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

輿

漢語漢字
輿(拼音:yú)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于戰國文字。另有學者認為此字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現,其字形像四隻手擡着一副坐轎,本義指擡、舉。輿指車廂,引申指車,又指轎子,又引申表示運載。大地如車輿,承載衆生,由此轉喻疆域、大地。由輿字像四隻手擡轎的樣子,又引申表示為衆、衆人之義。
  • 中文名:輿
  • 拼音:[yú]
  • 繁體:輿
  • 部首:臼
  • 字碼:基本區 U+8206
  • 五筆:WFLW
  • 倉颉:HXKC
  • 鄭碼:NBHO
  • 筆順:
  • 字級:一級(3125)
  • 平水韻:上平聲·六魚
  • 外文名:yú
  • 筆畫:2+12、4+10
  • 部首筆劃:6
  • 四角号碼:7780₁
  • 造字法:會意字、形聲字
  • 結 構:合體字,上下結構

字源演變

會意兼形聲字。甲骨文有圖A的字形,羅振玉釋其為“輿”,曰:“象衆手造車之形。”商承祚曰:“輿字從舁從東。”“東”字的形義是裝在麻袋裡的糧食作物種子。商代利用奴隸在中原地區土地上大規模耕作,所需種子較多,于是把裝在麻袋裡的種子擡出來,搬運到地裡下種。甲骨文輿字,上下四手表示兩人,東為袋子,從舁(yú)、東會意,義為擡、舉。舁兼有表音作用。戰國文字将東字的上下斜畫變為橫畫,訛為車,篆文繼承其形。隸書。

在上古“輿”字當“舉”講。後來因“輿”字當中的部分變成了“車”,所以“輿”字又當“車廂”講。由“車廂”之義,又可引申為泛指“車”。車能載東西,地能載萬物,所以人們又将地比作輿,大地也就叫“地輿”,地圖自然就可以叫“輿圖”了。從甲骨文字形可以看出,舉不是單手,而是衆手所舉,由這種舉的方式便引申出“衆人的”意思來,“輿論”一詞即由此引申、化用而來。

現代釋義

車上可以載人的部分。

cabin

《論語‧衛靈公》:“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于衡也,夫然後行。”

宋·王安石《易泛論》:“輿,有承載之材,而亦非車之全者也。”

車。

carriage;chariot

《易‧剝卦》:“君子得輿,小人剝廬。”

《陳書‧侯安都傳》:“安都乘轝麾軍,容止不變。”

輿馬;舍輿登舟

借指大地;疆域。

《易‧說卦傳》:“坤為地……為大輿”。

束晰《補亡詩》之五:“漫漫方輿,回回洪覆。”

輿地;輿圖

基本。

《左傳‧僖公十一年》:“禮,國之幹也;敬,禮之輿也。”

輁軸,載棺之具。

《荀子‧禮論》:“輿藏而馬反,告不用也。”

轎子。

sedan chair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簡傲》:“王(王子猷)肩輿徑造竹下,諷嘯良久。”

宋·王安石《寄昌叔》詩:“自是不歸歸便得,乘籃轝水乘舟。”

肩輿;彩輿

制作車廂的工匠。

《周禮‧考工記序》:“攻木之工,輪、輿、弓、廬、匠、車、梓。”

《孟子‧滕文公下》:“梓匠輪輿,其志将以求食也。”

古代職位低賤的吏卒。

《左傳‧昭公七年》:“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皁,皁臣輿,輿臣隸,隸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特指駕車的人。

《漢書‧嚴助傳》:“廝輿之卒有一不備而歸者,雖得越王之首,臣猶竊為大漢羞之。”

盛放食物的器具。

唐·陳子昂《為建安王獻食表》:“謹辄獻食一百轝。”

古地名。漢置。故城在今江蘇省儀征市北。

《漢書‧地理志上》:“臨淮郡:輿。”

通“旟”。旌旗。

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膑兵法‧官一》:“辨疑以旌輿,申令以金鼓。”

《呂氏春秋‧季秋》:“命仆及七驺鹹駕,載旍旐輿,受車以級,整設于屏外。”

形容詞

衆多;衆人的。

popular;public

《左傳‧昭公八年》:“輿嬖袁克,殺馬毀玉以葬。”

《左傳‧昭公十二年》:“周原伯絞虐,其輿臣使曹逃。”

輿論;輿情;輿台

動詞

擡;扛。

carry

《戰國策‧秦策三》:“百人輿瓢而趨,不如一人持而走疾。”

《漢書‧嚴助傳》:“輿轎而隃領,拖舟而入水。”

運載。

transport;carry

唐·韓愈《送窮文》:“元和六年正月乙醜晦,主人使奴星結柳作車,縛草為船,載糗輿粻。”

輿糧;輿榇

名詞

通“譽”。名譽;榮譽。

《老子》:“故緻數輿無輿。”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十四】【車部】以諸切(yú)

車輿也。從車舁聲。

說文解字注

車輿也。車輿謂車之輿也。《考工記》:“輿人為車。”注曰:“車輿也。”按,不言為輿,而言為車者,輿為人所居,可獨得車名也。轼、䡈、轸、轵、轛,皆輿事也。

從車,舁聲。以諸切,五部

廣韻

以諸切,平魚以 ‖ 舁聲魚部(yú)

輿,車輿。又多也。又權輿,始也。《續漢書·輿服志》曰:“上古聖人觀轉蓬始以為輪,輪行不可載,因物生智,後為之輿。”又姓,周大夫伯輿之後。

羊洳切,去禦以 ‖ 舁聲魚部(yù)

輿,車輿。又方輿,縣名。又音餘。

康熙字典

【酉集下】【車部】 輿·康熙筆畫:17 ·部外筆畫:10

(yú)《廣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等韻》雲諸切。竝音餘。《說文》:車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輿人為車。注:輿人專作輿,而言為車者,車以輿為主也。《後漢·輿服志》:上古聖人觀轉蓬始為輪,輪行不可載,因物生智,複為之輿。《韻會》:《詩诂》:曰:輈軸之上加闆以載物,轸、轼、轛、較之所附植,輿,其總名也。

又乘輿。蔡邕《獨斷》:天子所禦車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輿。注:輿,車也。乘,載也。

又《韻會》:權輿,始也。造衡自權始,造車自輿始也。

又《正韻》:堪輿,天地之總名。《前漢·藝文志》:《堪輿金匮》十四卷。注:堪,天道。輿,地道。

又載而行之之意。《左傳·僖十一年》:敬禮之輿也。注:謂其載禮以行也。

又《襄二十四年》:令名德之輿也。

又負也。《戰國策》:百人輿瓢而趨。

又《廣韻》:多也。《集韻》:衆也。《左傳·僖二十八年》:晉文公聽輿人之誦。

又《韻會》:扶輿,佳氣貌。

又美稱。司馬相如《子虛賦》:扶輿绮靡。

又輿人,賤官。《左傳·昭四年》:輿人納之。

又丘輿,地名。《左傳·成四年》:鄭公子偃敗諸丘輿。注:鄭地。

又平輿。《後漢·郡國志》:平輿,屬汝南郡。注:古沈子國也。

又姓。《韻會》:周大夫伯輿之後。

(yù)又《廣韻》《韻會》《正韻》竝羊茹切。音豫。《增韻》:舁車也。兩手對舉之車。

《集韻》:或作轝。《史記·封禅書》作轝。

上一篇:雜文月刊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