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江區

迎江區

安徽省安慶市轄區
迎江區隸屬于安徽省安慶市,位于安慶市的東部、長江中下遊北岸。位于東經117.020、北緯30.30。轄區面積207平方公裡,轄6個街道辦事處、4個鄉鎮(老峰鎮由安慶經開區托管)。[1]迎江區西部和北部狹長、中東部寬闊,長江沿區而過,其中最南邊的新洲鄉和迎江區其他部分隔江相望。同時,迎江區西抵龍山路,與大觀區相連;北沿菱湖南路至湖心中路向北延伸至菱湖北路,與市開發區接壤;向東與宜秀區接壤;南臨長江北岸,與東至縣大渡口鎮和池州市貴池區牛頭山隔江相望。
    中文名:迎江區 外文名:Yingjiang District 行政區劃代碼:340802 行政區類别:市轄區 所屬地區:安慶市 地理位置:安慶市東南部 面積:207平方千米 下轄地區:轄6個街道、1個鎮、3個鄉 政府駐地:駐宜城路街道人民路515号 電話區号:0556 郵政區碼:246001 氣候條件: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25.3 機場:安慶天柱山機場 火車站:安慶站,安慶西站 車牌代碼:皖H 方言:江淮官話,贛語 地區生産總值:225億元(2020年) 人口:253694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曆史沿革

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安慶知府黃幹将府治由潛山縣遷往古盛唐山宜城渡,并着手築城。

景定元年(1260年),完成,迄今已有780多年曆史。

清乾隆25年(1760年),安徽布政使司(安徽省)自江甯府還治安慶作為省會開始,

民國27年(1938年),曆時170多年,迎江區一直是安徽省會和安慶府治所在地。

迎江區始建于1949年4月,時稱為安慶市枞陽區,

1952年5月,更名為城東區。

1955年9月,改名為東市區,

1960年5月,成立安慶市人民公社迎江分社,是年11月為使區社統一名稱又改稱為迎江區;

1968年,恢複為東市區,

1980年7月,又更名為迎江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5年5月,安慶城區區劃調整,将原郊區(現宜秀區)的龍獅橋鄉、老峰鎮、長風鄉、新洲鄉劃為迎江區管轄,是時迎江國土面積由15平方公裡增至207平方公裡。

2015年,迎江區行政區劃調整:撤銷建設路街道。原建設路街道的大南門、南水、建新、錢牌社區劃歸宜城路街道管轄,原孝肅路街道的吳越社區劃歸宜城路街道管轄。

原宜城路街道的錫麟、雙蓮寺社區劃歸孝肅路街道管轄。宜城路街道所轄大南門與南水社區合并,設立南水回族社區。錢牌與建新社區合并,設立錢牌樓社區。天後宮與火正社區合并,設立天後宮社區。天台裡與吳越社區合并,設立吳樾社區。

設立濱江街道。在龍獅橋鄉成立秦潭湖社區,連同長風鄉的馬窩、西湖2個社區劃歸濱江街道管轄。人民路街道所轄東正與人民社區合并,設立東正社區。

調整先鋒社區管轄範圍,将先鋒巷以西的區域劃歸康熙河社區。華中路街道所轄湖濱與皖江社區合并,設立皖江社區。永勝與青少年宮社區合并,設立程家墩社區。新河路街道所轄地質和宜光社區合并,設立地質社區。

區劃詳情

截至2019年,迎江區下轄6個街道和3個鄉:宜城路街道、新河路街道、華中路街道、人民路街道、孝肅路街道、濱江街道、龍獅橋鄉、長風鄉、新洲鄉,區政府駐宣城路街道。

2021年,轄6個街道辦事處、4個鄉鎮(老峰鎮委托市開發區代管)、31個社居委、16個行政村。

鄉鎮、街道

村、居民委員會

龍獅橋鄉

居7

紅旗、前進、長青、機場、任店

餘橋、雨潤

長風鄉

村11

枞南、合興、聯興、将軍、新義

營盤、長風、前江、柘山、高松

柘林

新洲鄉

村5

青龍、天然、南木、康甯、永存

老峰鎮

居4

老峰、新橋、山湖、新豐

村12

老峰、馬窩、泉河、金星、段山

秦潭、和平、長山、新光、廣豐

元橋、新建

濱江街道辦事處

居3

西湖、馬窩、秦潭湖

孝肅路街道辦事處

居4

錫麟、雙蓮寺、荷花塘、雙井

宜城路街道辦事處

居4

天後宮、南水、錢牌、吳樾

人民路街道辦事處

居4

東正、炮營山、康熙河、先鋒

華中路街道辦事處

居4

皖江、光榮、程家墩、永勝

新河路街道辦事處

居5

新河、龍獅橋、地質、曙光、新龍

合計

4鄉(鎮)6街道辦事處

16村民委員會、31社區居民委員會

區劃詳情

地理環境

位置

迎江地處東經117.02度、北緯30.30度,是安慶市的市轄區之一,位于安慶市的東南部,依江而城,是安慶經濟、金融、文化、交通中心。現西抵龍山路與大觀區相連,北沿菱湖南路至湖心中路向北延伸至菱湖北路與市開發區接壤,向東與宜秀區接壤,南臨長江北岸與東至縣大渡口鎮和池州市貴池區牛頭山隔江相望,轄區總面積207平方公裡。

地形

迎江區地形呈東南低,西北高的丘陵地形。海拔高程均在黃海高程系30米以下。

氣候

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6.5℃;年均降水量1300—1400毫米;年日照2030小時,無霜期年均240天。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迎江區浮遊植物73屬(種),濕地草本維管束植物39科、85屬、152種,占安徽省濕地維管束植物種數的76.5%,共有濕地植物群落31種類型,植物群落具有複雜性、完整性的特點,濕地植被生态系列分布完整,有發育良好的挺水植物,有多種類型的浮水植物,有大面積分布的沉水植物。尤其是黑藻、苦草等沉水植物群落在保護區大量分布,這些沉水植物不僅為魚類、鳥類提供了充足的餌料和栖息地,而且對維持濕地生态系統的穩定,提高濕地的抗幹擾能力尤為重要。保護區濕地植被分布面積827.5平方公裡,植被覆蓋率占保護區面積的83.8%,位于長江中下遊各内陸湖泊之首。

動物資源

迎江區内共有浮遊動物105種,底栖動物71種,脊椎動物349種,占安徽省脊椎動物種數的50.7%。其中,魚類98種,分别占長江中下遊湖泊和安徽省魚類種數的50.9%和81.7%,有12種長江水系特有魚類和42種江湖洄遊性魚類。保護區共有鳥類191種,其中水鳥100種,分别占我國和安徽省水鳥種數的45%、75%,鳥類的總數超過30萬隻。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迎江區常住人口為253694人。

政治

章洪海同志任迎江區委書記

汪世平同志任迎江區委副書記,區長候選人。

經濟

綜合實力

2019年,迎江區地區生産總值206.6億元,增長7.2%。财政收入16.5億元,增長10.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5%,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0.6%。限上消費品零售額86.5億元,增長7.7%。外貿進出口總額23368萬美元。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37297元,增長9.6%。

2020年,迎江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2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4%。分産業看,第一産業實現增加值2.3億元,增長2.1%;第二産業實現增加值36.3億元,增長5.7%;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185.99億元,增長6.6%。

第一産業

農業經濟發展進一步彰顯特色,新洲鄉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長風鄉農業循環經濟示範園建設快速推進,農業産業化水平明顯提升,龍頭企業銷售收入達5.76億元,同比增長20.9%。

第二産業

2010年,外貿進出口總額8157萬美元,增長49%,其中出口6891萬美元,增長60.2%。投資、消費、出口的穩步增長,推動了迎江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實現了速度和效益的統一。2009年地方财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05億元,占年初預算的109.2%,增長26.7%;工商稅收占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達96.7%,位列安慶市市各縣(市)區之首。

第三産業

迎江區重點骨幹企業不斷壯大,金華聯、玉安物貿、新百百貨、蘇甯電器銷售收入分别超過7億元、3億元、1.5億元和1.4億元,入庫稅金756萬元、986萬元、170萬元和267萬元。

社會事業

醫療服務

建立35歲以上社區居民首診測血壓制;接診醫師根據服務對象的病情需要,在給予藥物治療的同時,提供相應的健康教育處方;為前來就診的服務對象建立健康檔案;有雙向轉診的臨床标準及管理規範,指導患者合理轉診。

每季度開展一次婦女保健、兒童保健、老年保健、康複等健康知識講座;結合每年衛生主題宣傳日,開展控煙、無償獻血、禁毒、衛生法律法規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等内容的宣傳教育;每兩月制作一期健康教育宣傳欄;有供居民免費索取的健康教育處方,不少于12種。

社會救助

2013年,我區貧困重度殘疾人生活特别救助任務數是996人,實際完成任務1093人,超額完成任務97人。2013年共救助1368人,其中重度殘疾人1093人,三級殘疾人275人。在安徽省資金尚未到位的情況下,先行墊付資金,保證救助金足額發放到殘疾人手中。截止到2013年5月底,全區貧困殘疾人生活特别救助資金已全部打入救助對象賬戶中。

教育

截至2012年4月底,迎江區内有公辦完全高中4所(二中、三中、十中、十一中),初級中學4所(十四中、長風初中、新洲初中、羅塘初中),小學30所(城區9所,鄉鎮21所),幼兒園1所(墨幼);民辦高中2所(菱南、洪運),民辦初中1所(洪運),民辦小學1所(洪運),民辦幼兒園6所。在校學生數為31687人,其中高中學生9160人,初中學生7761人,小學生14946人。應屆高中畢業生2751人,初中畢業生2494人,小學畢業生3050人。2007年高中畢業2548人,初中畢業生2614人,小學畢業生2920人。2007年高中畢業考入本科約600人,約占高中畢業總人數的22%;2007年初中畢業進入普通高中的1568人,約占初中畢業生總人數的60.5%,進入中職、技校的約1000人,占38%。專任教師1454人,其中高中專任教師341人(不包括民辦學校),初中專任教師333人(不包括民辦學校),小學專任教師780人(不包括民辦學校)。

風景名勝

概況

迎江區曆史悠久,人文荟萃。轄區内有始建于北宋的迎江寺,享譽“萬裡長江第一塔”的振風塔,有安徽省曆史最悠久、面積最大的伊斯蘭教清真寺。著名的古迹與紀念地還有趙樸初故居、太平天國英王府、倒扒獅、百花亭、紫雲閣、徐錫麟紀念台以及中國共産黨創始人之一陳獨秀故居等。标志中國近代工業發源的第一台蒸汽機、第一艘輪船、第一個軍械制造所誕生于此。五千年工藝美術有限公司及皖江文化園被命名為“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成為安慶市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景點

振風塔:建于明代隆慶二年,位居中國108座磚石結構古塔中第二,享有“萬裡長江第一塔”和“過了安慶不看塔”的盛譽。

迎江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稱永昌禅寺、古萬佛寺,建成于開寶七年(公元974年)。

天主堂:位于安慶市錫麟街34号,面積1300平方米,由法國人榮司铎于1866年開始興建,金式玉、韓伯祿兩神甫于1872年建。文化大革命期間天主教堂的一切活動停止,教堂做了供銷社的倉庫。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将教堂讓出,天主堂歸還天主教并修複如初,1982年正式開放。

徐錫麟紀念台:為紀念英烈,辛亥革命後将天後宮至二中一條南北向的街,命名為錫麟街。清節堂:在人民路華清池西。清光緒九年(1756年),由葉伯美、李鴻章捐巨款建,專為青年寡婦及其子女居住,故名。

清真寺:清真寺位于大南門江岸上(清真寺街7号),建于明憲宗成化六年(1465年),當時面積較小,取名“清真堂”。

世太史第:(趙樸初故居),坐落在安慶市迎江區天台裡街。因趙氏族中自趙文楷始,趙畇、趙繼元、趙曾重四代翰林,故舊稱“世太史第”、“四代翰林宅”。

長風沙:“長風沙”現位于安慶東郊長風鄉沿江一帶,也稱“長風夾”,即春秋時吳楚大戰的鵲尾渚。

菱湖風景區:位于安徽省安慶市城市中心,總占地面積4.496平方公裡,其中水面2.107平方公裡、陸地2.389平方公裡引。

倒扒獅街:倒扒獅石坊又稱“黃門坊”,系明隆慶五年(1571)進士劉尚志所建。當街而立,面向東西,四柱三門,坊額兩面題刻,一為“黃門司谏”,一為“青瑣納言”。1986年,在西街口重建倒扒獅石坊。

曆史文化

除夕俗稱“過大年”。上午各家安排好年貨年事,清潔衛生,貼春聯,挂燈籠,室内外布置一新。入晚,戶戶房間亮燈通宵,取一片光明之意;家家預備豐盛的年夜飯,請祖宗、燒紙、放鞭炮後,阖家團聚,吃年飯。年飯的菜肴比平常豐盛,雞肉魚土特食品齊全,其中有一尾整魚當餐不食,寓意年年有餘(俗稱“聽話魚”);吃飽時碗裡面有意地剩餘一點,叫“有吃有馀”。

春節俗稱“新年”。淩晨,各家競相鳴放鞭炮,謂之“開門鞭”,以喻示辭舊迎新。早上以吃雞湯下面條,或者雞湯泡炒米為主。初一,一般不動刀,不掃地,早上的洗臉水不倒掉,以留财氣。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又名端陽節、重五節、天中節。相傳,人們為紀念屈原,沿江(有的在大湖中)舉行龍舟競賽,鑼鼓喧天,旌旗招展,當龍舟接近看台時,看台上即放鞭“接龍”;并有吃以箬葉、糯米裹成的粽子的習俗。民間過端午節,各家門窗上插菖蒲、艾葉以驅五毒,所餘艾葉留作藥用。中餐飲黃酒,謂可驅邪祛毒。又以雄黃酒在小孩額上畫一“王”字,謂熱天不生疱疖。節令菜肴為鲥魚、黃鳝、鹹鴨蛋。親友互送粽子、綠豆糕,幼兒身穿印有五毒圖案的圍兜,胸前佩鎖、香袋、“老虎索”。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又名團圓節、八月節。是夕,家家合家團聚,賞月吃餅。舊俗鄉間有“摸秋”之樂:既在該夜,本家妯娌結伴,趁月色往鄰裡莊稼地裡“摸”取瓜果之類,多是家有孕婦以寄予“添子得果”之意。

地方特産

麥隴香墨子酥安慶糕點名坊“麥隴香”的傳統特産。制作須經過九道工序,精心配料。具有潤肺補腎利肝等功效,老少皆宜。曾獲商業部優質産品獎和安徽省優質産品獎。

江毛水餃:因其創始人綽号“江毛”而得名“江毛水餃”,是安慶地區最為盛名的小吃。

蕭家橋油酥餅:蕭家橋油酥餅系清光緒年間,由李道隆所創,因其在蕭家橋經營而得名。

迎江寺素點素菜:迎江寺素菜是徽幫素菜的起源之一,迎江寺的素鍋貼與素雞、素火腿、素香腸、素炒裡脊丁以及其他素菜,融合了寺廟素菜和飲食業素菜的特點,可用16字概括“凡葷所備、素必具全、以素代葷、以假亂真”。

著名人物

迎江區地理位置優越,物化天寶,人傑地靈。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領導了聞名中外的安慶保衛戰,革命志士徐錫麟在這刺殺安徽巡撫恩銘,熊成基率領了馬炮營起義。中國共産黨創始人之一陳獨秀故居在轄區南水關。建國後,毛澤東、陳毅、劉瀾濤、趙樸初、黃鎮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曾親臨安慶視察了安慶鋼鐵廠,人民路,迎江寺等地,給轄區人民以極大的鼓舞。

劉若宰:字元平,祖籍安徽潛山,生于安慶,為明隆慶五年(1517年)進士,山東布政使劉尚志四子。

馬大用:(1679—1759年)字萬宜,安慶人。曆任陝西火藥器營參将,湖北宜昌鎮總兵,福建漳州鎮兼都督,福建水師提督等職。

韓衍:1870年生,江蘇舟徒縣人,辛亥革命時期激進民主主義者。曾任北洋幕府督練文案。1908年輾轉到安慶,領導安慶新軍起義失利,1912年被刺身亡。

徐錫麟:(1873-1907年),字伯荪,浙江山陰(今紹興)人。青年時曾兩渡日本學習軍訓,1904年經陶成章介紹加入同盟會,後任安徽巡警處會辦,兼巡警學堂監督。

陳獨秀:(1879—1942年),安徽懷甯人,普名慶國,又名乾生,字中甫。生于安慶北門後營十八家,後遷往安慶南水關。

胡子穆:(1892—1956年),名國謬,祖籍安徽休甯,是安徽省知名的愛國民主人士,生物學家和企業管理家。

獲得榮譽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三屆安徽省文明城區”稱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