玉佛開光典禮。這尊玉佛為緬甸白玉雕琢而成,重1.3噸,高1.6米,精美莊嚴。

釋妙談法師主持了列光儀式,數千名信徒參加了玉佛開光法會。寺内另有僧舍利塔四座,金帶一領,舍利子一顆,系竹禅和尚從五台山請得,被視為鎮寺之寶。

雙桂堂在僧人的精心管理和維修下,殿堂雄偉,佛像莊嚴,環境整潔。人稱:寺外清溪環繞,四季鶴鳥飛鳴,八月桂花飄香,遊人絡繹不絕。

雙桂堂現任方丈大塊和尚,77歲,重慶奉節縣人,1930年出家為僧,師從演熙法師,畢業于中國漢藏教理院,兼任重慶市梁平縣八屆政協常委,梁平縣十二屆人大常委,萬州區政協委員。

現任寺管會副主任為身振法師,重慶市墊江人,1989年出家,1997年在中國佛學院研究生畢業,同年當選為重慶市佛協副秘書長,1998年當選為梁平縣政協委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