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霍鐵路

通霍鐵路

國鐵一級雙線電氣化鐵路
通霍鐵路位于内蒙古自治區東部、科爾沁草原腹地,是我國東北露天大煤礦——霍林河煤礦向外輸送能源的運輸大動脈。通霍線開通後,将降低運輸成本,實現鐵路運輸的節能減排,極大改善通遼樞紐與通大、通四及通霍正線的外部連接條件,提高客車的運行速度,大大增加了霍林河煤礦煤炭的外運能力。[1]
  • 中文名:通霍鐵路
  • 外文名:
  • 線路長度:
  • 設計速度:
  • 運營速度:
  • 起止站點:
  • 别名:通霍線
  • 開工時間:1978年5月
  • 路線長度:全長419公裡
  • 路線等級:1級雙線非電氣化鐵路
  • 氣候條件:以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為主
  • 起點:通遼北站
  • 終點:霍林郭勒站

地理氣候

通霍鐵路所處緯度較高,高原面積大,距離海洋較遠,邊沿有山脈阻隔,氣候以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勻,風大,寒暑變化劇烈的特點。大興安嶺北段地區屬于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巴彥浩特——海勃灣——巴彥高勒以西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總的特點是春季氣溫驟升,多大風天氣,夏季短促而炎熱,降水集中,秋季氣溫劇降,霜凍往往早來,冬季漫長嚴寒,多寒潮天氣。

全年太陽輻射量從東北向西南遞增,降水量由東北向西南遞減。年平均氣溫為0℃~8℃,氣溫年差平均在34℃~36℃,日差平均為12℃~16℃。年總降水量50~450毫米,東北降水多,向西部遞減。東部的鄂倫春自治旗降水量達486毫米,西部的阿拉善高原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額濟納旗為37毫米。蒸發量大部分地區都高于l200毫米,大興安嶺山地年蒸發量少于1200毫米,巴彥淖爾高原地區達3200毫米以上。

内蒙古日照充足,光能資源非常豐富,大部分地區年日照時數都大于2700小時,阿拉善高原的西部地區達3400小時以上。全年大風日數平均在10~40天,70%發生在春季。其中錫林郭勒、烏蘭察布高原達50天以上;大興安嶺北部山地,一般在l0天以下。沙暴日數大部分地區為5-20天,阿拉善西部和鄂爾多斯高原地區達20天以上,阿拉善盟額濟納旗的呼魯赤古特大風日,年均108天。

交彙鐵路

通遼:京通鐵路、集通鐵路、通讓鐵路、大鄭鐵路、平齊鐵路。

霍林河:霍烏白鐵路

鐵路擴建

2007年4月13日至4月15日,鐵道部在通遼市召開了通霍鐵路擴能建設方案研讨會,參加會議的有鐵道部計劃司、沈陽鐵路局、設計院鐵一院和鐵三院、自治區發改委鐵路辦、通遼車務段領導和相關專家,中電霍煤、吉林紐森特公司、通遼市城市投資公司等相關企業領導,通遼市市布仁特古斯副市長和市發改委、規劃局等部門參加了會議。會議對通霍鐵路擴能建設方案、出資方案、操作模式等重要問題進行了具體而深入的研讨,同時對與通霍鐵路建設相關的通遼樞紐部分工程建設方案也進行了讨論,與會各單位分别提出了想法和意見。

一、項目的建設方案問題

鑒于項目啟動運作的過程,将設計年度定為近期2020年,遠期2030年。通霍線全線增建二線方案可行,閉塞類型建議全自閉。通遼樞紐擴能聯絡線、疏解線設計可行,通遼南作為地區編組站,原則上同意樞紐雙向二級六場的方案,所有疏解線統一研究,但要根據線路實際适度建設。在運量預測,建議将拟建的錫烏鐵路加以考慮。近期工程是通霍線全線增建二線,涉及樞紐的相關疏解線建設及樞紐内能力緊張的線路、站場建設。

二、項目建設的多元化投資問題

按照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政府主導、多元化投資、市場化運作”的要求和鐵道部的意見,通霍線增二線采用股份制方式運作。主要是沈陽鐵路局以既有通霍鐵路資産評估入股,其餘建設資金由中電霍煤、吉林紐森特公司、通遼市城市投資公司等企業籌集。

就建設範圍問題,沈陽鐵路局意見是,通霍線全線增二線及引起的樞紐相關疏解線的建設作為出資方的籌資建設範圍,路局以既有通霍鐵路評估入股,其他由企業籌資建設,且樞紐相關工程建設不作為出資企業的股份。鑒于企業對此的異議,鐵道部認為,鐵路建設是宏觀的、大局的,不可能事事具細,但路局和地方政府有責任與相關出資企業就建設範圍和出資意見進行充分協調溝通和商談,互相理解,以促成多元化投資,實現資源共享,發揮鐵路建設的經濟支持和社會公益作用。鐵道部建議,路局、地方政府和企業就此事進行深入磋商,達成一緻意見彙報鐵道部。

三、項目的操作方式問題

根據鐵道部關于通霍線擴能項目在取得可研的批複後方可組建公司的意見,為快速推進項目進程,拟采取分段上報的方式,先取得一段的批複後即開展組建公司的實質性運作,以推動項目的實施。按此次會議的精神,業主及設計部門對文本進行調整修改,文本完善後,鐵道部抓緊委托鑒定中心進行審查,審查後,通霍線擴能作為一個整體項目上報,一次審批,鑒于路局推進項目的緊迫性,鐵道部同意考慮先批複一段,以便開展組建公司的實質性工作,但通霍線作為一個整體要一次上報,一次審批,可以分步實施,分步投産運營。

建設記錄

2007年12月15日,沈陽鐵路局全線第一個戰略裝車點——通霍鐵路戰略裝車點正式建成,并舉行了煤炭運輸直達列車首發儀式。通霍線399公裡戰略裝車點共設計兩條裝車線,每條裝車線有效長為1800米,總投資5000萬元。該裝車點以智能化的裝載系統、大容量的倉儲能力、高效規模化的作業方法,組織集中存儲、整列配車、整列裝車、整列始發,每年運煤量可達500萬噸,對滿足霍林郭勒市煤化工物流園區和中小煤炭企業産品外運,緩解煤炭外運壓力、促進地方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将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2008年10月為快速提高通霍鐵路運輸能力,确保完成運輸任務指标,10月9日上午,通霍鐵路7000萬噸應急工程全線開工。通遼市政府巡視員布仁特古斯以及通霍鐵路籌備組等相關負責人來到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鎮,檢查應急工程開工情況。該應急工程總投資4560萬元,鋪軌總裡程65.73公裡,橋梁16處(即有鐵路處為橋梁),涵洞41座,道口接長20處。工程以全線19個車站到發線有效長度延長為主,3個區間貫通為輔。自2008年9月1日正式啟動“通霍線輸送能力7000萬噸應急工程”以來,鐵路局安全監察室、總工程師室、運輸處、工務處、建設處等相關處室,抽調專職人員成立現場協調小組,全部人員于9月3日之前進駐現場,協調工程的建設工作。該工程将快速提高通霍鐵路運輸能力,實現通霍鐵路年輸送能力7000萬噸。

意義

曾經被譽為“羊、煤、土、氣”之寶地的内蒙古自治區,依托資源、區位優勢謀發展,以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戰略為契機,加快工業和農牧業現代化步伐。自治區工業已形成能源、冶金、化工等六大特色優勢産業體系,農牧業産業化水平在中國也處于領先地位,國民生産總值增速連續6年保持中國第一,經濟總量由2002年的1941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7200億元。内蒙古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物流需求的增長速度年均保持在30%,通霍鐵路的建設極大的促進了内蒙古的地方經濟。對内蒙古的經濟發展有着重要意義。鐵路建設不僅打造了“鐵脊梁”,而且帶來了另一種收獲:據測算,每進行1億元鐵路基建投資,将帶來0.3萬噸鋼材需求、2萬噸水泥需求。這對内蒙古的經濟發展又是一大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