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邑長公主

鄂邑長公主

漢武帝劉徹的女兒
鄂邑蓋長公主(?――公元前80年),劉氏,名、字、排行、生母皆不詳,漢武帝劉徹之女。武帝朝身份為帝女——鄂邑公主,昭帝朝封為長公主。為漢昭帝劉弗陵異母姐,因其封地在鄂邑,故稱鄂邑公主。因嫁蓋侯為妻,或其生母姓蓋,又稱蓋主或鄂蓋主。[1]元鳳元年(公元前80年),與燕王劉旦、上官桀、上官安及桑弘羊等合謀誅除霍光,事敗後自殺身亡。
    本名:劉氏 所處時代:西漢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長安 主要成就:撫養漢昭帝 别稱:鄂邑蓋公主、鄂邑蓋長公主 去世時間:公元前80年 出生時間:公元前138年

人物生平

鄂邑蓋長公主(?――公元前80年),庶出,排行不明。

史書并無鄂邑長公主之母的記載。其丈夫也無明确記載。公主有一子名文信,一孫名譚,一孫女為河間王後(推測應是嫁給河間孝王劉慶,前97-前54年在位)。但鄂邑公主在其夫死後,愛上一個平民--丁外人,據居延新簡記載,公主有一孫子叫丁子沱,故有猜測丁子沱是公主與丁外人的孫子,公主的丈夫是蓋侯。

但也有一種可能,即公主的母親姓蓋,類似窦皇後的女兒稱為窦太主、衛皇後的女兒稱為衛長公主、漢簡二年律令中李公主、申徒公主、榮公主、傅公主等史書不見載而以母姓稱之的慣例,鄂邑公主也被稱為蓋主,她嫁了丁姓列侯---樂成侯丁義,丁子沱是公主合法的孫子。

漢昭帝即位時,年僅八歲,因其母趙婕妤被漢武帝賜死,并無母親看顧。時因鄂邑公主為漢昭帝唯一活着的姐姐,鄂邑公主便撫養漢昭帝于宮中。漢昭帝即位當天,便封鄂邑公主為鄂邑長公主,并對鄂邑公主多次益封爵邑。鄂邑公主和兒子的門客丁外人私通,漢昭帝和大将軍霍光聽說此事,便下诏命令丁外人侍奉鄂邑長公主。

鄂邑長公主挑選了周陽氏的女子送進宮來,把她許配給漢昭帝。正好上官安也有個女兒上官氏(即後來的上官皇後),也就是輔政大臣霍光的外孫女,與漢昭帝年齡相仿,上官安就勸說霍光把上官氏送進宮去。霍光認為孩子還小,就沒有答應。上官安平時和丁外人很要好,就去勸說丁外人:“聽說長公主要挑選女子進宮,我的女兒容貌端正,如果能趁長公主選女入宮的機會進宮做了皇後,我們父子(指上官安與其父上官桀)在朝廷為官,又有椒房為倚重,就全靠你成全了。漢家的舊例是讓列侯娶公主為妻,你還擔心封不了侯嗎?”丁外人十分高興,把這件事告訴公主,公主認為很有道理,就下诏召上官安的女兒進宮做了婕妤,上官安封為騎都尉。又過了一個多月,就冊立上官氏為皇後,當時上官皇後才隻有六歲。

此後,皇後的父親上官安就被任命為車騎将軍,封為桑樂侯。霍光有時休假出宮,上官桀就進宮代替霍光處理政事。上官桀父子位尊勢盛之後,很感激鄂邑長公主,就打算為公主的面首丁外人請求封侯,希望按照國家以前隻有列侯與公主配婚的慣例,将丁外人封侯,但霍光沒有同意。他們又為丁外人求取光祿大夫之職,以期得到昭帝的召見,再次被霍光拒絕。長公主因此就對霍光非常怨恨。而上官桀、上官安因為幾次為丁外人求取官爵沒有成功,也感到很慚愧。且上官桀與霍光同為輔政大臣,不願霍光獨攬朝政,上官父子就與霍光争奪權力。

恰逢燕王劉旦自以為是漢昭帝的哥哥,卻沒有繼承帝位,就常抱有怨恨之心。還有禦史大夫桑弘羊建議設立酒類專賣、鹽鐵官營的制度,為國家增加了财富,桑弘羊便居功自傲,打算為自己的子弟謀得官職,卻沒有如願,因此怨恨霍光。于是,鄂邑公主、上官桀、上官安以及桑弘羊這些人就與燕王劉旦一同設謀,假裝讓人替燕王向昭帝上書,控訴霍光“專權自恣,疑有非常”。上官桀打算從宮内直接發下其事,桑弘羊就和其他大臣一起将霍光拘捕并解除他的職務。不料此計被昭帝識破,昭帝表示完全信任霍光,認為燕王不會知曉朝廷近事,且即便霍光要做非法的事,也不需要增加自己幕府的校尉這種方式。

這時候,漢昭帝年僅十四歲,尚書以及左右的大臣都很吃驚,而呈送書信的人果然逃走了,官府開始緊急搜捕。上官桀等人感到害怕了,就對皇上說這隻是一件小事,不值得窮追究竟,皇上沒有聽從。

後來,上官桀的黨羽凡有說霍光的壞話的,昭帝就發怒道:“大将軍是忠臣,先帝所托付來輔佐朕的,敢有诽謗他的人就判他的罪。”從這以後,上官桀等人就不敢再說霍光的壞話了,他們就密謀讓鄂邑長公主擺酒席請霍光赴宴,準備埋伏士兵擊殺他,乘機再廢除昭帝,迎立燕王為天子。事情被發覺,霍光就将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等人及家族全都誅殺了,燕王、鄂邑長公主也都自殺。

主要影響

漢武帝時期,冊封鄂邑公主,。出嫁蓋侯王充耳,又稱“蓋主”。漢武帝死後,,撫養漢昭帝,多次增加爵邑。漢昭帝繼位,進封鄂邑長公主,再嫁樂成侯丁義。元鳳元年(前80年),聯合燕王劉旦、左将軍上官桀父子、禦史大夫桑弘羊等合謀誅除執政霍光。事敗之後,自殺身亡。

人際關系

父親

漢武帝——劉徹.

兄弟

戾太子劉據

齊懷王劉闳

燕剌王劉旦

廣陵厲王劉胥

昌邑哀王劉髆

漢昭帝劉弗陵

姐妹

衛長公主

諸邑公主

石邑公主

陽石公主

夷安公主

丈夫

樂成侯丁義

子女

丁文信

孫子女

丁子沱

丁譚

河間王後

轶事典故

排行

據《漢書·卷九十七上·外戚傳第六十七上》記載:“帝長姊鄂邑蓋長公主居禁中”,有學者認為其為漢武帝長女。但更嚴謹地說,由于陽石公主、諸邑公主曾坐巫蠱而死,未受巫蠱之禍牽連的衛長公主、石邑公主、夷安公主生卒不詳,至昭帝時,僅可知鄂邑公主為昭帝唯一活着的姐姐,且燕王劉旦在對昭帝的上書中也肯定了鄂邑公主為昭帝唯一在世的姐姐:“今臣與陛下獨有長公主為姊,陛下幸使丁外人侍之,外人宜蒙爵号”。

《漢書·昭帝紀》也僅記錄鄂邑公主為“帝姊”——“帝姊鄂邑公主益湯沐邑,為長公主,共養省中”;《外戚傳》中的“長姊”并不能說明鄂邑公主為漢武帝長女,而是就年齡而言,年紀大于年過四旬的燕王劉旦、已有孫輩的鄂邑公主相對年僅八歲的昭帝,在年齡上确實是“長姊”。

故憑借三處史料,可确認“帝姊”鄂邑公主為漢昭帝唯一在世的姐姐;因公主在年齡上已近昭帝的祖母,故稱“長姊”。但僅憑《外戚傳》此一句“帝長姊鄂邑蓋長公主居禁中”,無法得出鄂邑公主為漢武帝長女的結論。且《史記》《漢書》曾有記載,因為漢武帝無子嗣,淮南王劉安曾意圖謀反,故不能斷定衛子夫首次懷孕生女時武帝已有女兒,僅可知鄂邑公主年長于燕王劉旦。

南宋徐天麟的《西漢會要》記載,武帝有五個女兒,長女為鄂邑蓋長公主,次女為夷安公主,三女為衛長公主,四女為諸邑公主,五女為陽石公主,沒有出現石邑公主。

生母

公主生母不詳。

有人認為她的生母是李姬,李姬早早服侍武帝,生下蓋長公主、燕郡王劉旦和廣陵王劉胥。正因如此,鄂邑蓋公主才和劉旦關系緊密,後來便和他一起謀反。

也有人猜測,蓋長公主的母親是一個姓蓋的宮女,偶然受到武帝臨幸,生下蓋長公主。而因為蓋氏隻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宮女,所以公主也不受寵愛,武帝僅僅是在她成年後将她封為公主,還給了她最差的食邑鄂邑。漢昭帝在位時,因公主曾撫養過自己,封她為長公主,還在她的封号中加了她母親的姓氏。

丈夫

關于公主的丈夫有三種猜測:

其一,公主的丈夫為第二代蓋侯王偃。

《史記》《漢書》對蓋侯家的記載差異很大。

【《史記·惠景間侯者年表》蓋,以孝景後兄侯,戶二千八百九十。中元三年五月甲戌,靖侯王信元年。元狩三年,侯偃元年。元鼎五年,侯偃坐酎金,國除。】

根據《史記》的記載,鄂邑公主嫁給了其父漢武帝的表兄——蓋侯王偃。但從年齡和輩分上看,公主不大可能嫁給自己的伯父。且《漢書·景十三王傳》已明确記錄蓋侯王信的兒媳婦(即王偃之妻)為江都王劉建的妹妹劉徵臣——“建女弟徵臣為蓋侯子婦”,故鄂邑公主的丈夫不會是第二代蓋侯王偃。

其二,公主的丈夫為第三代蓋侯王受。

【《漢書·外戚恩澤表》蓋靖侯王信,以皇後兄侯。中五年五月甲戌封,二十五年薨。元光三年,頃侯充嗣。侯受嗣,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根據《漢書》記載,公主應嫁給第一代蓋侯王信的孫子王受,二人才在年紀上相配。但第二代蓋侯在兩本史書中名字不同;且按王信封侯25年後去世推算,第二代蓋侯嗣侯位應為《史記》記錄的元狩三年,而非《漢書》記錄的元光三年。第三代蓋侯嗣侯位的時間無載。第二代蓋侯嗣位僅八年後,王受的蓋侯侯位即被免除。

但無論是第二代、第三代蓋侯姓名究竟為何,公主夫婿的祖父都是王信。但公主有一兒子,名文信,卻與其祖先重名。這在注重避諱、注重孝道的西漢人看來是非常不孝的,無論是避名諱、避嫌名、還是避家諱,都不可能出現子孫與祖先同名不避諱的情況。雖然三百餘年後的晉朝《通典》曾記錄“諸侯諱祖與父”,并未提及避曾祖父諱,但晉以前的魏帝曹芳即位時,朝臣觀念已為“諸侯則五代不諱”,而王信為文信的曾祖父,仍在五代以内,理應避諱;縱觀“以孝治天下”的西漢一朝,列侯中亦無有子孫與先祖重名者;且漢元帝毀祖宗廟時,隻追溯保留到四代祖先——“立親廟四,親親也”,即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這四代祖先為祭祀之親,漢元帝高祖父以上祖先如漢景帝宗廟便被毀。既然西漢時曾祖父亦為祭祀之親,那麼子孫理應避諱。因此,公主兒子“文信”與其曾祖父“王信”的重名便難以解釋。

其三,公主的丈夫為第四代樂成侯丁義,而居延漢簡中記載的丁子沱是公主與丁義的孫子。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四十二。丁禮:以中涓騎從起砀中,為騎将,入漢,定三秦,侯。以都尉擊籍,屬灌嬰,殺龍且,更為樂成侯,千戶。高祖六年八月甲子,節侯丁禮元年。孝文五年,夷侯馬從元年。後七年,武侯客元年。元鼎二年,侯義元年。元鼎五年,侯義坐言五利侯不道,棄市,國除。】

自西漢建國至元鼎年間仍保有爵位,功臣中排名四十二封侯,兩千四百戶。如此樂成侯便有尚主(娶公主)的資格。

巧合的是,公主的面首丁外人是河間人。根據居延漢簡,公主有一孫女嫁給河間王作王後。而樂成此地,在《漢書·地理志》中有兩個,一個在南陽郡,另一個就在河間國。所以很有可能樂成侯的封地就在河間,公主與樂成侯丁義的孫女就近嫁給了河間王。

《史記》《漢書》中皆無“五利侯”此人,隻有五利将軍栾大。兩部史書裡也多以五利稱之,且時間相符合。元鼎二年丁義嗣侯位。元鼎四年,樂成侯以天子女婿身份得以見天子、推薦栾大——《孝武本紀》載:“乃遣栾大因樂成侯求見言方”。元鼎五年,栾大因方術不驗被腰斬,作為栾大舉薦人的樂成侯丁義,被棄市,國除。但栾大冢在衛長公主的食邑當利故城南且墓葬規格很高,而樂成侯墓葬無考。但公主與丁義的兒子并無死亡記錄,故公主與丁義有孫子,也不無可能。

或許河間人丁外人便是樂成侯丁義的族人或門客,故鄂邑公主與丁外人有私,而昭帝母趙婕妤為河間人,又在昭帝幼時被武帝賜死,故鄂邑公主願意親近撫養漢昭帝。

更加巧合的是,若文信是公主與樂成侯的兒子,正因丁義被除國丢了爵位,所以文信并不是列侯。且二人的孫子姓丁,叫丁子沱便說得通。

食邑

鄂邑公主的封地,即是鄂邑,位于江夏郡。相比武帝其他女兒,鄂邑公主的封邑鄂邑實在不算佳選。

【《漢書·地理志上》江夏郡,高帝置。屬荊州。戶五萬六千八百四十四,口二十一萬九千二百一十八。縣十四:西陵,有雲夢官。莽曰江陽。竟陵,章山在東北,古文以為内方山。鄖鄉,楚鄖公邑。莽曰守平。西陽,襄,莽曰襄非。邾,衡山王吳芮都。轪,故弦子國。鄂,安陸,橫尾山在東北。古文以為陪尾山。沙羨,蕲春,鄳,雲杜,下雉,莽曰閏光。鐘武。侯國。莽曰當利。】

這些戶口和人口數量都是西漢末年的資料,武帝時期的戶口沒有準确數據,但可根據西漢末年的規模推測武帝時期的戶口數。江夏郡的人口是二十一萬左右,西漢末年時比江夏郡人口還少的地區是今天的湖南以南、雲貴、兩廣那些到了唐朝還屬于流放區域的荒涼之地,和上郡、雲中、定襄這些經常被匈奴人劫掠的邊境,還有張掖酒泉朔方等從匈奴奪回的地區。而部分邊境地區的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這些位于今天遼甯地區的郡,人口皆多于江夏郡。如果不算邊境地區和新納入的國土,江夏郡的人口和戶數在西漢國土,是排在倒數的。

雖無鄂邑的具體戶口數據,但是可以在同一郡内比對其他城邑猜測。轪地與鄂地同屬江夏郡。轪侯即長沙馬王堆漢墓女屍辛追的丈夫,七百戶。在開國功臣這批臣子中,封戶六七百戶的列侯到了武帝時期戶口數很多都翻了兩倍甚至更多,這也是西漢人口增長的一個間接數據。轪侯利蒼曾經是長沙國相國,長沙國便是漢武帝兄弟長沙定王劉發的封國,而劉發“以其母微無寵,故王卑濕貧國。“可見江夏郡之荒涼貧困。到了西漢末年,江夏郡人口尚不多,那麼遙看西漢中期的武帝年間,江夏郡的人口隻會更少。所以無論是結合曆史因素還是分析現有數據,鄂邑公主的封地都是相當普通、十分不理想。

若對比武帝的其他女兒,在《史記》《漢書》及《史記索引》中,武帝的女兒還有衛長公主(即當利公主)、陽石公主、諸邑公主、夷安公主和石邑公主。

當利和陽石在東萊郡,【《漢書·地理志上》東萊郡,高帝置。屬青州。戶十萬三千二百九十二,口五十萬二千六百九十三。】

夷安在高密國,【《漢書·地理志下》高密國,故齊,文帝十六年别為膠西國。宣帝本始元年更為高密國。戶四萬五百三十一,口十九萬二千五百三十六。】

諸邑屬琅琊郡,【《漢書·地理志上》琅邪郡,秦置。莽曰填夷。屬徐州。戶二十二萬八千九百六十,口一百七萬九千一百。】

這些都是齊地,齊國的富庶,主父偃說得最明白:“齊臨淄十萬戶,巿租千金,人衆殷富,钜于長安,非天子親弟愛子不得王此”,更不要說有鹽邑的當利。

而石邑屬于常山郡,趙地。【《漢書·地理志上》常山郡,高帝置。莽曰井關。屬冀州。戶十四萬一千七百四十一,口六十七萬七千九百五十六。】而趙地也是許多諸侯王王國的封地所在,是交通要道。

相比之下,鄂邑這個封地,與武帝其他女兒的封地相比,已是最差的一個。

自漢昭帝登基後,文獻記載鄂邑長公主曾得到三次較重要的“益封”,其中的一次,也是文獻記載中最後一次益封發生在元鳳元年春,因鄂邑公主“供養勞苦,複以藍田益長公主湯沐邑”,三次益封中隻有元鳳元年的這一次益封明确的記載其湯沐邑的具體地點——藍田。

上一篇:貝爾法斯特

下一篇:賴雨濛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