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光

鄭文光

中國著名科幻作家
鄭文光,作家。祖籍廣東中山,生于越南海防。1947年回國。1948年入中山大學天文系學習。建國後,曆任《科學大衆》編輯、編輯主任、編審,《文藝報》記者,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副研究員,中國科普協會第二屆常務理事、第三屆理事。著有長篇科學文藝讀物《飛出地球去》、《飛向人馬座》、《神翼》等。逝世于2003年,享年74歲。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 中文名:鄭文光
  • 外文名:
  • 别名:
  • 籍貫:廣東中山
  • 出生地:越南海防
  • 性别:男
  • 民族:漢
  • 國籍:中國
  • 出生年月:1929年4月9日
  • 職業:作家
  • 代表作品:《飛向人馬座》》;《猴王烏呼魯》

人物簡介

鄭文光(1929-2003)中國科幻文學之父中國著名科幻作家鄭文光先生,是我國最重要和最優秀的科幻作家之一。

早在20世紀50年代他就開始創作發表科幻小說,成為當時著名的科幻作者。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中國第二次科幻浪潮中他重返科幻文壇,發表了一系列優秀作品并創作了中國科幻史上裡程碑式的長篇小說《飛向人馬座》。

人物生平

早在20世紀50年代他就開始創作發表科幻小說,成為當時著名的科幻作者。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中國第二次科幻浪潮中他重返科幻文壇,發表了一系列優秀作品并創作了中國科幻史上裡程碑式的長篇小說《飛向人馬座》。鄭文光于1998年獲得中國科幻終身成就獎。鄭文光被譽為:中國科幻文學之父。不幸的是,2003年6月17日清晨因心髒病突發去世了,享年74歲。

1929年生于越南。1954年開始發表科幻小說。1983年因患腦血栓停止創作。主要作品有《火星建設者》《猴王烏呼魯》,中篇《飛向人馬座》《命運夜總會》,長篇《神翼》《戰神的後裔》等。另有學術著作《康德星雲說的哲學意義》《中國古天文學源流》,翻譯作品《宇宙》《地球》等。曾任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世界科幻小說協會會員。

人物特點

鄭文光為人謙虛、樸實、真誠、正直。他熱愛自己的祖國。對所從事的科學和文學事業,從來抱有宗教般的情感和專注。他還熱衷于鼓勵和提攜青年作家。從1979年到1985年,他犧牲個人創作時間,主持了大型科學文藝雜志《智慧樹》,為發掘新作家,繁榮科學文藝的多種門類,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新中國科幻開創者

鄭文光1929年4月9日出生于越南海防。新中國成立後他立即回國。後來,進入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從事天文學史研究。

1954年,鄭文光發表了新中國曆史上第一篇科幻小說《從地球到火星》,由此把幾千年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中國人的視線拉向了宇宙,并用精确的技術語言,描述了惟妙惟肖的“小康”和“大同”社會理想。他的短篇小說《火星建設者》在20世紀50年代年獲得“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節科幻大獎”,這使他成為迄今唯一榮獲國際科幻獎的中國科幻作家。

50年代,鄭文光的主要作品有科幻小說集《太陽探險記》)、大型科學文藝讀物《飛出地球去》、科普譯文集《宇宙》。他撰寫的紀念意大利科學家布魯諾的傳記文學《火刑》,多年來一直是全日制中學課本中的語文教材。

文革期間,鄭文光停止了文學活動,并被迫下放。粉碎“四人幫”以後,從1978年起,他出版了《飛向人馬座》、《大洋深處》、《神翼》和《戰神的後裔》等4部長篇小說和《命運夜總會》、《地球的鏡像》等多部中短篇小說。其中《飛向人馬座》榮獲“第二屆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成為中國科幻的史詩性作品。

鄭文光還是中國科幻文學理論的主要探索者。1998年,他由于對科幻文學的重要貢獻,獲得了至今為止中國科幻領域惟一的“終身成就獎”。

鄭文光在讀者心中享有極高的聲譽。他是世界科幻小說協會(WSF)的會員,作品曾經被翻譯成英、法、德、日、捷克等多種文字。

與西方科幻異趣,鄭文光把注意力放在對共産主義社會進行美好的預言上。他說,“我的作品主要反映中國人民在實現現代化曆程中的歡樂、痛苦、愛情、挫折、勝利、鬥争……”不過,他在晚年,也用科幻來抨擊人性中醜惡的一面。

鄭文光的作品影響了幾代人。有的人因此選擇了航天事業,如今就在神舟飛船的發射現場工作;還有的人畢生緻力普及現代科學和倡導想像力,以消除幾千年封建文化殘留的愚昧和固步自封。

鄭文光那一代科幻作家大都把美好社會到來的年限設定在2000年前後。有悼念文章說:“那些作品描寫的世界成為了我們沒有經曆過的未來。”科幻作家和研究者吳岩說,“鄭文光在開創新中國的科幻事業、在探索科幻小說的多種可能性上作出了突出貢獻。”

輪椅上的預言家

鄭文光:(1929~2003)生于越南海防,北京天文台研究員,科幻作家,被稱為“中國科幻文學之父”。中國最負盛名的科幻文學大師,一度容身在兩個普通的鋼制車輪之間。

那是1983年。中國科幻文學遭遇了一場猛烈的批判。批判者們把這種新興的文學形态,貼上了“僞科學”和“精神污染”的标簽。許多科幻作家紛紛改行,科幻小說甚至出現了“零出版”的尴尬,鄭文光一氣之下中風癱瘓,坐上了輪椅。

在中國科幻文學的版圖上,這個疲憊不堪的身體,曾擁有許多個第一:1954年創作的《從地球到火星》,是中國現代意義上的第一篇科幻小說;1978年出版的長篇科幻小說《飛向人馬座》,是“文革”後迄今影響最大的中國科幻作品;同時,他還是唯一一名獲得國際科幻文學獎的中國作家。

他的作品曾引發這樣的熱潮——北京地區的人們,在古觀象台上排起長隊,等待着觀測火星;新華書店的櫃台前,到處都有人在詢問他的作品何時能到;上海某個少年宮往隻有三五個會員的天文小組,突然湧進了成百上千帶着孩子的家長……盡管在整個世界範圍内,科幻文學都被視為一種主流的文學形态,被稱為“向普通民衆傳播科學精神、科學思想,促使公衆理解科學技術的最好工具”。然而,自從它進入中國以來,一直命運多桀,屢遭打擊。

比如,在上世紀60年代那種狂熱的政治氛圍裡,對于一部講述未來世界的文學作品來說,該怎麼樣處理偉大領袖的位置?又比如,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宇宙大爆炸學說都遭到批判,被貼上“反馬克思主義”的标簽時,科幻文學自然也不能獨善其身。

也時常有人問鄭文光:“你為什麼要從事這樣一種‘奇怪’的文學創作?”

老先生回答道:“我始終覺得,我的生命是和一個極有希望的事業相聯系的……他們将看到科學技術帶給人類的一切,看到我們世界的明天,看到我們終将面對的嚴峻未來。”

在人們的記憶中,這個“始終在思考人類未來”的作家,是個話語不多,内向而樸素的人,有時候還帶着些許“孩子氣”。在患病之前,他很喜歡請年輕的科幻作者吃飯,稱他們“賢弟”。

可自從患病後,鄭文光的生活起居都由妻子照顧。老先生原本好煙酒,但這時妻子管得嚴,他隻能在朋友聚會時過上一會兒小瘾。曾有一次集會,上菜時啤酒遲遲沒拿來,他就指着桌子焦急地問:“酒呢酒呢?”然後把臉一扭,露出“一副小孩子沒得到玩具的不悅神情”。

大多數時候,老先生的生活就是由讀書和寫作組成。妻子曾經半開玩笑地問他:“你每天寫的都是那些中國人飛入太空的故事,寫了那麼多,你這輩子能看見嗎?”

“能的。”他認真地點了點頭。

但這個“中國科幻文學之父”并沒有等到那一天。2003年6月,鄭文光去世。包括世界科幻協會在内的許多海外機構和傳媒紛紛對此進行了報道,而中國的媒體,卻對此保持了沉默。

在為鄭文光舉行追悼會的八寶山蘭花廳,主廳裡已放不下如此之多的花圈,許多不得不擺在過道上。大多數花圈是喜歡鄭文光作品的科幻迷送的。在排成長隊自發前來送别的人群裡,既有頭發花白的拄杖老者,也有北大和清華的學生。

而他筆下預言的科幻故事,也正在一點點變作現實。在鄭文光離世後4個月,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5号”就将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實現了中國人百年來的宇宙夢想。

在舉國關注“神舟5号”升空的時刻,人們也用各自的方式懷念着鄭文光。

在一個科幻迷聚集的論壇上,一個網友這樣寫道:“也許會有一天,人們認為火星已經是一個無趣的地方,人們會覺得《飛向人馬座》裡的光子飛船,是非常過時的構想……可到那個時候,對預言家和啟迪者逝世的悲痛,并不會因為作品的久遠而衰退;對他的崇敬,更會因為未來的到來而愈加強烈,因為那些生活在遙遠的未來的人類,會發現某些曾被稱為‘精神污染’的文字,實際上是人類文明與進步的最佳引言。”

這一天,他的妻子搜集了所有相關的報道,然後把這些報紙疊成航天飛機的形狀,放在他的遺像旁。

創作生涯

鄭文光是出生在越南海防的華僑,解放初回中國。鄭文光受過系統的天文學教育,象當時的很多科幻作者一樣,學術研究是他的主業。鄭文光自幼喜文,十一歲就在越南的《僑光報》上發表作品。這樣的經曆使鄭文光具有超過一般自然科學家,甚至超過一般科普作家的功底。

鄭文光走上科幻小說創作之路,是必然也是偶然。1954年,他作為專職科普工作者,發現少年對枯燥的科學知識不感興趣,因此,他突發奇想,要把謎一樣的天文學和詩一般的文學結合在一起。當時,國外新型的科幻小說還沒有譯進中國,甚至連科幻小說是什麼,大家也不清楚。于是,就有了鄭文光的第一篇科幻小說《從地球到火星》,這也是中國大陸的第一篇科幻小說。1954年,鄭文光在《中國少年報》上發表了新中國第一篇科幻小說《從地球到火星》,成為中國科幻第一次高潮到來的标志。《從地球到火星》是一個短篇。講的是三個中國少年渴望宇航探險,偷開出一隻飛船前往火星的故事。雖然篇幅不長,情節也不複雜,但卻是新中國第一篇人物、情節俱全的科幻小說。鄭文光也沒想到,這篇作品在《中國少年報》刊出之後,竟引發了北京地區火星觀測熱潮,人們在建國門的古觀象台上排起長龍看火星。鄭文光被深深感動了,也被激勵着。從此,創作科幻小說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欲罷不能。

此後的一段時間裡,鄭文光又發表了幾個短篇,以1957年發表的《火星建設者》為最成熟。該文曾獲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節大獎。是中國第一篇獲國際大獎的科幻小說。《火星建設者》采用了當時科幻文學作品中少有的悲劇寫法,講的是在共産主義大同世界裡,人類開始在火星上建設基地,雖經多般艱苦奮鬥,仍然由于當地細菌的侵染而功虧一篑。

艱辛曆程

鄭文光的創作并非一帆風順,在50年代,不少人認為寫什麼科幻小說是“不務正業”、“歪門邪道”,還有的指責鄭文光沒有堅持批判現實主義的文學立場,是搞“唯心主義”。鄭文光的創作進入了艱難時期。直到今天,鄭文光還心有餘悸的認為,當時的不被理解是他創作中最感苦惱的事。

鄭文光的艱難完全是一個拓荒者的艱難,但他堅持了下來,他堅信他的作品是有價值和意義的。不但堅持創作,他還開始了對科幻小說理論上的探讨。這其中,他經曆了一個非常痛苦和複雜的漫長過程,他曾試圖在作品中盡量多地“放入”科學知識,但最後,他越來越明确認識到,科幻小說也是小說,遵從小說(也即文學創作)的一切規律,它姓“文”不姓“科”,當然,也不能排除其中的科學内容。所以,鄭文光對科幻小說總的看法是“洋為中用、幻為實用”;科幻是“舶來品”,有個民族化的問題;科幻又應該用科學的幻想(而不是神話)結合現實,反映現實。

值得注意的是,鄭文光于1958年在《讀書日報》上發表了一篇名為《談談科幻小說》的文章。該文幾乎談到了科幻文學的所有基本理論問題,如科幻小說的文學本質、科幻小說對古代神話的繼承關系、科幻作品中的科學如何與真實的科學相區别,等等。自此以後四十多年,在這些基本理論問題上,中國科幻界竟再無大的突破,而隻是一直就這些問題與不了解科幻藝術的外界輿論反複争辯。其理論探索的停滞頗為可歎。

一九七六年春,在文化大革命尚未結束的年月裡,葉永烈發表了十年動亂後期第一篇科幻小說《石油蛋白》,标志着中國科幻在大陸掀起第二次高潮。這次科幻高潮實際上就是上一次高潮的延續。被稱為“中國科幻小說之父”的鄭文光在這次高潮中又創下了一個新紀錄:1979年出版了新中國第一部長篇科幻小說《飛向人馬座》。該作品延續了《從地球到火星》的“事故加冒險”的故事框架。但場面更為宏大,人物更多,刻劃上也更出色。當然,作品裡的宇航距離也更遠。

創作年譜

1929年4月9日出生于越南海防。

1940年3月,發表處女作抗日雜文《孔尚任與桃花扇》。

1947年2月開始返回中國的行程;臨别海防之際,發表愛國雜文《别了,海防》;途中曾在香港、廣東等地教學和撰寫科普文章。

1951年2月到達北京,進入中國科協科普局任編輯。

1954年5月,發表新中國第一部科幻小說《從地球到火星》。

1955年,出版《太陽探險記》、《飛出地球去》。

1957年,任《文藝報》記者。發表《火刑》,後被收入全日制中學語文教材。《火星建設者》榮獲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節大獎。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1959年,任《新觀察》記者,赴西沙群島采訪,創作大量報告文學。

1974—1975年,《康德星雲說的哲學意義》和《中國古代的宇宙理論》兩部天文史專著發表。

1978年,《飛向人馬座》出版,榮獲第二屆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10月,《太平洋人》發表。

1980年,《大洋深處》出版。

1982年,《命運夜總會》、《猴王烏呼魯》出版并榮獲北京作家協會少年兒童文學一等獎;《神翼》出版,後榮獲1980—1985年中國作家協會少年兒童文學創作一等獎、1990年獲全國第二屆宋慶齡兒童文學獎銀質獎(金質獎空缺)。

1983年,《戰神的後裔》出版。同年4月因病停止科幻創作。

1993年,《鄭文光科幻小說全集》(4卷)出版。

文學成就

鄭文光的主要文學成就,在科幻小說方面。他的科幻創作也經曆了不同的時期。從50年代到60年代,他主要緻力于在新中國的環境中引入科幻文學,此時的作品主要供兒童閱讀。從70年代起,他開始全方位探索科幻文學的成人化,并在這一領域做出了突出成就。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轉軌期,他試圖将科幻小說與對社會和人生的思考相互融合,并用科幻文學觸及中國的當代現實,并取得了讀者的完全認可。

鄭文光還是中國科幻文學理論的主要探索者。早在50年代,他就撰寫過研究凡爾納和魯迅科學文藝思想的文章。80年代之後,他與童恩正、葉永烈、金濤等人共同提出的科幻文學新觀念,實現了中國科幻從兒童讀物和科普讀物領域的全面突圍,為中國科幻文學的更大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人物貢獻

鄭文光是中國著名的科幻作家,他自從撰寫了新中國第一篇科幻小說以來,總共發表有100萬字的科幻作品。大家都知道,描寫複活恐龍的《侏羅紀公園》是1993年美國最受歡迎的科幻影片,可鄭文光先生不但也曾寫有科幻短篇《侏羅紀》,而且早在1980年就寫過一篇複活古生物的科幻小說——《史前世界》。史前世界:地球形成以前宇宙是怎麼一個世界呢?人類還沒出現的地球又是怎麼樣的呢?鄭之光在這篇科幻中充分的想像,大膽的創新,把我們帶入那浩如煙海的宇宙。其中,作者充分利用一些衆所周知的典型,使得小說具有特色。

鄭文光的創作生涯,給中國科普帶來了如下貢獻:首先,他倡導的以文字的美感書寫科學和自然美麗的做法,給中國科普作品的文學檔次提升,帶去了良好的影響。其次,鄭文光認為,科普作品應該讴歌偉大的祖國,應該讓青年喜愛科學,喜愛大自然。第三,鄭文光和童恩正等大膽地将科幻作品與科普作品分離開,并熱切地通過理論和實踐去尋找科幻讀物的社會價值和人生價值,為科幻小說在中國語境中的全面突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這種将科普與科幻讀物分開的想法,不但對科幻文學的繁榮帶去了好處,也為中國科普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幫助。第四,鄭文光不單單自身創作,他還大力地推廣科普和科幻事業,關心、扶持青年作家的成長,幾乎所有有成就的青年作家都曾經受到過他的邀請并曾經與他暢談。鄭文光的最後20年,是與疾病鬥争的20年。他留下了450萬字的文學作品。其中科幻小說大約在100萬字左右。這些作品,為研究一位新中國科幻的奠基者、科普創作的積極分子提供了良好的資料來源。據悉,《鄭文光傳》也即将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作品

獲獎作品

《火星建設者》榮獲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節大獎,長篇《飛向人馬座》榮獲第二屆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長篇《神翼》1982年榮獲1980-1985年中國作家協會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1990年全國第二屆宋慶齡基金會銀質獎,《猴王烏呼魯》1980年獲北京作協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長篇《大洋深處》(1980)、長篇《戰神的後裔》(1984)、八部中篇。1993年,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鄭文光科幻小說全集》1-4卷。《地球的鏡像》等翻譯成英文、俄文、日文、德文、瑞典文、捷克文等。天文史著作有《康德星雲說的哲學意義》(1974)、《中國曆史上的宇宙理論》(與席澤宗合著,1975)、《中國天文學源流》(1979)等。

翻譯作品

《地球的鏡像》等翻譯成英文、俄文、日文、德文、瑞典文、捷克文等。天文史著作有《康德星雲說的哲學意義》(1974)、《中國曆史上的宇宙理論》(與席澤宗合著,1975)、《中國天文學源流》(1979)等。

長篇科幻

中國科幻的拓荒先行者鄭文光在1979年推出了中國第一部長篇科幻《飛向人馬座》,嗣後在三年多的時間内接連發表20多篇短篇科幻小說和出版了5部中長篇科幻作品。這位北京天文台的研究員以其科幻作品的實力成為中國最優秀最重要的科幻巨星。鄭文光是我國以科幻作家身份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的第一人,也是最早把他的中國科幻小說“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的先行者,美國刊物《ASIA2000》稱鄭文光為“馳騁于科學與文學兩大領域的少數亞洲科學家之一”,日本電視台曾在1981年9月播映長達半小時的專題節目《中國的科學家兼文學家鄭文光》。鄭文光的科幻代表作有《古廟奇人》、《神翼》、《大洋深處》、《命運夜總會》《戰神的後裔》、《鲨魚偵察兵》、《太平洋人》、《地球的鏡像》、《天梯》等。2003年6月,中國科幻一代宗師終于放下了60年沒停止過的筆與世長逝。

代表作

《飛出地球去》這部小說是他的代表作。

作品介紹

海豚之神

是鄭之光科幻小說的又一代表作。小說描繪了一場人獸奇像的景面。主人公獸石和胡雲霸同海豚“阿聰”交上了朋友,借助阿聰,他們得以看到海底世界的生活,他們更深深為海豚之神的精神所感動。看來動物的感情不比人少。

海姑娘洛麗

本書是中國兒童文學叢書中的《海姑娘洛麗》,是一種科幻小說,主要構思了太平洋人、海姑娘洛麗、地球的鏡像、孔雀藍色的蝴蝶等故事。本書體裁新穎獨特,故事情節生動曲折,構思巧妙,帶你進入一個未知的境地。

海龜傳奇

本書是《中國兒童文學名著》系列叢書之一,由三個故事組成。根據兒童的閱讀水平和思維能力,側重本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全書力求情節連貫、流暢,生動有趣,寓教于樂。書中并配有精美的插圖,标注拼音,讓孩子在閱讀時産生興趣。

飛向人馬座

這部小說虛構了一個速度的故事:3個因為某一種速度被抛在太陽系外的少年,憑借另一種速度在5年後回到了地球。5年的外太空流浪涉及悲傷、忠誠、堅定、涉及愛因斯坦和人類的成長,因為這也是一個有關人類廣闊性的故事。

中國科幻的拓荒先行者鄭文光在1979年推出了中國第一部長篇科幻《飛向人馬座》,嗣後在三年多的時間内接連發表20多篇短篇科幻小說和出版了5部中長篇科幻作品。這位北京天文台的研究員以其科幻作品的實力成為中國最優秀最重要的科幻巨星。鄭文光是我國以科幻作家身份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的第一人,也是最早把他的中國科幻小說“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的先行者,美國刊物《ASIA2000》稱鄭文光為“馳騁于科學與文學兩大領域的少數亞洲科學家之一”,日本電視台曾在1981年9月播映長達半小時的專題節目《中國的科學家兼文學家鄭文光》。鄭文光的科幻代表作有《古廟奇人》、《神翼》、《大洋深處》、《命運夜總會》《戰神的後裔》、《鲨魚偵察兵》、《太平洋人》、《地球的鏡像》、《天梯》等。2003年6月,中國科幻一代宗師終于放下了60年沒停止過的筆與世長逝。

《飛出地球去》這部小說是他的代表作。

還有,他創作的《宇宙裡有些什麼》被選進語文課本,選自《飛出地球去》。

課文内容

還有,他創作的《宇宙裡有些什麼》被選進語文課本,選自《飛出地球去》。

讓我們把目光投向無窮無盡的宇宙。

無數顆星星在茫無涯際的宇宙中運動着。我們看得見的星星,絕大多數是恒星。看上去它們好像是冷的,但實際上每顆恒星都是一個火熱的太陽。洶湧的熱浪不斷地從這些大火球吐出來,射向廣漠的宇宙空間。它們的熱度非常高,表面溫度至少有三千攝氏度。即使是最堅硬的金屬,—接觸它們的表面就會熔解,甚至化為氣體。可是,當你看到靜靜的夜空中閃爍着寒光的小星星的時候,說不定還會把它們叫做螢火蟲呢。

許多紅色的星星很大很大,有的可以裝得下八十萬萬個太陽。這些星星是由非常稀薄的氣體狀态的物質組成的。最稀薄的,密度隻有地球上空氣的幾萬分之一,比我們用抽氣機造成的“真空”還要稀薄得多。

也有一些恒星非常小,有的比地球還小。可是這種星星的物質,密度特别大,火柴頭那麼大的—點點就抵得上十多個成年人的重量。用白金造成同樣大的一個球,重量才抵得上它的二百萬分之一。人到了這種星裡上面休想站得起來,因為它的引力是那樣大,人的骨骼早就被自己的體重壓碎了。這樣的小星星發出強烈的炫目的白光,它的表面溫度高達三萬到五萬攝氏度。

還有數量衆多的中等的恒星,這些恒星像太陽一樣,體積不太大,密度不太小(太陽的密度是水的1.4倍),表而溫度也不十分高,隻有幾千攝氏度。

恒星有各種各樣的,但是全都是灼熱的龐大的氣體球,全都是發光發熱的。

這些星星裡,想來會有不少不發光的行星繞着它們轉的吧。固然,今天憑地球上最大的望遠鏡,還不能直接看見别的恒星世界的行星,但是有什麼理由能說太陽系的構成是宇宙中獨—無二的呢?太陽可以有行星,為什麼别的恒星就不能有呢?

從這顆星星到那顆星星的距離,每秒鐘能飛十六點七公裡的宇宙飛船得走幾萬年。

得走幾萬年,多麼遼闊的宇宙空間啊!盡管恒星都很大,差不多每一顆都能裝下幾百萬個地球(隻有極少數比地球小),可是在遼闊的宇宙空間裡,這此恒星不過像大海裡的水滴,也許還要小。

還難于計算的由塵埃和氣體組成的星雲,浮遊在星星和星星之間,浮遊在宇宙空間裡,阻礙星光的通過。這些星雲有的厚到幾萬億公裡,本身并不發光,如果在附近有恒星,它就反射出光亮,叫做亮星雲。否則它就是黑暗的,叫做暗星雲。

這樣就可以知道,宇宙裡有發光的星星,還有亮星雲、暗星雲等。

大約一千萬萬顆以上的恒星組成一個鐵餅形狀的東西,我們把它叫做銀河系,太陽也在其中。從地球上望出去,銀河就像一個環,套在地球周圍。這是一個美麗的環,當它一半沒在地平線下,另一半橫過天空的時候,人們就說,這是一條天河,它把多情的織女和牛郎隔開了。

哪裡知道,這條天河淹沒了—千萬萬顆以上的星星啊!一千萬萬,你一口氣數下去,得數一千多年!

這就是整個宇宙嗎?不,這還隻是構成宇宙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小點點。

宇宙裡有千千萬萬個像銀河系一樣的恒星系,這些恒星系大都有一千萬萬顆以上的恒星。

我們肉眼能看到仙女座裡的一個恒星系。每當初冬晚上八九點鐘的時候,差不多在天空正中有一個紡錘形的小光斑,就是這個恒星系。它距離我們那樣遠,光線從它那裡到地球上得走二百二十萬年。在每一個恒星系裡,光線從這—頭到那一頭也得走幾萬以至十幾萬年。不要忘汜,光線是宇宙中最快的使者,若是宇宙飛船,不知道要走多少萬萬年呢。我們已經發現數以億計的恒星系,可是不要以為我們已經看透整個宇宙了。要知道數以億計的恒星系仍然隻是茫茫甯宙的一個極小部分。随着望遠鏡制造技術的不斷提高,新的儀器的不斷發明,我們将會看到更遠的世界。

所有的星星和恒星系全都在飛快地運動着。太陽也帶着地球和其他行星以每秒十九公裡的速度飛奔,同時,太陽系也參加銀河系的自轉運動。在這運動中,太陽系每秒鐘要走二百五十公裡。

整個宇宙都在運動,在發展。

甯宙是無窮無盡的,它的運動也是無窮無盡的。

人類在“足不出戶”的時代就能夠測算出,遙遠的星星體積有多大,溫度有多高,有些什麼元素,在怎樣運動。今天,載人的宇宙飛船已經成功地實現了登上月球的飛行,将來一定會揭示更多的宇宙秘密。

書籍介紹

飛向人馬座(中國科幻之父鄭文光經典)

圖書信息

市場價:¥15.00元

本店價:¥15.00元

書籍作者:鄭文光

書籍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

書籍ISBN:9787020044146

市場定價:15.00元

書籍頁數:294頁

書籍版次:第1版

書籍裝幀:平裝

書籍開本:32

書籍标識:asinB0011ARG6Y

作者介紹

鄭文光(1929-2003),中國當代科幻文學的開創者,享有國際聲譽的科幻小說家。主要科幻作品有:《從地球到火星》(1954)、《太陽探險記》(1955)、《飛出地球去》(1957)、《火星建設者》(1957)、《飛向人馬座》(1978)、《地球景像》(1980)、《大洋深處》(1980)、《神翼》(1982)、《命運夜總會》(1982)、《戰神的後裔》(1983)等。其前期作品以天文學範疇内的時空可能性為主要母題,後期作品則深入人的思維、命運及自然性和社會性的探究,更多心理學和哲學的激情。1998年獲得中國科幻小說終身成就獎。

目錄

第01章風雪的黃昏

第02章上海小姑娘

第03章宇航時代的奇迹

第04章總工程師邵子安

第05章三個意外的乘客

第06章嚴峻的道路

第07章一場争論

第08章“東方号”上的圖書館

第09章一堂天文課

第10章在宇宙船外面

第11章嶽蘭的實習飛行

第12章搶救

第13章超新星

第14章天文台

第15章前方有一顆恒星嗎?

第16章在戰火紛飛的日子裡

第17章稠密的星際雲

第18章中微子電訊機

第19章遙遠的太陽

第20章和黑洞搏鬥

第21章女飛行員程若

第22章亞光速飛行

第23章“H”

第24章秋天?還是春天?

後記

内容提要

這部小說虛構了一個速度的故事:3個因為某一種速度被抛在太陽系外的少年,憑借另一種速度在5年後回到了地球。5年的外太空流浪涉及悲傷、忠誠、堅定、涉及愛因斯坦和人類的成長,因為這也是一個有關人類廣闊性的故事。

個人榮譽

1998年,他由于對科幻文學的重要貢獻,獲得了至今為止中國科幻領域惟一的“終身成就獎”。

人物評價

中國“科幻小說之父”鄭文光在6月17日去世。26日上午,科幻愛好者們冒雨紛紛來到八寶山蘭花廳為鄭文光送别,主廳裡放不下如此之多的花圈,許多不得不擺在過道上。告别的人裡面,有頭發花白的拄杖者,也有北大和清華的學生。

享年74歲的中國“科幻之父”戴着黑框眼鏡,着深色西服躺在花叢中。他在半個世紀前首度預言了中國的載人飛船,這即将成為現實。“前輩走了,他創造的世界卻留了下來。”網上的一篇悼念文章說。

在西方大行其道的科幻,在中國地位仍然很低。鄭文光17日心髒病突發去世後,絕大部分人是從互聯網上得到消息的,中國的大小媒體悉數保持沉默,使鄭文光的去世顯得異常冷清孤寂。

鄭文光的作品影響了幾代人,有的人因此選擇了航天事業。他的短篇小說《火星建設者》在20世紀50年代年獲得“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節科幻大獎”,這使他成為迄今惟一榮獲國際科幻獎的中國科幻作家。而他的《飛向人馬座》更成為中國科幻小說的史詩性作品。

一位網友說,“中國的媒體隻要有個小藝人的花邊,可能就有大量報道。”一位科幻迷說,在西方,科幻作家的地位是很高的,是媒體追逐的偶像,是财富的象征,“美國一位科幻大師去世了,那是轟動世界的新聞。”

但中國科幻卻一直命運多舛。1904年,作為西方工業革命副産品的科幻首次被魯迅從國外引進,魯迅認為,這種文學樣式可以“導中國人群以力行”,是改變國民劣根性的一劑良藥。然而,此後,就在西方科幻進入黃金時代以後,中國科幻卻地位尴尬,頗受打擊。在西方,科幻已被認為是一種反映人類後現代焦慮的“先鋒文學”,但在中國,僅僅被當作是難登大雅之堂的“兒童文學”。

科幻作家和研究者吳岩說,如今,雖然中國科幻目前正走向複蘇,但作為一個五千年來習慣于從曆史和經典中尋找答案的民族,還一時難以适應科幻那種對未來的神奇想像、對無盡可能性的灑脫描述以及對權威的颠覆。吳岩說,鄭文光更應該屬于那種科學技術、浪漫主義和英雄主義能産生偉大作用的時代。

上一篇:虛皇

下一篇:地皇氏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