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鲨科

貓鲨科

隸屬軟骨魚綱真鲨目
貓鲨科,Scyliorhinidae,隸屬軟骨魚綱真鲨目,中國僅貓鲨科1科,現記有8屬20餘種,主要分布東海南部和南海,是鲨魚類最大的一科,包括幾乎110-140種,最大的有4米長,最小的不超過40厘米,可以作為寵物飼養。
  • 中文名:貓鲨科
  • 拉丁學名:
  • 别名:
  • 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有颌上綱
  • 亞綱:闆鰓亞綱
  • 目:鲨目
  • 亞目:貓鲨亞目
  • 科:
  • 亞科:
  • 族:
  • 屬:
  • 亞屬:
  • 種:
  • 亞種:
  • 分布區域:
  • 命名者及年代:
  • 保護級别:

形态特征

貓鲨科眼橢圓形,具瞬褶,能上閉。噴水孔小或中等大;牙細小,多齒頭型,多行使用。最後1—2個鰓孔位于胸鳍基底上方。第1背鳍位于腹鳍上方或腹鳍之後。尾基上、下無凹陷。大多為栖息于近海或深海的小型或中小型鲨魚。均為卵牛。白侏羅紀至現代。全世界有15屬,96種;我國産9屬,29種。

貓鲨科Scyliorhinidae:頭形稍尖,眼無瞬膜。無口鼻溝。鰓裂5對。背鳍2個,無棘,第1第背鳍位于腹鳍上方或後方,第2背鳍常位于臀鳍後面。椎骨内的石灰質片,圍繞椎體成放射狀。

貓鲨科魚類的體長一般很少超過80公分,屬于中小型鲨魚。它們的身體多半呈延長的圓柱形,眼睛則有橫向的紡錘形、卵圓形或裂縫狀,長度與高度約為1.5:1,眼睑上部已經演化為瞬褶,在高速前進時可以保護眼睛。鼻孔不與口相連,前鼻瓣的形狀頗多,但除了長須貓鲛屬外,很少呈須狀。貓鲨的牙齒頗發達,上下颔的齒形相似,通常具有小齒尖。

貓鲨科魚類的背部有兩枚背鳍,無硬棘,第一背鳍通常位于腹鳍正上方或稍後位置,第二背鳍起點常與臀鳍起點相對或略後。尾鳍短而狹長,尾椎軸有的低平,有的略微上揚,尾鳍下葉通常不太明顯,甚至根本沒有下葉。

眼橢圓形,下眼睑上部分化為瞬褶,能上閉。噴水孔小或中大。鼻孔不與口相連;前鼻瓣鼻須或有或無。口寬大弧形;唇褶發達或不發達。牙細小而多,多齒頭型,多行使用。鰓孔狹小,最後1~2個位于胸鳍基底上方。背鳍2個,無硬棘。第一背鳍位于體腔後方,起點常後于腹鳍起點;第二背鳍起點或幾與臀鳍起點相對。尾鳍短狹,尾椎軸低平或稍翹,尾基上下方無凹窪,尾鳍下葉不顯著突岀。臀鳍基底或短或長,或接近尾鳍或距尾鳍有一相當距離。

吻軟骨前端愈合;輻狀鳍條大部接于後鳍軟骨;中鳍軟骨頗小,隻具幾個輻狀鳍條;中鳍軟骨與後鳍軟骨常有一空隙相隔。

分布範圍

貓鲨科魚類是白眼鲛目的大家族,從熱帶、溫帶、寒帶到北極海域都有它們的蹤迹。全球計有15屬96種以上。台灣海域也有5屬8種之多,因此不同種的貓鲨間,體态差異也較大。

栖息環境

廣布于熱帶到冷溫帶以至北極水域。為近海種類,近底層栖息。栖息水深達2000m。

習性

是鲨類中較大的一科。以無脊椎動物和小魚為食。多為鲨類中的小型種,有些體長達30cm即性成熟。少數大型種體長亦可長達1.6m。卵生或卵胎生。

上一篇:大颠茄

下一篇:北堂書鈔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