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外國語中學

鄭州外國語中學

中國河南省鄭州市境内中學校
鄭州外國語學校,簡稱“鄭外”,是國家教育部确定的全國十六所具有保送生資格的外國語學校之一,1983年7月,經鄭州市人民政府批準,河南省首家外語學校創建,始名為鄭州市外國語中學。1986年,更名為鄭州外國語中學。1988年,經河南省教委考察批準、國家教委備案,定名為鄭州外國語學校。2014年,鄭外被确定為“國家《科教合作促進高中科技後備人才培養項目》實驗學校”。
    中文名:鄭州外國語中學 外文名: 簡稱:鄭外 創辦人: 辦學性質: 學校類别: 學校特色: 主管部門: 所屬企業: 現任領導: 專職院士數: 高職專業: 本科專業: 碩士點: 博士點: 博士後: 國家重點學科: 院系設置: 校訓:團結、求實、創新、奉獻 校歌: 院訓: 院歌: 地址: 院校代碼: 主要獎項:河南省示範性普通高中 知名校友: 知名教師: 創建時間:1983年 類别:公立中學 現任校長:王中立 所屬地區:中國鄭州

簡介

鄭州外國語學校是伴随着時代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步伐而誕生的。六十年代初,根據周總理指示,旨在培養高水平外語人才的“外語學校”開始在上海、南京、武漢等大城市相繼創辦。八十年代初,為适應改革開放的需要,作為人口大省的省會城市,創辦一所主要為培養高水平外語人才和通曉外語的專門人才打好基礎的完全中學便提到了議事日程。

1986年,學校由布廠街遷入鄭州市隴海西路65号。1988年,由鄭州市教育局上報,經河南省教委考察批準、國家教委備案,定名為鄭州外國語學校。

學校自創辦以來,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堅持素質教育,教育質量不斷提高,辦學效益一年一個新台階。為了滿足社會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根據學校的發展需要,1997年經鄭州市人民政府批準擇址建校。2000年在鄭州市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楓楊街征地164.7畝,投資8600萬元,籌建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中部)。2001年9月新校建成開學。

為保持培養目标的一緻性和教學的連貫性,鄭州外國語學校特設立初中部,初高中六年一貫制的體制,使學生的思想意識、道德情操、學習習慣得以有效的培養,促進了學科知識、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以及生理、心理的健康發展。

初高中教師的交流融合,将會避免初高中單設帶來的隔斷,使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更為系統、科學、高效;根據外語學校的特殊性,教育部規定外語學校初中在招生時可進行外語潛能測試,這樣,鄭州外國語學校初中部有一個優秀的學生群體,“分類指導”、“因材施教”能夠得以真正的實施。

鄭州外國語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特級教師、國家級骨幹教師、省專家、省學科帶頭人、省優秀教師、市拔尖人才、省優質課一等獎、數、理、化、生國家級奧賽教練員、高級教師、市學科中心組成員占任課教師總數的67%。

河南省鄭州外國語學校位于鄭州高新區楓楊街,系河南省首批示範性高中、教育部确定的全國十六所具有保送生資格的外國語學校之一、國家科教合作促進高中科技後備人才培養項目實驗學校。

從多媒體教室到省級示範性實驗室,從設施齊全的功能室到教師人手一台電腦,從标準400米塑膠跑道的體育場到現代化的體育館,鄭州外國語學校已經成為河南省設施齊全、設備一流的現代化窗口學校。學校位于鄭州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占地164.7畝,建築面積60000平方米,現有36個教學班,教職工167人,學生1900人。

校史

1963年,周恩來總理有感于外交外貿所需高水平外語人才的匮乏,全國外語教學水平低,提出了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标,并建議在全國經濟發達、教育水平比較高的大城市,以培養外語突出、其他文化課好的學生為目标,創辦一批外國語學校。

當時,第一批舉辦的有九所:上海、武漢、西安、重慶、杭州、天津、長春、南京、北京外國語學校。由此可見,外國語學校在誕生之初承擔了特殊的辦學使命——培養外語專門人才。如現任外長楊潔篪就是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上海外國語學校的畢業生。

随着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掀起了第二次外語人才培養的高潮,誕生了更多的外國語學校。鄭州外國語學校于1983年建校,以後又有一批外國語學校在上一世紀九十年代初建立。這時的外國語學校大多以外語為特色,以多語種、多教材、小班化等為特點,形成品牌,引領發展。這些學校大多都有較高的辦學質量,在當地得到人民群衆的認可。

我校建立于1983年,用了近二十多年的時間,從一個極其落後薄弱的學校,發展到今天,成為鄭州市乃至河南省的熱點學校,成為一個社會關注度、家長期望值高的知名學校。

第二階段:1992年—1998年,學校跨越發展期。學校更名後,有幾年的時間不為鄭州市民所了解。經過多年努力,學校人才培養質量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不僅在外語學科,而且在文史類各領域都取得不俗的成績,從而引起社會各界關注。94年以後,高中一直以小而精的模式運行,高中每屆隻有兩個班(一文一理)。主要以文科成績,外語成績突出而嶄露頭角。

第三階段:1998年—2004年,學校全面提升期。1998年學校領導班子提出我校的培養目标為“文理兼長、外語突出、全面發展”。在發揚外語特色,文科優勢的基礎上,堅持文理并重,強化理科教學,這與河南省2001、2002、2003年的高考模式“3+大綜合”不謀而合,也與2004年以來實行的“3+理綜”、“3+文綜”十分契合。

2001年我校作為鄭州市政府的重點工程,第一個優先擴容學校,高中部遷至鄭州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學校抓住先機,以科學規範嚴謹的管理,以笃學生動活潑的校風,以優異的辦學成績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2001年被教育部确定為全國首批十三所具有保送生資格的外國語學校。

第四階段:2004年至今,學校特色形成期。在這一階段,學校辦學特色越發鮮明,質量不斷提高,優秀的校風吸引着更多的優秀教師和學生。2004年學校提出了“強化與突出學生的科學素養與理性思維能力培養”的新目标,在學生平均分班的基礎上,在尊重學生興趣的前提下,利用課餘時間進行理科實驗班的嘗試,我校學生在學科競賽和各類活動中頻頻獲獎。無論在保送生的數量及錄取學校層次,還是在學科競賽獲獎的人數及等次都在全國外國語學校中居領先地位。

2007年又成立了國際部,引進國外課程,結束了過去學生出國留學散兵遊勇的狀态,被國外頂尖級大學錄取的人數逐年增多。

2009年成立鄭州外國語學校教育集團,學校規模進一步擴大,首位度不斷提升。在滿足鄭州市乃至河南省廣大人民群衆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方面,做出了貢獻。

在此期間,對育人目标又有新的認識,進行了新的實踐與探索。

二十多年的曆程,學校從初創的弱小到單項突破、嶄露頭角;從單項突出到文理并重、全面發展;從小而精到大而穩,正在朝大而強的方向發展。從二十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人才培養目标的确立、發展、豐富與努力踐行是鄭外成功的最主要的經驗。

在學校發展過程中,我們在深化外語特色的同時認識到,中學是為學生未來成才打基礎的地方,是培養人才苗子的地方,所以在保持特色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具有更為重要的地位。

為此,我們把學校的育人目标由最初的“外語見長”發展為“外語突出,文理兼長,全面發展”。

“外語突出”,即是從語言到文化,從思維到表達,全面培養學生的實際交際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聽、說、讀、寫、譯五種能力)。

“文理兼長”,即是中學是為學生未來成才打基礎的地方,應力求為學生未來的多種發展打下寬厚的基礎,創造盡可能廣闊的空間。

“全面發展”,既包括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又包括教師的自主發展和師生之間互動發展。在此基礎上,我們适時地提出了“強化與突出學生的科學素養與理性思維能力培養”新内容。

這是一種順應當時社會發展和學校發展育人目标的新舉措。然而,随着社會的進步及學校的不斷發展,我們的育人目标是否需要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呢?或者說尋求一種更能反映教育本質與時代要求的教育追求與育人目标呢?

當前,社會已經進入了轉型的關鍵期,結合自身二十多年的教育經曆,我們愈發認識到人們越來越把外語教育作為一種對文化的理解而非僅僅是一門工具。語言是人類表達與存在的一種方式,是思維的外殼,語言被賦予豐富的内涵,上升到了語言文化的高度。

我們贊同這樣的觀點:教育是個體社會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受教育者是為了傳承文化。這是因為,人類社會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人不是個體的人,而是以文化為紐帶連在一起的群體。所以,傳承文化是教育的本體功能。

在國際化的大背景下,對文化的傳承,必須有更寬廣的視角。文化,既有顯性的,如語言、文字、知識、藝術等,也有隐性的,如價值觀、信仰、與語言有關的思維方式等,既有本土的,也有國際的,盡管世界日益一體化,但這永遠是在多元化基礎上的一體化,是各種文化并存,互相尊重基礎上的一體化。

随着國際交流的日益加深,多元文化的交流與碰撞,學生對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與把握,對社會發展背景及不同階段的認識,在中學階段就要形成“世界眼光”(即國際視野),愈發顯得迫切。

同時,面對當今中學生更容易被世界強勢文化所左右的現狀,面對我國優秀人才外流現象嚴重的現實,從中學階段培養和強化學生的國家責任意識和深厚的民族情結更為重要,本土情懷下的國際視野才是我們人才培養之本。

教育必須以人為本,我們希望每一個學生都擁有幸福的人生,而人生的幸福就是精神世界的完整和富足。教育的使命不僅是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去改造物質世界,而更為重要的是能夠改造和豐富精神世界。那麼我們的培養目标,就應該着眼于學生的人格、智慧,應該着眼于從中國和世界文化中汲取營養。

現在看來,學校發展的前幾個階段的培養目标,更多的從技能層面着眼。現階段學校的辦學理念,必須從偏重于技能養成,轉向學生的人格塑造。正是在這種背景以及學校内在發展的要求下,我們把主題提煉為:中西文化融合,智慧人格并重,培養具有本土情懷和國際視野兼備的高素質預備人才。

辦學條件

硬件設施

鄭外擁有省級示範性實驗室,标準400米塑膠跑道的體育場,現代化的體育館,鄭州外國語學校在河南省屬于設施齊全、設備一流的現代化窗口學校。學校位于鄭州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占地164.7畝,建築面積60000平方米。鄭州外國語中學是寄宿制學校,宿舍每間6個床位,内有空調。

師資力量

鄭州外國語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特級教師、國家級骨幹教師、省專家、省學科帶頭人、省優秀教師、市拔尖人才、省優質課一等獎、數、理、化、生國家級奧賽教練員、高級教師、市學科中心組成員占任課教師總數的67%。截止2014年,河南省級骨幹教師:蘇小娥、楊志明、司德平、孔垂學、宋照傑、楊德新等。

辦學規模

學校每屆16個班(其中12個理科班,4個文科班)。每班67人左右。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2002年高考,在不分文理科的背景下,鄭外學生包攬了鄭州市前三名。

2004年,李川同學獲得鄭外首塊全國物理奧賽金牌。

2007年學校正式成立競賽部,學科競賽走上快速發展的軌道,截止2009年,238名學生獲全國學科競賽河南賽區一等獎,57人進入全國奧賽冬令營,26人獲全國奧賽金牌,3人分别獲得數學、物理、化學國際奧林匹克競賽金牌。

鄭外自2007年躍居鄭州第一名後一直位居榜首,生源質量穩步提升。

保送生人數逐年遞增,2009年至2013年分别有201、199、208、230和244名學生被保送到清華、北京大學等重點大學,占河南省保送生總數的一半左右,在全國具有保送生資格的外國語學校中居領先地位。

2009年至2013年分别有481、570、755、857和1019人達一本(重點)線,上線率名列河南省第一,遠遠高出省内其他學校。

鄭外每年有八十餘名學生考入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等國外名校。

2013年高考,鄭州外國語學校在重點上線人數1019人。

2014年高考,鄭州外國語學校達到重點線以上學生人數1080人。2014年,經過各重點大學全面嚴格的選拔,205名高三畢業生被保送到國内重點大學,占河南保送生總數的74%。

2013年,教育部組織的全國第四屆中小學藝術展演活動在廈門落下帷幕中,學校管弦樂團摘得全國展演一等獎。

2012年,學校張子良、王茁蘅、李雨杉、李陽、任志祥、張鴻基、董豐源、馮晔等8名同學參加了2012國際青少年科技實踐大賽廣州邀請賽,經過與來自全國10個省市及英國的共55支代表隊的激烈角逐,取得了2金6銀的優異成績。其中任志祥、李雨杉同學表現出色,分别榮獲“英才翺翔科技之星”,張子良同學榮獲“廣東實驗中學校長創新獎”。

教師成績

2010年,鄭州外國語學校有3名老師和15名學生榮獲國家環境保護部宣教中心和瑞典隆德大學頒發的“環保小碩士”證書。

2015年,學校徐學文老師獲得省政府特殊津貼。

文化傳統

辦學目标

文理兼長、外語突出、全面發展。

社團活動

鄭外有社會領導力、文學、科普、體育、社會公益、藝術創新等六大類的35個學生社團。“模拟聯合國社團”“中學生領導力社團”“學生發展指導社團”“學生飛樂團”等社團在全國中學生社團中均頗具影響力。

國際班

2009年,鄭州外國語學校成立國際部,開設了三類國際班:

中美AP國際課程班,以培養學生進入美國一流名校為目标,在保留國内傳統高中課程的基礎上,加入了全外教授課的英語課程。

中英A-Level國際課程班,課程由劍橋大學國際考試委員會研發,是英國學生進入大學前的主要課程,更被許多專家稱為“最适合中國學生學習的國際通用課程”。

中澳VEC國際課程班,是鄭外與澳大利亞維多利亞省半島中學合作開設的課程,中澳班學生擁有鄭外和澳大利亞的兩份高中學籍。課程班以英語為主的雙語教學,能更快、更好地适應西方教育及思維模式。

上一篇:Evergreen

下一篇:大連明星小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