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捐

逼捐

社會現象
“逼捐”是社會中一直存在,而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捐款中凸顯的社會現象。“逼捐”是道德評價的不合理反映,是社會正義的不合理體現,是對企業和個人道德義務的不合理訴求。[1]
    中文名:逼捐 外文名: 發生地點: 拼音:bī juān

簡介

“逼捐”的行動,通常是在網絡或者傳統媒體上列出捐款排行榜,然後揪出其中的“鐵公雞”來,進行暴風驟雨般的譴責和辱罵,并伴有電話騷擾,最嚴重的是号召民衆到商家店門口抗議示威。

反對逼捐理由

反對“逼捐”有三種理由:

1.反對網絡暴力,認為它是反文明的野蠻行徑,通過暴力而獲得“捐款”是對愛心的亵渎。n

2.認為企業家的責任就是做好做大企業,通過多納稅來實現對社會的貢獻。n

3.李連傑說的愛心無大小,匿名捐款最好。

企業捐款原則

國際上的很多成熟企業,長期以來已經形成了一套慈善活動的基本原則:

一、企業家的慈善活動和企業的慈善行為分開;

二、企業負責慈善公益的部門與營銷部門嚴格分開,歸不同的領導分管;

三、企業的慈善行為要得到員工的支持和積極參與,很多企業采用1+1方式,即員工捐助多少,企業加倍,使慈善變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

四、慈善活動日常化,有長期的計劃,特殊情況下追加要經過嚴格的程序,而不是由企業家拍腦袋。

各種觀點

觀點1:捐款是善行,行善應自願,捐多捐少都該感激

偉大的思想家阿倫特在論述善行時指出,善行有一種“隐匿”性質,一旦公開化就失去了其善的特征。也就是說,行善完全是精神層面的東西,不附加榮譽、利益等。那麼捐款最好匿名,所以不要搞什麼企業捐贈排行榜;行善動力在于個體内在良知,價值在于真誠,所以必須自願;既然是自願,那麼就有“不捐亦可”的意思,如果捐了,就是做好事,那麼善小也是善,應該感激。n

觀點2:企業追求利潤就是最大的社會責任

著名經濟學家弗裡德曼說過,企業的主要社會責任,那就是為股東負責,遵守法律,賺取利潤。國内經濟學家如張維迎也曾寫長文,結合中國實際對此闡釋。因此跨國企業總部考慮全球股東的利益而不願意捐款,這也符合西方商業倫理的觀念。國内萬科補捐1億,也有持股人表示不滿。但這裡有個悖論,不熱心慈善,影響企業形象,遭到消費者抵制,則何談為股東負責、賺取利潤。n

觀點3:捐款造勢純屬炒作,完全是營銷手段

王石為他輕率的言論付出了代價。誠懇的道歉和追加的巨額捐贈在短時間内無法根本難以修補多年經營的良好形象受到的傷害。

王老吉因為他們的一擲千金獲得了公衆的滿堂喝彩,他們也許還能在一段時間内享受成功的營銷戰術赢得的銷售業績。但當人們的情緒随着時間的流逝歸于平靜之後,是否在利用公衆情緒進行有違道德标準的行為,将是一個他們需要一直面對但卻不好回答的問題。

觀點4:不管那麼多,災民得到更多捐款才是硬道理

一方面,有些網友為“逼捐”洋洋自得,認為各企業紛紛追加捐款正是自己輿論施壓的功勞;另一方面,還是以王老吉為焦點,首先大家不認為王老吉初衷就是炒作——“你花1億炒一個試試”,退一步,“即便炒作又如何,反正災民真真實實得到了1個億”。很多人認為:“人家已經出了錢,出一下風頭又有什麼呢?你以為錢是這麼好賺的嗎?你是災民你還能這麼說嗎?”n

觀點5:主流民意:捐款數額論英雄

總的來看,大家似乎心裡有個标準,比如大的跨國企業,似乎至少捐1千萬才是合适的,捐多了褒獎,捐少了貶損。對國内企業,則更不客氣——“你的錢是有原罪的”。這些成了網上主流民意。質疑王老吉的帖子,一般都被劈頭蓋臉辱罵。如果這不是人為操控,則可見民意一斑。

毒化慈善

正當善良民衆踴躍捐款出力之際,出現了一個令人寒心的現象,一些身居言論渠道因而對輿論頗有影響力的媒體人士,拿着先行做出捐款的企業家名單和捐款數額,去百般催逼其他企業家,要求他們做出同等比例的捐款,他們計算着企業的銷售額、利潤、資産額、高管年薪等等指标,算計着每個企業應該捐多少,然後用這指标去評價每個企業家有沒有、有多少良心。這種催逼逐漸升級直至發展為一場充斥了謾罵和攻擊的網上群衆運動,更荒唐的是,這些被催逼的企業家實際上早已做出了數額不小的捐款,有些還制訂并實施了自己的救援計劃。n

逼捐不僅在道德上站不住腳,而且對慈善業非常有害,會毒化慈善業健康發展所需的文化和輿論環境。逼捐者用以支持其行為的理由是可以逼出更多的捐款,事實上幫助了受助者,但犧牲整個慈善發展環境去換取一時的捐款增加,無異于殺雞取卵。激勵人們行善的最重要動力,來自于善行撫平行善者對他人痛苦的恻隐之心後帶來的欣慰感和旁人對其善行的贊譽所帶來的榮譽感,而逼捐将從四個方面同時打擊這兩個慈善的心理基礎。n

首先,對于被逼者,逼迫之下的捐贈帶不來絲毫欣慰,更談不上榮譽,隻有尴尬、委屈和反感。原本,他可能隻是選擇不參與這次慈善活動,或者選擇低調的、私下的、難以為公衆所見的方式來參與,甚至他隻是還沒想好該以何種方式參與,或者還沒準備好可以用來宣布的援助計劃。所有這些都不能證明他沒有慈善精神,更不能證明他不會在過去和将來積極參與慈善。然而逼捐卻很可能真的讓他對慈善活動心灰意冷,未來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回避。n

其次,對于被逼捐者用作榜樣的先行捐贈者,逼捐将把他們置于不義之地。本來,這些善人的巨額捐贈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價值取向和榮譽感,或許他們會希望自己的行動具有某種感召力,但極少會有以此向旁人施壓的意圖。當巴菲特做出370億美元巨額捐贈的壯舉時,絕沒有施壓旁人的意思,他說:“如果你想捐款,這完全是你個人的事情,應該自己體驗,很多人在體驗之後會改變想法,對于慈善事業,在任何時候都應該忠實于自己的想法。”n

第三,一旦逼捐的氛圍形成,任何人捐出善款時,旁人都無從判别,他究竟是出于慈悲還是僅僅屈服于輿論壓力?這樣一來,即使沒有直接受逼,捐款人将再也得不到他應得的自豪和榮譽。如此,整個慈善業所賴以存在的心理基礎便不複存在,其對慈善業的打擊将是毀滅性的。n

最後,逼捐也将把受助者置于不義之地。慈善受助者不是乞丐,他們中多數不願被當成乞丐對待,如果他們知道大量善款都是逼捐逼來的,他們接受善款時将作何感想?這種感受之下他們是否還願意接受捐助?接受了之後心理會不會留下陰影?慈善活動一旦淪入這種氣氛中,慈悲、憐憫、溫情、感恩這些本應充滿這一活動的美好情感将被置于何地?n

慈善業在中國僅隻初具雛形,還時常遭受運作不規範、透明度不夠、核查機制不健全等等缺陷的困擾,現在它又要面臨逼捐風潮的打擊,實在前景堪憂。逼捐者有他們的言論自由,但那些希望慈善業得到持續健康發展的善良人們,理應發出他們的聲音,去譴責這種對慈善業釜底抽薪的惡劣行為。

理性對待

切忌造謠生事

網民對善心的歌頌怎麼也不為過,但他們對所謂“吝于捐款、愛心不夠”者的抨擊則大可商榷。說某個明星一年靠粉絲的支持賺了幾千萬,卻隻肯拿出區區十萬塊錢來赈濟災區;說某個富可敵國的商人捐的錢還不夠買下自己的半套别墅。指責者的眼裡似乎隻有數字,卻忽視了另外一些普遍的事實:有些名人雖然沒有出現在公開捐款的報道中,但人已第一時間趕到災區從事志願服務。有些企業雖然由于一時困難捐款數額不大,但用實物捐助或者組織募捐的方式,在抗震救災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看似出錢少的未必真的出錢少,出錢少的未必就貢獻小,出錢出力少的愛心也未必就少。僅僅以錢數多寡,似不足為衡量愛心的依據,在掌握全面信息之時,也不宜大興撻伐之辭。

所謂“國際鐵公雞排行榜”,雖然其情可嘉,但也反映出指責者們易沖動、非理性的特征。過去幾天,一條消息通過網絡和短信的方式四下流傳:某些如雷貫耳的跨國企業在中國大發其财,當中國人民遇到巨大困難時,卻一毛不拔或者敷衍其事。這條信息引發了大面積的義憤。後來,商務部出面辟謠:被指為“一毛不拔”的企業都有很大捐贈,“一般都在千萬以上,隻有極個别的捐了200萬、300萬”。

傳言和真相南轅北轍,這種沒有事實依據卻又以極富殺傷力的語言羅織的罪狀,是對出錢出力的跨國企業及其員工的巨大傷害。對于第一個編造流言的人,已經不能用“關心災區情切,希望籌得更多善款”的美麗借口來解釋其動機,因為以愛心為出發點的人是不會存心作僞的,更不會去傷害其他有愛心的人。在傳播這個流言的人中,相當一部分被義憤遮蔽了探求真相的雙眼。雖然不能要求每個人都像記者一樣以核實信息為己任,但一個有責任心的人總該在指責别人之前動用常識判斷一下事實。不加任何核實,聞訊就開罵,這種舉動是極其輕率,也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切記“君子動口不動手”

汶川震後兩周,中國普通民衆對死難同胞的悲憫之情演變為企業界頭頂的巨大壓力,許多捐贈較少、行動較慢的企業遭到網民激烈的攻擊。

中國現代化百年進程行至今日,大部分民衆的産權觀念依舊淡漠,無法理解恪守西方商業倫理的跨國和本土精英們的行為,也不願尊重全球化時代的商業遊戲規則。這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表現,而是中國和西方價值觀沖突的體現。

跨國公司進入新中國30年來,盡管已經深深融入中國經濟,對中國市場的認識、中國人消費習慣的把握有了豐富的經驗,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還遠遠不夠。

“在中國發大财而又不捐款的國際鐵公雞排行榜:可口可樂、肯德基、麥當勞、諾基亞、LV、大金、寶潔、摩托羅拉。如果你有良心,共同抵制,相互轉發!”這是廣為流傳的鐵公雞排行榜的其中一個版本。5月19日,許多中國人都收到了這條短信。“鐵公雞排行榜”的版本幾經更替,最初的帖子現已無從查找。南方周末記者通過搜索引擎發現,最早的榜單出現于5月14日一個名叫PHPWindBoard的技術論壇中,肯德基、麥當勞、三星電子、森馬集團、摩托羅拉與諾基亞赫然在列。帖子末尾,帖主還号召大家不斷更新。

這個帖子的信息并不準确。彼時距汶川地震發生已過兩天。5月12日地震當晚,百勝餐飲集團(肯德基母公司)已決定捐款300萬元。5月14日,麥當勞宣布捐款100萬元。5月15日,三星電子向紅十字會捐款3000萬元,據公關經理周先生介紹,三星管理層在5月13日就做出決策,捐款後,消息在新浪、搜狐的主頁上挂了一天,“很醒目”。

但就在當日,流傳最廣的“鐵公雞榜”版本出籠,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三星,後面分别是諾基亞、大金、LV、可口可樂、麥當勞、肯德基。帖主還呼籲,“通報這些公司,不是讓大家去消費,而是要銘記心中:這是沒有良心的企業!是中國人就不要給他們賺!!”

不過,這一帖子沒有迅即流傳。5月19日,“鐵公雞榜”突然像發生核裂變般爆傳于各大論壇、聊天室、MSN及QQ,據稱轉帖還有獎,“轉發30個以上網友,你将會被騰訊公司列為愛心,你的名字将會變為紅色”。跟帖中不乏為“鐵公雞”辯護的聲音,但闆磚往往會立馬從四面飛奔而來。“鐵公雞榜”還通過手機短信海量傳播,從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到正在麥當勞就餐的中學生,手機裡收到了同一條信息。《南方人物周刊》主筆何三畏幫困惑的女兒詢問信息發送者、成都中院的一位法官情況是否屬實,對方複,“不知道,轉發的”。

事實尚不清楚,憤怒已然集結。7家“鐵公雞”身後,還陸續出現了寶潔、戴爾、IBM等跨國公司的身影。

為了表示自己的憤慨,網民把熱情轉向了國産品牌,編出了順口溜:以後喝王老吉(1億元),存錢到工商(8726萬元),還是用移動(5820萬元),買電器到蘇甯(5000萬元),買保險買平安(3500萬元),喝白酒喝泸州老窖(3000萬元),買藥修正牌(捐助2500萬元),上網用QQ(捐助2000萬元),運動穿李甯(捐助1249萬元),電腦買聯想(捐助1000萬元),洗衣機買海爾(捐助1000萬元),空調買美的(捐助1000萬元),開車開吉利(捐助1000萬元)……如果大家都買聯想,聯想将在5年内超越戴爾;如果大家都買吉利,吉利将在5年内超越大衆豐田。

跨國公司頓時陷入千夫所指的境地,但網民的憤怒并沒有停留在口頭上。n

然而,跨國企業們的行為産生的正面效果遠沒有最初的負面信息殺傷力大。

網民對追加表示“欣慰”,5月16日在博客上批評寶潔“廣告巨人、赈捐矮子”的網民老醉,5月20日又發了一篇“拔毛鐵公雞,寶潔多捐1000萬”的帖子。老醉是這群網絡好漢的領袖人物,許多網民甚至将5月16日谷歌捐款1700萬元視作他的功勞。

随着一些網民指出“鐵公雞”們并非一毛不拔,再加上跨國公司的陸續追加捐款,網絡輿論在5月19日之後不再一邊倒。

但是,真正令跨國公司們始料未及的事情稍後發生了,這場鬥“雞”大會迅速地從網絡和短信上的口誅筆伐轉向了消費者的身體力行上。

5月20日上午10點左右,四川南充市五星商業步行街上的一家麥當勞餐廳聚集了上百人,抗議麥當勞不捐款。餐廳的門口,被貼上了超大打印版的“國際超級鐵公雞”。

在四川攀枝花、陝西西安、山西運城等城市,肯德基也遭遇了不同規模的圍堵。“很多餐廳不得不暫時停業。”百勝餐飲集團中國事業部副總裁王群說。從上傳到網絡的現場照片看,有人将榜單做成标語,貼在麥當勞的櫥窗上,并注明,“憑你的良心,互相抵制!向災區的遇難同胞默哀。”

“逼捐”也有正當性

捐款“并不是比富”,這話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因為,捐款出于自願,是不應該接受道德“審判”的。但這是有前提的,即捐款對象僅僅是一些普通的百姓或企業。對于一些名人或名企業來說,在特殊時期,捐款則是他們理應承擔的一項社會責任,是必須接受公衆監督的。

事實上,不管是名人還是名企業,因為他們比普通人或普通企業占有更多的社會資源,當然也獲得了更多的收益,因此在國家危難、人民受苦時,就應站出來承擔起本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從某種意義上說,“捐款排行榜”也是一種對名人、名企業的有效監督。否則,“在利益面前是名人,在責任面前是普通人”不就成了他們的遮羞布了嗎?n

尊重跨國企業多年形成的慈善體系

網民們很難理解跨國企業中國區的難處。“我不可能第一時間飛到芬蘭去向總部解釋為什麼需要這麼多錢。”諾基亞副總裁蕭潔雲說。

數十家跨國公司,無一例外表示,捐款需要與總部的溝通,而且第一筆隻能根據當時的災情确定,後續的才能就嚴重程度繼續申請。阿斯利康的中國區高級副總裁吳浣苓告訴記者,她就是在13日先動用了100萬元的應急資金,同時開始向總部申請後續的600萬元。

在一個正常的社會裡,對企業家和明星保持一定的慈善壓力,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有一個論者甚至認為,那些外國企業家在自己的國家裡主動行善,但是到了中國就入鄉随俗,隻知道讨好官僚,對企業文化和社會責任感建樹無多。這次“逼捐”讓他們從高爾夫球場回到大街上,善莫大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